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 会求使分式有意义、无意义或值为零的条件。 3. 让学生在体会从分数到分式的变化过程中,感悟类比的思想方法。 4. 体会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分式模型,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重点: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无意义和分式值为0的条件。 2.难点:较复杂分式有意义、无意义或值为零的条件.
教法学法 观察与类比、合作与交流、探究与发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视频播放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打破亚洲记录的视频,给学生树立一个最好的时代榜样,同时为引入新课做铺垫. 1.若初中阶段,苏炳添同学某次100米跑,成绩是13秒,则他的平均速度是 ; 2假设某次“苏神”100米跑的成绩是x秒,则他的平均速度是 ; 3.假设他在训练S米跑时用时t秒,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 ; 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25,它的长为3,则这个长方形的宽为 ; 2、若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S,它的长为a,则这个长方形的宽为 ; 3、在(2)的基础上,长方形的面积增加9,它的长增加5,则这个长方形的宽为 。 视频播放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紧接着创设思维情景,引出分式,激发学生探索本节知识的欲望。再通过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列一些分式,初步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类比辨析 探究新知 设问:这些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类比分数,你能给这些式子起名吗?学生总结归纳分式的概念。 3.类比有理数的知识,学习有理式的概念。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合作交流,进行新知的探究。再通过对分数的复习,类比得到分式的概念。
火眼金睛 新知运用 练习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说明:1.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关键是看其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 2. 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要从形式上判断,看它的“本来面目”,而不能看运算的结果。 3. 是一个常数,不是字母,切记哦! 练习2:任选下面的整式,放在分子和分母的位置组成一个分式。 上面哪些整式不能放在分母的位置,为什么? 练习1:独立思考,理解分式与整式的区别及时练习,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分式的概念。 练习2:发散学生思维自己组成分式,小组之间相互检查是否正确,再一次加强对分式中分母必须含有字母的认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类比计算 再探新知 问题:已知分式 当x=1时,分式的值是多少? 当x=-2时,你能算出来吗?为什么? 当x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学生动手计算、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参与新知的形成和归纳的过程。
归纳总结 习得新知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 即:对于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等于0. 即:对于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培养学生数学概括能力这一学科素养。 同时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运用新知 夯实素养 例 题: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试一试: 当x 时,分式无意义 当x 时,分式有意义 当x 时,分式有意义 当x 时,分式无意义 题目设置从易到难,即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知识点串联。 试一试通过快速抢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微课学习 再探新知 提出问题:分式的值有可能为0吗?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什么? 带着问题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学习之后自己总结归纳出分式的值为0 的条件。 微课学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微课的内容短小,信息精炼很容易接受,且它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融合,教学模式较为新颖。
运用新知夯实素养 例:当x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作业设计:请同学们自主编写一个分式,并求出这个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帮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了解书写格式与规范,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 再一次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编写发散学生思维。通过作业展示进行学习交流。
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思考:分式的值大于零的条件? 分式的值小于零的条件? 已知分式: 当x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正数? 当x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负数? 在分式的值为0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探索条件。
总结梳理 交流反思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教师适时点评。 3.关注以下问题:(1)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0的条件。 (3)渗透数学思想。 系统梳理出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应用的思路和要注意的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
分层作业延伸课堂 1.必做作业 2.选做作业:写一个分式,使得当x=5时,分式的值为0,且x=-6时,分式无意义. 分层布置作业,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