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范 进 中 举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范 进 中 举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21:4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范 进 中 举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带挈(qiè)   侥幸(rǎo) 哭哭啼啼(tí) 行事(háng)
B. 盘缠(chán) 拙病(zhuō) 细丝锭子(dìng) 狗血喷头(pēn)
C. 报帖(tiē) 心窍(qiào) 尖嘴猴腮(sāi) 一步一踱(dù)
D. 商酌(zhuó) 星宿(sù) 喜从天降(jiàng) 万贯家私(guàn)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都说爬山走小路别有趣味,果不其然,走了一会儿就看到几只正在玩耍的猴子。
B. 现在的乡村已经今非昔比,村民集中居住区内已建起了医院、幼儿园、便民服务站等设施。
C. 他居然在会上睡着了,不省人事,大家的发言他一点儿也没听。
D. 该男子因无理取闹并不由分说拳打快递员,最终被拘留,为自己冲动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
A. 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B. 范进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
C. 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
D. 听见中了,方敢伸出头来说道:“诸位请坐,小儿方才出去了。”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乡试年,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叫“乡试”,乡试开考的这一年就叫“乡试年”。
B. 文曲星,旧时迷信的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都是文曲星下凡。
C. 解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
D. 讳,即“忌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作“忌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5. 文学常识填空。
《范进中举》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范进中举》主要采用________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________截然不同的境遇,生动地刻画出范进的丑态和周围各色人等________的嘴脸,不仅揭露了____________对读书人的毒害,更将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____________。
【课内品读】
1★. 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范进是醉心于封建科举制度的读书人形象。他唯唯诺诺,同时又专注于学术追求,这种性格是他在三十多年困顿场屋的生涯中形成的。
B. 胡屠户是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言行,可以让读者看到此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金钱欲。
C. 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次要人物。在胡屠户眼里,张静斋方面大耳,是天上的“文曲星”,是有万贯家私、有脸面的人。
D. 报录人是文中的次要人物,但他们见多识广,足以表明像范进这样的境遇的人并非个别现象,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范围之大。
2★.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分为哪几个层次?对范进一系列疯态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六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让人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周 进 发 迹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得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着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父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官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
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生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这一注银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做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余包办。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余。行主人替周进准备一席酒,请了众位。金有余将着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
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余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放榜那日,果然中了。众人个个欢喜,一齐回到汶上县。拜县父母、学师。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试三甲,授了部属。
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到广州上了任。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1★. 请你根据这段文字概括一下周进发迹的过程。(4分)
①进贡院自杀→②__________→③众客人捐考→④__________→⑤众乡人拜会→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
2★. 周进为什么在“贡院”里做出自杀行为?这种行为说明周进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周进)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请你分析一下周进喜出望外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这句话表现了当时社会一种怎样的现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试分析周进和范进两人的形象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泰安肥城期末·改编)学习了《范进中举》后,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小语同学作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完成下联和横批。(3分)
上联:中举前,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登科后,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
2. 高考临近之日,网络上曾掀起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贴”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谈谈你的看法。10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有两组人物,一组是状元,一组是落榜秀才,请你搜集这些人物的事迹、成就加以探究,并写出你的探究结论。(4分)
状元:傅以渐、王式丹、林召棠、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落榜秀才:李渔、洪昇、蒲松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范 进 中 举
基础积累
1. B(A项,“侥”应读作“jiǎo”;C项,“帖”应读作“tiě”,“踱”应读作“duó”;D项,“宿”应读作“xiù”)
2. C(不省人事:人昏迷,失去知觉。与语境不符)
3. B(A项,“晚生”指后辈对前辈谦称自己,属谦辞;B项,“高邻”是对邻居的尊称,属敬辞;C项,“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属谦辞;D项,“小儿”指谦称自己的儿子,属谦辞)
4. D(“忌讳”指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如称人“死了”为“去了”“老了”。此处指“避讳”)
5.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敏轩 清代 对比 出榜后 趋炎附势 科举制度 封建社会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A(文中描写的是范进中举后的表现,没有写他“专注于学术追求”的性格,选项无中生有)
2. 分为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四个层次。(1分)这一系列对范进疯态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2分)
3. 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1分)作者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对这类热衷功名而不顾一切、丑态百出的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以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1分)同时引出下文胡屠户的行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下面的情节更有讽刺意味。(2分)
4. 运用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范进中举后的疯狂状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2分)
【拓展阅读】
1. 示例:②清醒后大哭 ④录贡监首卷 ⑥会试中进士 ⑦钦点广东学道(每空1分)
2. 原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2分)这说明周进是一个脆弱的、受封建科举毒害至深的书呆子。(2分)
3. 自己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在眼前。(2分)
4. 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人们的灵魂,使整个社会人人都趋炎附势。(2分)
5. 都是穷苦的读书人,经历了数十年的科举失败;他们都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4分,言之有理即可)
素养提升
1. 示例:有酒有肉 都来锦上添花 世态炎凉(每空1分)
2. 示例:这样做可以供大家娱乐一下,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当然,如果真正地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起来,则是不可取的。(3分)
3. [示例]第一组的状元是世人心中功成名就的典范,他们有的为国家建言献策,有的修撰史书文册,或多或少都为当时的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分)第二组的落榜秀才虽没有获取世人眼中的成功,但在科举以外的事情上,他们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就。(1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①古代封建科举制度并不能将所有的人才都选拔出来;(1分)②古代文人落榜以后可在其他方面发奋努力,最终也可成大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