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雪 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沁园春·雪 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20:3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沁园春·雪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guǒ,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jiāo,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红装素guǒ(  )   折(  )腰
风骚(  ) 天jiāo(  )
(2) 朗诵这首词应采用的语调是(  )
A. 欢快   B. 舒缓  
C. 激昂   D. 低沉
(3) 用“/”给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数 风 流 人 物 还 看 今 朝
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须晴日(必须)
B. 竞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C. 大河上下(黄河)
D. 俱往矣(都)
3★. 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互文、夸张)
B.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对偶、夸张)
C.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比喻、对偶、拟人)
D.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比喻、对偶)
4. 将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钟爱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风景
②我喜欢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
③呓语中吟唱着那一首首欢乐的歌谣
④在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我的梦中飘舞着漫天的雪花
⑤欣赏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美
⑥北方的雪总是那么朴实无华、落落大方
A. ①⑥②④③⑤  
B. ⑤②①⑥③④
C. ⑥②⑤①④③
D. ④②①⑤③⑥
5. 根据提示填空。
(1) 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人展开想象,化静景为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词中描写词人想象雪后天晴、红日当空时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山如画,令人倾倒,这时人们常引用《沁园春·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感慨。
(5)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赞叹今天的无产阶级才称得上真正的英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品读】
1.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略输”“稍逊”该如何理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沁园春·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这首词的作者毛泽东,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沁园春”是词牌名。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两句化动为静,极为传神地将被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C. 下阕的“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起下文,所以这两句在本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 《沁园春·雪》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对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5★. 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和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都借助宏大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情,请分别结合诗词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沁园春·长沙①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②;漫江碧透,百舸③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④寥廓⑤,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 ①《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所作。当时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持工作,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词人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到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②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全都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③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④怅:失意,不畅快。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⑤寥廓,指宇宙高远辽阔。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B. 一个“看”字,总领之后七句,描绘了词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 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和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 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2★. 上阕最后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词的前三句,点明了时令和地点,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漳州华安期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九(1)班举办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九(1)班小语同学决定深入研究《艾青诗选》中的名篇《树》,以下是他研究中的体会,请你帮助他填写完整。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 这首诗写于1940年的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________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3分)
A. 防御   B. 相持   C. 反攻
2. 小语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4分)
初读诗歌《树》,觉得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根须纠缠、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发现,虽然从外表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其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__(1)__。三读诗歌,我先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有外国人侵略,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__(2)__。
(1)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分)
(2)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分)
1 沁园春·雪
基础积累
1. (1) 裹 zhé  sāo 骄 (2) C (3)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A(A项中“须”是等到的意思)
3. D(D项用了对偶和用典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 C(⑥句是总起句;②句引出了人物“我”;⑤句中的“欣赏”承接②句中的“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承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①句中的“钟爱”承接②句、⑤句中的“喜欢”“欣赏”,程度更深;③句中的“呓语中”照应④句中的“梦中”。故正确的顺序是⑥②⑤①④③)
5. (1)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2)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3)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4)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2分)下阕:评古论今,赞颂无产阶级。(2分)
2. 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雄伟壮观的北方雪景概貌图;(2分)在结构上,总领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分写具体雪景作铺垫。(2分)
3. “略”和“稍”都有“稍微”的意思,(1分)这两个词委婉地指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短于文治。词人纵论历代英雄,为后文赞颂现代风流人物作铺垫。(2分)
4. B(“化动为静”错误,应是“化静为动”)
5. 《观沧海》中诗人抓住了海水荡漾、“洪波涌起”的特点,展现了大海的辽阔与其惊人的力量,场面宏大,体现出一种壮阔、宏伟的气象,(1分)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1分)《沁园春·雪》中词人描写了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的雪景,天地茫茫,纯然一色,气象宏大,(1分)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豪情与热爱。(1分)
【拓展阅读】
1. A(开头三句主要是写景叙事,而非“洋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2. 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3分)
3. ①在内容上,显示了词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②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形成呼应。(一点2分,两点3分)
4. 示例:《命运交响曲》。(1分)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3分)
5.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4分)
素养提升
1. B
2. (1) 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根本(2分)
(2) 赞美中华民族紧密团结、英勇顽强的精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