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报任安书(节选) 限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报任安书(节选) 限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16:1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双基限时练(十九) 报任安书(节选)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曩(nǎnɡ)者 丰穰(rǎnɡ)
襄(xiānɡ)助
攘(rǎnɡ)除
B.诽谤(bànɡ)
滂(pānɡ)沱
磅(bènɡ)秤
臂膀(bǎnɡ)
C.囚(qiú)禁
泅(qiú)渡
虬(qiú)枝
龟(qiú)兹
D.缧(léi)绁
傀儡(lěi)
牵累(lěi)
羸(léi)弱
解析 A项,穰:ránɡ。B项,磅:bànɡ。C项,龟:qiū。
答案 D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谈到评书的发展时,首先想到的是培养观众、听众;认为没有了观众、听众,评书这种传统曲艺形式也只有藏之名山了。
B.人说,中国的古代文学,“贬官文学”占有重要的位置。那些走上仕途的文人,往往不达世务,不会跑路子,走后门,还固执迂腐,一旦被贬,又抑郁难耐,于是便借助诗文来通其狂惑,一旦写出,便成了佳作。
C.一个杰出的企业家,当地的知名人士,本来前途无量;可一个月的豪赌,使他倾家荡产,以致走上贩毒的道路,最终身陷缧绁,令人叹惋不已。
D.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撤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解析 A项,藏之名山:把自己的作品保存起来,指留给志同道合的人。C项,身陷缧绁:指好人入狱。D项,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极小的一部分,与“实现净空”不搭配。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牛马走:自谦,像牛马一样供人役使。
B.下流多谤议
下流:卑贱的地位。
C.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迁:调往,调任。
D.本纪十二,书八章
本纪:史记体例之一,是为帝王作传。
解析 C项,迁:流放。
答案 C
4.选出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阙然久不报
吾今且报府
C.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D.思垂空文以自见
名垂千古
解析 A项,前“不一般”,后“不寻常的事”。B项,前“回复”,后“赴,前去”。C项,前“男奴”,后“好的”。
答案 D
5.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
A.
B.
C.
D.
解析 A项,前“被”,后“对”。B项,前“区别”,后“按职分”。C项,都是“对”。D项,前“自己”,后“那”。
答案 C
6.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被放逐,于是创作了《离骚》。
B.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我因为写文章遭到了这次灾祸。
C.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这恐怕和我内心相违背了吧。
D.则仆尝前辱之责——那么,我就抵偿了先前所受的屈辱。
解析 B项,“口语”译错,应为“说了几句话”。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相称。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诚:诚实。
答案 B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得通其道 
通古今之变
B.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C.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下至于兹
D.不得通其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
答案 B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愤而著书”的思想的一组是(  )
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④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⑥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答案 C
10.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答案 B
三、能力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馀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馀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人,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拳,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
1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非能相善也      善:与……交好
B.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提:率领
C.仰亿万之师
仰:凭借
D.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暴:显示
解析 仰:面临。
答案 C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连词,但是/代词,这样。B项,均为代词,自己。C项,均为转折连词。D项,均为假设连词,即使。
答案 A
1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凭借这个意思陈说李陵的功劳想以此宽慰皇上的心,堵住那些诋毁诬陷的言语。
B.就按这个意思陈说李陵的功劳,想以此推广皇上的恩宠,堵住那些诋毁诬陷的言语。
C.就按这个意思推脱李陵的功劳,想以此来宽慰皇上的心,堵住那些诋毁诬陷的言语。
D.就按这个意思陈说李陵的功劳,想以此来宽慰皇上的心,堵住那些诋毁诬陷的言语。
解析 句中“即”意为就,于是;第一个“以”,按;推言,陈说;意,心意。
答案 D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陵敬老守信,谦让有礼,英勇善战。在与单于作战中,由于寡不敌众又无援兵,最终兵败。
B.司马迁与李陵关系并不密切,但非常敬慕他的为人。司马迁“为李陵游说”,完全出于公心。
C.当李陵军未败时,使者送来捷报,汉公卿王侯纷纷捧觞祝贺;当失败的消息传来时,又各自“全躯保妻子”,而不为李陵说话。
D.李陵战败,汉武帝听朝不怡,可见主上为国而忧之心;司马迁为李陵游说,由于措辞不当,导致皇上治罪,责任不在主上。
解析 “由于措辞不当”“责任不在主上”不符合原文意思。
答案 D
参考译文
我和李陵都在宫廷内做官,平时并没有什么交情,彼此志趣不同,不曾在一起喝过一杯酒,在一起尽情交欢。然而我观察他的为人,是能自守节操的奇士,侍奉双亲讲孝道,和士人交往重诚信,在钱财面前廉洁,收取和给予都以义为准则,对有差别的事肯于退让,对人谦恭,甘居人后,时常想奋不顾身为国家的急难而牺牲自己,从他平素的言行表现来看,我认为他有国士的风度。作为臣子虽经历万般危险也不为自己的生命考虑,只想到解救公家之危难,这已是很出奇了。如今所做的事稍有不当,那些只顾保全自己和妻儿的大臣,接着就把他的失误尽情夸大,我确实内心里感到痛苦。况且李陵率领步兵不满五千,深入战场踏上匈奴的住地,在虎口中投下诱饵,对强悍的匈奴勇敢地挑战,迎着亿万敌军与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所杀的敌人超过了自己的军队的人数,敌人顾不上救援死伤士兵,匈奴的君王都震惊恐怖,于是才把左右贤王的兵马全都调来,发动会拉弓射箭的人,全国的军队共同围攻李陵,李陵转战千里,箭用光了,路走绝了,救兵不到,士兵死伤的堆积如山,然而李陵一喊慰劳军队,士兵没有不奋起的,个个涕泪横流,满脸是血,吞下眼泪,再拉开空弓,冒着刀箭,向北争着和敌人拼死。李陵还没有覆没的时候,曾有使者来报告战况,汉朝的公卿王侯都举杯向皇上祝贺。过了几天,李陵兵败的奏章知道后,皇上为此吃饭不香,上朝不乐,大臣忧虑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私下没有考虑自己的卑贱,看到皇上的悲戚哀伤,真心想献上自己的恳切忠诚,认为李陵平时与军官们在一起,甘美的食物自己不吃,分东西自己少要,能使人们拼死为他效力,虽是古代名将,也不能超过他。李陵虽然兵败陷身匈奴,看他的心意,将要等到合适的时机报效汉朝。事情已经无可奈何,他消灭了那么多敌军,这战功也足能显示给天下了。我心中想陈述这个看法但没有机会,恰好皇上召见问话,我就按这个意思阐述李陵的战功,想用这番话宽慰皇上的心胸,堵塞怨恨李陵的人所说的坏话。没能完全说明,皇上不理解,认为我是有意中伤贰师将军李广利,并为李陵游说,于是就把我交付法庭。
四、语言表达
15.鲁迅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仿照以上示例,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两部,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论。评论可以揭示作品的主题,可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每一则不超过20字)
《诗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经》:悠远的民谣,先民的歌唱。
《论语》:仁者的叮咛,智者的思想。
《红楼梦》:流泪的宝黛恋,失去的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