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了解不同音调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2、知道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了解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学习重点】
知道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学习难点】
通过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什么有关,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课前准备】
器材:直尺、梳子、硬纸片、最粗和最细的琴弦各一根。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 ,介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更________。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m/s。
(二)自主预习
1、物理学中声源振动次数和所用时间之比叫做 ,用 表示,它的单位是 。如果声源每秒振动1次,它的频率就是 。某声源频率是50Hz,表示声源每秒振动_________次。
2、声音的高低和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快,音调 ;声源振动的频率慢,音调 。
3、在相同的时间内,波的个数越少,频率越 ,音调越 。
(三)小组研学
活动一、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观察到的现象:钢尺伸出桌边越短,钢尺振动得越 ,听到声音的音调 。
(2)用硬纸片分别快慢不同地划过梳子的齿,比较声音的音调高低。
以上两个实验说明: 。
(3)用波形比较频率
如图所示,为相同时间内的两波形图,对比可知,图 应为男中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另一幅为女高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你判断的理由是 。/
活动二、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准备几根不同的琴弦,拉紧。拨动弦的中部,就可以看见弦的振动,并听见它发出的声音。请试一试,在分别只改变弦的长度、粗细、松紧程度等不同情况下,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有什么变化?
【课堂练习】
1、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音色 D.振幅
2、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主要是由于声源的振动________决定的。
3、往暖水瓶中灌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 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
4、如图,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3/4伸出桌外。拨动它的顶端,可以观察到锯条在振动的同时发出声音。然后回缩一些,使它的1/2伸出桌外,再次拨动它,可以观察到锯条振动变快,并能感受到声音随之发生变化。类似实验再做几次,可以得出与声音有关的结论是: 。
/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乐音和噪声。
2.知道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知道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3.了解不同音调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4.了解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教学难点:建立音调的初步概念。
教具准备
吉它、钢尺、口琴、示波器、音叉(256Hz、440Hz,)、话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媒体播放高山流水(古筝)、二泉映月(二胡)和工地施工现场的音频片断。
提出问题: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区分它们?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噪声
我们周围的声音千差万别,有的使人愉悦,有的令人厌烦。前者叫做乐音,后者叫做噪声。
同学们举出身边的乐音和噪声。
探究点二 声音的高低——音调
1.音调的初步概念
对于身边的乐音,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的强,有的弱,声音会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用吉它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反复聆听,从而建立“音调”的初步概念。
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差别必然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实验:
比较:让一个物体发出两次音调不同的声音,进行比较。
观察:在听声音的同时,注意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
/进行实验:
1.改变尺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拨动使其振动。通过对比可以听出几次实验声音的高低不同;同时观察发现: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
2.把口琴,去掉外壳,会看到一些长短不同的钢片,吹奏时可以很清楚地听出声音高低的变化,也可以判断出长弹簧片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弹簧片振动发声的音调高。
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
引入“频率”的概念,完成教材中的填空。
3.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其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例:物体1s内振动20次,它的振动频率就是20Hz。
探究点三 用波形比较频率
1.用示波器比较波形。
(1)将话筒的插头用两根带夹子的导线跟示波器连接并调整好。
(2)对着话筒敲击音叉,观察示波器上出现的波形。
(3)敲击两根不同频率的音叉,比较波形。
2.探究弦乐器的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1)用吉它演奏一段乐曲,引出弦乐器。让学生列举出见过的弦乐器。
(2)提出问题:弦乐器的音调与什么有关?
(3)观察吉它,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4)音调的高低跟弦的粗细、长度、张紧程度等有关。
(5)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6)进行实验,并用示波器比较波形。
学生得出结论: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
在弦长、弦的粗细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
在弦长、弦的松紧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3.阅读“信息游览”,并思考下列问题:
(1)人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是否一样?
(2)为什么有时候在人没有任何感觉时,狗却能觉察出异常情况?
(3)蜜蜂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三、四百次,而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只振动5、6次,据此说明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而听不到蝴蝶从身边飞过?
三、板书设计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1.乐音与噪声
2.声音的高低——音调
(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Hz。
(3)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低;反之,亦然。
3.用波形比较频率
(1)会有用示波器比较波形。
(2)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有弦的长度、粗细、张紧程度等,弦越短、越细、越紧,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3)人和动物的听声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都不相同。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设计时我们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方法,增加了不少学生的活动,对一些学生不易观察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录像、放慢等措施,增加了学生对细微变化的观察。在典型声音的素材搜集上,我们还需要些努力,在声音的对比音效上,在学生不易认识到的特殊声音上,我们还要进一步通过采集利用起来。
课件14张PPT。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复习提问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传播声音的介质包括哪三类?3、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固体、液体、气体340m/s4、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如何的? 声波外耳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我们能够听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鸟、青蛙、猫、狗、风暴和流水的声音,那么我们是依据什么来划分声音的呢? 一、乐音与噪声 1、乐音:使人感觉到愉悦的声音叫做乐音。特征:有益于身心健康,振动有规律。2、噪声:使人感觉到讨厌的声音叫做噪声。特征:不利于身心健康,振动没有规律。二、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什么因素
决定音调的高
低?将一把钢
尺紧压在桌面
上,一端伸出
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实验结论音调 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物理学上将声源振动的次数和所用时间之比称为频率,它是描述声源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若声源每秒振动100次,它的频率为100Hz2、频率:声源振动次数和所用时间之比叫频率。(1)、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如果声源每秒振动30次,则它的频率为30Hz 如果声源每分钟振动300次,则它的频率为5Hz 3、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声源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小,音调越低。4、需要注意的问题:
(1)、音调高表现为声音尖细;如蚊子的叫声
(2)、音调低表现为声音低沉。如牛的叫声(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音调无关;
(4)、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下面两个图,哪个图中的小球振动得快?甲乙做一做:
用一张卡片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齿,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三、用波形比较频率 图中 的频率大,音调高。甲这是我叫的声波图这是我叫的声波图1、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声答案 :A2. 有经验的养蜂人能准确的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归来,养蜂人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A.飞行的高低不同B.飞行声音的音调不同C.飞行声音的响度不同D.飞行的方向不同答案 :B 今天尽你的最大努力去做好,明天你也许就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