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7 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学习目标
1. 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性质.
2.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 会用“数形结合”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4. 培养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应用一 用坐标法证明几何问题
典例1
用坐标法证明:若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的平方和等于另一组对边的平方和,则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证明:如图所示,以AC所在的直线为x轴,过点B
垂直于AC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顶点坐
标分别为A(a,0),B(0,b),C(c,0),D(x,y).
因为|AB|2+|CD|2=|BC|2+|AD|2,
所以a2+b2+(x-c)2+y2=b2+c2+(x-a)2+y2,
化简得(a-c)x=0,因为a-c≠0,所以x=0,所以D点在y轴上,所以AC⊥BD,
所以若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的平方和等于另一组对边的平方和,则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规律方法
坐标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应坚持的原则
1.若有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一般以它们分别为x轴和y轴;
2.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
3.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或关于坐标轴对称;
4.关键点的坐标易于求得.
对点练1.如图所示,Rt△ABC的斜边长为定值2m,以
斜边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径为n的圆,直线BC交圆于
P,Q两点,求证:|AP|2+|AQ|2+|PQ|2为
定值.
证明: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以直线BC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于是有B(-m,0),C(m,0),P(-n,0),Q(n,0).
设A(x,y),
由已知,点A在圆x2+y2=m2上,
故|AP|2+|AQ|2+|PQ|2
=(x+n)2+y2+(x-n)2+y2+4n2
=2x2+2y2+6n2=2m2+6n2(定值).
返回
应用二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典例2
点A(2,0)是圆x2+y2=4上的定点,点B(1,1)是圆内一点,P,Q为圆上的动点.
(1)求线段AP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线段AP的中点为M(x,y),
由中点公式,得点P的坐标为(2x-2,2y).
因为点P在圆x2+y2=4上,
所以(2x-2)2+(2y)2=4,
故线段AP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x-1)2+y2=1.
(2)若∠PBQ=90°,求线段PQ的中点N的轨迹方程.
解:设线段PQ的中点为N(x,y),
在Rt△PBQ中,|PN|=|BN|.
设O为坐标原点,连接ON(图略),则ON⊥PQ,
所以|OP|2=|ON|2+|PN|2=|ON|2+|BN|2,
所以x2+y2+(x-1)2+(y-1)2=4,
故线段PQ的中点N的轨迹方程为x2+y2-x-y-1=0.
规律方法
求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的方程
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列出方程.
2.定义法:根据圆、直线等定义列方程.
3.代入法:找到要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等.
综上,点C的轨迹是以(-6,0)为圆心,6为半径的圆,去掉(-12,0)和(0,0)两点.
轨迹方程为(x+6)2+y2=36(y≠0).
返回
应用三 利用坐标法解决实际问题
典例3
角度一 圆的方程的实际应用
如图为一座圆拱桥的截面图,当水面在某位置时,拱顶离水面2 m,水面宽12 m,当水面下降1 m后,水面宽为__________m.
所以这座圆拱桥的拱圆的方程是x2+(y+10.5)2=14.52(0≤y≤4).
把点D的横坐标x=-5代入上式,得y≈3.1.
由于船在水面以上高3 m,3<3.1,
所以该船可以从桥下通过.
对点练3.一辆卡车宽1.6 m,要经过一个半圆形隧道(半径为3.6 m),则这辆卡车的平顶车篷篷顶距地面高度不得超过
A.1.4 m B.3.5 m
C.3.6 m D.2.0 m
√
典例4
规律方法
解决直线与圆的实际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从题目中抽象出几何模型,明确已知和未知.
2.建系: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几何模型中的基本元素.
3.求解:利用直线与圆的有关知识求出未知.
4.还原:将运算结果还原到实际问题中去.
√
返回
随堂评价
√
2.已知动点M到点(8,0)的距离等于点M到点(2,0)的距离的2倍,那么点M的轨迹方程是
A.x2+y2=32 B.x2+y2=16
C.(x-1)2+y2=16 D.x2+(y-1)2=16
√
3.设某村庄外围成圆形,其所在曲线的方程可用(x-2)2+(y+3)2=4表示,村外一小路方程可用x-y+2=0表示,则从村庄外围到小路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__.
4.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70 km处,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长为30 km的圆形区域.已知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40 km处,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_____(填“会”“不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不会
如图,以台风中心为原点O,以东西方向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取10 km为单位长度.则台风影响的圆形区域所对应的圆心为O,圆的方程为x2+y2=9;轮船航线所在的直线l的方程为4x+7y-28=0.可知直线与圆相离,故轮船不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5.已知△ABC的顶点A(0,0),B(4,0),且AC边上的中线BD的长为3,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x-8)2+y2=36(y≠0)
课时测评
1.如图,圆弧形拱桥的跨度|AB|=12米,拱高|CD|=4米,则拱桥的直径为
A.15米 B.13米
C.9米 D.6.5米
√
√
3.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动点P满足|PA|=2|PB|,则点P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A.π B.4π
C.8π D.9π
√
√
√
√
√
√
7.设A为圆(x-1)2+y2=1上的动点,PA是圆的切线且|PA|=1,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
设P(x,y)是轨迹上任一点,圆(x-1)2+y2=1的圆心为B(1,0),
则|PA|2+1=|PB|2,所以(x-1)2+y2=2.
(x-1)2+y2=2
8.台风中心从A地以20 km/h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 km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在A地正东40 km处,则城市B处于危险区的时间为____h.
如图,以A地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
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台风中心经过以B(40,0)为圆心,30为半径的圆
内时城市B处于危险区,
即B处于危险区时,台风中心在线段MN上,可求得|MN|=20,所以时间为1 h.
1
10.(10分)已知正方形ABCD,E为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EF⊥BC,EG⊥CD,F、G为垂足,求证:AE⊥FG.
解:以B为原点,BC、BA分别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A点坐标为(0,a),则C点坐标为(a,0),D点坐标为(a,a),
直线BD的方程为y=x,则设E点坐标为(b,b)(b<a),
√
√
√
3.97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弧APD所在圆的圆心坐标为O1(0,b),半径为r,则其
方程为x2+(y-b)2=r2.
将P(0,2),D(4,0)的坐标代入以上方程,
解得b=-3,r=5,
故圆O1的方程为x2+(y+3)2=25.
过点E作AD的垂线交AD于点M,延长交弧AD于点N,
将N(-3.5,h)代入圆O1的方程,
解得h≈0.571,即|MN|≈0.571,
则|EN|≈4+0.571=4.571,
从而车辆的限高为4.571-0.6≈3.97 (m).
14.自圆外一点P作圆O:x2+y2=1的两条切线PM,PN(M,N为切点),若∠MPN=90°,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
x2+y2=2
15.(13分)如图,已知一艘海监船O上配有雷达,其监测范围是半径为25 km的圆形区域,一艘外籍轮船从位于海监船正东40 km的A处出发,径直驶向位于海监船正北30 km的B处岛屿,速度为28 km/h.问:这艘外籍轮船能否被海监船监测到?若能,持续时间多长?(要求用坐标法)
17.(17分)设有半径长为3 km的圆形村落,甲、乙两人同时从村落中心出发,甲向东前进而乙向北前进,甲离开村后不久,改变前进方向,斜着沿切于村落边界的方向前进,后来恰好与乙相遇.设甲、乙两人的速度都一定,且其速度比为3∶1,问:甲、乙两人在何处相遇?
解:如图所示,以村落中心为坐标原点,以东西方向为x轴,南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返回2.7 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性质.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会用“数形结合”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4.培养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应用一 用坐标法证明几何问题
用坐标法证明:若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的平方和等于另一组对边的平方和,则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证明: 如图所示,以AC所在的直线为x轴,过点B垂直于AC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顶点坐标分别为A(a,0),B(0,b),C(c,0),D(x,y).
因为|AB|2+|CD|2=|BC|2+|AD|2,
所以a2+b2+(x-c)2+y2=b2+c2+(x-a)2+y2,
化简得(a-c)x=0,因为a-c≠0,所以x=0,所以D点在y轴上,所以AC⊥BD,
所以若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的平方和等于另一组对边的平方和,则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坐标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应坚持的原则 1.若有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一般以它们分别为x轴和y轴; 2.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 3.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或关于坐标轴对称; 4.关键点的坐标易于求得.
对点练1.如图所示,Rt△ABC的斜边长为定值2m,以斜边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径为n的圆,直线BC交圆于P,Q两点,求证:|AP|2+|AQ|2+|PQ|2为定值.
证明: 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以直线BC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于是有B(-m,0),C(m,0),P(-n,0),Q(n,0).
设A(x,y),
由已知,点A在圆x2+y2=m2上,
故|AP|2+|AQ|2+|PQ|2
=(x+n)2+y2+(x-n)2+y2+4n2
=2x2+2y2+6n2=2m2+6n2(定值).
应用二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点A(2,0)是圆x2+y2=4上的定点,点B(1,1)是圆内一点,P,Q为圆上的动点.
(1)求线段AP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2)若∠PBQ=90°,求线段PQ的中点N的轨迹方程.
解:(1)设线段AP的中点为M(x,y),
由中点公式,得点P的坐标为(2x-2,2y).
因为点P在圆x2+y2=4上,
所以(2x-2)2+(2y)2=4,
故线段AP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x-1)2+y2=1.
(2)设线段PQ的中点为N(x,y),
在Rt△PBQ中,|PN|=|BN|.
设O为坐标原点,连接ON(图略),则ON⊥PQ,
所以|OP|2=|ON|2+|PN|2=|ON|2+|BN|2,
所以x2+y2+(x-1)2+(y-1)2=4,
故线段PQ的中点N的轨迹方程为x2+y2-x-y-1=0.
[变式探究]
1.在本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求过点B的弦的中点T的轨迹方程.
解:设T(x,y).
因为点T是弦的中点,所以OT⊥BT.
当斜率存在时,有kOT·kBT=-1.
即·=-1,
整理得x2+y2-x-y=0.
当x=0或1时,点(0,0),(0,1),(1,0),(1,1)也都在圆上.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x2+y2-x-y=0.
2.本例条件不变,求BP的中点E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E(x,y),P(x0,y0).
因为B(1,1),所以整理得x0=2x-1,y0=2y-1,
因为点P在圆x2+y2=4上,
所以(2x-1)2+(2y-1)2=4,
整理得点E的轨迹方程为x2+y2-x-y-=0.
求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的方程 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列出方程. 2.定义法:根据圆、直线等定义列方程. 3.代入法:找到要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等.
对点练2.已知△ABC的边AB长为4,若BC边上的中线为定长3,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解:以直线AB为x轴,AB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A(-2,0),B(2,0),设C(x,y),BC的中点D(x0,y0).
所以①
因为|AD|=3,所以(x0+2)2+=9.②
将①代入②,整理得(x+6)2+y2=36.
因为点C不能在x轴上,所以y≠0.
综上,点C的轨迹是以(-6,0)为圆心,6为半径的圆,去掉(-12,0)和(0,0)两点.
轨迹方程为(x+6)2+y2=36(y≠0).
应用三 利用坐标法解决实际问题
角度一 圆的方程的实际应用
如图为一座圆拱桥的截面图,当水面在某位置时,拱顶离水面2 m,水面宽12 m,当水面下降1 m后,水面宽为 m.
答案:2
解析:如图,以圆拱桥顶为坐标原点,以过圆拱顶点的竖直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圆心为C,圆的方程设为x2+(y+r)2=r2(r>0),水面所在弦的端点为A,B,则A(6,-2).将A(6,-2)代入圆的方程,得r=10,
则圆的方程为x2+(y+10)2=100.当水面下降1 m后,可设点A'(x0,-3)(x0>0),
将A'(x0,-3)代入圆的方程,得x0=,
所以当水面下降1 m后,水面宽为2x0=2 m.
[变式探究]
某圆拱桥的水面跨度为20 m,拱高为4 m.现有一船,宽10 m,水面以上高3 m,这条船能否从桥下通过?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使圆心C在y轴上.依题意,有B(10,0),P(0,4),D(-5,0).
设圆心C的坐标为(0,b),圆的半径为r,
设这座圆拱桥的拱圆的方程是x2+(y-b)2=r2,
把P,B两点的坐标代入圆的方程,
得到方程组
所以这座圆拱桥的拱圆的方程是x2+(y+10.5)2=14.52(0≤y≤4).
把点D的横坐标x=-5代入上式,得y≈3.1.
由于船在水面以上高3 m,3<3.1,
所以该船可以从桥下通过.
对点练3.一辆卡车宽1.6 m,要经过一个半圆形隧道(半径为3.6 m),则这辆卡车的平顶车篷篷顶距地面高度不得超过( )
A.1.4 m B.3.5 m C.3.6 m D.2.0 m
答案:B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篷顶距地面的高度为h,
则A(0.8,h),半圆所在圆的方程为x2+y2=3.62,
把点A的坐标代入上式可得,0.82+h2=3.62,
解得h=4≈3.5 m.
角度二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实际应用
如图,某海面上有O,A,B三个小岛(面积大小忽略不计),A岛在O岛的北偏东45°方向距O岛40千米处,B岛在O岛的正东方向距O岛20千米处.以O为坐标原点,O的正东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1千米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圆C经过O,A,B三点.
(1)求圆C的方程;
(2)若圆C区域内有未知暗礁,现有一船D在O岛的南偏西30°方向距O岛40千米处,正沿着北偏东45°方向行驶,若不改变方向,试问该船有没有触礁的危险?
解:(1)由题意,得A(40,40),B(20,0),设过O,A,B三点的圆C的方程为x2+y2+Dx+Ey+F=0,
则
所以圆C的方程为x2+y2-20x-60y=0.
(2)该船初始位置为点D,则D(-20,-20),且该船航线所在直线l的斜率为1,
故该船航行方向为直线l:x-y+20-20=0,
由(1)得圆C的圆心为C(10,30),半径r=10,
由于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d==10<10,
故该船有触礁的危险.
解决直线与圆的实际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从题目中抽象出几何模型,明确已知和未知. 2.建系: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几何模型中的基本元素. 3.求解:利用直线与圆的有关知识求出未知. 4.还原:将运算结果还原到实际问题中去.
对点练4.如图是某主题公园的部分景观平面示意图,圆形池塘以O为圆心,以45 m为半径,B为公园入口,道路AB为东西方向,道路AC经过点O且向正北方向延伸,OA=10 m,AB=100 m,现计划从B处起修一条新路与道路AC相连,且新路在池塘的外围,假设路宽忽略不计,则新路的最小长度为(单位:m)( )
A.100 B.100
C.150 D.150
答案:A
解析: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设修建的新路所在直线方程为kx-y+100k=0(k>0),则当该直线与圆O相切时,小路长度最小,此时=45,
解得k=1,此时求得小路长度为100 m.
1.y=|x|的图象和圆x2+y2=4在x轴上方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 )
A. B.
C. D.π
答案:D
解析:由图知,所求面积是圆x2+y2=4面积的,
即×π×22=π.
2.已知动点M到点(8,0)的距离等于点M到点(2,0)的距离的2倍,那么点M的轨迹方程是( )
A.x2+y2=32 B.x2+y2=16
C.(x-1)2+y2=16 D.x2+(y-1)2=16
答案:B
解析:设M(x,y),则M满足=2,整理得x2+y2=16.
3.设某村庄外围成圆形,其所在曲线的方程可用(x-2)2+(y+3)2=4表示,村外一小路方程可用x-y+2=0表示,则从村庄外围到小路的最短距离是 .
答案:-2
解析:从村庄外围到小路的最短距离为圆心(2,-3)到直线x-y+2=0的距离减去圆的半径2,即-2=-2.
4.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70 km处,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长为30 km的圆形区域.已知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40 km处,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 (填“会”“不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答案:不会
解析:如图,以台风中心为原点O,以东西方向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取10 km为单位长度.则台风影响的圆形区域所对应的圆心为O,圆的方程为x2+y2=9;轮船航线所在的直线l的方程为4x+7y-28=0.可知直线与圆相离,故轮船不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5.已知△ABC的顶点A(0,0),B(4,0),且AC边上的中线BD的长为3,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是 .
答案:(x-8)2+y2=36(y≠0)
解析:设C(x,y)(y≠0),则D.
因为B(4,0),且AC边上的中线BD长为3,
所以+=9,即(x-8)2+y2=36(y≠0).
课时测评26 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25分)
(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圆弧形拱桥的跨度|AB|=12米,拱高|CD|=4米,则拱桥的直径为( )
A.15米 B.13米
C.9米 D.6.5米
答案:B
解析:如图,设圆心为O,半径为r,
则由勾股定理得|OB|2=|OD|2+|BD|2,
即r2=(r-4)2+62,解得r=,
所以拱桥的直径为13米.
2.已知点A(-1,1)和圆C:(x-5)2+(y-7)2=4,一束光线从A经x轴反射到圆C上的最短路程是( )
A.6-0 B.8
C.4 D.10
答案:B
解析:因为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1,-1),A'与圆心(5,7)的距离为=10.所以所求最短路程为10-2=8.
3.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动点P满足|PA|=2|PB|,则点P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
A.π B.4π
C.8π D.9π
答案:B
解析:设动点P的轨迹坐标为(x,y),则由|PA|=2|PB|,知 =2,化简得(x-2)2+y2=4,得轨迹曲线为以(2,0)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该圆面积为4π.
4.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某地准备建一个圆形生猪储备基地(如图),它的附近有一条公路,从基地中心O处向东走1 km是储备基地的边界上的点A,接着向东再走7 km到达公路上的点B;从基地中心O向正北走8 km到达公路的另一点C.现准备在储备基地的边界上选一点D,修建一条由D通往公路BC的专用线DE,则DE的最短距离( )
A.6 km B.(4-1) km
C.(4+1) km D.4 km
答案:B
解析:以O为坐标原点,OB,OC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则圆O的方程为x2+y2=1,因为点B(8,0),C(0,8),所以直线BC的方程为+=1,即x+y=8.
当点D选在与直线BC平行的直线(距BC较近的一条)与圆相切所成切点处时,DE为最短距离.
此时DE的最小值为-1=(4-1) km.
所以DE的最短距离为(4-1) km.
5.设某公园外围成圆形,其所在曲线的方程可用x2+y2-2x=0表示,在公园外两点A(-2,0),B(0,2)与公园边上任意一点修建一处舞台,则舞台面积的最小值为( )
A.3- B.3+
C.3- D.
答案:A
解析:lAB:x-y+2=0,圆心(1,0)到l的距离d==,
所以AB边上的高的最小值为-1.
所以Smin=×2=3-.
6.(多选)从点A(-3,3)发出的光线l射到x轴上被x轴反射后,照射到圆C:x2+y2-4x-4y+7=0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反射光线与圆C相切,则切线方程为3x-4y-3=0
B.若反射光线穿过圆C的圆心,则反射光线方程为x-y=0
C.若反射光线照射到圆上后被吸收,则光线经过的最短路程是5-1
D.若反射光线反射后被圆C遮挡,则在x轴上被挡住的范围是
答案:BCD
解析:点A(-3,3)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3,-3).圆的方程为(x-2)2+(y-2)2=1,求题意知反射光线的斜率存在,设反射光线方程为y+3=k(x+3),即kx-y+3k-3=0.由相切知=1,
解得k=或k=.
所以反射光线方程为y+3=(x+3)或y+3=(x+3).
即4x-3y+3=0或3x-4y-3=0,故A错误.
又A'(-3,-3),C(2,2)的方程为y=x,故B正确;
因为|A'C|==5,所以直线的最短路程为5-1,故C正确.
由于两条与圆C相切的反射光线与x轴的交点为(1,0)和,所以被挡住的范围是,故D正确.
7.设A为圆(x-1)2+y2=1上的动点,PA是圆的切线且|PA|=1,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 .
答案:(x-1)2+y2=2
解析:设P(x,y)是轨迹上任一点,圆(x-1)2+y2=1的圆心为B(1,0),
则|PA|2+1=|PB|2,所以(x-1)2+y2=2.
8.台风中心从A地以20 km/h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 km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在A地正东40 km处,则城市B处于危险区的时间为 h.
答案:1
解析:如图,以A地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台风中心经过以B(40,0)为圆心,30为半径的圆内时城市B处于危险区,
即B处于危险区时,台风中心在线段MN上,可求得|MN|=20,所以时间为1 h.
9.(10分)如图,已知线段AB的中点C的坐标是(4,3),端点A在圆(x+1)2+y2=4上运动,求线段AB的端点B的轨迹方程.
解:设B点坐标是(x,y),点A的坐标是(x0,y0),由于点C的坐标是(4,3)且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4=,3=,
于是有x0=8-x ,y0=6-y.①
因为点A在圆(x+1)2+y2=4上运动,
所以点A的坐标满足方程(x+1)2+y2=4,
即(x0+1)2+=4,②
把①代入②,得(8-x+1)2+(6-y)2=4,
整理,得(x-9)2+(y-6)2=4.
所以点B的轨迹方程为(x-9)2+(y-6)2=4.
10.(10分)已知正方形ABCD,E为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EF⊥BC,EG⊥CD,F、G为垂足,求证:AE⊥FG.
解:以B为原点,BC、BA分别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A点坐标为(0,a),则C点坐标为(a,0),D点坐标为(a,a),
直线BD的方程为y=x,则设E点坐标为(b,b)(b<a),
则F点坐标为(b,0),G点坐标为(a,b),
所以直线FG的斜率为kFG=,直线AE的斜率为kAE=,
因为kFG·kAE=-1,所以AE⊥FG.
(11—1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多选)如图所示,已知直线l的方程是y=x-4,并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一个半径为1.5的圆C,圆心C从点(0,1.5)开始以每秒0.5个单位的速度沿着y轴向下运动,当圆C与直线l相切时,该圆运动的时间可以为( )
A.6秒 B.8秒
C.10秒 D.16秒
答案:AD
解析:设当圆与直线l相切时,圆心坐标为(0,m),
则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
得m=-或m=-,
所以该圆运动的时间为=6(秒)或=16(秒).
12.某圆拱桥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圆拱的跨度AB是36 m,拱高OP是6 m,在建造时,每隔3 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则支柱A2P2的长为( )
A.(12-24) m B.(12+24) m
C.(24-12) m D.不确定
答案:A
解析:如图,以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为x轴,线段A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点A,B,P的坐标分别为(-18,0),(18,0),(0,6).
设圆拱所在的圆的方程是x2+y2+Dx+Ey+F=0.
因为A,B,P在此圆上,故有
故圆拱所在圆的方程是x2+y2+48y-324=0.
将点P2的横坐标x=6代入上式,
结合图形解得y=-24+12.
故支柱A2P2的长为(12-24) m.
13.如图是一公路隧道截面图,下方ABCD是矩形,且AB=4 m,BC=8 m,隧道顶APD是一圆弧,拱高OP=2 m,隧道有两车道EF和FG,每车道宽3.5 m,车道两边留有0.5 m人行道BE和GC,为了行驶安全,车顶与隧道顶端至少有0.6 m的间隙,则此隧道允许通行车辆的限高是 m.(精确到0.01 m,≈7.141)
答案:3.97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弧APD所在圆的圆心坐标为O1(0,b),半径为r,则其方程为x2+(y-b)2=r2.
将P(0,2),D(4,0)的坐标代入以上方程,
解得b=-3,r=5,
故圆O1的方程为x2+(y+3)2=25.
过点E作AD的垂线交AD于点M,延长交弧AD于点N,
将N(-3.5,h)代入圆O1的方程,
解得h≈0.571,即|MN|≈0.571,
则|EN|≈4+0.571=4.571,
从而车辆的限高为4.571-0.6≈3.97 (m).
14.自圆外一点P作圆O:x2+y2=1的两条切线PM,PN(M,N为切点),若∠MPN=90°,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 .
答案:x2+y2=2
解析:设点P的坐标为(x,y),
则|PO|=.
因为∠MPN=90°,所以四边形OMPN为正方形,
所以|PO|=|OM|=,
所以=,即x2+y2=2.
15.(13分)如图,已知一艘海监船O上配有雷达,其监测范围是半径为25 km的圆形区域,一艘外籍轮船从位于海监船正东40 km的A处出发,径直驶向位于海监船正北30 km的B处岛屿,速度为28 km/h.问:这艘外籍轮船能否被海监船监测到?若能,持续时间多长?(要求用坐标法)
解: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东西方向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40,0),B(0,30),
圆O的方程为x2+y2=252.
直线AB的方程为+=1,
即3x+4y-120=0.
设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d,
则d==24<25,
所以外籍轮船能被海监船监测到.
设监测时间为t,
则t==0.5(h).
16.(15分)如图所示,为保护河上古桥OA,规划建一座新桥BC,同时设立一个圆形保护区.规划要求:新桥BC与河岸AB垂直;保护区的边界为圆心M在线段OA上并与BC相切的圆,且古桥两端O和A到该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均不少于80 m.经测量,点A位于点O正北方向60 m处,点C位于点O正东方向170 m处(OC为河岸),tan ∠BCO=.
(1)求新桥BC的长;
(2)当OM多长时,圆形保护区的面积最大?
解:(1)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O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由条件知,A(0,60),C(170,0),
直线BC的斜率kBC=-tan ∠BCO=-.
又因为AB⊥BC,
所以直线AB的斜率kAB=.
设点B的坐标为(a,b),
则kBC==-,①
kAB==,②
联立①②解得a=80,b=120.
所以|BC|==150.
因此新桥BC的长为150 m.
(2)设保护区的边界圆M的半径为r m,|OM|=d m(0≤d≤60).
由条件知,直线BC的方程为y=-(x-170),
即4x+3y-680=0.
由于圆M与直线BC相切,
故点M(0,d)到直线BC的距离是r,
即r==.
因为O和A到圆M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均不少于80 m,
所以
即
解得10≤d≤35.
故当d=10时,r=最大,即圆的面积最大.
所以当|OM|=10 m时,圆形保护区的面积最大.
17.(17分)设有半径长为3 km的圆形村落,甲、乙两人同时从村落中心出发,甲向东前进而乙向北前进,甲离开村后不久,改变前进方向,斜着沿切于村落边界的方向前进,后来恰好与乙相遇.设甲、乙两人的速度都一定,且其速度比为3∶1,问:甲、乙两人在何处相遇?
解:如图所示,以村落中心为坐标原点,以东西方向为x轴,南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甲向东走到D转向到C恰好与乙相遇,设D点坐标为(a,0),C点坐标为(0,b),则CD所在直线的方程为+=1(a>3,b>3),乙的速度为v,则甲的速度为3v.依题意,有
所以乙向北前进3.75 km时甲、乙两人相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