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醉 翁 亭 记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琅琊(yá) 酒洌(lì)环滁(chú) 饮少辄醉(zhé)
B. 林霏开(fēi) 伛偻(lǒu)酿泉(niàng) 岩穴暝(míng)
C. 林壑(hè) 晦明变化(huì)喧哗(huá) 山肴野蔌(sù)
D. 觥筹(gōng) 水声潺潺(cán)颓然(tuí) 树林阴翳(yì)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
(2) 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
(3) 泉香而酒洌____________
(4) 颓然乎其间____________
(5) 树林阴翳____________
(6) 苍颜白发____________
(7) 太守谓谁____________
3. 下列选项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日出而林霏开/连月不开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喜从天降
B. 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
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
C. 往来而不绝者/身怀绝技
朝而往,暮而归/完璧归赵
D. 渐闻水声潺潺/闻鸡起舞
而乐亦无穷也/理屈词穷
4★. 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酒”文化中,“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B. “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C.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文章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 《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的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籍贯式、表字式。
6. 下列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
A.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B. 环滁皆山也
C.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____________,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 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3) 酿泉为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课内品读】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
(2) 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
(3) 山肴野蔌____________
(4) 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课文语句作答。(4分)
(1) 《醉翁亭记》中点明欣赏山水的乐趣与酒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醉翁亭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为写与众人游宴之乐。
B. 文章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委婉地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C. “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D.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5★. 读了课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2024南通启东长江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予以罪废①,无所归……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桥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②。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③,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于北,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节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
【注】①废:被贬为庶人。②亏蔽:遮蔽。③胜势:地势。
1.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两处)(2分)
有 弃 地 纵 广 合 五 六 十 寻 三 向 皆 水 也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
(2) 宴酣之乐____________
(3) 东趋数百步____________
(4) 其地益阔____________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两则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甲文“杂然而前陈”与乙文“草树郁然”两处加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相似的。
B. 甲文双下划线句借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表达了作者珍惜光阴的人生态度。
C. 乙文“相亏蔽”与甲文“秀而繁阴”都描绘了花草树木枝繁叶茂、暗香浮动的景象。
D. 从句式上看,甲文比乙文更多使用骈句,读来更感觉抑扬顿挫、音韵谐美、朗朗上口。
5★.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析乙文中苏舜钦修筑沧浪亭的复杂心绪。(4分)
【链接材料】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节选自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晋中榆次期中)为感受诗歌魅力,传递青春力量,九年级(1)班在艾青诗歌学习周开展“读创者——‘艾’微诗集推介会”项目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1. 【活动一:选题——感悟“艾”诗意蕴】翱翔组的同学以《艾青诗选》中的典型意象作为“微诗集”诗歌的收录标准。请你根据目录中诗歌的意象特点,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项作为诗集题目并说明理由。(4分)
A. 《追光千里》 B. 《理想不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二:读诗——品味“艾”诗情韵】“感情是朗诵的生命。”为更好地品读诗歌,小语同学为《阳光在远处》设计了朗读脚本,请你帮他完善设计说明。(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 醉 翁 亭 记
基础积累
1. C(A项,“洌”应读作“liè”;B项,“偻”应读作“lǚ”;D项,“潺”应读作“chán”)
2. (1) 居高面下 (2) 意趣,情趣 (3) 清 (4) 倒下的样子 (5) 遮盖 (6) 苍老的容颜 (7) 为,是
3. D (A项,散开/指天气放晴;跟从/自。B项,陈列,摆开/陈旧;景色/日光。C项,断绝/绝妙的;回家/归还。D项,均为“听见”;均为“穷尽”)
4. C(C项中的“也”表陈述,其他三项中的“也”表判断)
5. B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投壶,“六艺”中的“射”指射箭,二者含义不同)
6. C[A项,倒装句,一般语序是“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B项,判断句,“……也”表判断。C项,省略句,应为“醒能述(之)以文者”;倒装句,一般语序是“醒能以文者述(之)”。D项,省略句,“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7. (1) 饮少辄醉 (2) 伛偻提携 (3)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1) 昏暗 (2) 花 (3) 菜蔬 (4) 以……为乐(每空1分)
2. (1) 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2分)
(2)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2分)
3. (1)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每空1分)
4. C (“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错误。“颓然乎其间者”表现了作者虽被贬滁州却为政一方,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
5. ①不胜酒力;②与民同乐;③陶醉山水;④自得之意。(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拓展阅读】
1. 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每处1分)
2. (1) 散开 (2) 尽兴地喝酒 (3) 快步走 (4) 更加(每空1分)
3. (1) 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2分)
(2) 高高低低的地势,还保存着当年遗留下来的痕迹。(2分)
4. D(A项,甲文“杂然而前陈”表现了太守宴会的随意,可见太守的平易近人;乙文“草树郁然”表现了植被的茂盛,突出了此地的清幽偏僻。两者表达的意思并不相似。B项,甲文双下划线句借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表现了山中景色的美好,并不是“表达了作者珍惜光阴的人生态度”。C项,乙文“相亏蔽”与甲文“秀而繁阴”都描绘了树木枝繁叶茂的景象,并无“暗香浮动”)
5. ①表达自己远离政事、享受僻静胜景的惬意与畅达;②表达自己对岁月蹉跎、志向难酬的苦闷与惆怅。(每点2分)
【参考译文】
【乙】我因为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地方可去……一天拜访郡学,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于是)向东快步走数百步,(看到)有一块荒地,方圆约五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地方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都是林木相互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钱氏(家族)的近戚孙承祐的池苑馆舍。高高低低的地势,还保存着当年遗留下来的痕迹。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在(曲折的河堤)北面建了亭子,叫“沧浪亭”。南面是竹,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尽头。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素养提升
1. 示例一:我选A。(1分)目录中的诗歌都围绕“太阳”“火把”“星光”等意象,(1分)表达追求光明、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2分)所以我选《追光千里》作为诗集题目。
示例二:我选B。(1分)目录中的诗歌都围绕“太阳”“火把”“星光”等意象,充满象征意味,(1分)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希望和理想就是诗人心中永不磨灭的那束光。(2分)所以我选《理想不灭》作为诗集题目。
2. ①低沉阴郁(或:愁苦忧郁)(2分) ②重读“阳光”,语调上扬,读出对光明的追求与向往(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