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故乡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故乡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21: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故  乡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时候________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xì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________起来了。
…………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________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________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篷xì(  )  禁(  )不住  项(  )带银圈
(2) 下列依次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既然  悲伤  现   握
B. 已经 悲凉 闪现 握
C. 既然 悲凉 闪 捏
D. 已经 悲凉 回忆 捏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该句的主干是“天空中挂着圆月”。
B.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中的“尽力”在这里是状语。
C.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 “尽力的刺去”是偏正短语。
2. (2024苏州昆山期末)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不但才华出众,而且和蔼可亲。
B. 幸亏你事先做好了准备,否则灾情惨重。
C. 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
D. 与其让你在事后落泪,难道让你犯错后悔?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人们为未来而奋斗的过程中,很少会将目光和真心导向阴晦的一面。
B. 有人曾把叛徒投降敌人、出卖革命说成是一念之差,以此来掩盖灵魂的鄙夷和丑恶。
C. 走在幽静的山路上,只见重峦叠嶂,满目青翠,连日以来的旅途劳顿一扫而空。
D. 冬天的那拉提,一望无际的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与天空紧密相连,山与天之间镶嵌着排排墨绿色的松树,俨然一幅天然水墨画。
4★.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________
(2) 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________
(3)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________
(4)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________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乡》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B. 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C. 在古人的敬辞中,“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驾临”称对方到来,“拜访”指探望。
D.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
【课内品读】
1.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下列对该句及该句中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句中两个“生活”的词性相同,都是名词。
B. “新的生活”即“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生活。
C. “他们”指宏儿和水生。
D. 这句话表明作者渴望“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的生活的到来。
2★. 文章最后再次描写海边月夜奇异的画面,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表达了鲁迅的思想感情,其含义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谁 的 微 信
蒙福森
那天,老高在上班。近来单位的事特别多,特别烦。老高正忙着,突然,口袋里的手机振动了一下,老高拿出手机一看,有一条微信,儿子发来的。老高的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已经大四了,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
“老爸,下班了?”
老高回复:“没有,正忙着呢。”
“您和老妈还好吗?”
老高蓦然一怔,回道:“好,都好。你呢?好吗?”
“我啊,很好,我每天跑步,打球,上课……过几天我要参加学校篮球比赛……”
老高看着手机里大段大段的文字,心想:今天儿子咋回事?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老高有些茫然。
儿子继续发微信,一条接一条,老高读得眼花缭乱,一条还没有看完,没来得及回复,另一条又来了。
老高蒙了。
老高去了一趟卫生间,洗了一把脸,好让头脑冷静下来。洗过脸后,老高思维清晰多了,脑海里突然间跳出一个念头来——接下来,他该问钱了吧。
“老爸,我想买台电脑用来学习。给我打三千块钱,好吗?”
老高在心里窃笑了一下,回道:“好啊。你什么时候要?”
“当然是现在啦。”
“可我正上班呢,忙得很,没空。下班再打给你好吗?”
“好。你什么时候下班?”
“十二点。”
手机终于像一匹奔跑了很久的马,暂时安静下来了。
下班后,老高刚回到家,儿子的微信又来了:“老爸,怎么还没打钱啊?我在街上,等着买电脑呢。”
老高立刻回了一句:“等等。”老高对老婆桂芬说:“儿子来微信了,要钱买电脑呢。”
桂芬说:“那赶紧打给他呀。”
老高说:“可我怀疑这不是咱们儿子。和我微信聊天的,应该是一个骗子,他捡到了咱儿子的手机,想敲诈一笔!”
桂芬大吃一惊:“这……这是怎么回事啊?你咋知道是骗子?你打儿子电话啊!”
老高说:“打了,没接。和他微信聊天,他就聊。”
桂芬说:“打儿子辅导员的电话,跟儿子联系。”
辅导员的电话打通了,联系上儿子后,儿子说,手机丢了,正在上课,本想放学后再打电话告诉你们。
老高说,有人捡到你的手机了,想诈骗一笔钱。
儿子“哦”了一声,没说几句就挂掉了。老高说:“看见了吧,这才是咱儿子。”
桂芬觉得奇怪,问老高:“你咋知道那不是咱们儿子?”
老高打开儿子的微信给桂芬看:“这几年儿子在上海读大学,你什么时候见过他主动问候我,并和我聊这么多话——每次,无论我说什么,写了多少字,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他都草草地简单回复几个字,‘嗯’‘哦’‘知道了’等等。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热情的儿子,跟我聊了这么多,心里就嘀咕:这是我儿子吗?该不会是骗子吧?你看看,果然是骗子!”
桂芬叹息:“谁让你和儿子有代沟有隔阂啊!从小到大,你和儿子说过多少句话?”
老高沉默下来,有些伤感。
桂芬安慰他:“唉,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你别往心里去。”
老高很不高兴:“年轻人就是这样吗?”
“你发什么火,你不也是这样——你跟你父母一年到头聊过几句话?你关心过他们吗?你有多久没去看望他们了?有多久没和他们一起吃饭了?”桂芬瞪了老高一眼。老高的心突然痉挛了一下,像被子弹击中一样。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老高的心里,像被雨水浇湿了似的,湿漉漉的。
老高冒雨来到一栋旧楼,提着大包小包,上到五楼,昏暗的路灯下,老高望着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门,百感交集,少顷,轻轻地敲了一下,一下,又一下。
“谁呀?”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
那是老高年近八旬的老父亲的声音。
“爸,是我……”老高靠在门框上,不由自主地,脸上泪水肆意流淌。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文从老高收到“儿子”不寻常的微信消息写起,再写老高识破骗局并在与妻子的对话中自我反省,最后写老高冒雨回老家探望父母。
B. 文中的老高是一个渴望得到儿子的关爱,但又和儿子存在代沟与隔阂的父亲形象。
C. 文中桂芬说的“你发什么火……”这句话主要是针对老高对她发火而作出的反击回应,此时她觉得很委屈。
D. 这篇小说大量采用对话描写,通过对话描写,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2★.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说结尾处写老高“脸上泪水肆意流淌”,请说说老高流泪的原因。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请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篇小说折射出什么社会现象?站在子女的角度,你觉得可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做出哪些努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们,小说伴随我们成长。在下面进行的“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希望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欣赏这一片精彩的小说天地。
1.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个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你从以下“供选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向同学们加以介绍,不少于30个字。(2分)
供选人物:杨二嫂 武松 保尔·柯察金
示例:闰土,一个被旧社会压榨到麻木的农民,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旧社会农民压抑的生活和内心无以言说的悲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学们对于怎样阅读小说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下列四位同学的发言,总结关于阅读小说的方法。(4分)
甲:我认为阅读小说,首先要把握住题材的特点。我国古代的长篇小说,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都是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立意构思的,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
乙:阅读小说也需要了解它们的艺术手法。比如采用单线结构,在情节上设置悬念,在矛盾冲突中推进情节,等等。
丙:大家可别忘了分析人物形象。长篇小说中许多人物有着各自的特点,个性十分鲜明。
丁:阅读小说时一定要注意体会语言的风格。小说的人物语言俚俗而又生动,叙事描写多是白描式的,简洁洗练,极富表现力。
我总结的阅读小说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故  乡
基础积累
1. (1) 隙 jīn xiàng (2) C
(3) C(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 D(根据语境可知,此句前后为选择关系,“与其……,不如……”表示选择关系,后半句可改为陈述句“不如让你犯错后悔”)
3. B(鄙夷:轻视,看不起。“鄙夷”是动词,不能用来修饰“灵魂”)
4. (1) 拟人 (2) 拟物 (3) 借代 (4) 比喻
5. A(《故乡》是短篇小说)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A(第一个分句中的“生活”为名词,第二个分句中的“生活”为动词)
2. 文章最后再现海边月下瓜地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对未来新生活的无限向往。(3分)
3. 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有没有追求,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勇于实践,就能够为新生活开辟出新道路。(4分)
【拓展阅读】
1. C(桂芬说的话主要是针对老高与他自己的父母也很少交流的事实,既是对老高“年轻人就是这样吗”语意的否定,也推动了情节发展。另外,文中并未提及“此时她觉得很委屈”相关内容)
2. 运用环境描写,写黄昏时候的电闪雷鸣和滂沱大雨,(2分)表现了老高深刻反思之后内心的凌乱与悔恨,为后文老高冒雨去看望父亲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3. 老高冒雨去看望父亲,“脸上泪水肆意流淌”,这很明显是在妻子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主动改正的表现,是“微信诈骗”事件的后续影响,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写到老高“脸上泪水肆意流淌”就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文章产生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2分)
4. 社会现象:子女与父母之间沟通少,有隔阂,有代沟。(1分)
示例:①作为子女,应当多主动找父母沟通,适当听取父母的意见;②作为子女,应多理解父母,多主动从情感上关心父母;③作为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团聚。(每点1分)
素养提升
1. 示例一: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
示例二:走进小说天地,感受人物魅力 (3分)
2. 示例:保尔·柯察金,一个刚强坚毅的革命战士,我从他身上读出了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且符合要求即可)
3. ①把握题材的特点;②了解艺术手法;③分析人物形象;④体会语言风格。(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