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宝玉挨打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宝玉挨打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15: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宝玉挨打
1.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其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之中,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2.相关知识
章回小说: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宋元长篇话本已具有章回小说的雏形。长篇话本篇幅较大,为讲述方便,实行分卷分目,每节标明题目、顺序,这是小说最早的分回形式。经长期演变完善,至明末,章回小说的体例正式形成。这个时期创作的小说,用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单句的)作回目,概括这一段落的基本内容。明清至近代,中国的中长篇小说普遍采用章回体的形式。现当代的一些通俗小说也仍在沿用此种形式。
1.注音
(1)嗐(hài)    葳葳蕤蕤(wēi)(ruí)
 怔(zhēnɡ)呵呵
身亡命殒(yǔn)
 惶悚(sǒnɡ)
思忖(cǔn)
见谕(yù)
草芥(jiè)
讹(é)传
金钏(chuàn)
 
暴殄(tiǎn)
啖(dàn)指咬舌
 
焙(bèi)茗
优伶(línɡ)
 
婢(bì)女
酿(niànɡ)
 
弑(shì)君
孽(niè)障
(2)盛

2.写对字形
(1)
(2)
(3)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刀”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上像刀柄,下像刀头。金文和小篆都像一把刀形。“刀”的本义是兵器,也有一种钱称为“刀”或“刀布”。
“刀”是个部首字,有“刀”和“刂”的两种写法:前者如“分”“切”“剪”“劈”等;后者如“列”“刽”“刺”“刻”等。
3.解释词义
(1)葳葳蕤蕤:文中是萎靡不振、困顿的意思。
(2)怔呵呵:因吃惊而呆住的样子。
(3)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4)冠带家私:冠带,帽子和束带,是官服的代称,文中指代官爵。家私,指代家业。
(5)目瞪口呆:睁大眼睛直视;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发傻的样子。
4.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
将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B.
珍藏几十年的宝物被专家鉴定为不值一钱的赝品,他顿时被惊得目瞪口呆。(√)
5.近义词辨析
(1)委屈·委曲
辨析:二者都作形容词。“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形容曲调、河流、道路等曲折。“委曲”还作名词,指事情的底细。
无论是腾讯用户还是360用户都满心委屈,他们还未弄明白二者开战事件个中委曲就被卷入了纷争。
(2)掩饰·掩盖
辨析:“掩饰”指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掩盖”指遮盖,隐藏,隐瞒。
看到自己的错误被掩盖过关,他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倔探春恣性拒抄检
曹雪芹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一时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侍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颠颠的。”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又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颠颠起来。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陪礼,该怎么,我就领。”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侍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作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侍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直待伏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
1.根据文中内容,简要分析探春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探春是一个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不同凡响的女性形象。她目光敏锐,头脑清楚,她从家族的全局利益着眼,义正词严,坚决反对抄检;她敢于斗争,态度强硬,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丫头们的利益,“要搜所以只来搜我”。她无所畏惧,敢作敢当,不但顶撞凤姐,忤逆王夫人之意,且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2.文中四处写到探春的“冷笑”,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四次“冷笑”,既表现了探春对抄检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又把探春当时的神情活灵活现的描绘出来。
3.探春是作者在这段文字中着力刻画的关键人物,请分析作者对她的描写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主要运用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了探春的语言、动作和神情。特别是语言描写占有突出的地位。间接描写主要是通过凤姐和王善保家的内心对探春的认识来表现的。
二、基础训练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金钏儿(chuàn)      惶悚(sǒnɡ)
忖度(cùn)
目瞪口呆(dāi)
B.
撮合(cuō)
黛玉(dài)
草芥(jiè)
啖指咬舌(dàn)
C.
穿凿(záo)
跺脚(duò)
孽障(niè)
弑君杀父(shā)
D.
葳蕤(ruí)
调唆(tiáo)
腻烦(nì)
暴殄轻生(zhēn)
解析:
A项,“忖”
应读cǔn
;C项,“弑”
应读shì
;D项,“殄”
应读
tiǎn。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面对“低碳装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况,欧派集团在“欧派杯中国国际家居文化节”中专门开办“绿色家装大讲堂”,为消费者答疑解惑。
B.“菲特”将于5日下午到夜间进入东海东南部海面,以后逐步向浙闽沿海靠近,并将于6日晚上到7日上午在上述沿海登陆。
C.对秦始皇,我们应肯定其法家精神,肯定中央集权和郡县制,他好大喜功,吞六国统一天下,是中华政体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D.“简练为文”是适应快节奏运动的时代要求的,所以写作时应删除繁文缛节,追求“句无可削”“字不得减”的高水准。
解析:A项,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说法多而杂乱。B项,逐步:一步步地。根据句子语境,应用“逐渐”;C项,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D项,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此处使用对象有错。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7月以来,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一个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截至目前,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几乎没有。
B.解放军近日陆续晋升的18位中将中有4位“60后”将领,这标志着解放军高级指挥人才年轻化、专业化、高科技化步伐。
C.经过中欧双方艰苦、细致的谈判,中国光伏产业的代表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
D.根据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六项分别是:汉语、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
解析:B项,搭配不当,“标志着……步伐”不搭配,应在“步伐”后加上“提速或加快”;C项,成分残缺,应在“承诺”后加上“的协议或的意见”;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据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或“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
②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③因为中国古典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
④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
⑤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
⑥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A.
②③①⑥⑤④
B.
③①⑥④⑤②
C.
④③①⑥②⑤
D.③⑤⑥②④①
解析:③与上句衔接得最紧密;①紧承上句解释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⑥承前启后,进行比对,转入对《红楼梦》的分析;④⑤紧承上句对“生活细节”进行概说;②是文段的总结。
8.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①____,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____②____。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最终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__③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②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③文天祥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丈夫”(文天祥的言行就再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精神)
◎写法归纳
1.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以贾环状告宝玉一节为例。若庸笔来写,定是一开始便主动告状,和盘托出。而曹雪芹却先写贾环在父亲喝令之下,“唬得骨软筋酥”,这一动作足见贾政家长之威严,也可见贾环之对父亲的恐惧。情急之际,才说出金钏儿投井一事为自己的“乱跑”解脱。贾环“动唇舌”时,也不直接露骨,倒是“话到一半,回头四顾一看”,令贾政知意,屏退众小厮,再说出原委。这一动作一方面是故意显示他并无意将贾家丑事传扬,以掩饰告密的真实目的,迎合贾政心理;另一方面也防着有人将他告密之事说出去,引来麻烦。在述明金钏儿死时,又一再说明“我听母亲说”“我母亲告诉说”。这些语言描写,一则令读者遥想赵姨娘为金钏儿一事幸灾乐祸、四处传播之情状;一则表明贾环人小鬼大,已为万一所言失实准备好了推卸责任的借口,从而真实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告密者的心理状态。作者虽无一字写贾环形貌,但其龌龊卑琐的面目,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却如在眼前。
2.善于在同一事件中表现多重矛盾冲突。
宝玉挨打一事看似一般家长教育自家不肖子弟,实则里头暗流汹涌。首先,事件反映了贾政贾宝玉父子之间世俗的仕途经济和理想生命间的冲突。其次,事件反映了贾宝玉与贾环之间大家族身份等级差异和嫡庶之间的矛盾冲突。再次,事件也反映了贾母、贾政、王夫人在对贾宝玉的教育问题上的矛盾。又次,事件也反映了王府权贵之间的明争暗斗。
◎写法精讲
如何刻画人物形象之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
1.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例如宝玉挨打前求老婆婆报信救命老婆婆却道:“跳井让她跳去,二爷怕什么!”“有什么不了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寥寥几句,将一个奴隶对另一个被迫害而死的奴隶的冷漠揭露出来,同时也说明这样的事在贾府已是多次发生。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例如,宝玉刚挨打时,“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的盖了三四十下。”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又快又狠,突显了贾政的气急败坏,把一个父亲的失望、甚至是绝望显现出来。
◎名著印证
请在《水浒传》中找出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的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哪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微写作训练
请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地铁进站了,屏蔽门在我面前徐徐打开,没有任何意外,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车厢低着脑袋的人,每个人的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闪亮的手机屏幕。“不好意思,请让一让。”站在车门口的小伙不情愿地按下暂停键,往车厢深处走了两步,好像对我打断他的手机游戏不满。放眼四周,只见人们都沉迷于手中的“小小世界”,或浏览新闻,或看影视剧,或刷微博微信。有人正发手机语音,有人不时扑哧一乐,有人在屏幕上舞动着手指……我到站了,车厢中的“低头族”们还沉浸在手机带来的欢娱中。地铁门即将关闭的一刹,一个低头族才抓着手机夺门而出……
◎课内素材
《红楼梦》里的一出重头戏——“宝玉挨打”,在曹雪芹天才的笔下写得那样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在全社会提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贾宝玉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可谓“不思进取”,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但其这种追求自由、率真的个性,却成为了那个社会里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运用角度]“个性自由”“视功名如粪土”“反叛”等。
◎精彩运用
我眼中的贾宝玉
悠悠红楼,苍凉一梦,宝黛之恋,已成云烟。
贾家是《红楼梦》中势力雄厚、尽展荣华富贵的一家。贾家浮华的背后,灭亡的火苗从整本小说的开始就已经被点燃,直到最后,贾家在奢侈荒淫的狂风打击下走向末落。贾宝玉,就是这样一个家庭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贾宝玉不好读书,只喜玩物,因此有人说他不学无术,贾宝玉心直口快,不避忌讳,有人说他鲁莽无礼;贾宝玉喜好女孩,混于内帏,于是有人说他是好色之徒。其实,孰不知正是如此,我才欣赏宝玉。
宝玉不喜欢读书,因为他不想考取功名,不想混迹于污浊不堪的官场;宝玉口无遮拦,因为他不拘礼术,他要自由,他不愿为封建礼术所束缚,宝玉与大观园中姐妹交往甚厚,因为他很重视男女平等,至少他不像他的父亲或其他叔伯一样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高,让自己凌驾于女性之上。宝玉对女孩子们——不管亲戚们也好,侍从们也罢,一视同仁。宝玉有一颗封建卫道士们没有的民主之心。
贾宝玉就是贾宝玉,他是一个《红楼梦》中少有的斗士。
我记得莎士比亚笔下也有一个势单力薄但顽强不屈的战士,他就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与贾宝玉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中的人,但他们却面临着几乎相同的命运——被封建势力消灭或反抗。于是哈姆雷特最终倒在了封建卫道士的剑下。贾宝玉的境况与他相比可就差距甚远了。贾宝玉手无缚鸡之力,他唯一的反抗方式就是无力的控诉和看似疯疯傻傻的行为,但他依然可以算一位反封建的斗士。
贾宝玉看不起功名利禄,贾雨村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堆污泥。他不喜欢薛宝钗、史湘云,因为她们会耐心地告诉宝玉要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宝玉唯一钟爱的林妹妹是一位同样具有反抗精神的姑娘。他们是上苍注定在一起的。他们有前世的木石前盟,有今生的宝黛之恋,如果有来世,相信他们也会白头偕老月桂下。但是封建礼教不允许,于是这对叛逆的恋人,用他们真挚的爱情写下罗密欧与朱丽叶般惨烈的爱情史诗。
夜空中,一颗闪耀的流星,飞快地划过天际,从那天边的山崖一坠而下。于是,贾宝玉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一个永恒的爱情故事无休止地在民间诵……
◎阅读延伸
说《红楼》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舍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本文选自豆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