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21:5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27分)
1. (2024南通通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青少年时期是思维摇曳、活力勃发的关键阶段。此时,思辨能力如同pēn bó而出的朝阳,照亮他们探索世界的道路。他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知识,不盲目xiàn mù浮夸的赞誉,而是抽丝剥茧,深入探寻真理。在知识的熏陶下,他们__A__(孜孜不倦 孜孜以求)地追求,勇于挑战和创新。这种思辨精神,__B__点亮了智慧之光,更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pēn bó(   )      xiàn mù(   )
(2)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2分)
A处的词语是________。
(3) 在B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得语意连贯。(2分)
B处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在战火的摧残之下,叙利亚这个文明古国的许多文化古迹荡然无存。
B.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难关,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C. 人应该学会担责,你这样鸠占鹊巢,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D. 虽然人们早就听腻了这套说教,但是他仍然强聒不舍。
3.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必须通过学校才能培养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即使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
②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也非得经过专门的学校培养才行
③传统的工匠,无论多么心灵手巧,都看不懂机械制图,不懂得制造机械零件
④也不是传统的商人所能胜任的
⑤即使单讲制造业
⑥更谈不上设计、安装设备,安排工厂布局
A. ①②③⑥⑤④   B. ①④⑤②③⑥
C. ⑤②③⑥①④   D. ⑤④③⑥①②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B. 雨果是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C. 《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作者利哈乔夫是苏联学者、作家。
D. 《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5.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 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 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一诗中,表达诗人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
6. (2024连云港海州期中)在《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交流汇报课上,同学们开展探究活动。(7分)
(1) 请从下列图片中选择一幅作为阅读成果汇报PPT的封面,并说明自己的理由。(2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完成诗歌小卡片。(5分)
诗歌小卡片
礁  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作者:艾青 ①意象:________的汹涌、猛烈、无情肆虐。 ②赏析:这首小诗语言凝练,饱含深意。例如:一个“扑”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海浪汹涌而来的情态;诗歌还采用了烘托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并分析)。 ③迁移:诗中的“礁石”让我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的________(人物),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具体的情节),和“礁石”多么相像。
二、 阅读与理解(58分)
(一) (2024宿迁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24分)
【甲】兰
[明]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①。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选自明·簟溪子《兰史》,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乙】跋② 盆 兰
[明]李流芳
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还。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二月二日,与子薪、韫父、尔凝、家伯季从子,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弦歌。值雨,子薪偕尔凝、君长宿余家。盆兰正开,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
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攲;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③,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④,或往而如奔。或相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抑而如羞,或偃蹇⑤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笔写生,而亦复不果。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⑥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
(节选自《檀园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注】①雕伤:花木枯萎。雕:同“凋”,凋落,衰败。②跋: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③承:捧着。④就:前往。⑤偃蹇(jiǎn):高耸的样子。⑥剧:流畅,此处指畅快。
7. 甲诗“长养非其方”中加点的“长”字,有同学认为应该读“cháng”,有同学认为应该读“zhǎng”。你赞同哪种读法?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超出三处不得分)(3分)
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
9. 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3分)
文中词句 方法 解释
或相顾而如笑 【查工具书】顾:①看;②考虑;③拜访;④反而 (1) ________(填序号)
或倚而如困 【结合语境】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 (2) ________________
而亦复不果 【课内关联】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3) ________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好诗往往“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甲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请梳理乙文中“兰”能让作者“从此病顿减”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有感于“兰”的品质,你想制作一枚兰花书签,勉励自己做“兰”一样的人。请结合对诗文的感悟,撰写书签上的文字。(不超过5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25淮北二中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9分)
追 忆 栾 花
安萍华
①入秋的时候,满街的栾树添了盛装,黄粉色的彩衣在空中摇曳生姿,煞是好看……这个秋天姗姗来迟,如今却渐行渐远,倒数的秋日里,我留恋起栾树开花的模样。
②一个多月前,路边的栾树还是以往的模样,只是粗壮了许多,树冠更大更繁茂了些,道路两边的景物还是如以前一般,只是热闹劲消失了,街道显得有点冷清,偌大的街道能让人稍感到暖意的,似乎只有这一树树的栾树花果了。
③我曾经对栾树的态度是嫌弃的。尤其是夏日里,那树下湿黑黏糊,看着让人心里不舒服,再不小心踩上一脚,保准将鞋子也粘在地面上。我的服装店门口就有一株栾树,不仅树叶上有刺蛾,还常有大马蜂在此盘踞筑巢,一度让我避而远之。
④但我喜欢秋日。相比于春天里的红肥绿瘦、争奇斗艳,夏天里的莺歌燕舞、热情奔放,秋日带来了宁静之美。它用如水的柔情,驱散了骄阳的燥热,温润着每个角落。此时的栾树更似一个晚熟的人,在沉淀中不断积蓄着力量,在秋日里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怒放的生命、绽放的花朵是它对秋天最浓烈的深情。
⑤我们这里,栾花开在六月到九月间。初见时,那细碎的小黄花绽放在满树的绿色中,密密匝匝,远远地看去,绿色的树顶仿佛戴上了一顶金色的凤冠,雅静而不失贵气。当九月的风吹过,纤细的花朵就迫不及待地从树上跳到过往路人的身上,继而又是一个俯冲顺着衣衫滑下,落满整个地面,飘飘洒洒,远远望去一片细碎的金黄。我欣赏它这份洒脱,着实喜欢它小小的模样,椭圆形细长的花瓣向外反卷着,露出长长的花蕊,花瓣和花蕊连接的末端呈现一抹鲜艳的红色,分外亮眼。那玲珑的样子,让人忍不住产生将之拥入怀中细心呵护的冲动。
⑥爱之所爱,栾花也似乎一生都在用它的花语诉说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这注定是一场属于秋日的浪漫,一段独属于秋日的邂逅。无关乎风花,无关乎雪月,只是义无反顾地奔赴一场轮回之下的秋日之约。虽如苔米,也一样有自己的光。这是信仰,也是追逐。
⑦它把自己仅有的一抹鲜艳奋力地涂染在初秋的调色板上,即使没有海棠花、菊花、月季的浓艳,也没有松柏的苍翠;即使会被早早地淹没在整个秋日五颜六色的海洋中,找不到存在的痕迹;即使热情的拥抱得不到一丝丝的回应;即使这秋日的美色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世人早已遗忘它纤弱的样子,可它还是爱得义无反顾,爱得轰轰烈烈、从容不迫。即便是只有在入药和做染料时才被真正忆起,它也无怨无悔。
⑧栾花年复一年,在四季中往返,和时光相拥。在重复中坚守着自己,默默地从夏站到秋,从青葱到繁花,一半相拥,一半相守,从初见到归来,它依旧还是年少时的模样,好像“鲜衣怒马”才应是它的本色。
⑨栾树知秋,夏末秋初,绿叶在栾树花装点下,串串蒴果如灯笼般高高悬挂在枝头,安静地在空中等待,等那风起的时刻,去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随着秋意渐浓,枝头那绿色、黄色、藕粉色、橙色、红色,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在眼前转换,绚烂多彩。秋日的暖意也在这色彩的更迭中慢慢流淌开来,温润而润泽。
⑩会装点生活的人,往往在这时会选几根带着“灯笼果”的栾树枝条带回家,把秋插在瓶中,让这最后一抹绚烂的美留在家里,也借此希望它们更能像“钱串串”一样,为家带来好运。还有手巧的人,会收集“灯笼果”,把它们用丝线串起来,做成风铃,挂在屋内。剥开蒴果轻薄的三棱锥形胚衣,里面变黑的种子经过清洗,也会被喜欢的人串起来做成精美的手链,这一层又一层的惊喜像拆盲盒一样,在人们惊艳的赞美声中,栾树的花与果,就这样和秋天一起悄悄地退场了。
即使平凡,即使不堪,也能坦然接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即使卑微到跌进尘埃,也有向下扎根、向上奋力生长的勇气。
栾树用绚丽多彩的一生,用它的花朵和果实,带给人们太多的惊艳和震撼,让我怎能不偏爱,不留恋,不回望。
(节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1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开篇点题,“煞是好看”“留恋”两个词语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 第④段中“怒放的生命、绽放的花朵”被作者认为是栾树对秋天最浓烈的深情。
C. 第⑥段写栾树“有自己的光”,“这是信仰,也是追逐”,表达一种递进的关系。
D. 第⑩段“这一层又一层的惊喜”指的是栾树的花与果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15. 作者对栾树的态度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空。(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秋日里,栾花怒放,树顶仿佛戴上了一顶凤冠,雅静而不失贵气,栾花凋落如一片细碎的金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串串蒴果如灯笼般高高悬挂在枝头,安静地在空中等待,等那风起的时刻,去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章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绘栾树?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25常州实验初级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15分)
教科院附属初级中学2025年秋季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围绕着本次运动会的主题“燃动青春,超越自我,蓬美紫荆,筑梦强国”展开了讨论。小附同学搜集到了下列两则材料,请帮他完成文后问题。
材料一:①中国人很早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②今天的中国,以劳动为荣已成为社会风尚,以奋斗为美已成为日常风景:
③在数不尽的薄雾萦绕的清晨,在无数个暑气蒸腾的正午,在每一个华灯初上的黄昏,都有环卫工人俯身清扫的忙碌,建筑工人栉风沐雨的辛劳,医护人员追赶生命的急切,科研人员投身实验的专注……
④在每一个劳动岗位上,都跳动着一颗为家国拼搏、为梦想奋斗的炽热的心。每一个身影,都是那样的美!
⑤同时也要看到,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还有一些与以奋斗为美的社会风尚不合拍、不和谐的杂音。
⑥现下,“躺平”这个网络新词热度不减。诸如“你打拼实现你的梦想,我躺平实现我的安逸”“一时躺平一时爽,一直躺平一直爽”“做条咸鱼,有什么不好”等“躺平”语录流传甚广。甘于“躺平”,究其原因,或者是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奋进步伐而选择止步,或者是因为生活遇挫而选择逃避,或者是因为受某种风气所扰而选择随波逐流。
⑦这不是偷懒又是什么?
⑧另一个热词“啃老”,也始终是网上网下的话题。成年子女花式“啃老”的表现各种各样:一种是“心理依赖”,做“襁褓青年”;一种是“家务依赖”,做“甩手掌柜”;一种是“经济依赖”,吃穿用度全靠父母;还有一种是“财产依赖”,想方设法强行“啃老”……
⑨这不是无赖又是什么?
⑩受文娱行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风的影响,幻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青少年也不在少数。某些经纪人与平台联手,包装打点、话题造势;某些顶流网红开直播,搔首弄姿博眼球,炒作“八卦”赚打赏;某些流量明星爱富、追富、炫富,私下签订“阴阳合同”、赚取天价片酬。他们出行动辄豪车开道、保镖簇拥、粉丝云集,办婚礼、过生日时讲排场、摆阔气、相互攀比……
这不是无耻又是什么?
向往“躺平”也好,花式“啃老”也好,幻想一夜暴富也好,说到底,都是美丑观出了问题。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却以无所作为、四体不勤、百无聊赖为荣为美;不去奋斗、不孝不敬,却以一味索取、坐享其成、榨干父母为乐为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些美丑不分、美丑错置的现象,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悖,也与当今社会积极向上、拼搏奉献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青春无悔,强国有我
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志存高远,一个国家就有澎湃的动力,一个民族就有蓬勃的希望。
②何谓“立大志”?青年周恩来告诉我们,那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毅然回国的钱学森告诉我们,那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的奋发图强;情系脱贫事业的黄文秀告诉我们,那是“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坚定抉择……“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将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青年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③“中国很努力,我们要争气。”新时代青年,更当激扬奋发有为的志气。人生没有“躺赢”,梦想贵在坚持。面对艰难险阻,不做“躺平”任嘲的局外人,争做开路破局的弄潮儿;面对繁重任务,不做冷嘲热讽的旁观者,甘当兢兢业业的实干家;面对问题矛盾,不做怨天尤人的“键盘侠”,做好尽责尽力的建设者。
④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在拼搏中释放激情、追逐理想,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诠释责任担当,就是人生最美的模样。
(摘编自“新华网”)
19. 下列是小附同学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你认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主要论述的观点是“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还有一些与以奋斗为美的社会风尚不合拍、不和谐的杂音”。
B. 由材料二可知,青年人要志存高远,为国家振兴和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劝诫时下的青年人不要安于现状,而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D. 两则材料的语言都简洁、鲜明,句式整齐,善用排比,增强了行文的气势和说理的力量。
20. 小附同学摘录第一则材料时忘了摘录标题,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帮他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帮助小附同学,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第②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小附同学想根据材料一第 段画波浪线的部分再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气势,请帮他完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小附同学想根据上面两则材料内容,以“奋斗与‘躺平’”为话题,写一篇用于运动会开幕式的主题演讲稿,请你帮他完成写作提纲。(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写作(65分,含书写5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5分,含书写5分)
校团委组织“自强不息,志存高远”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将在广播台播出。请你写一篇议论性文章投稿。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 1. (1) 喷薄 羡慕(每空1分) (2) 孜孜不倦(2分) (3) 不仅(2分)
2. C(“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所。C项的语境是帮别人分担责任,用词不当)
3. C(①、⑤句的“即使”表明内容分为两类,②、③、⑥句归于⑤句的制造业,②句“所需的”紧承⑤句的“制造业”,⑥句的“更谈不上”表明其应在③句之后,故其顺序为⑤②③⑥;①、④句谈“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通读语段,两个“即使”的逻辑顺序应是从简单到困难。故正确顺序为:⑤②③⑥①④)
4. B(雨果是法国作家)
5. (1) 夕贬潮州路八千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槲叶落山路 (4) 海内存知己 (5)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6)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每空1分)
6. (1) [示例]我选图一。理由:该画面体现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主要内容,能突出表现诗人对大堰河的尊敬和怀念之情。(2分)
(2) ①海浪(1分) ②以每一个浪都被打成碎沫的情状来烘托礁石的坚韧(1分) ③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分) 保尔(1分) 经历了许多艰辛,就如同这首诗中的“礁石”。少年时,他为救地下党被折磨毒打却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参加红军后,他在战斗中大腿受伤、头部被炸伤、右眼失明;修筑铁路时,满身伤残、感染风寒的他几乎丧命。经历这般无休止“扑过来”的磨难之“浪”时,伤痕累累的他却如礁石一般,依然笑对人生,坚持他的革命信仰——“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1分)
二、 (一) 7. 示例一:我赞同读“cháng”,“长养”理解为长时间地养育。
示例二:我赞同读“zhǎng”,“长养”理解为使生长、培养。(3分)
8. BDG
9. (1) ① (2) 困倦,疲乏 (3) 实现(每空1分)
10. 子薪以前就有赏花的癖好,(这天晚上)点上蜡烛照着看花,不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4分)
11. 甲诗“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自然地写出兰花生长在深山,散发着浓郁的幽香;“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委婉地表达出兰花虽被移到高堂精心养护却可能因生长环境改变而受到伤害,体现了“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的特点。(4分)
12. ①盆兰色彩绚丽,形态万千,令人赏心悦目;②与好友子薪等人一起赏花畅谈很愉快。(一点1分,两点3分)
13. 示例:如兰之淡雅,似兰之坚韧,绽放自我,芬芳人生。(4分)
【参考译文】
【乙】己未年春天,我北上到濠梁,因病返回。夜晚难以入睡,独自一人感到迷茫。(如果)不是与朋友交往,饮酒作乐,就没办法打发日子。二月二日,(我)与子薪、韫父、尔凝、家伯的季从子一起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弹弦唱歌。恰逢下雨,子薪带着尔凝、君长住在我家。(此时,)盆中的兰花正盛开,我把它拿出来(和大家)一同欣赏。子薪以前就有赏花的癖好,(这天晚上)点上蜡烛照着看花,不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兰花虽然只有几茎,但参差掩映,形态各异。花朵或黄或紫,或绿或白。它的形态或含着或吐出,或分离或合拢,或高或低,或端正或倾斜,或俯视如瞰望,或仰视如捧着,或平视如揖礼,或斜视如睨视,或前来如靠近,或离去如奔走,或相视如欢笑,或背对如生气,或掩面如害羞,或高耸如矜持,或挺立如庄重,或倚靠如困倦,或群聚如交谈,或独立如思考。子薪如此描述这些兰花,没有诗情画意的人是无法作出这样的形容的。我因病不能作诗记录,想要作画写生也未能实现。然而这天晚上与子薪对着花畅谈非常愉快,心中空旷没有任何杂念,伏在枕头上便酣睡至早晨,从此病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这兰花与爱花之人都是我的良药,不可忘怀。
(二) 14. C
15. ①嫌弃,因为夏天栾树的树下湿黑黏糊,树叶上有刺蛾,还常有大马蜂在此盘踞筑巢。 ②赞美,栾树用绚丽多彩的一生,用它的花朵和果实,带给人们太多的惊艳和震撼。(每空2分)
16.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蒴果”比作“灯笼”,并赋予其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栾树果挂在枝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栾树的赞美之情。(4分)
17.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栾树与海棠花、菊花、月季以及松柏作对比,将栾树的“热情”与世界将之淹没、遗忘作对比,将栾树平时不被重视与它在入药和做染料时的价值体现作对比,突出栾树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对生命爱得义无反顾,爱得轰轰烈烈、从容不迫、无怨无悔。(4分)
18. 结构上:①总结全文,篇末点题,与开头的“我留恋起栾树开花的模样”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②照应前文,再次强调了栾树的花和果实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惊艳和震撼。(每点1分)
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对栾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分)
(三) 19. D
20. [示例]要幸福,就要奋斗(或:树立正确的美丑观/以劳动为荣,以奋斗为美)。(2分)
21. 材料二第②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列举了周恩来、钱学森、黄文秀三人的事例和他们所说过的话,有力地证明了青年人要为祖国和民族而奋斗的观点。(4分)
22. 示例:不去奋斗、不走正道,却以爱慕虚荣、投机取巧、专走邪道为趣为美。(2分)
23. 示例:(1) 环卫工人忙碌地清扫街道、建筑工人辛勤地劳作、医护人员急切地救死扶伤、科研人员专注地投身实验。 (2) 不奋斗的人生就是偷懒、无赖、无耻的人生。 (3) 人们向往“躺平”的生活、成年子女花式“啃老”、青少年幻想一夜暴富。 (4) 我们要志存高远,以奋斗为美。(每空1分)
三、 24.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根据“校团委组织‘自强不息,志存高远’主题征文活动”可知,应该围绕“自强不息,志存高远”来立意。“自强不息”意思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自强者,面对困难,不退缩;自强者,面对强手,不屈服;自强者,面对失败,不气馁。自强会指引人不断地克服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完善自己,走向成功。“志存高远”意思是胸怀远大的志向。拥有高远的目标,会带给我们无尽动力,让我们为之拼搏,为之奋斗。
题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首先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选定一个关键词进行联想和思考,确定立意和选材的方向,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写作时要注意采用恰当的论证方法,阐述自己对“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认识。如确立观点为“青年当自强”,然后我们可以选取适合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写作时还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