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2 鸟的天堂(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2 鸟的天堂(课时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9 09:1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22 鸟的天堂
“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鸟儿们的自由、快乐的氛围。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927年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出了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家》。1933年,巴金到广东新会访友时,途经新会天马河,看到一株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感悟榕树的美丽。
3.学习静态描写的方法。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读准并会写这些词语:
划桨 榕树 纠正 木桩 涨潮
高塔 树梢 应接不暇 画眉 抛弃
陆续 白茫茫 不可计数 照耀
整体感知
不可计数:
应接不暇:
留念:
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多。
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酬不过来。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舍不得离开。
理解词语
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哪些自然段是第一次?哪些自然段是第二次?
第一次:大榕树;第二次:许多鸟
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细读课文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 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课文段落
朗读1-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从这一部分中,你能知道哪些内容?
出发的人物都是谁?是什么时间出发的?此时此刻文中人物的心情如何?
写作者和朋友的太阳落山时划船出去游玩。他们的心此时是平静的。

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感悟大榕树的奇特、美丽。
这棵榕树给你怎样的印象?
感悟大榕树的奇特、美丽

感受榕树的大与美
描写“大”的语句: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描写“美”的语句:
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2)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1.了解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4.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作者第一次见到了鸟的天堂。第二次再去,他会见到怎样不同的景象呢?
朗读10—13自然段感受众鸟纷飞的场景。
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2.这次作者看到了很多鸟,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心情。
第二次去鸟的天堂。
3.朗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第二次去鸟的天堂。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从这段话里感受鸟的可爱、鸟的多。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这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属于动态描写。
1.要离开了,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带引号?
①“鸟的天堂”有适合鸟生活的大榕树、潮湿温暖的环境、当地人的自觉保护,所以这里的鸟儿们生活的十分自由、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
②因为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在作者心目中不算真正意义的鸟的天堂。
学习第四部分
让我们带着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再读读最后一段。
学习第四部分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法。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答案不唯一,提示可以从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方面,也可以从课文的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2鸟的天堂
(静态)第一次:树 大 茂盛
(动态)第二次:鸟 多 欢快
赞美
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是观潮的最好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人们的眼前。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近处,镇海古塔、中山塔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推荐阅读
  这时候,江潮还没有来,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
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短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