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第1课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第1课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15:4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缔构(  )  
 (2)漩涡(  )   (3)笞挞(  )
(4)湍急(  )
(5)仕宦(  )
(6)滂沱(  )
(7)小厮(  )
(8)焙茗(  )
(9)禄蠹(  )
(10)惶遽(  )
(11)朕兆(  )
(12)分道扬镳(  )
(13)迭出(  )
2.辨形组词
(1)    (2)
(3)    (4)
3.词语释义
(1)富丽堂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造地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道扬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可或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飞短流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无伦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速之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启示”与“启事”
“启示”,启发指示,有所感悟。“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或张贴的文字。
例句:①我丢失了一个钱包,写了张寻物________。
②读完《极限人生》后,我受到很大的________。
(2)“偶然”与“偶尔”
“偶然”,指不一定发生,侧重出乎意料。“偶尔”,间或,有时候(相对于“经常”)。
例句:①我喜欢音乐,________也打打扑克。
②平时管理不严,出现这种事故绝非________。
一、初步感知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评价《红楼梦》?(用原话回答)
2.作者认为《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总特点是什么?(概括总结)
二、深层探究
3.细读课文,说说“宝玉挨打”的情节设计有什么特色?
思考角度
具体特色
总体特色
具体阐述
4.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了例证法的文句,并想想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写作经验。
例证法的文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得学习的经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技法迁移
援例说理 叙议结合
[文本回顾] 课文主要运用例证法证明论点,如第5、6、7自然段。
[技法点拨] 用事实证明道理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但用得不当,就会导致“以叙代议”。要克服这个积弊,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
1.探因分析法。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示例:靠奋斗冲破被“埋没”的压力。
(论点)古今中外,许多取得重大成就的人,都遭受过被“埋没”的命运。(论据)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被“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分析)他们为什么没有因被“埋没”而“窒息”呢?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始终没有丧失向上进取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
2.归纳分析法。归纳论证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性的前提概括出普遍性的原理的推理过程。所有的个别事例之间必须有一个内在的联系。
示例:要学会“战胜自己”。
俗话说,事在人为。人是有很大潜力的,关键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真正战胜自己。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在向自己的学习目标迈进的时候,往往都有那种“战胜自己”的体会。“战胜”什么呢?比如,要大清早起床读书,就要战胜自己睡懒觉的坏习惯;上课时,就要战胜自己思想不集中的毛病;晚上搞好晚自修,就要战胜自己老爱看电视的念头等等。
3.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的方法。
示例:“立志”重要。论据:王羲之练字的例子。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那俊秀飘逸的字体,赢得了“古砚池中起墨波,右军书法妙如何”的赞美。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过平庸的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其人其字也将不为后人所知,他也不会成为一代书法名家。
[迁移运用] 给下列论点补充几个典型事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注意论点和论据的联系)
古语曰:勤能补拙。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古今中外,曾涌现出无数个令人敬佩的有名人士,他们靠着勤奋拼搏的精神,赢得了成功,走向了辉煌。
【答案解析】
基础梳理
1.(1)dì (2)xuán (3)chī
tà (4)tuān (5)huàn (6)pānɡ
tuó (7)sī (8)bèi
mínɡ (9)dù (10)jù (11)zhèn (12)biāo (13)dié
2.(1)缔构/啼哭/谛听 (2)辑录/缉拿/作揖 (3)波澜/斑斓/谰言 (4)伦次/纶巾/沦落
3.(1)宏伟美丽、气势宏大。(2)自然形成合乎理想。(3)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前程。本文指创作方式不落俗套。(4)不可缺少。或:稍微。(5)亦作“蜚短流长”。散布谣言,中伤他人。飞:散布。(6)讲话很乱,没有条理层次。(7)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4.(1)①启事 ②启示 (2)①偶尔 ②偶然
文本互动
1.《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构者的匠心。《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
2.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
3.
思考角度
具体特色
总体特色
层层铺垫,推举高潮
具体阐述
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有社会的必然性,有情节的必然性)。
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情节波澜起伏隐显,脉络分明,渐次而又迭进地推举上去)。
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的高潮到来发挥了很大作用)。
4.例证法的文句:金钏儿投井,雨村临门,是高潮的导因;忠顺王府索人是高潮的诱因;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伤是高潮的直接发因。由远及近,脉络清晰,一步紧接一步,层深迭进,一环衔接一环,丝丝入扣,把情节逐步推向高潮,进入非如此即不可的境地。
值得学习的经验:
(1)使用具体的事实作论据时,不可过详。(那些具体的描写,只能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使文章不再像是一篇议论文,应该知道,议论文中“举例”的目的,是用来作为论据证明的论点,“过详”的事例,只能使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变得不那么直观。当然,叙述事实也不能简洁到说不清事实的程度。)
(2)使用例证法时,如要列举较多事例应注意角度的变换,不应总是同一类材料的罗列。
(3)使用例证法时不要有例无证,忽略论证环节。(应注意把道理讲透,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论据和论证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举出事例的同时,及时地加以分析、论证,使论据和论证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使每一个论据都紧紧地和论点联系起来,使论点得到更有力的证明。)
[迁移运用]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用在爱因斯坦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幼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因为智力发育较慢,经常遭到同龄孩子的嘲笑,而且从来不被老师看好。谁知长大后的他却异常勤奋,一天二十四小时大部分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别人学习时他在学习,别人玩耍时他还在学习,别人休息时他依然在不停地学习、钻研。经过多年的努力,爱因斯坦最终以“相对论”闻名于世。
我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原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他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他喂鸽子,每天仰望着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