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的地形课件(共18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中国的地形课件(共18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09:1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5张PPT)
中国地理
基本地形
0 1
Various Terrains
地形与地势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多种多样的形态。它着眼于地表的具体形态,通常可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它主要是从高度方面的特征来说。
高原
山地
盆地
平原
丘陵
地 形 地 势
区别 陆地表面多种多样的形态;它是指地表具体形态,通常可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它主要从高度方面的特征来描述
联系 二者密切联系,广义的地形概念也包括地势 地形与地势
地形
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又称地形或地貌。
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及特点
大洋中脊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
有雄伟的高原和起伏的山地,有广阔的平原和低缓的丘陵,以及海拔不等的盆地
这些形态各异的地形,以山脉为骨架,交错分布于其间
中国地形有何特征?
中国的地形特点
0 2
Main topographic area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2°N
36°N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地形区为主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阶梯
在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海拔骤然下降到1000米到2000米左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本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阶梯
第二阶梯以东,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地形:青藏高原
海拔:4000米以上
地形:盆地和高原
海拔:1000~2000米
地形:丘陵和平原
海拔:500米以下
中国地形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2.山地高原盆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第一二级阶梯,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第三级阶梯上
勾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
并标注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及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东南丘陵
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一、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对发展经济的影响
(1)有利:
①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降水。
(1)有利:
②有利于东西向水运
决定我国大多数河流从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既有利于沟通我国的海陆交通,又便于我国东西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对发展经济的影响
(1)有利:
③有利于水能开发
两个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流速加快、水能资源集中便于开发。中下游流经平原,流速缓慢,有利于发展航运。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对发展经济的影响
(2)不利:
①:东西方向的铁路、公路施工时难度较大;
②:西部地区多山地和高原生活和生产不便,使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大。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对发展经济的影响
渤海全部
沿海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资源主要是在大陆架上。
海岸线漫长曲折,多半岛、岛屿和海湾
海湾:杭州湾、北部湾等
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黄海全部
东海大部
南海一部分
我国大陆架及海洋资源
3.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架宽广  
4.
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山地(33%) 高原(26%) 盆地(19%) 丘陵(10%) 平原(12%) 山区占全国面积2/3,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盆地、平原、丘陵比重相对较小。
盆地、平原
适宜种植业
丘陵缓坡
可开梯田
山地
宜发展林业
高原
宜发展牧业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 3
Main topographic area
探究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
河流
植被
农业
交通建设
经济发展
海拔越高 气温越低
如青藏高原的纬度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相当,但地势却高出4000米以上,因此,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
32℃+
8℃-
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温)
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High in the west and low in the east
地形地势 影响气候
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
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
①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如:同纬度地区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
②影响降水:
我国东部山地降水比平原多,山体一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反之,背风坡一侧则降水减少。如台湾山脉的东、西侧降水差异。
地形地势 影响气候
东部山地降水比平原多
因为山地的一侧多迎着夏季风的来向,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反之,背风坡一侧则降水减少;如台湾山脉的东侧降水明显多于西侧
8408mm
800—1600mm
火烧寮多雨的主要原因?
1、台湾岛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沛。
2、台湾岛位于西太平洋,极易受热带风暴(台风)的影响,加大降水量。
3、地处台湾山脉迎风坡,多地形雨。
4、受台湾岛倾斜方向的影响,湿润气流易在火烧寮积聚回旋上升,多降雨。
②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影响降水)
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High in the west and low in the east
③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流运动)
我国许多高大山脉两侧的气候截然不同
如秦岭东西横亘在陕西南部,冬季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夏季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
使其南面的汉中盆地与北面的渭河平原在气温、降水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因而秦岭是我国气候的重要分界线
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走向
我国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
我国南北方分界线
一月份0℃等温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⑴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
⑵一月份中国0℃等温线
⑶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⑷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⑸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
⑻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⑼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秦岭主峰太白山
秦岭东西横亘在陕西南部,冬季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夏季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
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
High in the west and low in the east
  年积温等值线与热量带界线:4500℃秦岭-淮河一线,即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3400℃天山-长城一线,即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
  寒温带:年积温<1600℃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年积温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年积温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荞麦等,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等。
  亚热带:年积温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年积温 >8000℃ 水稻一年三熟。甘蔗。
④山脉成为气候的重要界线
年降水量线与干湿地区界线:
年P800毫米线秦岭-淮河一线,即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界线;
年P400毫米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即为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界线
年P200毫米线贺兰山一线,即为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界线
④山脉成为气候的重要界线
成都
上海
与上海相比,成都1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有何差异? 试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差异:成都1月气温比上海高,年降水比上海少。
形成原因:成都冬季北部受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冷空气对成都影响较小;成都地处内地,受海洋影响小,年降水量小。
地点 1月平均气温(°C) 年降水量(mm)
成都(30.7°N,104.4°E,海拔506米) 5.5 921.2
上海(31.2°N,121.4°E,海拔3米) 3.7 1111
材料二 成都、上海1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表
m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唐古拉山
玉树
虎跳峡
宜宾
重庆
宜昌
武汉
湖口
镇江
上海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千米)
2.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入海
许多山脉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影响到河流的流域范围
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High in the west and low in the east
地形地势 影响河流
①制约河流流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入海;许多山脉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影响到河流的流域范围。
②影响到河流的落差:河流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带形成巨大落差。峡谷、急流的形成也与地形有密切关系,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
③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
④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 呈“U”字型。
⑤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 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界线。 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高原多放射状。
地形地势 影响河流
特点:
主要位于我国西南,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处,主要大河的中上流;西北、北方和第三阶梯分布较少。
概括我国主要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 High in the west and low in the east
中国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
优势:
地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落差大;
适合建水电站的峡谷多,建坝选址较多;
山地地形,需搬迁的居民少。
横断山脉地区是我国主要大型水电站较集中的地区,说明该地修建大型水电站的地形地质条件。
劣势:
地处板块交汇处,多地震;
落差大,地质灾害频繁;
多溶洞,地下暗河;
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
一方面表现在山脉的阳坡与阴坡植被的差异
我国在北半球,山的南坡是阳坡,植被长势更好;北坡是阴坡,长势稍差。
另一方面表现在植被随高度增加而发生有规律的垂直变化
4、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
3.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High in the west and low in the east
伊犁河谷是由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和西南-东北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形成的西部宽东部窄,西部低东部高,开口向西的三角形区域。
伊犁河谷
伊犁河谷被称为“塞外江南”的原因?
①伊犁河谷两山(脉)夹峙,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进入,且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②河谷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水量丰富;
③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寒冷气流的侵入,且山高谷深,气流翻山后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④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侵入。
伊犁河谷相对丰富的降水,使之成为中亚地区河流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发源于南北两侧山地的河流,最终汇聚成了伊犁河,向西流动,年径流量达228亿立方米,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巨大的淡水汇入使得巴尔喀什湖的咸水也被冲淡了。
在伊犁河谷,有一种蓝叫“赛里木湖蓝”。赛里木湖位于北天山山脉西段,准噶尔盆地西南端,紧邻伊犁河谷地带。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一路跨越平原,深入遥远的天山山脉,在伊犁河谷停下来,造就了“一滴眼泪”,造就了永远蔚蓝晶莹的赛里木湖。
伊犁河谷和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一起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薰衣草种植基地,目前国内90%以上的薰衣草精油产自新疆伊犁河谷。伊犁河谷将建成世界最大的薰衣草主题公园。
伊犁河谷种植薰衣草的优势自然条件
①本区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入冬迟,生长期长;
②河谷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③靠近河流,灌溉的水源较丰富。
请为当地薰衣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
②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③加强宣传,增强品牌效益;
④生产的过程中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中国的普罗旺斯
在伊犁河谷地区,有一部分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
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阴坡往往植被茂盛。
因为阴坡热量差,蒸发弱,水分保存好。山顶如有积雪的话,阳面的积雪也会过早的融化,强烈的蒸发使得阳面地表水和土壤水分不断减少。
因此在伊犁河谷”阴脸“的坡向为北坡。北坡为阴面温度低,蒸发弱,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南坡阳面温度高,蒸发强,水分少,只适合草甸生长,从而形成这里山脉的“阴阳脸”现象。
伊犁河谷“阴阳脸”
地形阻挡海洋水汽深入,由湿润变得干旱,温差增大;
内流区域扩大,河湖水量变小;
植被变得稀少,耐寒、旱性增强;
风力作用加强,风力地貌广布;
土壤发育条件变差,土壤颗粒变粗,多沙质土与荒漠土。
青藏高原地区原属于古地中海,因板块运动逐渐隆起形成高原。简要说明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西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该地由海洋抬升为陆地。(增大了距海距离)河流流程变长;
河流流向原流向“古地中海”变为由青藏高原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
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由外流河变为内流河。
3.说出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河流水系特点的影响。
多种的地形是我国
具有多种的农业生产类型
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农、林、牧)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如横断山区。 山区资源丰富,在发展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地形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High in the west and low in the east
地形地势 影响农业布局类型
一般来说,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多种经营
山地地形起伏大,适合发展林果业或牧业
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发展耕作业
高原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季风区可以发展水田农业
地形地势 影响农业布局类型
一般来说,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多种经营
山地地形起伏大,适合发展林果业或牧业
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发展耕作业
地形地势 影响农业布局类型
一般来说,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丘陵或山地可适当改造成梯田
思考:
山体和丘陵地区为什么能够修建梯田?
有一定坡度,以25°为界线,一般来说坡度小于25°的梯田,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水土;但是当坡度大于25°时,不仅增加了修建的难度,而且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地形地势 影响农业发展规模
松嫩平原(适合大规模机械化)
江苏垛田(不适合机械化生产)
地形平坦开阔,土地集中成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农业发展规模大;
地形崎岖的地方,农业发展规模受限,如我国西南地区。
1、地形对工业的影响
封闭的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污染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设的理想地形。
在平原低地,为防御洪水,人们通常加高、加固河堤,聚落一般沿河线状分布。
在山区河谷,为防御洪水,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注意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形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High in the west and low in the east
①一方面,向东流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②海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受陆域地形、沿岸水深等条件影响;
③影响交通运输线的方向,对铁路、公路影响较为明显,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影响线网的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区一般交通网密度大
3.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④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山地地区成本高、难度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难度,优先选择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为了达到技术要求,山地地区公路、铁路迂回前进。
川藏公路
京塘高速公路
有利影响:
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
②东部平原利于发展耕作业
③西部高原山地林业资源、矿产资源、草场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不利影响:
①山区面积广,平原面积小,耕地较少,对农业生产不利
②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③恶劣的气候和脆弱的生态,限制了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开发利用山区时,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而出现生态环境问题。
4.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
04
Main topographic area
东——西走向
南——北走向
东南——西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弧形山脉
我国山脉主要走向
The Main Trend of Chinese Mountains
①东西走向:
北:天山—阴山;
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②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贺兰山
我国山脉主要走向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北侧 南侧
东西走向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阴山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秦岭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南岭 江南丘陵 两广丘陵
山脉的分界意义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我国山脉主要走向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东北—西南走向:
东:台湾山;
中:长白山—武夷山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86米。
我国山脉主要走向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 东侧:东北平原
西侧:内蒙古高原
太行山 东侧:华北平原
西侧:黄土高原
山西和河北的省界
巫山 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侧:四川盆地
雪峰山 东侧:江南丘陵
西侧:云贵高原
长白山 中国和朝鲜的界山
山脉的分界意义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南 北 走 向 横断山脉 东侧: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西侧:青藏高原,
贺兰山 东侧:黄土高原
西侧:内蒙古高原
西 北 东 南 走 向 阿尔泰山 中国和蒙古的界山
祁连山 北侧:河西走廊,
南侧:柴达木盆地
喜马拉雅山 中国和印度、尼泊尔、
不丹的界山
山脉的分界意义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太平洋板块同亚欧板块相撞产生西北-东南向的挤压力,形成了3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印度洋板块同亚欧板块相撞产生南北向的挤压力,形成了3列东西向的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同时板块相撞挤压力的不平衡性和复杂性产生了其它各种走向的山脉;
各褶皱山脉之间相对沉降或断裂下陷形成盆地、平原和谷地,较大面积相对上升形成高原。
山地地形成因分析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主要地理界限
二、三级阶梯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季风区、非季风区
阴山
贺兰山
乌鞘岭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内流区、外流区
祁连山
冈底斯山
喜马拉雅脉山
暖温带、亚热带
秦岭
地形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地形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界限:秦岭——淮河
西北地区以风力地貌为主;
东部地区以流水地貌为主;
黄土高原为黄土地貌;
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为喀斯特地貌;
青藏高原和高山为冰川地貌。
风力地貌为主
流水地貌为主
冰川地貌为主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
黄土地貌
喀斯特地貌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四 大 高 原
地貌
position
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阴山
昆仑山
太行山
天山
巫山
秦岭
武夷山
横断山
南岭
台湾山脉
祁连山
主要地形区
0 4
High in the west and low in the east
地形区: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的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青藏高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天山
昆仑山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地形区 position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大丘陵: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
4
3
3
中国主要的地形区Mountains form "skeleton"
中国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Qinghai Tibet Plateau
青藏高原
-01
青藏高原
Qinghai Tibet Plateau
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横断山
位 置 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西南部: 昆仑山-阿尔金-祁连山-横断山-喜玛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包括西藏、青海和川西) 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
②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③边缘高山,垂直地域差异显著。
④内部山脉相对高度较小,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
⑤多湖泊(我国数量最多的淡水湖群),多大河源头。
40°N
100°E
80°E
30°N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横断山
人文地理特征
以畜牧业为主;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盛产青稞,太阳能与水能丰富;人口稀少。
40°N
100°E
80°E
30°N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A.总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气候特征:东南湿润,西北寒冷干旱
C.自然植被:
由东南向西北分别为: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水平方向)
D.垂直差异:由于海拔高,呈现垂直方向的差异,从山麓到山顶可分为7个自然带 。
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
Various Terrains
①: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②: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好
③:南坡山麓海拔低(或南坡相对高度大)
喜马拉雅山脉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长江总水量的25 %、黄河的49 % 、澜沧江的15 %、都来自这个地区。
Inner Mongolia Plateau
内蒙古高原
国 境
大兴安岭
长 城
祁连山
位置与范围:我国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大部分、甘肃、新疆、宁夏和河北的部分地区)100°E-120°E,40°N-45°N
45°N
120°E
100°E
40°N
内蒙古高原
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①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 —1500米;
②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③有丰富的煤、铁、稀土矿(白云鄂博);风力资源丰富
④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国境
大兴安岭
长城
祁连山
内蒙古高原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农业生产:优势:气候温和,草原茂盛,草场优良,适宜发展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有黄河水源灌溉,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发展灌溉农业,被称为“塞外江南”。河西走廊(40oN, 95oE ~100oE)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旱作农业。
劣势: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荒漠化加剧,土地次生盐渍化严重。
主要农作物:春小麦,甜菜。畜产品:三河牛、三河马,滩羊
The Loess Plateau
黄土高原
秦岭
太行山
古长城
祁连山东端
位置与范围: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包括山西的全部和陕甘宁部分地区)105°E-110°E;36°N-40°N
秦 岭
太行山
古长城
祁连山
黄土高原
人文地理特征 主要地理特征
多梯田、多窑洞,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盛产小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①海拔1000-2000米,面积44万km2;
②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区(风力堆积);
③因水土流失(流水侵蚀)造成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④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
40°N
115°E
105°E
34°N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的人民在黄土的陡壁上掘洞而居--窑洞易于建造,无需木材等建材,且冬暖夏凉,宽敞舒适。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窑洞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完全的土窑洞已变成了砖石门脸,甚至是窑洞“楼房”。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茆
被沟谷切割后
存留下来的高原面
沟谷之间
的条状高地
近圆形
的黄土丘
黄土高原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水土流失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
②黄土高原多沟谷发育,地势起伏大;
③温带季风气候,夏秋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植被覆盖条件差。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垦或过矿),破坏植被。
由政府投资、补偿, 以小流域作为基本单元,因地制宜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来综合治理。
生物措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耕作措施:沿等髙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图4.6)。
南小河沟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是黃土高原地区的典型小流域。治理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每平方千米每年平均泥沙流失量达4300吨, 最高可达1万吨。20世纪50年代 ,这里开始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根据土壤侵蚀的规律, 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图4.8)。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在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作用下 ,南小河沟现在已经是
塬面条田连片,
沟坡林草茂密,
沟底坝库相连,
一般暴雨时水不下塬,泥不出沟,农、林、牧业得到全面发展。 如今, 这里的林草覆盖率已达84%, 被誉为:
南小河沟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是黃土高原地区的典型小流域。治理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每平方千米每年平均泥沙流失量达4300吨, 最高可达1万吨。20世纪50年代 ,这里开始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根据土壤侵蚀的规律, 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图4.8)。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横断山
雪峰山
位置与范围:我国西南部;四川盆地以南,南到国界;西起横断山脉,东到雪峰山(包括云南东部,贵州大部)100°E-110°E;22°N-27°N
横断山
2 8°N
110°E
100°E
23.5°N
雪峰山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坝子”(山间小盆地),是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耕地面积小;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①地势西高东低,海拔2000米下降到1000米;
②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
③地表崎岖,多石林、峰林与漏斗洼地;
④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缺少地表水,工程建设地质条件复杂,但有利于发展旅游;
⑤有丰富的铁、煤、铜、汞、铝土、锡、钛等矿产资源。
云贵高原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高原等高线判读
The Main Trend of Chinese Mountains
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
地势较低的山间小盆地
地势较高的平坦广阔的高原面
坝子
塬面
2: 形成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 , 溶于水并被带走 , 或重新沉淀 , 从而在地表和地 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 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 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 : 气候暖湿
3: 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 和 地下喀斯特地貌.
观察“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图”,简要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
首先大气降水在平坦的可溶性岩石表面溶蚀出 溶沟,
溶沟进一步发展,加深加宽,就形成了面积较大的 洼地,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 峰丛 和 峰林,
峰丛和峰林进一步被溶蚀变矮甚至消失,演变成 孤峰,以致 残丘。
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坝子,地势平坦开阔,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坝子农业
锥状耸立
喀斯特地貌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观察喀斯特地貌示意图,简要描述地下喀斯特地貌(石笋、石钟乳、石柱)的形成过程。
以 溶洞 为主,常呈 层状 分布
暗河:
大面积石灰岩地区所形成的溶洞和地下通道中,具有河流主要特征的水流。
向下发育的
石钟乳、石幔、石帘
向上发育的
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
石柱
石林
溶洞
天坑
棉花堡
喀斯特地貌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贵州喀斯特地区素有“喀斯特王国”之称,具有土层薄、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特征。生态
基础较为脆弱,石漠化面积大。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交通不便,贫困落后,人地关系严重紧张。人们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的水土流失,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南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恶性循环
冷暖气团 势均力敌 或锋在移动过程中遇 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在原地停留较长时间的锋。
准静止锋会给该地区带来 阴雨连绵 连绵天气。
冬半年:
南下的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上山脉的层层阻挡,锋面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停滞,
形成:
在其影响下,
冬季贵阳:冷湿天气
冬季昆明:晴暖天气
贵阳
昆明
昆明准静止峰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中国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40°N
45°N
80°E
90°E
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位于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平均海拔1000左右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长绒棉)和葡萄等;
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古丝绸之路;油气资源储量丰富。(西气东输),轮南是西气东输的起点
四周高山环绕,地势西高东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是我国海拔最低点 纬度较低,属于暖温带气候,热量较多 地形较封闭,海洋水汽难进入,降水极少 内陆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主要由流动沙丘组成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边缘多绿洲 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位置与范围:地势第二级阶梯,新疆境内天山南部;75°E-90°E;35°N~42°N,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之间。
塔里木盆地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青藏原
塔里木盆地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
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侵蚀地貌:戈壁、裸岩荒漠。堆积地貌:沙丘、沙垄。
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自西向东流
补给水源: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植被:地表景观为荒漠和荒漠草原,耐旱植物,具有根大、叶小、退化成刺的特征。
塔里木盆地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塔里木盆地
Satellite cloud map of 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结构示意图
由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脚下到盆地中心,依序可见戈壁滩、绿洲、沙漠
塔里木盆地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准噶尔盆地
气候干旱,雅丹地貌特别出众,分布广,形状和色彩极其丰富。以“魔鬼城”为 代表,“魔鬼城”就是被风蚀的高低错落土丘。
40°N
45°N
80°E
90°E
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位置与范围:地势第二级阶梯,新疆境内的天山北部;80°E~90°E 42°N~50°N (85°E,45°N穿过盆地中部);南部天山,北部为阿尔泰山,天山西侧有伊犁谷地,天山中部有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
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牧业较发达,阿尔泰山和天山有丰富的山地牧场,森林带上下分冬夏牧场;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环状分布;油气资源丰富(西部有独山子和克拉玛依油田) 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脉之间,平均海拔500-1000
我国最北、 面积第二大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地势东高西低,四周高山环绕,内部平坦
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气候,热量较少
地形西北有缺口,大西洋水汽可进入,降水稍多于塔里木盆地,相对较湿润
内陆盆地,沙漠面积较小,多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组成。
天山北坡山腰有著名的云杉林森林带
多风蚀地貌,内部有戈壁沙漠,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
准噶尔盆地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青藏原
准噶尔盆地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30°~-10°。西北有缺口,可以接受到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相对湿润。天山北麓降水多,成为半干旱地区。属于我国中温带,积温在1600℃~3200℃之间。生长期为100~160天,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准噶尔盆地冬季温度低,盆地积雪,由于雪面反射和日照不强,近地面温度低,形成逆温现象,污染物不易扩散。
河流及水文特征:外流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北冰洋
内流河→伊犁河→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
补给水源: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植被:耐旱植物:胡杨、骆驼刺
准噶尔盆地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the Zungarian Basin
准噶尔盆地
-02
是天山山褶皱过程中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盆地,底部的艾丁面海拔-155米,是我国大陆的最低点,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坎儿井是著名水利灌溉工程,葡萄和哈密瓜是这里名特产。
吐鲁番盆地Mountains form "skeleton"
三、中国地形特点:
   3、中国主要的地形区
90°E
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不同点比较
序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1 位于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脉之间,平均海拔500-1000米
2 纬度较低,属于暖温带气候,热量较多 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气候热量较少
3 地形较封闭,海洋水汽难进入,降水极少 地形西北有缺口,大西洋水汽可进入,降水较多
4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主要由流动沙丘组成 沙漠面积较小,多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组成。
5 内部呈环状结构:从边缘到中心依次为戈壁-冲积扇平原-沙丘 环状结构较不明显
6 塔里木河有著名的胡杨林 天山北坡山腰有著名的云杉林森林带
7 盛产棉花(长绒棉),天然气丰富,轮南是西气东输的起点 牧业较发达,阿尔泰山和天山有丰富的山地牧场,森林带上下分冬夏牧场
阿尔金山
昆仑山
祁连山
位置与范围:位于青藏高原东北,地势第一级阶梯,西起阿尔金山,东北到祁连山,南达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青海省西北部)90°E-100°E; 35°N ~40°N (38°N,95°E穿过中部);典型的内陆荒漠盆地。
柴达木盆地Mountains form "skeleton"
90°E
100°E
40°N
40°N
100°E
90°E
36°N
36°N
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察尔汗(盐湖)建有全国最大钾肥厂,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多工矿城市。 ①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②盆地内气候干燥,风蚀地貌广布,典型内陆高原盆地
③四周山地环绕,,是我国海拔最高(2000~3000m)的断层陷落大盆地,盆地内部平坦,
④西部多戈壁、沙漠,东部多盐湖和沼泽
⑤矿产丰富,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the Zungarian Basin
察尔汗盐湖
柴达木盆地
气候: 高原气候 , 严寒、冻土广布
河流及水文特征:内流河:柴达木河 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
农业生产:河谷农业—湟水谷地
优势 :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长,温差大,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果实营养物质多 (河谷地区温度较高)
劣势:耕地资源少,冻土广布,土壤肥力低,为沙质土壤,气候干旱,气温低,灌溉水源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柴达木盆地Mountains form "skeleton"
横断山脉
大巴山
巫 山
32°N
110°E
100°E
28°N
云贵高原
100°E
110°E
30°N
位置与范围:地势第二级阶梯,东起巫山,西至横断山,南至云贵高原,北到秦岭,大巴山,包括四川、重庆;105°E;30°N(100°E~110°E 28°N~34°N)
四川盆地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横断山脉
大巴山
巫 山
32°N
110°E
100°E
28°N
云贵高原
100°E
110°E
30°N
横断山脉邛崃(qiong lai)山
大娄山
巫山
大巴山
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农业发达,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水稻、甘蔗,;人口、城市密集。 ①虽然位于地势第二阶梯,但平均海拔不到500m,地势北高南低
②山岭、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起伏。“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③西北部的成都平原,地形平坦,物产富饶。“天府之国”之称
④外流盆地,水网密布,长江水系呈向心状汇聚;
⑤紫色砂岩广布,形成肥沃的紫色土被称为“紫色盆地”;
⑥自贡有丰富的井盐和天然气,气候暖湿,热量条件与南部沿海差不多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盆地内降水多,西部横断山区降水少。属于我国亚热带,积温在4500℃~6500℃之间,生长期240~300天,日照时数900~1300小时。四川盆地太阳能最贫乏,由于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因为山脉对冷空气的入侵起阻挡作用,四川盆地冬季温度较同纬度高。
河流及水文特征: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川江,雅砻江
补给水源:降水为主、冰雪融水
水文特征: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青藏原
四 川
盆 地
四川盆地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四大盆地的比较
名 称 位置与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1000米左右(800——1300)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
准噶尔盆地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200——1000米 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
柴达木盆地 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 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 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 500米左右 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
中国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除三大平原外,还零星分布着一些面积较少的平原,如:四川的成都平原,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台湾的台西平原等。
我国东部地势低平,众多东流入海的江河所携带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形成一条依山连海、纵贯南北的平原带。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2%。
the Northeast China plain
东北平原
位 置 自然地理特征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的各一部分)120°E-130°E;42°N-48°N ①:我国最大平原,约35万平方千米;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地(湿地)
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我国地势最高的平原,地势坦荡,沃野千里(黑土广布)。
③:热量不足是限制农业最主要因素, 一年一熟 春种秋收(生长周期长)
主要农作物:
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
50°N
135°E
120°E
40°N
湿地---地球之肾
①:调节气候 ②:涵养水源
③:调节径流 ④:蓄洪防旱
⑤:降解污染 ⑥:维护生物多样性
东北平原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肥沃的黑土
长白山天池
扎龙湿地
大兴安岭落叶松林
位 置 人文地理特征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的各一部分)120°E-130°E;42°N-48°N
④石油、煤、铁等资源丰富,大庆是我国最大石油工业,辽中南是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
⑤主产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平原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华北平原
40°N
120°E
115°E
33°N
淮河
位 置 主要地理特征
太行山以东、 燕山以南、 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冀、鲁、豫、京、津和苏、皖的一部分)(不包括山东丘陵)114°E-120°E;35°N-40°N 组成:海河平原、黄淮平原 ①我国第二大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冲积而形成,也称黄淮海平原。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海洋推进。
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③:是我国冬小麦、棉花的主产区;夏季雨量充沛,秋季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排水性好,是我国冬小麦、棉花的主产区;
④: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的最主要因素,旱涝、盐碱和风沙最主要灾害;
⑤: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发达,铁路交通为主,人口稠密,聚落多为多边形。
华北平原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主要地理特征
⑤: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发达,铁路交通为主,人口稠密,聚落多为多边形。
⑥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
⑦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华北平原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
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土壤盐碱化
治理方法:关键是土体脱盐,科学调控土壤的水盐运动
①: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
②: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③:地膜覆盖---------用地膜、作物秸杆覆盖,抑制蒸发;
④:农业技术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粮、棉间作,改良品种。
减轻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开源:合理开采地下水;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人工降水。
节流:加大宣传,提高节水意识;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实施喷灌滴灌,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实行梯级水价;污水净化处理。
其他:营造农田防护林,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
自然原因:河湖少,地表水缺乏(水资源总量少);年降水量小,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春季降水小,蒸发量大;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多暴雨,常以洪水形式流失。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经济较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
Yangtze Plain, Middle and Lower
长江中下游平原
-03
30°N
120°E
110°E
汉 江
湘 江
赣 江
位置与范围 主要地理特征
巫山以东到东海、黄海,淮河-南岭;包括鄂、湘、赣、皖、苏、浙、沪的绝大部分)110°E-120°E;30°N 组成: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下游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 ①我国第三大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形成,呈东西狭长形,轮廓破碎
②地势比华北平更低,下游的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
③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之称;
④长江中下游干流江阔水深与众多支流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被誉为“黄金水道”。
⑤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高温多雨,盛产稻米、油菜、棉花,河湖众多,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美称
长江中下游平原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
位置与范围 主要地理特征
巫山以东到东海、黄海,淮河-南岭;包括鄂、湘、赣、皖、苏、浙、沪的绝大部分)110°E-120°E;30°N 组成: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下游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 ⑥有丰富的铁、铜等矿产资源,工业发达,形成长江沿岸经济地带,沪宁杭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工农业发达;沿江城市密布,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
⑧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
⑨加上铁路网,水陆交通便利;
我国第二大平原,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等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我国第三大平原,地势低平,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东西呈狭长形,河湖密布,典型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油气、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汾河平原
渭河平原
成都平原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气候暖湿,土壤肥沃,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实现自流灌溉,自古就是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是我国粮食基地、桑蚕基地、甘蔗基地。
成都平原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形低平,水热充足,主产水稻和甘蔗,是我国粮食基地、甘蔗基地、桑蚕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商品基地;利用地形地洼特点,改造成基塘农业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生态农业之一;利用海陆交通便利、临近港澳国际市场和改革开放较早等优势条件发展成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经济发达和城镇化水平高;
珠江三角洲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称,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繁荣地区。
西部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盛产海盐(布袋盐场),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的美称。
台西平原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中国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这些丘陵海拔多在200米~500米;少数挺拔峻秀的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耸立在平原和低丘之上;两广丘陵的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形发育较好 ;一些地区有独特的地表地貌。
辽东丘陵:①位于辽宁省的东南部,西临渤海,东靠黄海,南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②长白山脉的延续部分,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平均在500米左右;
③地势北高南低,主峰海拔1131米,耸立在沿海平原之上。
山东丘陵: 位于黄河以南,京杭运河以东,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650~800m,最高峰“五岳之首”的泰山,巍峨挺拔,历史悠久。是我国温带果木的重要产地,如烟台苹果、莱阳梨等都非常著名。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山东丘陵
气候属暖温带,境内丘陵连绵,溪涧纵横,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极利于糖份的有效积累,且土壤为中性偏碱的沙壤土质,含有较丰富的磷、钾、钙、镁等元素,具备栽培苹果及利于苹果生长的各种自然条件。
南岭
武夷山
雪峰山
江南丘陵
两广丘陵
浙闽丘陵
包括浙闽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
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海拔高度多在200~500米之间,多开辟为梯田、果园。
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但土壤为贫瘠红壤,适宜种植茶树、马尾松,或栽培经济林,少数山峰>1000m,两广丘陵喀斯特地貌广布
东南丘陵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广大的东部丘陵区,有少数挺拔峻峭山峰
海拔超过1000米,耸立在平原、低丘之上
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如
山东的泰山
安徽的黄山
江西的庐山等等
山东泰山
安徽黄山
江西庐山
利用: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我国丘陵地形区特征
Various Terrains
红漠化:
主要发生在我国 江南丘陵 以 红色砂岩 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 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其实就是石质荒漠化的一种。
江南丘陵
浙闽丘陵
两广丘陵
红 壤
东南丘陵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形成的,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是本区的地带性土壤。
红壤的改良措施:
①: 补充熟石灰,中和土壤酸性。
②: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③: 增施沙子,降低土壤黏度。
④: 种植茶树、油树、杉木、毛竹、
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
红漠化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江南丘陵
浙闽丘陵
两广丘陵
茶树种植的区位优势条件:
自然条件: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②低山丘陵,降水多且排水条件好。
③红壤,适合种茶。
社会经济条件:
①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②劳动力丰富
③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
江南茶园
红漠化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开发历史悠久
人口密度大,增长速度快
薪柴缺乏
耕地紧张
毁林开荒
砍柴取薪
植被破坏
: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
:土层薄。
:亚季,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解决生活能源不足的措施:
①:推广生活用煤
②:进行炉灶技术革新
③:大办沼气
④:营造速生薪炭林
⑤:开发利用小水电
水土流失
东南丘陵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概况
0 5
High in the west and low in the east
海原大地震
1920年(民国九年)12月16日,甘肃海原县(今属宁夏)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海原地震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最大的地震,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全世界有96个地震台测得这次地震,地震波绕地球两圈,由此海原大地震也被称为“环球大震”。地震共造成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华县大地震
又称嘉靖大地震,1556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月23日,陕西南部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发生的8.0至8.3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是世界有历史纪录的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秦晋之交,地忽大震,声如万雷,川原坼裂,郊墟迁移,道路改观,树木倒置,阡陌更反。五岳动摇,寰宇震殆遍。陵谷变迁,起者成阜,下者成壑,或岗阜陷入平地,或平地突起山阜,涌者成泉,裂者成涧,地裂纵横如画,裂之大者水火并出。井泉涸废,新泉涌流,喷高丈余。山移河徙四五里,涌沙、陷没亘数千里。华山诸峪水北潴沃野,渭河涨壅数日。华县、渭南、华阴及朝邑、蒲州等处尤甚。郡城邑镇皆陷没,塔崩、桥毁、碑折断,城垣、庙宇、官衙、民庐倾颓摧圮,一望丘墟,人烟几绝两千里。
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发生于四川省汶川县的8.0地震
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
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1、读图说明:我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地区
东南—台湾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四川、云南西部
西北—新疆、甘肃和宁夏
成因:
我国地处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撞形成的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之间,这四个多震区处于亚欧板快、太平洋板快和印度洋板快的交界处23条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震灾害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防御:
我国正在启用27个地震监测台网,并通过卫星通信,在半小时之内可以将有关地震信息提供给当地防震指挥部;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利用地震前兆进行预报,一般地震前地震仪器和自然界中的气象、地下水、动物等都会产生不少异常现象,如井水突然变浑、水位升降大、冒气泡或变色变味,动物出现“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骡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荒水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山西大同附近的死火山群
长白山的白头山、黑龙江的五大连池都是休眠火山
台湾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和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山都是活火山
腾冲活火山
2.读图说明:我国火山主要分布地区
影响:
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与建筑;
②火爆发可能引起地震灾害,海底火爆发还可能引起海啸危害;
③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以成为肥沃的土壤
④火山喷发可能带来硫磺等有用矿物。
火山喷发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山西大同死火山
台湾省大屯火山群
位于台湾岛北部
地处“太平洋火圈”上
台湾省最著名的火山区
它是由火山反复喷发而成的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山区常见自然灾害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中国地质灾害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突降特大暴雨
引发特大山洪地质灾害
泥石流长约5千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
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滑坡
泥石流
3、读图说明:我国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地区
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川滇黔交界地带
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的交替处
泥石流多发于地形陡峻、
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区。我国的大多数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则多是冰雪泥石流。
滑坡多发生于:岩体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滑坡 泥石流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1)成因: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是在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悄物质多、植被不良的地方,当夏季暴雨骤降或是冰雪融水汇集时突然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滑坡 泥石流
Mountains form "skeleton"
①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②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③植物条件-植物覆盖较差,地面缺乏保护     
④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
⑤人类活动-各种破坏土体岩体稳定性的活动,比如植被破坏。
(2)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动力条件、物质条件)
(3)危害:
滑坡会破坏、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在短时间内大量泥浆石块冲出沟外,在山麓的宽阔地区要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可埋没农田、森林、堵塞江河,冲毁路基、桥梁和灌溉渠道,摧毁城镇村庄,造成重大灾害。
(4)预防措施:
①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②大力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可减小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③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加强监测预报
④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⑤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简述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质: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断层活动强烈;岩性疏松。
地形:地势落差大
气象气候: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过度开垦,采矿、修路
学以致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