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智取生辰纲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窥望(kuī) 行货(xíng)剜口割舌 忍气吞声
B. 恁地(nèn) 勾当(gòu)小本经纪 劈头劈脑
C. 嗔怒(chēn) 着意(zhuó)面面斯觑 死心塌地
D. 尴尬(gà) 朴刀(pǔ)酷热难行 无可奈何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杨志他们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完成押送生辰纲的任务。
B. 杨志与夺取生辰纲的几个人实力相当,半斤八两,如果凭武力,难分高低。
C. 那几篇文章写得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篇还算差强人意。
D. 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以士为贵,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中,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可谓别具匠心。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B. 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
C. 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
D. 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4. 下列人物外貌描写与人名不匹配的两项是( )( )
A. 林冲: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B. 鲁智深: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C. 宋江: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D. 杨志: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
E. 时迁: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失败的过程,讴歌了农民的反抗精神和优秀的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B. 《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北宋的施耐庵。它的叙述方式带有说书人的痕迹,如“话说”“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等。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既可以按照故事发展的需要安排许多巧合,也可以打断故事进程发一通议论。
C. 《智取生辰纲》围绕一个“智”字展开,明、暗两条线索一起发展,之所以能“智取”,是因为晁盖一方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且有周密的计策。
D. 从写作特色上看,《水浒传》中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非常出色,尽管许多地方没有具体点明有关人物的姓名,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判别出具体人物是谁。
【课内品读】
1★.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杨志处处提防,千方百计阻挡众军汉买酒喝,最后仍然中计。从课文内容看,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这句话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说最后一段才交代好汉们的姓名和智取的过程,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试作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片段一: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①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节选自《智取生辰纲》)
片段二: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梢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②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片段三:③只见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众人都来解劝,把黑旋风推下堂去。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片段四:宋江道:“太尉且宽心,休想有半星儿差池。且取御酒教众人沾恩。”……再将九瓶都打开倾在酒海内,却是一般的淡薄村醪。众人见了,尽都骇然,一个个都走下堂去了。鲁智深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忒杀是欺负人!把水酒做御酒来哄俺们吃!”……宋江、卢俊义只得亲身上马,将太尉并开诏一干人数,护送下三关,再拜伏罪:“非宋江等无心归降,实是草诏的官员不知我梁山泊里弯曲。④若以数句善言抚恤,我等尽忠报国,万死无怨。太尉若回得朝廷,善言则个。”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1★. 下列是对以上片段中画线处所做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第①处:自问自答,揭示晁盖等人用药的计策,悬念也就此解开。
B. 第②处:既点出了武松上景阳冈的时间,又渲染了气氛。
C. 第③处:“夺过”“扯”“揪住”“拽”“打”等一系列动词,凸显了李逵的形象特点。
D. 第④处:体现了108个好汉都心甘情愿渴盼招安,希望朝廷嘉奖他们。
2★. 下面是关于《水浒传》中水泊梁山108个好汉的大数据统计。请根据这些统计,结合小说的主题与写作背景,写出你分析与探究的结果。(5分)
【数据统计】
108个好汉上山前的身份(职业)分类统计:地主、富商、隐士等5人,占比约为5%;下层官吏等33人,占比约为30%;农民、无业游民、手工业者、渔民、猎户等70人,占比约为65%。最终,这108人都接受了招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以下是某班的名著阅读任务单。任务涉及《水浒传》的相关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2分)
阅读名著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水浒传》 关注章 回目录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问题:把有关杨志的章回放在一起阅读有何意义?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关注“曲折化”情节。
“三复情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常见的叙事方式,通常指一个故事情节经历三次或多次反复的发展和转折。请以《水浒传》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三复情节”有什么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智取生辰纲
基础积累
1. B(A项,“行”应读作“háng”;C项,“斯”应为“厮”;D项,“朴”应读作“pō”)
2. C[A项,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使人以假为真。与语境不符。B项,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与语境不符。D项,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与语境不符]
3. D[A项,古义:强盗。今义:强有力的人;坚强能干的人。B项,古义:急促喘气。今义: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C项,古义:实在,确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D项,古今义相同,均指“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4. CE(C项,此处人物为吴用;E项,此处人物为卢俊义)
5. B(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抢”“劈”“夺”“倾”“盖”“丢”这一系列动词运用得巧妙而连贯。(1分)“抢”“劈”“夺”“倾”动作迅猛、干脆,是为了往酒里倒蒙汗药;“盖”“丢”体现了生意人的特征和对偷酒行为的不满。(1分)这一切都是做给杨志等人看的,丝毫不露破绽,表现了他们计划的周密和表演的天衣无缝。(1分)
2. 杨志失败的原因有二:一是对方设计卖枣子的与卖酒的密切合谋,欲擒故纵瓦解了押送队伍的团结;(2分)二是杨志没有坚持住原则,盲目从众,见众人吃了酒没事而放松警惕,也跟了吃了酒,导致中计。(2分)
3. 这句话通过“收”“挑”“唱着山歌”“下冈子”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卖酒汉子志得意满、大功告成的形象。(2分)
4. ①采用补叙手法,使得故事情节结构完整。看到杨志一行人被麻翻在地,读者如坠云雾之中,弄不明白何时酒里被下了蒙汗药,最后的补叙使得事情真相大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②突出了人物的智谋。小说一方面用大量的笔墨写杨志小心谨慎地防范,一方面又写抢夺的计划在读者的眼皮子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通过补叙全盘托出,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等好汉的计谋果然瞒天过海,更胜一筹。③使故事悬念得以解开,令人恍然大悟,拍案叫绝,造成一种出乎意料的强烈艺术效果,比直陈其事更吸引读者。④照应了文章标题。“智取”的“智”在最后一段的补叙中得到最好的体现。(每点1分)
【拓展阅读】
1. D(结合“众人见了,尽都骇然,一个个都走下堂去了……宋江、卢俊义只得亲身上马,将太尉并开诏一干人数,护送下三关”可知,“心甘情愿渴盼招安”,希望被朝廷嘉奖的只是宋江、卢俊义等一部分人)
2. ①被逼上梁山的108个好汉身份多种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都遭受压迫的现实,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②来自社会底层的百姓占比最大,可看出社会底层的民众所受压迫更多,进一步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③最终,108个好汉都接受了招安,反映出作品思想的局限性。(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
素养提升
1. ①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的人物众多,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往往穿插出现,较难厘清;②集中阅读有关杨志的章回内容,可以更好地梳理情节发展过程,全面把握杨志的形象。(每点1分)
2. [示例]《水浒传》中的“三复情节”:鲁提辖三戏郑屠、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等。(2分)妙处:增强故事情节的曲折性,突出人物性格,使故事更加紧凑,吸引读者的注意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