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21:4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 (2024无锡侨谊教育集团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他们中的许多人未及加冠之年,却远离桑zǐ,肩并肩守住祖国的防线;他们前仆后继,他们经受着凄风苦雨,却心念苍生喜乐,为守护国土尽绵薄之力;他们站在国土的边缘,kè守誓言,把家国放于心间。他们无时无刻不忘自己的使命,把自己奉献给和平事业。他们就是可爱的边防战士,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1) 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桑zǐ(  ) 前仆(  ) 后继kè(  )守 脊(  )梁
(2) 文段中有一处词语使用不当,这个词是:________。
(3) 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意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引号的四种主要用法:引用、强调、特殊含义、反语。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各属于哪种用法?
(1)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    )(    )
(2)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
(3)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    )
(4)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
3.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它,我们将活得漫无目的,鸡零狗碎。
①但一定要有一件事
②也是我们整个生命之流的导归之处
③是我们做出任何努力的发心所在
④不见得我们一定会做得多棒
⑤它是我们在所有其他人、事、物上付出时间与心力的充分理由
A. ④①⑤③② B. ④②⑤①③
C. ①④⑤②③ D. ③④⑤①②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字”“自夸”“往往”“倘若”这四个词语分别是名词、动词、副词、介词。
B. “地大物博”“中国的脊梁”“相信自己”“玄虚之至”四个短语分别是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
C.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句话中的“现在”是定语。
D. “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这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5. 文学常识填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
本文是一篇________(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____________________,或间接批驳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针锋相对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加以论证。
【课内品读】
1★. 文中的敌对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语言具有辛辣的嘲讽意味,请从第一段中的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七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什么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在第六至八段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结尾“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2024南通西藏民族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拒绝是把双刃剑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曾横槊赋诗感慨生命的短暂。然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我们的生命之舟总是承载了太多的东西:金钱、名利、权势……这些早已超过了我们短暂的生命所能承受的范围。所以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应该学会拒绝。
②拒绝了该拒绝的是勇敢。罗曼·罗兰说:“勇敢地走你自己认为正确合理的道路。”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有人说他的这种拒绝是愚笨的——他拒绝了美国给予他的活路。而我认为他这种行为值得赞赏,这种拒绝不仅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显示了他一颗炽热的爱国心。“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他不拒绝信仰的追求,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之下,仍然保持对南宋的忠贞,他这种拒绝难道不需要勇气吗?“留取丹心照汗青”也印证了他的无悔。这正如孟子所说:“舍生而取义者也。”为了义,我们要拒绝该拒绝的。
③拒绝了不该拒绝的当然是无知。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商纣王拒绝忠臣的劝谏,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最终导致商朝灭亡。如今一部分青少年固执己见,将朋友的好言、老师的忠告、父母的关怀拒于门外,一意与“网魔”为伍,最后被“网魔”狠狠网住,当蓦然回首时却光阴不再。当初拒绝了别人的忠告而误了此生,光悔恨有用吗?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清朝统治者昏庸无知,闭关锁国,拒绝外国先进文化,抱守落后陈旧的封建文化,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停滞不前,书写了一篇篇血泪史、屈辱史。由此观之,不该拒绝的岂能拒之?
④不拒绝该拒绝的是愚笨。清朝流传着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说的正是历史上著名的大贪官和珅。抄家时,人们发现他的家产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难道他生来就贪吗?不,孟子不是说人性本善吗?我相信,起初的和珅也是壮志雄心,积极入世。随着官运的亨通,贿赂开始出现,他不懂得拒绝这糖衣炮弹,最终遗臭万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刘青山、张子善仗着建国有功,贪污受贿,最终沦为阶下囚,又何尝不是不会拒绝惹的祸?
⑤不拒绝不该拒绝的是无悔。陶渊明正因为不拒绝不该拒绝的清廉,远离官场,一心归隐,所以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纵使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苦,纵使是“老病有孤舟”的悲凉,纵使是“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窘境,杜少陵亦不改己志。杜甫正因为不拒绝不该拒绝的志向,所以才成就了忧国忧民的大爱。
⑥事实证明,拒绝是把双刃剑。我们只有学会拒绝,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的生命才能更有意义。让我们在追求中拒绝,拒绝那些愚笨无知;让我们在拒绝中追求,追求人生的高远。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第②~④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学校开展“拒绝手机,排除干扰”实践活动,请结合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谈谈你将怎么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4)班举办“读名著·文学沙龙”活动,现邀请你参加该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
1. 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题目。
__A__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1) A为何人?选段所叙何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事直接给A带来了怎样的后果?(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名著,对对子。请你根据下联,完成上联。(2分)
参考人物:悟空、武松……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基础积累
1. (1) 梓 pū 恪 jǐ (2) 绵薄之力 (3) 示例:把“忘”改为“牢记”
2. (1) 反语 特殊含义 (2) 特殊含义 (3) 强调 (4) 反语
3. A(④句承接上文“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①句起转折作用,引出“热爱”的意义;⑤③②句运用关联词“是……是……也是……”指出“热爱”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意思层层递进。故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⑤③②)
4. D(A项,“倘若”是连词;B项,“中国的脊梁”是偏正短语;C项,“现在”是状语)
5. 鲁迅 周树人 文学家 《且介亭杂文》 驳论文 对方的论点 对方的论据或论证过程 提出自己的观点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敌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1分)作者的正面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1分)
2. 示例一:“总”是“一直”的意思,突出了统治阶层长期的盲目乐观、自大和对外界的麻木无知。
示例二:“只”是“仅仅”的意思,写出了统治阶层的自卑、软弱、无能,寄希望于国联。
示例三:“一味”是“单纯地”的意思,写出了统治阶层的自欺欺人、孤立无援,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求神拜佛”上。(3分,任选其一分析即可)
3.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希望和中坚力量,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热情讴歌和赞美。(3分)
4.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1分)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让读者更信服。(3分)
5. 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能看那些反动政客和御用文人的文章,而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中去发现。(2分)“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的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他们的言论是虚假的;“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他们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是民族自信力的真正代表。(2分)这句话揭示了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才是民族自信力的真正代表,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中国人民的信任和赞美,对反动派的批判。(2分)
【拓展阅读】
1. 我们应该学会拒绝。(3分)
2. ①拒绝了该拒绝的是勇敢;②拒绝了不该拒绝的当然是无知;③不拒绝该拒绝的是愚笨。(每点1分)
3.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1分)作用:列举了陶渊明不拒绝不该拒绝的清廉,才有了远离官场、隐居于世的清闲,和杜甫不拒绝不该拒绝的志向,成就了忧国忧民的大爱的事例,(2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不拒绝不该拒绝的是无悔”的观点。(1分)
4. 示例:对于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而言,学习是当前的主要任务。面对手机的诱惑,我们要学会拒绝。我们应该拒绝成为手机的奴隶,排除一切干扰,潜心钻研学业,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4分)
素养提升
1. (1) 宋江。(1分)浔阳楼吟(题)反诗。(1分)
(2) 牢狱之灾(或:杀身之祸/被黄文炳告发/被蔡九知府捉拿)。(1分)
2. 示例一:赴汤蹈火悟空勇除怪 示例二:无所畏惧武松猛打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