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一、导入
郭沫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二、学习目标
1. 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内容。
2. 感受诗歌中对“力”的赞美,体会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3. 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精神。
三、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1906年入新式学堂,其间,他多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14年赴日本留学,就读医学专业。后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决心弃医从文。1921 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三、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有诗歌《天狗》《凤凰涅槃》《太阳礼赞》《炉中煤》《静夜》《天上的街市》等,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孔雀胆》《蔡文姬》。
诗集《女神》
《女神》是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收入1919 年到1921 年之间的主要诗作。如《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笔立山头展望》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
《女神》在艺术风格上总体表现出鲜明的积极浪漫主义特征,主要是通过自我来表现的。诗人在抒发内心的感情时,常常是直接地倾诉,既不着意客观的描写,也不顾及读者的接受能力,一任感情的发泄,用感情去冲撞、震撼、感染读者的心灵,以引起共鸣。
郭沫若作品主要特征有:① 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涛巨浪般的气势来表现自我,如《天狗》;② 通过理想化自我形象的塑造来表现自我,如《梅花树下醉歌》;③ 通过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寄托理想,表现自我,如《凤凰涅槃》;④ 通过丰富的想象、绮丽的色彩来表现自我,如《日暮的婚筵》;⑤ 通过形式的大胆革新和新颖多姿来表现自我,如《女神之再生》。
三、作者简介
四、写作背景
“五四运动”的狂飙,震动了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给了他极大的精神鼓舞,他在日本福冈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此时他读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深受其影响,几乎每天写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爆发期。郭沫若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五、人物评价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邓小平评)
如果他说了十句,只有三句对了,那七句错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辩证,那说对了三句,就为同时代和以后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闻一多评)
六、文学常识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
七、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用简短的词语概括。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八、赏析诗歌
自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抒发情感的?如何理解诗歌标题的含义?
2.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
3.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滚滚洪涛”在诗歌中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八、赏析诗歌
1.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抒发情感的?如何理解诗歌标题的含义?
诗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以浪漫主义者的激越情怀,把整个世界都当作自己的呼唤对象,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放号”是欢呼、是呼喊、是呐喊、也是赞歌。
八、赏析诗歌
2.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
意 象 特 点 意 境
无数、怒涌(拟人)
壮丽
无限,推到地球(拟人)
被推倒
滚滚的
气势磅礴
白云
北冰洋
太平洋
地球
洪涛
力
宏大、
阔远、
雄奇、
气势磅礴。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所里和壮丽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
八、赏析诗歌
3.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
表达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
八、赏析诗歌
4.“滚滚洪涛”在诗歌中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诗歌中的“滚滚洪涛”既是诗人回国途中所见之景,也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五四”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声势,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也象征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
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九、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怎样理解“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的深刻含义?
2.这首诗是侧重写景,还是抒情?
九、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的深刻含义?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九、合作探究
2.这首诗是侧重写景,还是抒情?
(一)侧重于写景,充分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人热爱大自然、在诗人的眼中,"无限的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光海》)。这首诗描绘的北冰洋的白云、太平洋的洪涛,完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瑰丽、博大,气势磅礴。
(二)侧重于抒情,热情讴歌了“五四”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主张破旧立新。“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诗人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歌领时代精神,这种歌颂是全身心的,激情澎湃的,不可抑止的。
十、艺术特色
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浓烈吗?怎样做到的?
提示:修辞方面、句式方面、标点
(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
十、艺术特色
(3)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東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向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但是全诗的节奏却非常鲜明,这种内在的旋律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首诗的节奏犹如时代的鼓点,急促、紧凑、有力。
(4)诗歌还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更加形象、感人。
(5)叹号的使用。
诗歌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概,想象一个巨人立在地球边上看到宏伟壮丽的景象,由此心生对力的赞美、歌颂,以至于对力的倾倒。体现出诗人充实的内心和如沸的激情,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豪迈气概。
小结
十一、素材拓展
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金句
1. 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2.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3.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4. 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5. 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十一、素材拓展
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金句
6. 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
7. 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
8.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9. 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
10.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十一、素材拓展
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金句
11. 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
12. 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而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则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
13. 青年要顺利成长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
14.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
15.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
十一、素材拓展
五四精神在传承中熠熠生辉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五四精神,薪火相传。
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之上——1919年的热血仍有光亮,1919年的呐喊并不遥远。一种理想、一个信念、一股精神,那些青春的面庞,带领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伟大社会革命运动。这也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中华多傲骨,英雄出少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赓续不绝的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亦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精神是一团火,划过民族的夜空就不曾熄灭过;这精神是一道光,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十一、素材拓展
激情燃烧的岁月,砥砺奋进的征程。五四精神并不是转瞬即逝的绚烂。一方面,它发轫于千百年来的家国大爱。如果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也许我们就能真真切切看到这种精神的“结构”与“脉络”。另一方面,它承续着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背后,接续的仍然是百年前的五四基因。
70余年新中国地覆天翻,40多年改革开放旧貌新颜。五四精神和传承五四精神的中国人,始终以青春中国的姿态,奔跑在历史的征程之上。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启航……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华夏大地风雷激荡,沧海桑田。2020年冬春之交的中国,疫情之下、危难之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国青年,在五四精神感召与滋养下的中国青年,披
十一、素材拓展
上战袍,逆行而上。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超过1.2万名是90后、00后。在更广袤的中华大地之上,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以及方方面面的抗疫一线工作者中,中国青年始终奔走在最前方。一首首青春赞歌,汇聚成一股股青春力量。就像网友说的,战“疫”青年散发的每一点微光,都是我们夺取双胜利路上最暖的太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大概就是新时代最硬核的五四精神。
眼里滚烫的星河,是代代相传的薪火;心中大美的山河,是熠熠生辉的祖国。在新时代继承并发扬五四精神,就是沿着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跑道——让青春在奋斗中有为,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青春的号角已经响起,年轻人,你将如何让激情燃烧,试创作一首诗歌,注意意象的选择,情感的表达。
作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