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认识棱镜》练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棱镜的形状大多是( )。
A. 正方体
B. 长方体
C. 三棱柱
D. 圆柱体
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出的颜色中,排在最外侧的两种颜色是( )。
A. 红和紫
B. 红和蓝
C. 黄和绿
D. 橙和靛
下列关于棱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 棱镜由透明材料制成
C. 所有棱镜都能将白光分解成七色光
D. 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下列材料中,不适合制作棱镜的是( )。
A. 玻璃
B. 水晶
C. 塑料(透明)
D. 木板
白光分解后形成的彩色光带,颜色的排列顺序是( )。
A. 红、橙、黄、绿、蓝、靛、紫
B. 红、黄、蓝、绿、橙、靛、紫
C. 紫、靛、蓝、绿、黄、橙、红
D. 红、绿、蓝、橙、黄、靛、紫
下列现象中,与棱镜分解白光原理相同的是( )。
A. 镜子成像
B. 水中筷子变弯
C. 雨后出现彩虹
D. 皮影戏
当一束白光斜射入棱镜时,光的传播方向会( )。
A. 不改变
B. 发生反射
C. 发生折射
D. 完全消失
下列关于彩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B. 彩虹通常出现在雨后阳光明媚时
C. 彩虹的形成与空气中的小水珠有关
D. 彩虹的颜色只有红、黄、蓝三种
棱镜分解白光的实验中,若将另一个棱镜倒置放在彩色光带的前方,可能会出现( )。
A. 彩色光带颜色变深
B. 彩色光带消失,重新出现白光
C. 彩色光带变得更宽
D. 彩色光带颜色顺序颠倒
二、判断题(对的填 “T”、错的填 “F”)
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棱镜时,折射的程度相同。( )
倒置的棱镜可以将彩色光带重新合成白光。( )
彩虹的颜色排列顺序与棱镜分解白光形成的光带顺序相反。( )
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
当光垂直射入棱镜时,不会发生折射,也不能分解白光。( )
色散现象是牛顿首先发现的。( )
三、填空题
彩虹的形成与光的( )有关,空气中的( )相当于一个个小棱镜,使阳光发生色散。
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棱镜时,( )的折射程度最大,( )的折射程度最小,所以彩色光带中( )在最外侧,( )在最内侧。
在棱镜分解白光的实验中,若将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一个( )的棱镜,这些色光又能重新合成( )。
四、简答题
请详细描述棱镜分解白光的实验现象,并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它与棱镜分解白光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C 解析:棱镜大多是三棱柱形状,A、B、D 不符合棱镜典型形状。
A 解析:白光分解后红和紫在最外侧。
C 解析:并非所有棱镜都能分解白光(如特殊角度或材料的棱镜可能不行)。
D 解析:木板不透明,不能制作棱镜。
A 解析:白光分解后颜色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C 解析:雨后彩虹与棱镜分解白光原理相同,A 是反射,B 是折射但不是色散,D 是直线传播。
C 解析:白光斜射入棱镜会发生折射。
D 解析:彩虹有七种颜色。
B 解析:倒置棱镜可将彩色光带重新合成白光。
二、判断题
F 解析: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
T 解析:倒置棱镜可将色光合成白光。
F 解析:彩虹与棱镜分解的光带颜色顺序相同。
F 解析: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T 解析:垂直射入时折射不明显,不能分解白光。
T 解析:牛顿首先发现光的色散。
三、填空题
色散;小水珠 解析:彩虹形成的原理及介质。
紫光;红光;红光;紫光 解析: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及在光带中的位置。
倒置;白光 解析: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方法。
四、简答题
实验现象:当一束白光斜射入三棱镜时,白光会被分解成一条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产生原因:棱镜是透明的三棱柱,白光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不同颜色的光在棱镜中的折射能力不同,紫光折射能力最强,红光折射能力最弱,因此通过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彩色光带。
解析:从实验现象和光的折射差异两方面解释,清晰说明色散的过程和原因。
彩虹的形成:雨后空气中存在大量小水珠,当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光线会发生折射进入水珠,在水珠内壁反射后再次折射射出。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阳光被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相同之处:彩虹的形成与棱镜分解白光都属于光的色散现象,都是利用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能力不同,将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
解析:先说明彩虹的形成过程,再对比与棱镜分解白光的相同原理,突出色散的核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