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5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和谐匀称/光荣称号 饶有兴趣/百折不挠
B.紧紧攫住/精神矍铄 回溯而上/夙愿理想
C.以儆效尤/高高擎旗 炯炯有神/迥然不同
D.盾牌玉笏/物换星移 帕罗斯岛/文坛奇葩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上溯到上世纪20年代,希腊米洛斯的一个农民,无意中发现了维纳斯,从此,她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B.而且可以进一步弛骋想象——会不会其实她不是一座单身像。
C.人们从考征的角度,从想像的角度,提出形形色色的复原试案。
D.勿庸赘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是精美的,无与伦比的。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B.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五花八门的复原试案。
C.李玉刚依靠自己对唯美时尚的理解和独树一帜的表演,塑造了许多鲜活的艺术形象。
D.对于那些不可理喻的人,只讲道理起不到劝说作用,可以借助其余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类的生态过程不同于生物的生态过程,__________。人的种群构成了社会关系,它以一定的文化形态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自然生态,还涉及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甚至精神生态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为中介的,这说明人类生态过程的特殊复杂性。
①但是,在这里自然生态具有生命存在的基础性质
②因此,人的生存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而且还包括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③这就使人的生态结构具有了多层次性的特点
④而各个生态层次之间则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反作用
⑤因为人的生态系统涉及人的种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A.③①④②⑤
B.⑤②③①④
C.①⑤③④②
D.②④①⑤③
二、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7题。
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5.“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被称为“作品命运”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同创作者毫无关系?(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里的“特殊”和“普遍”具体指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类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8~11题。
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
王 淼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豪·鲍克斯教授在《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中指出:“如果你想建一座建筑,而不是仅仅盖一座楼,那么你可以有三个选择:雇用一个建筑师,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或者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雇用一个建筑师”的成本无疑太高了;而“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又并非人人都能够做到;豪·鲍克斯教授给出的一个最具备可行性的选择是: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豪·鲍克斯教授认为,建筑与建筑物显然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前者具备文化和审美的价值,后者不过是“仅仅建成而已”,其满足的也只是商业、住宅或政府的需求,虽然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建筑物庇护的是人的身体,满足的是人类对于遮风挡雨的栖息之所的原始需求,那么,建筑所庇护的就不仅仅是人的身体了,它同时还庇护人的灵魂,满足的是人类对于生活品质和人生梦想的追求。
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我们城市中的大多数“房子”其实只能算是建筑物,而决非既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人生境界,又能够充当我们心灵家园的建筑。与这两个概念相类似的,还有被称为专业人员的“建筑师”——在豪·鲍克斯眼中,真正伟大的建筑师无一不与思想家与艺术家的称号紧密相联,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建筑师却只配被称作“高级工匠”,因为他们只会造房子,却无法将房子提升到建筑的高度。当然,正是鉴于这种专业建筑师的成绩“就是让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丑”的现状,豪·鲍克斯认为,既然建筑涉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既然建筑物的一个很关键的功用就是为人类的精神提供美感,那么,建筑就决不只是少数专业人员的事情,而让建筑成为一个公众话题,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建筑中来,如此种种,也就显然比培养少数专业人员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我觉得与其说豪·鲍克斯教授是在阐释一种建筑理念,不如说他是在阐述一种生活理念,这种生活理念的实质不是让人迎合建筑物,而是让建筑物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的需要。这种生活理念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启示。正像豪·鲍克斯所说的那样:“除了设计、建设、精神内涵和不动产值之外,你对建筑的真实体验就是正在影响你的意识观念的那些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影响了你的生活方式——使你的生活更加优雅或者更加糟糕。”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生活更加优雅或者更加糟糕,不仅取决于建筑物的质量,同时也取决于你本人对于建筑的认识,而在某种程度上,后者的重要性甚至远远超过了前者。
豪·鲍克斯教授鼓励更多的普通人去了解建筑、欣赏建筑、读懂建筑物的社会目的和象征意义,进而学会像建筑师那样去思考。豪·鲍克斯教授告诉我们,积极参与到建筑中来,其实就是在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8.下列分析与概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
A.真正的建筑是由专业的建筑师所造,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建筑师,只能建造建筑物。
B.真正伟大的建筑师都与思想家、艺术家的称号紧密相联,而大多数建筑师只是“高级工匠”。
C.真正的建筑师能将房子提升到建筑的高度,而真正的建筑师的缺少则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丑。
D.建筑涉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因此,建筑不但要发挥真正专业人员的作用,同时还要让公众精通建筑。
E.培养人对建筑的参与意识,让人真实体验建筑,这应当是建筑师的最高使命与最大责任。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豪·鲍克斯教授关于“建筑与建筑物”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建筑与建筑物内涵不同,前者具备文化与审美价值,后者则只是满足商业和住宅或政府之需,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B.建筑与建筑物境界相差甚远,建筑物庇护的是人的身体,而建筑则庇护人的灵魂,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与梦想的追求。
C.城市中的大多数住房只是建筑物,而决非既能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又能充当我们心灵家园的建筑。
D.建筑与建筑物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需求与功用,建筑并不是像建筑物一样只是用于遮风挡雨。
10.作者为什么认为“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最具备可行性的选择?(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文意,概括“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的必要性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2分)
12.给下面的论点补充两个典型事例。注意文意的连贯性。(6分)
面对自身的缺陷,要勇敢地选择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有的人却选择悲观,终日在怨天尤人的抱怨声中惶惶度日,在自我塑造的悲愤的高塔中度过余生。
13.南粤中学举行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现场书法比赛,请你为该活动写一段宣传语。
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得体;②60字左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B [A项全不相同;B项“矍”“攫”都读jué,“溯”“夙”都读sù;C项“儆”读jǐnɡ,“擎”读qínɡ
;D项“笏”读hù,“物”读wù,“帕”读pà,“葩”读pā
。]
2.A [B项“弛”为“驰”。C项“征”为“证”。D项“勿”为“毋”。]
3.B [A项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超的境界。B项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含有贬义。C项独树一帜:单独竖起一面旗帜,自成一家。D项“不可理喻”形容固执愚顽,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贬义词。]
4.B [注意其中的关联词“因为”“因此”“不仅……而且……”,“这就使人的生态结构具有了多层次性的特点”一句是总结句。]
5.阐述了作者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看法,从而表明作者关于文艺创作的观点。
6.被称为作品命运的东西指作品的散失、偶然发掘、缺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人们为求得完整美而作出的设想和追求。而烘托作品的这些“遭遇”都不是创作者有意安排的,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说与创作者毫无关系。
7.“特殊”是指完好无损的、单一的特定的那一尊雕像;“普遍”是指缺损的、变成了不确定不具体的、带有了普遍意义的那一尊雕像,许许多多人们所想象的饱含了无数可能的那些雕像。
8.DE [D项“让公众精通建筑”不合文意,原文只是说“建筑审美”的问题;E项“是建筑师的最高使命与最大责任”属主观臆断,原文为“让建筑成为一个公众话题……比培养少数专业人员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9.C [C项是作者依据豪·鲍克斯教授的观点得出的结论。]
10.①“雇用一个建筑师”的成本太高。②“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又并非人人都能够做到。
11.①建筑具备文化和审美的价值。②现实生活中很多建筑师只配被称作“高级工匠”,“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丑”。③建筑不只是少数专业人员的事情,因为建筑涉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建筑物的功用是为人类的精神提供美感。④一个人的生活更加优美或更加糟糕,重要的是取决于本人对于建筑的认识,而不仅是取决于建筑物的质量。
12.示例:张海迪选择乐观,她致力于学习,精通六国语言,最终成为中国残联主席;霍金选择乐观,他克服疾病带来的困扰与疼痛,致力于科学研究,成为“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13.书法的世界,飞扬的墨迹,弘扬的是民族传统,培育的是民族精神;不要犹疑,来参与吧,即席挥毫,一同展示艺术不朽的魅力,一同激发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评分标准:内容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书法”“现场”3分,运用修辞手法2分,有鼓动性宣传语言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