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题型分析专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题型分析专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0 14:3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届高考化学-----有机化学题型分析专练
题型一:有机物官能团、结构、性质
1.布洛芬具有抗炎、止痛、解热的作用,缓释布洛芬则可长时间维持作用,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洛芬分子中最多有10个碳原子共平面
B.布洛芬分子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
C.缓释布洛芬的每个链节中只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D.1mol缓释布洛芬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 NaOH
2.化合物Z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利用X和Y反应获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足量氢气加成的产物中含有6个手性碳原子 B.X能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
C.Y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D.1mol Z最多能与5mol NaOH发生反应
3.Stercker合成法是合成氨基酸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乙醛合成丙氨酸的方法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用红外光谱检验是否有丙氨酸生成
B.2-氨基丙腈、丙氨酸中均含有手性碳原子
C.上述过程涉及的含碳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2种
D.2-氨基丙腈中σ、π键比为5:1
4.桔霉素是一种真菌毒素,主要存在于储存的谷物中,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桔霉素说法正确的是
该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的产物含有8个手性碳原子
D.1mol该物质与1mol Br2加成的产物有4种
5.某课题组利用手性钯催化剂实现了轴手性酰胺的高效、高对映选择性合成,如图所示(Et为乙基,Ph为苯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含2种官能团 B.乙属于烃的衍生物
C.甲、乙、丙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甲、丙分子中都含手性碳原子
6.异甘草素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物功效,合成中间体Z的部分路线如图:
下列有关化合物X、Y和Z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B.1mol Z中含有5mol碳氧键
C.Y能发生加成、氧化和消去反应 D.Z与足量的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7.我国科学家首次报道了降解聚乳酸(PLA)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方法,转化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LA中存在手性碳原子 B.PLA、ML完全水解得到的产物相同
C.MP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 D.MMA既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又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8.制备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的反应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与足量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与足量反应时,最多可以消耗
D.氯化铁溶液遇X、Y均可发生显色反应
9.蒙顶山茶是中国历史名茶,自古便有“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茶多酚是茶叶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和抗癌功效,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茶多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
B.1个分子中含1个手性碳原子
C.具较好水溶性的主要原因是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
D.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10.PEF是生物基聚酯材料,可由如图所示方法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寡聚体C2的RPO聚合属于加聚反应
B.寡聚体C2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FDCA与足量氢气的加成产物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D.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
题型二:有机实验
11.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可合成新的物质,下列有关有机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溶液可除去乙烯中乙醇蒸气和等杂质气体
B.溶液可除去乙炔中等气体
C.试管中水可除去乙烯中乙醇蒸气
D.反复多次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再氧化为乙酸
12.下列关于有机实验操作或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①证明能够发生氧化反应:通入酸性溶液
②乙酸乙酯中含有少量乙酸可用饱和的溶液除去
③蔗塘水解时应用浓作催化剂
④在鸡蛋清溶液中滴入饱和的溶液后有沉淀析出
⑤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甲醛: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均匀,滴入待检液后煮沸
⑥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将的硝酸银溶液滴入的稀氨水中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⑦实验室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13.硝基苯是一种无色、有苦杏仁气味的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用于生产染料、香料、炸药等有机合成工业。在制备与纯化硝基苯的实验中,下列装置(部分夹持及加热仪器略去)能用到但有错误的是
A B C D
A.A B.B C.C D.D
14.绿原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作用,利用乙醚、60%乙醇浸泡杜仲干叶,得到提取液,进一步获得绿原酸粗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绿原酸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温水中的溶解度
B.得到“有机层”的实验操作为蒸馏
C.减压蒸馏的目的防止温度过高,绿原酸变质
D.绿原酸粗产品可以通过重结晶进一步提纯
15.下列实验中对应的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将氯乙烷滴加到的乙醇溶液中并加热:
B.将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加热到
C.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气体:
D.向乙酸乙酯中滴加溶液: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醇中混有的乙酸,可直接蒸馏
B.用苯萃取溴水中的,分液时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C.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要将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以利于充分吸收乙酸和乙醇
D.混有少量和泥沙的苯甲酸晶体提纯:将样品加入适量的水,加热至完全溶解、静置冷却、过滤
17.下列有机实验或者说法与结论相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或者说法 结论
A 三氟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甲烷是正四面体形
B 将乙烯通入溶液,溶液变成无色 乙烯具有还原性
C 苯可以使碘水褪色 苯和在常温下发生了反应
D 用食醋除去水垢 此过程中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18.实验室制得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乙酸、乙醇和少量水,其精制过程如下:已知:乙醇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 4C2H5OH,碳酸钠微溶于乙酸乙酯
①向粗制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
②静置分层后,取有机层,向其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
③静置分层后,取有机层,向其中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
④静置分层后,取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固体,进行干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为:CH3COOH + C2H518OH CH3CO18OC2H5+ H2O
B.步骤②~④有机层处于下层,涉及的实验操作为分液、过滤
C.步骤②目的是将碳酸钠从乙酸乙酯中萃取出来
D.步骤③目的是除去乙醇
19.环己酮缩乙二醇(DYTY)是最近市场上常用的有机合成香料,实验室制备DYTY的原理及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苯的沸点为80.1℃
A.冷凝管可改用球形冷凝管,入水口都为下管口A
B.当观察到分水器中苯层液面高于支管口时,必须打开旋塞B将水放出
C.工作一段时间后,苯可在烧瓶与分水器中循环流动
D.当分水器中水层不再增多,说明制备实验已完成
题型三:电有机合成
20.一种用双氧水去除酸性废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苯酚)的工作原理(·OH表示羟基自由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方向:HMC-3电极→电解质→Pt电极
B.电解一段时间后,Pt电极附近pH增大
C.羟基自由基产生原理为:
D.若处理4.7g苯酚,电路中最少需通过4.2mol电子
21.电芬顿工艺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高级氧化技术,可用于降解去除酸性废水中电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苯酚)],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表示自由基,强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B.在该电芬顿工艺中作催化剂
C.上电极反应式之一为
D.若处理苯酚,则理论上电路中通过电子
22.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作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在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一种新型有机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多孔碳电极A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B.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D.增大泵的功率,能提高液体的流速,但并不能增大电池的电流量
23.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有机废水中有机物可用C6H10O5,表示,咸水中的主要溶质为NaC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为原电池的负极
B.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C.a电极反应式为
D.中间室:Na+移向左室,Cl-移向右室
24.一种微生物电池无害化处理有机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用C6H12O6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极电势低于M极电势
B.为防止其高温微生物变性,反应温度越低越好
C.M极产生5.6LCO2,则Ⅲ区溶液质量增加23g
D.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主要原料,尼龙-66在电子、轻工以及其它有机合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其优异的力学材料特性,使其适用于如飞机、战斗机等特种轮胎的军工领域,是国防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新一代汽车中为减轻车重,降低消耗的金属替代品。己二腈工业化生产工艺有很多种,如:巴内酰胺法、糠醛法、乙炔法、己二酸催化氨化法(ADA)和丁二烯氰化法(BD)、丙烯腈电有机合成法等。
25.关于尼龙-6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烯、丙烯腈和己二腈中碳原子杂化类型各不相同
B.第一电离能:
C.尼龙-66是通用高分子材料,属于塑料的一种
D.制冬尼龙-66:
26.丙烯腈电有机合成己二腈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其他有机合成相比,电有机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试剂纯净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B.季铵盐能够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提高电解过程的稳定性
C.电解池总反应为:
D.a膜为质子交换膜,通电一段时间后,左室pH增大
27.某科研小组针对氯苯在液氨溶液中与氨基钠的反应,提出了如下两种可能的机理。为探究其真实反应历程,该小组用标记氯苯中与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其余碳原子均为)并完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生成X(氨基连在上)和Y(氨基连在上),且二者产率几乎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机理1:
机理2:
A.X和Y互为同分异构体
B.苯胺既可与盐酸也可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反应
C.X和Y的产率几乎相等说明该反应的真实历程为“机理1”
D.由于“中间体3”中部分键角较为特殊,导致“中间体3”反应活性较高
题型四:有机化学反应历程与机理题
28.丙烯与HCl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和的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烯与的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B.合成的反应中,第一步为反应的决速步
C.生成的焓变大于生成的焓变
D.其他条件不变,反应相同时间,适当升高温度可提高加成产物中比例
29.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机理历程如下:
已知步骤①是该反应历程的决速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分子中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O(羰基)>O(羟基)
B.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减少体系中的能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C.根据历程分析,按乙酸、浓硫酸、乙醇的混合顺序可能更有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
D.、分别与反应,仅后者的混合体系中能检测到
30.被捕获后,直接在纳米金催化剂表面加氢合成HCOOH,其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质用*标注,TS为过渡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碱性强于
B.该历程中决速步骤的方程式是
C.纳米金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路径
D.在纳米金催化剂表面上发生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
31.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历程如下:
已知:①反应能量图如下:
②结构不同溴代烷在相同条件下水解相对速率如下表:
取代基
相对速率 108 45 1.7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历程中,水解速率,较大程度地受到浓度大小的影响
B.中4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
C.发生该历程水解速率与推电子基团正相关
D.若中溴原子换成碘原子,在水中离解成更困难
32.苯和可经两步发生反应①或反应②,其主要反应历程和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历程图,苯更易发生取代反应,最主要的原因是反应②的速率更快
B.反应①和②过程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均发生了改变
C.加入可以降低反应②的活化能和焓变,加快反应速率
D.经两步发生反应①的总焓变
33.酯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历程如下:
已知:①
②水解相对速率与取代基R的关系如表
取代基R
水解相对速率 1 290 720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是与酯中作用
B.酯的水解速率:
C.步骤Ⅲ使Ⅰ和Ⅱ平衡正向移动,使酯在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不可逆
D.与反应、与反应,两者所得醇和羧酸盐均不同
34.科学家使用/Cu的络合物作催化剂,用多聚物来捕获,使与在催化剂表面生成和,反应的历程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存在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B.Step1和Step3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C.总反应方程式为
D.反应过程中多聚胺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35.甲醇()在催化剂表面分解的反应涉及多个过渡态(TS1~TS5)和中间体,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催化剂表面解离的五个路径中,制约反应速率的是路径⑤
B.不能由图确定甲醇分解为和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C.该历程中路径③的能垒(反应活化能)为
D.该过程包含键和键的断裂,以及键的形成
【答案】C
36.CO2催化氢化生产甲烷的一种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催化剂活化过程
B.历程中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以D2代替H2反应,D只在水中检测出
D.CO2和H2吸附在催化剂不同部位
37.我国学者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LaFeO3载氧体表面CH4反应生成关键产物CO和H2的部分反应机理及每步反应的能垒(如图,Vo通常表示氧空位,eV为能量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历程中有非极性键的形成 B.生成H2的反应为总反应的决速步骤
C.H元素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 D.铁元素的价态在反应中未改变
38.中国科学院大学以Bi为电极材料,利用电化学催化还原制备HCOOH。用计算机模拟在电极材料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的历程如图1和图2所示(*表示微粒与Bi的接触位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HCOOH的反应历程中存在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B.HCOOH是还原产物
C.生成甲酸的选择性低于生成CO的选择性 D.二氧化碳生成甲酸的活化能为0.43eV
39.CH3CHO在NaOH溶液作用下制取2-丁烯醛的历程如下:
已知:反应(3)的平衡常数较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H-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CH3CHO分子中甲基上的“”比中的“”更易电离出H+
C.反应(4)加热失水有利于反应(3)平衡正向移动
D.CH3CHO与CH3CH2CHO的混合液在NaOH溶液作用下最多可得到2种羟基醛
40.稀碱条件下,由乙醛合成巴豆醛()的反应历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历程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反应中,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第②步反应所需活化能大于第①步
C.若将反应物换成苯甲醛,则不能发生上述反应
D.该转化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与非极性键的形成
41.利用CO2加氢制CH3OH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H2首先在ZnGaO3催化剂表面解离成2个H*,随后参与到CO2的还原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表示氧原子空位,*表示吸附在催化剂上的微粒,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反应过程存在C-H、O-H的断裂和形成
B.催化剂氧空位用于捕获CO2,氧空位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C.若反应温度过高使甲醇炭化,生成的碳颗粒易使催化剂反应活性下降
D.理论上,每生成1mol CH3OH,该历程中消耗的H*的数目为6NA
42.研究丙酮肟(A)以为质子源制备酰胺产物(P-A)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图中A-TS表示过渡态,A-INT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过渡态中最稳定的是A-TS2 B.制备中间体A-INT3的反应是决速步骤
C.该历程中是催化剂,H2O是中间产物 D.丙酮肟(A)制备酰胺产物(P-A)属于放热反应
43.有机物Ⅰ生成酰胺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已知:R、代表烷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加快反应速率 B.从图中历程可知,物质Ⅵ比Ⅴ稳定
C.发生上述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是
D.步骤Ⅱ→Ⅲ的历程中,键比键更容易断裂
44.月桂烯与的加成反应的部分机理和反应势能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月桂烯的核磁共振氢谱有7组峰 B.POZ-Anti比POZ-Syn更稳定
C.升高温度,减小
D.月桂烯与经历两种历程得到释放的能量相同
45.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合成苯甲酸苯甲酯的反应机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催化剂是
B.苯甲醛合成苯甲酸苯甲酯总反应方程式为:
C.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
D.久置的苯甲醛中含有少量苯甲酸,能加快该历程反应速率
46.碱性条件下苯酚可与甲醛作用合成热固型酚醛树脂,部分反应历程如下:
历程I:
历程II:
历程III: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历程I表现出苯酚的酸性 B.历程II说明使酚羟基邻对位C—H键的活性增强
C.由历程III可推测酚醛树脂的合成是缩聚反应
D.由以上历程推测,苯酚与浓溴水反应最多可生成3种有机产物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C A D B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B A B D B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A D C D D D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C C A C C C C C D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答案 D D B A D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