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宝玉挨打 第2课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宝玉挨打 第2课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15:5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5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草芥(jiè)  见谕(yù)  暴殄(tiǎn)  唆挑(suō)
B.违拗(ào)
惶悚(sǒnɡ)
思忖(cuǐ)
掩饰(yán)
C.干转(zhuàn)
孽障(niè)
血渍(zì)
疏懒(lǎn)
D.伶俐(línɡ)
丫鬟(huɑn)
袍襟(jīn)
勒死(lēi)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骨软筋酥    光宗耀祖    荒疏学业
B.弑君杀父
慷慨挥洒
身亡命陨
C.流荡优伶
目瞪口呆
啖指咬舌
D.葳葳蕤蕤
擅造潭府
含羞赌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贾政骂宝玉整天疯疯癫癫,不思进取。
B.黛玉为了宝玉整天神思恍惚,茶饭不思。
C.宝玉和黛玉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孩童最终发展成情深意笃的有情人。
D.《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以其超人的艺术魅力,使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为之神魂颠倒。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曹雪芹的时代和阶级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B.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
C.曹雪芹令人叹赏的艺术功力不只在于他塑造出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还在于他把这群人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D.荣国府的统治者整天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却并不知道满足。
二、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7题。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王夫人与凤姐等解劝了一会,方渐渐的止住。早有丫鬟媳妇等上来,要搀宝玉,凤姐便骂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众人听说连忙进去,果然抬出春凳来,将宝玉抬放凳上,随着贾母王夫人等进去,送至贾母房中。
5.贾母出场后,贾政的行为和神态有何变化?(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贾政一开始“喝令”痛打宝玉,为什么在贾母出场后又“叩求认罪”?这前后是否矛盾?(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线句子表现了凤姐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8~10题。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得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选自2010年第3期《小说选刊》)
8.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5分)
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本文,探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意图,你认为我们应从主人公黄云山先生身上学些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2分)
1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6分)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每一位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打动,恨不能与其生,与其死,但也须进得去,出得来。所谓进得去,当然是指充分欣赏《红楼梦》的文学美,充分体会作者笔下的波澜、笔端的锋利。文学的美常常是在细微处令人拍案叫绝的,不进到书中怎能体会到?所谓出得来,就是说不要被书中所表现的儿女之情“迷眩缠陷”。据传清代有一位商人的女儿读《红楼梦》入了迷,竟至卧床不起。这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典型了。今天的青年人虽不至如此迷眩,也须把《红楼梦》当做文学作品来读,进得去也出得来才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6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以《红楼梦》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B [“忖”应读cǔn,“掩”应读“yǎn”。
]
2.B [陨-殒。]
3.D [“神魂颠倒”形容对某一事物入了迷,以致精神恍惚,失去常态。]
4.A [A项缺少主语。在“不能不”前面加上“他的思想”。]
5.连忙迎接→躬身陪笑→跪下含泪→陪笑→叩头哭→苦苦叩求。
6.不矛盾。贾政“痛打”宝玉是为了维护封建的道德,而在贾母出场后“叩求认罪”是出于封建的“孝道”,他作为封建卫道者的形象,“打子孝母”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7.显示了凤姐镇定、泼辣、干练和虑事周到等性格特点。
8.意思:“满室芬芳”表面意思是满屋飘满浓郁的焚香之味,深层意思是满屋都飘散着秋溪谷先生绘画的墨香。(意思对即可)
作用:承上启下,内容上由接受鉴定画作转到欣赏推崇画作,情节上由故事发展转向故事高潮,感情上由对画作的接纳转到珍爱,由对画家的“相识”发展到敬重。(意思对即可)
9.原因有三:一是被黄先生的真诚所感动;二是想到“父亲”的遗作终于能被绘画大师认可并向外推介而感到高兴;三是为“父亲”过早去世,看不到他的画作在北京的美术馆展出而遗憾。
10.(示例)①意图:歌颂主人公黄云山倾力向世人推举已故民间绘画大师及其艺术珍品的高风亮节;②对一些凭借环境优势而自傲自大、孤陋寡闻的艺术家进行善意的批评;③歌颂像在秋小峦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尽孝传统美德;④呼吁艺术家向民间学习,发现并珍爱民间艺术家及其艺术珍品。
学习:①助人为乐的精神;②虚怀若谷,眼睛向下的艺术品格;③不惜降低自己身份推介民间艺术家,珍藏民间艺术珍品的精神;④敢于批评绘画界不正之风的正直品格。
11.示例:读《红楼梦》易受感动,但也必须进得去,出得来。
12.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