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表格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表格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9 09: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课名称 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节点名称 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科类别 请在确认的学科上划“√” √ 小学数学 □小学科学 □小学信息科技 □小学跨学科实践活动 □初中数学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学 □初中地理 □初中信息科技 □初中跨学科实践活动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学 □高中地理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高中跨学科实践活动
实验类别 √课标原型实验 □课标实验的简单变式实验 □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实验 □跨学科实验
实验教学 素养目标 1. 通过实验活动,经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感悟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 2.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道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感悟三角形面积的本质。 3.感受数学实验探索的乐趣,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体会成功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验资源 磁性实验台、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与按边分(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形纸片若干,剪刀、尺子、记号笔等。
实验设计与 创新点 1.转化思维,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2.用两个三角形的倍拼法和一个三角形的剪拼法,探索三角形的面积。 3.通过钉子板的实验,让学生明确感受到所有三角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高÷2来计算。且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实验教学 过程 一、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关于三角形的面积,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提出猜想。 哇,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三角形的面积确实是用底x高÷2计算的。你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得到的吗?今天这节课就通过做实验来好好研究一下。 师:你们准备怎么做实验? 生1: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 生2:可以用三角形纸片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不能组成学过的图形 师:同学们都有很多想法了,如果老师要给你一些三角形来研究的话,你想要什么样的三角形呢? 设计实验、探究实践 实验材料:有按角分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若干;按边分的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若干;还有剪刀、尺子、水彩笔。 (一)设计建议:请你们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可以数格子或者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验证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分组反馈: 按角分,用两个三角形拼一拼。 按边分,用两个三角形先剪后拼。 实验发现:(1)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而且要相同的边拼接在一起。(2)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实验结论: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实验升级 (1)同桌合作,用1个三角形剪一剪、拼一拼进行实验。 (2)说一说转化前后的图形有什么联系。 (3)写一写三角形的面积=( ) 分组反馈: 沿着两边中点,把高剪一半,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底×(高÷2) 沿着两边中点,垂直向下剪开,把底变成原来的一半,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底÷2)×高 辨析实验得到的三个面积计算公式的异同,特别是÷2的道理。 实验结论:不管是图形的一半、高的一半还是底的一半,都是底×高的一半。 实验拓展 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创造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看谁造得又快又多!(一格表示1cm) 分组反馈: 可以是平行线之间底不变,顶点在变的三角形。 可以是平行线之间顶点不变,底的位置在变的三角形。 可以是底的长度和高的长度都在变,但底的×高的积不变的三角形。 实验结论:不管三角形的形状是怎么样的,数量是多少,只要是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就相等;只要是底加起来的和相等,高不变,三角形的面积就相等。 总结延伸 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实验方法探索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一、基于单元整体,设计探究实验,让学习自主展开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基于单元整体视角,把握单元的大概念,并在大概念的统领下确定课时的学习目标,设计实验,并以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主动开展学习。“转化思想”是《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的核心大概念,本节课的推导方法主要包括倍拼法和割补法。通过学情前测,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很快地想到“倍拼法”,极少学生能在自主探索时便想到“割补法”。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将“剪拼法”设计为升级实验,意在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索空间, 二、丰富实验材料,凸显合作学习,让对话时刻发生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实验素材和呈现方式,力求将学生的探索过程最大限度的呈现出来。同时整节课采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方便学生在组内交流,做到认真倾听并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让每一位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听见自己、看见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逐步抵达思维彼岸。 三、以大任务下放,引导说理思辨,让思维纵深发展 当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大任务下放时,把每个学生、每个小组的思考“串联”起来,构建一条清晰又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轨迹,再借助核心问题,让学生在说理辨析、反思内省中完成自我的学习。例如,在用“倍拼法”和“剪拼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始终以核心问题“转化前后的图形有什么联系?”“这些除以2的意思一样吗?”引发学生辨析、反思、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感悟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实现素养的提升。
实践作业 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