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变形记(节选)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变形记(节选)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15: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变形记(节选)
1.走近作者
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达到父亲对他的期望。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1924年逝世。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司炉工》《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还有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其中《变形记》和《城堡》是其代表作。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与普鲁斯特、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2.相关知识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卡夫卡的创作旺盛期正值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潮时期。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典型之作。表现主义的创作主张是遵循“表现论”美学原则而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模仿论”原则相对立的。它反对“复制世界”,即不把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作为真实的依据,而主张凭认真“观察”和重新思考去发现或洞察被习俗观念掩盖着的,而为一般人所不注意的真实。
1.注音
(1)穹(qiónɡ)顶  晦(huì)气   重(zhònɡ)听
攒(zǎn)钱
渺(miǎo)茫
差(chā)池
忿懑(fèn
mèn)
(2)槛 扎
2.写对字形
(1)
(2)
(3)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讠”,古文字中多写为“言”。“言”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上部像箫管之类乐器的吹嘴子,下部的口表示用嘴巴吹。“言”的本义是大箫。大箫发出的乐音类似人说话,人们的心声往往以箫管之类的乐器抒发。后来“言”的本义消失,就当“说”讲了。
“言”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言”的字大都与说话有关,如“话”“说”“评”“诉”“诩”等。此部首在《辞海》《新华字典》中写作“讠”。
3.解释词义
(1)萍水相逢:像水里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2)泛泛之交:一般的、普通的友谊。形容交情不深。
(3)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4)长年累月:长年,整年;累月:很多个月。形容经过了很多年月。
4.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
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兴奋。(×)
B.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
C.微软与司法部之间的诉讼成为一场长年累月的扯皮大战,双方可能将一路上诉到最高法院,没一年半载官司无法了结。(×)
5.近义词辨析
(1)长年·常年
辨析:“长年”指一年到头或整年,强调连续性。“常年”指终年或长期,有时也指“平常”的年份,强调频率性。
①作为勘探工作者,他常年在野外工作。
②九月份气温已经很低了,但在昆仑山却有很多不冻的泉水,长年川流不息,昆仑神泉便是其中最大的不冻泉。
(2)消逝·消失
辨析:“消逝”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消失”表示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即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强调过程。“消逝”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消失”在变化中历时较短。
时光匆匆消逝,而我们的欢乐的或痛苦的记忆,也慢慢地会从脑海里消失。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煤桶骑士
[奥地利]卡夫卡
煤全用完,煤桶空空,煤铲闲着,炉子呼吸着冷气,房间鼓满了寒风,窗前树木在严霜中发僵,天空成了抵挡想向它呼救的人的银盾。我得弄些儿煤来,我不能干挨冻呀;我背后是冷冷冰冰的炉子,我前面是铁石心肠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在两者之间赶紧骑行出去,向居中的煤店老板去求助。可是那老板对我的平平常常的请求麻木不仁,我必须一五一十地向他证实我连一粒煤屑都没有了,因此他对我简直意味着就是天上的太阳。我得像乞丐那样,饿得只剩最后一口痰,眼看就要倒毙在人家的门槛上,主人家的厨娘这才决定把最后的咖啡渣滓倒给我;同样,卖煤的将怒气冲冲,但想到“你不要杀人!”的训诫,乃将满满一铁锹煤铲进我的煤桶里。
我照这个办法出去一定能解决问题,于是我骑着煤桶前往。我骑在桶上,手抓住上面的桶架把,那是最简单的玩具,我艰难地随桶滚下台阶,但到了下面我的桶儿却往上升起,妙哉,妙哉,那些卑屈地躺卧在地的骆驼们,在牵引的鞭子的威吓下站起来的时候,没有这样庄严。我以不快不慢的速度穿过冻硬的街巷,我常常被驮到二层楼那么高,从未下降到屋门那么低。结果我以超乎寻常的高度飘到煤老板的拱形地窖的门前,只见他在很深的地窖下面蹲在他的小桌旁写字;他嫌太热,便让窖门洞开着。
“煤老板!”我用冻僵了的、被呼出的寒气蒙住的闷声喊道,“煤老板,请给我点儿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得可以骑着它走了。帮个忙吧。等我一有钱,就会付清的。”
老板用手掩住耳朵。“我没有听错吧?”他扭过头去问他正坐在炉台上打毛衣的妻子道,“我没有听错吧?有一位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手上织针不停,背朝炉子,舒舒服服地烤着火。
“哦,对的,”我喊道,“是我呀,一个老顾客,一向是不拖欠的,只是目前一时没有办法。”
“夫人,”老板说,“我的确没有听错,是有一个人,我的耳朵不会那样不顶用的,那是一个顾客,一个很老很老的顾客,他懂得说什么话才能使我这样感动。”
“你怎么啦,丈夫?”妻子说,她略停片刻,把针线压在胸口,“并没有人啊,街道是空的,我们所有的顾客都供应过了;我们可以打烊歇几天了。”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呀,”我喊道,因寒气流出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两眼,“请您朝上面看一眼吧,您马上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给一满锹,如果您能给我两铁锹,那我会无比高兴的。确实所有其他的顾客都供应过了。唉,假如我能听到桶里的煤块劈啪作响该有多好呀!”
“我来了。”老板说,但当他正要迈开短腿爬上地窖台阶时,他的妻子已到了他身边,紧紧攥住他的臂膀说:“你待着吧。要是你执意要去,那就由我上去。想想你今天夜里那个咳嗽样儿吧。为了一桩买卖,何况那只是一桩想像中的买卖,你就不顾老婆孩子,牺牲你的肺不成。我去。”
“那你把我们库里所存的各种各样的煤一一告诉他,我在底下向你喊价钱。”
“好。”妻子说,随即走出地窖到街边。她当然一眼就见到我。“煤店老板娘,”我喊道,“你好啊,只要一铁锹,就铲在这煤桶里,我自己把它拿回家去,一锹最次的就行。钱我当然会完全照付的,但不是马上,不是马上。”“不是马上”这几个字多么像钟声,它和附近教堂塔顶发出的悦耳的晚钟的响声混杂在一起!
“他要什么呀?”老板喊道。
“没有什么,”妻子回答说,“这里什么事也没有呀。我没有见到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只听见钟敲了六下,我们打烊吧。天气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还要忙乎一阵呢。”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但她解下围裙,用它竭力要把我扇走。可惜她成功了。我的煤桶具有一匹良驹的所有优点;抵抗力它却没有;它太轻了,一件妇女的围裙把它一扇,它的两条腿就飘离地面。
“你这个狠心肠的女人,”我还是大声地回答她,这时她半轻蔑、半满足地挥动着手臂,又去做她的生意,“你这凶狠的女人,我只向你讨一锹最次的煤,你也不给。”说着,我登上了冰山地带,方向不辨,永不复返。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注:小说写于1917年寒冷的一二月间,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
1.请简要分析煤店老板娘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中老板娘是自私、势利、冷酷的私营主形象;①她自私,一心惦记自己的生意,家人的健康与幸福;②她势利,对不能“马上”支付煤款的老顾客视而不见;③她冷酷,对行将冻死的乞者毫不同情,非但不予施舍,还试图用围裙将他扇走,得逞后又现出轻蔑与满足。
2.赏析文中倒数第二段画线的句子。
我的煤桶具有一匹良驹的所有优点;抵抗力它却没有;它太轻了,一件妇女的围裙把它一扇,它的两条腿就飘离地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夸张的手法(荒诞可笑的手法),围裙把它一扇,载着人的木桶就飞离地面,写出了底层人物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力感(无奈)和现实的残酷(或:运用象征的手法,空桶象征匮乏、冀求,反映了当时底层百姓的无奈和现实的残酷)。(其他手法言之成理亦可)
3.文章结尾说“说着,我登上了冰山地带,方向不辨,永不复返”一句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其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里的“冰山地带”是一种冷酷的象征,揭示了那个社会冷酷的本质,它使无数穷人陷于无助与绝望的境地。②“我”终于从期望他人道德救助的白日梦里中清醒过来,对人性的丑恶一面有清醒的认识。③“永不复返”表现“我”已经对此世界不抱幻想,将另外寻找新的充满温暖的世界。(意思对即可)
二、基础训练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寒颤(chàn)    重听(chónɡ)
殷红(yān)
夙兴夜寐(sù)
B.
穹顶(qiónɡ)
攒动(cuán)
动人心弦(xián)
岸芷汀兰(tīnɡ)
C.
差使(chāi)
与会(yǔ)
靡日不思(mǐ)
否极泰来(pǐ)
D.
渐染(jiān)
信札(zhá)
锲而不舍(qì)
博闻强识(zhì)
解析:A项,“颤”
应读“zhàn”,“重”应读“zhònɡ”
;C项,“与”
应读“yù”;D项,“锲”应读“qiè”

5.下面语段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养家人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还成了累赘。这个情节把矛盾激化了,冲突起来,个性、人性都立即图穷匕见。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象,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A.图穷匕见 B.温情脉脉
C.弱肉强食
D.唯利是图
解析:A项,图穷匕见: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不合语境
。B项,温情脉脉:形容对人或事物怀有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C项,弱肉强食:泛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D项,唯利是图:只贪图财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六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B.由于资金不足的限制,学校计划修建的图书楼和医疗室只好暂缓施工,对此,师生反响强烈。
C.伦敦“上海周”活动将让更多的英国民众,尤其是伦敦市民了解中国悠久的城市文明与礼仪文化。作为开幕活动的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玉器,是亮相大英博物馆的国际级大展,展期两个月。
D.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解析:B项,句式杂糅,“由于资金不足的限制”应改为“由于资金的限制”或“由于资金不足”;C项,搭配不当,应在“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玉器”后加“展”;D项,“解决了……问题的发生”句式杂糅,应去掉“的发生”或将“解决”改为“避免”。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就被确认不属于琉球,清初我国地图就刊载钓鱼诸岛。这里是我国东海靖渔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正是靠此渔区生存。
①带来了大批鱼群
②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③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
④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
⑤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
⑥有一条宽达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
A.④②③⑤①⑥ B.⑤④②③⑥①
C.⑤①②③⑥④
D.②③⑥①⑤④
解析:由后面的句子“在这个海峡港湾中”,推知前一个句子中必须提到“港湾”,遂推断前一个句子为④;再根据“东海靖渔场”推断,下一句必然介绍渔场,故下一句为⑤。由此可得出答案为C。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建筑的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的表现。____①____,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____②____。“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阁。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的。__③__,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都具有中国建筑的特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也如同做文章一样 ②有“大文章”或“小品” ③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
◎写法归纳
1.现实与虚幻的结合。
人变成了甲虫,这是虚妄而不可能的。甲虫还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更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就构成这样一个特殊甲虫的材料而言,又无一不是现实的,写得真实生动、活灵活现。就甲虫式的人而言,总的说来是超自然、超现实的人物,但就他所生活的环境而言,就他周围的社会关系而言,则又都是现实的,是一定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再现。荒诞的情节表现生活的真实。
2.整部作品对比鲜明强烈。
①爱与憎的对比。格里高尔变形后,总是为家庭着急、担忧,充满着对亲人的关怀、体贴之情,直到死前还“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并且愿意为自己的亲人而死。这同他父母和妹妹对他的态度截然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变与不变的对比。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他的亲人们未变形却变了心。一是虫形而人心,一是人形而“虫”心,这也是一种对比。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评析。
3.象征手法的运用。
这一荒诞的写法,如同中国作家蒲松龄笔下的鬼狐怪异一样,其实都是为了写实。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但又使读者觉得真实可信,令人震惊而又信服。这正是《变形记》的特殊的艺术魅力。
◎写法精讲
如何运用象征手法写景?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例如,艾青《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
简单地说,这种寓意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用象征手法来进行景物描写,讲究“情在意中,意在言外”。这种写法,不是直接明明白白地讲道理,而是使景物描写的意境具有形象性的美感,要塑造出崭新意境,要巧妙地显示出一个新颖的思想意义,使读者体会出一种美来。如鲁迅的《野草》。运用象征手法进行景物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选择。大自然中可作为象征的事物很多,要从认识事物本质的高度进行思考、对比,理解其特征,就能够表现出深刻的象征意义。
(2)要善于想象。不论是以一个形象来贯通全文,或者描写某一形象在局部“暗示”,都要根据客体与象征体之间相似点的内在联系,充分展开想象,巧妙地描写出象征物的神韵和风貌来。
(3)要始终如一。在描写中,不论情节如何变化,要始终保持象征物的前后一致。
(4)描绘要具体。运用象征手法写景的关键是认真观察,细致描写。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理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茅盾正是着力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从树的干、枝、叶、皮、高度等方面塑造了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形象,并赋予人格化的内涵,才从中提炼出“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屈不挠”等性格品质,再由此联想开去,揭示主题的。如描写植物,首先要抓住植物的特征进行具体的描绘。以花为例,同样是花,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各显丰姿。即使是同一种花,在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和不同时间(早晨、中午、晚上),其形状、颜色、气味也不相同。以颜色为例,同样是绿色,也有嫩绿、翠绿、墨绿之分。以香为例,同样是香,也分清香、淡香、浓香等。各类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由发芽、出叶、抽枝、开花到结果。描写的时候,就应把植物的外形特点有序地记下来。描写植物既要抓住植物的静态,又要抓住植物的动态。如《翠竹情》一文描写翠竹时:以其独特的风貌,言其静态,“它在隆冬深秋,涉霜雪,斗风雨,修直挺拔,宁折不弯;它节节刚正,竿竿应心,亭亭玉立,神采飘逸”。状其动态时:“每当春风吹绿江岸,桃李争芳斗艳的时候,家乡竹园里泥土就东一块西一块地向上拱起,这是春笋听到了春风的召唤,开始萌动了。一些春笋以顽强的生命力冲破重重阻力,从泥土中钻出来,经春风滋润,一夜之间就能窜高许多。雨后的清晨,家乡的竹园分外秀美。朝阳初升,一抹金色的阳光首先照亮竹梢,高高矮矮的春笋挺着笔直的腰杆,笋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无论是描写翠竹的静态还是动态都展现出一种美的境界。
◎名著印证
请任举一个运用象征手法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范文1:唐代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当年应考进士落第后,写了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末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诗人,就是以菊花象征起义的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这里菊花的暗示特点是十分明显的。)
范文2:高尔基的《海燕》:描绘了海上的暴风雨,恐惧、呻吟的海鸥,企鹅,以及不畏强暴、渴望胜利的海燕。作者将这些构成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和各种力量。表现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预示革命风暴的必然来临。
范文3:鲁迅的《秋夜》中:“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大的天空”的“枣树”,象征着受摧残、不幻想、不动摇、顽强抗击黑暗、勇猛追求光明的战士;而“奇怪而高”的“天空”、“窘得发白”的“月亮”、“冷眼”的“星星”,则象征着黑暗、冷酷的社会。
◎微写作训练
请联系自身生活,选取对象,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范文1:早晨的朝阳才微微抬起脸庞,向日葵就早已准备好柔软的脖子,朝着太阳绽放出了笑脸,这个笑脸一直坚持到傍晚。向日葵全程陪同。要是阴天,向日葵就低下他柔软的脖子,藏起温暖的笑脸,露出了他那柔软而丑陋的颈。因为这颈永远都藏在阳光的后面,默默地支撑着那个大大的笑脸,却丝毫没有得到阳光的恩泽。所以,那柔软的颈才是向日葵最坚强的地方!
范文2:小草,平平凡凡,但你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高山顶,在悬崖边,在石缝里,到处都是你的身影,不论地势的高低,不论条件的好坏,不论环境的优劣,你都能顽强地生长,充分展示了自己不屈不挠的性格。你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你从不与树木比高低,也不与鲜花争艳丽,你从不索取什么,也不渴求什么,只要有点雨露,你就会满足,只要有点阳光,你就会灿烂。你用你的精神鼓舞人间,你用你的生命回报大地。
范文3:树根与大地紧密相连,与泥土朝夕相守。它们从不计较环境的优劣和土地的贫瘠。它们自愿舍弃了向上发展的风光炫目的前途,将那些崭露头角引人誉美的机会完全让给了地面上的树冠,自己则一直向下,再向下,将大地的水分和营养毫无保留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树冠。它深入到大地之中,作为树的一部分而存在着、生长着。有它在,树的形象才是完整的;有它在,树木才不至于单薄而苍白;有它在,树木才真正有了思想、有了风骨。
◎课内素材
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最后变成了甲虫。但他仍眷恋家人,为还清父债担忧。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家人抛弃。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运用角度]“与命运抗争”、“走出困境”、“丧失自我”等。
◎精彩运用
用幻想支撑世界,用灵魂触摸未来
阿林子
不管是孙悟空的筋斗云,还是哪吒的风火轮;不管是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中预言的上海陆家嘴万国博览会,还是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不管是机器人还是人造生命,甚至是在地球上打一个洞让南极和北极连接起来,还是实行全球移民运动……这些在过去或者现在看起来人类几乎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因文字而走进无数人的心坎。
是的,文字,当文字诞生的时候,人类的智慧便以最快的速度扩散,被保存。被称作人的智慧生物,用他们生活的群体能读懂的语言文字装扮着这个世界,加速着人类向未知领域探索的脚步。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事情办不到,我们对很多现象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幻想就在这个时候非常适宜地冲击人类的脑神经,我们的灵魂开始随着想像飞翔。我们用思想来代替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未来,我们用灵魂穿越现实。幻想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不被束缚的快乐,能让我们感受到超越梦想的浪漫。
哲学家说:生活在别处。当人们觉得现实生活太单调乏味,他们就在文字里为人类设计未来,他们设计了时光隧道,他们设计了外星人,他们制造神秘的机器到达时间空间都消失了的地方,他们走到了另一个充满生命的星球,他们与外星人对话,他们能做到一切人类似乎无法做到的事情。文字的魅力和人类的幻想相结合,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嫦娥奔月,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探月工程,现在,人类已经在逐步实现这项探月工程。在凡尔纳去世半个多世纪后,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21世纪,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刘伯明、费俊龙相继成为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我不敢确定人类走进太空是受了嫦娥奔月的启示还是受到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的影响,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用现实的努力来应证着幻想,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思想有多远,人类就能走多远。
作家尼尔盖曼在接受专访时说:文学创作就是在谎言中书写真相,所有创作都是谎言。就我个人来说,真实和幻想没有边界。
人类求知的本能让人类的思想达到一个超越现实的时空,人类把用灵魂看到的东西和用眼睛看到的东西进行夸张的组合,用幻想推动现实,用幻想照亮生命,用幻想来编织一个自己企望到达的空间站。
卡夫卡的故事《变形记》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被异化,变成一只甲虫。卡夫卡用幻想来描述了“不可视的内心生活”。
威尔布莱思所言,“现实”很大程度上是观察者制造出来的,使得它如同小说一样。幻想实际上是对现实的一种延伸、切分、转化和剪辑,为的是要回归现实。
大家一定记得一则著名的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我想说:“人类没有幻想,世界会失去多少奇迹!”
感谢文字记录了前人的幻想,让今天的人类看到了当初认为不可能的某些幻想变成了现实。那么,今天的人类,还有什么理由不敢大胆幻想呢?
鲁迅说,神话大抵上是一个人长了3颗脑袋或者脖子加长了几尺。科幻同样如此,只要你留心观察,总能在那纷繁富丽的幻想背后捕捉到现实的影子。看起来科幻天马行空,或者是胡说八道,距离现实甚远,其实它离现实很近很近,一公尺而已。
◎阅读延伸
回忆弗兰茨·卡夫卡
鲁道夫·福克斯
我与卡夫卡相识之始我已无从回忆。我相信是在1912年冬天认识他的。那时我们青年作家在希伯纳街与普夫拉斯特街交汇的路口一家咖啡馆里占有一个固定桌席。卡夫卡时而到我们这儿来坐坐。
他给人的印象是个完全健康的人。他似乎非常注意掩饰自己的疾病。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陪着他走在老埃森街上。在一家苏打水饮料铺门前,我停了下来,喝了一瓶汽水,喝前我用手在瓶口抹了一圈。卡夫卡不赞成地观察着我。“这对您无济于事。”他说。
夜里我们有一次同不少人一起去葡萄园。那是冬天,冷得可怕。卡夫卡穿着一件薄薄的大衣。韦尔弗因见他穿得太单薄而缠着他劝说。卡夫卡说,他在冬天也洗冷水澡。他乐呵呵地听任别人笑话他。尤其是韦尔弗一个劲地取笑他,韦尔弗对他这个伙计非常关心。我记得,那时我们正站在葡萄园的渡槽上。卡夫卡撩起裤腿,在寒冷的夜里展示他赤裸的小腿肚。
卡夫卡对朋友非常友善和关爱。我那时住在一条非常热闹的街上,那是在斯蒂凡街和盖斯腾街的路口拐角的房子里。我备受噪音之苦。关于这一痛苦,我对别人说都不如对卡夫卡说能得到理解。因为卡夫卡也睡得不好。他告诉我,他也开始失眠了,以后又加上了折磨人的头痛。他具体地描述头痛的方式,并不期待和乞求丝毫同情。
他用往耳朵里塞棉花的方法来抵抗噪音。他一定要我试试这个方法。我听从了他的建议,至今我还得先把耳朵塞起来,否则就无法入眠。一次我在他那儿看到两个用来绑在耳朵外面的小软垫。
人们经常可以碰到单独一人的卡夫卡,在布拉格的马路上,在花园绿地中。假如有人陪伴他,丝毫也引不起他的兴奋。他愿意避免谈及自己,在别人讲话时,他则全神贯注。即使在疾病开始折磨他时,他仍然保持着微笑的面容。
当他的第一本书《观察》在沃尔夫出版社出版时,他说:“安德烈书店售出了11本。10本是我自己买的。我只想知道,是谁得到了那第11本。”说这话时他满意地微笑着。关于他写的是什么,对他来说重要不重要,我却不得而知。
有一次,维利·哈斯争取到他参加在温策尔广场一家旅馆的一个小厅里举行的布拉格作家朗诵会。卡夫卡那次朗读了他后来在沃尔夫那儿出版的小说《判决》。他以那么一种静静的、绝望的声调朗诵,以致我在事隔至少20年后的今天,仿佛仍然看见他在昏暗狭小的朗诵厅里的身影。其他一切我自然都忘却了。
卡夫卡身材修长,体型颇佳,长相漂亮。关于姑娘们他顶多只泛泛地谈及。1917-1918年间我在维也纳。卡夫卡写信请求我为他在旅馆里租个安静的房间。他从布达佩斯来。在此之前,他在布拉格便已向我透露,他将在布达佩斯作出维持还是解除婚约的决定。在维也纳他告诉我,他同他的未婚妻决裂了。说这话时卡夫卡完全是平静的。他甚至似乎感觉舒服。布拉格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告诉我,她给卡夫卡写过许多信,她爱上了他。卡夫卡给她写了详细的回信,提醒她当心自己。
然后我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见到过他。他变得很瘦,嗓音沙哑,呼吸困难。在寒冷的天气中他仍然穿着一件薄薄的大衣。在街上他让我看,他的大衣是多么宽大,穿着它是多么舒适,不至于压紧胸口影响呼吸。他在这件大衣里活动自如。
又过了几个月。他不在布拉格。听说他的状况很糟。他的终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我收到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假如不发生什么意外,我将于星期一给您写更长的话。
他的葬礼在布拉格犹太人墓地的祈祷厅举行。人数众多。希伯莱语的祷文。他的父母和妹妹们在悲哀。他的女伴默默地绝望,她在他墓前昏死过去。阴暗的天气,只偶尔透一点儿亮。上帝啊,人们不能相信,在那赤裸裸的木头棺材里埋葬了弗兰茨·卡夫卡——一个从死后才刚刚开始变得伟大的文学家。
(选自《卡夫卡传》,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