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3.2.2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第2课时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的应用
第3章 3.2 双曲线
学习目标
1.理解判断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2.会求解有关弦长问题.
3.会解决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问题.
4.借助双曲线几何性质的应用及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应用,提升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应用一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典例1
规律方法
1.解决直线与双曲线的公共点问题,不仅要考虑判别式,更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为0时,直线与渐近线平行的特殊情况.
2.双曲线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题目,应分两种情况讨论:直线与双曲线相切或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
3.注意对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进行讨论.
返回
应用二 弦长公式及中点弦问题
典例2
√
规律方法
双曲线中有关弦长问题,解决方法与椭圆中类似.解决中点弦问题常用判别式法和点差法,注意所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返回
应用三 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问题
典例3
规律方法
双曲线的综合问题最终仍体现在直线与双曲线、轨迹、向量的应用及参数范围的探求上.设而不求,消参是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在解题时,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返回
随堂评价
√
2.若直线y=kx与双曲线4x2-y2=16相交,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A.(-2,2) B.[-2,2)
C.(-2,2] D.[-2,2]
√
易知k≠±2,将y=kx代入4x2-y2=16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4-k2)x2-16=0,
由Δ>0可得-2<k<2.
3.直线y=x-1被双曲线2x2-y2=3所截得的弦的中点坐标是
A.(1,2) B.(-2,-1)
C.(-1,-2) D.(2,1)
√
返回
课时测评
1.“直线与双曲线有唯一交点”是“直线与双曲线相切”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直线与双曲线有唯一交点时,直线与双曲线不一定相切(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切时,直线与双曲线一定有唯一
交点.
√
√
√
√
√
√
√
3x+4y-5=0
2
√
√
10
√
设△AF1F2的内切圆圆心为I1,
△BF1F2的内切圆圆心为I2,边|AF1|,|AF2|,
|F1F2|上的切点分别为M,N,E,
易知I1,E的横坐标相等,
则|AM|=|AN|,|F1M|=|F1E|,|F2N|=|F2E|,
由|AF1|-|AF2|=2a,即|AM|+|MF1|-(|AN|+|NF2|)=2a,
得|MF1|-|NF2|=2a,即|F1E|-|F2E|=2a,
记I1的横坐标为x0,则E(x0,0),于是x0+c-(c-x0)=2a,得x0=a,
同理圆心I2的横坐标也为a,则有I1I2⊥x轴,
设直线l的倾斜角为θ,
返回第2课时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判断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2.会求解有关弦长问题. 3.会解决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问题. 4.借助双曲线几何性质的应用及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应用,提升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应用一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已知双曲线x2-y2=4,直线l:y=k(x-1),直线l与双曲线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确定满足条件的实数k的取值范围.
解:联立
消去y,得(1-k2)x2+2k2x-k2-4=0.(*)
当1-k2≠0,即k≠±1时,
Δ=(2k2)2-4(1-k2)(-k2-4)=4(4-3k2).
由得-<k<且k≠±1,
此时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即直线l与双曲线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
[变式探究] 若直线l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确定满足条件的实数k的取值范围.
解:联立消去y,
得(1-k2)x2+2k2x-k2-4=0.(*)
当1-k2≠0,即k≠±1时,
Δ=(2k2)2-4(1-k2)(-k2-4)=4(4-3k2).
由得k=±,
此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解,
即直线l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当1-k2=0,即k=±1时,
直线l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方程(*)化为2x=5,
故方程(*)只有一个实数解,即直线l与双曲线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故当k=±或±1时,
直线l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1.解决直线与双曲线的公共点问题,不仅要考虑判别式,更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为0时,直线与渐近线平行的特殊情况. 2.双曲线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题目,应分两种情况讨论:直线与双曲线相切或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 3.注意对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进行讨论.
对点练1.已知双曲线x2-=1,过点P(1,1)的直线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直线l的斜率k.
解:①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
l:x=1与双曲线相切,符合题意.
②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
设l的方程为y=k(x-1)+1,
代入双曲线方程,
得(4-k2)x2-(2k-2k2)x-k2+2k-5=0.
当4-k2=0时,k=±2,
l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当4-k2≠0时,令Δ=0,得k=.
综上,k=或k=±2或k不存在.
应用二 弦长公式及中点弦问题
已知双曲线C:x2-y2=2,过右焦点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为4,则弦AB的长为( )
A.3 B.4
C.6 D.6
答案:D
解析:双曲线C:-=1,则c2=4,
所以右焦点为F(2,0),
根据题意易得过F的直线斜率存在,
设方程为y=k(x-2),A(xA,yA),B(xB,yB),
联立
化简得(1-k2)x2+4k2x-4k2-2=0,
所以xA+xB=,xAxB=.
因为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为4,
所以xA+xB==8,
解得k2=2,所以xAxB==10,
则(xA-xB)2=(xA+xB)2-4xAxB=82-4×10=24,
则|AB|===6.
双曲线中有关弦长问题,解决方法与椭圆中类似.解决中点弦问题常用判别式法和点差法,注意所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对点练2.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x2-=1.试问:双曲线上是否存在被点B(1,1)平分的弦?如果存在,求出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设双曲线上存在被点B平分的弦MN,且点M(x1,y1),N(x2,y2),
则x1+x2=2,y1+y2=2,且
由①-②得(x1+x2)(x1-x2)-(y1+y2)(y1-y2)=0,
所以kMN==2,
所以直线MN的方程为y-1=2(x-1),即y=2x-1.
由消去y,得2x2-4x+3=0.
又Δ=-8<0,所以直线MN与双曲线不相交,
故双曲线上不存在被点B平分的弦.
应用三 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问题
已知双曲线E:-=1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为l1:y=,l2:y=-.
(1)求双曲线E的离心率;
(2)O为坐标原点,过双曲线上一点P作直线l分别交直线l1,l2于A,B两点(A,B分别在第一、第四象限),且=2,求△AOB的面积.
解:(1)因为双曲线E的渐近线分别为l1:y=,
l2:y=-,
所以=,e====,
所以双曲线E的离心率为.
(2)由(1)得=,则可设双曲线E:-y2=λ,λ>0.
因为P在双曲线上,
所以λ=2-1=1,则双曲线E的方程为-y2=1.
又点A,B分别在l1:y=与l2:y=-上,
设A,B,因为=2,
所以=2,
则x1=,x2=3-3,
又==x1=,
同理得=x2=,
设OA的倾斜角为θ,且tan θ==,则sin∠AOB=sin 2θ====,
所以S△AOB=sin∠AOB=×××=.
双曲线的综合问题最终仍体现在直线与双曲线、轨迹、向量的应用及参数范围的探求上.设而不求,消参是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在解题时,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对点练3.设A,B分别为双曲线-=1(a>0,b>0)的左、右顶点,双曲线的实轴长为4,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已知直线y=x-2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M,N两点,且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存在点D,使+=t.求t的值及点D的坐标.
解:(1)由题意知a=2,
所以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x,
即bx-2y=0,所以=,
又c2=a2+b2=12+b2,
所以b2(12+b2)=3(b2+12),所以b2=3,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1.
(2)设M(x1,y1),N(x2,y2),D(x0,y0)(x0>0),
则由+=t,得(x1,y1)+(x2,y2)=t(x0,y0),所以x1+x2=tx0,y1+y2=ty0.
将直线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消去y得x2-16x+84=0,
则x1+x2=16,y1+y2=(x1-2)+(x2-2)=(x1+x2)-4=12,
所以
由+=t,
得(16,12)=(4t,3t),
所以t=4,点D的坐标为(4,3).
1.直线y=x+3与双曲线-=1(a>0,b>0)的交点个数是( )
A.1 B.2
C.1或2 D.0
答案:A
解析:由双曲线方程-=1(a>0,b>0),
可得其渐近线方程为y=±x,
因为直线y=x+3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y=x平行,
所以它与双曲线只有1个交点.
2.若直线y=kx与双曲线4x2-y2=16相交,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
A.(-2,2) B.[-2,2)
C.(-2,2] D.[-2,2]
答案:A
解析:易知k≠±2,将y=kx代入4x2-y2=16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4-k2)x2-16=0,
由Δ>0可得-2<k<2.
3.直线y=x-1被双曲线2x2-y2=3所截得的弦的中点坐标是( )
A.(1,2) B.(-2,-1)
C.(-1,-2) D.(2,1)
答案:C
解析:将y=x-1代入2x2-y2=3,
得x2+2x-4=0,
由此可得弦的中点的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1-1=-2.
4.过双曲线x2-=1的右焦点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于A,B两点,则|AB|= .
答案:4
解析:由双曲线方程可得右焦点为(2,0),渐近线方程为y=±x,把x=2代入渐近线方程,得y=±2,故|AB|=4.
课时测评3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的应用
(时间:60分钟 满分:110分)
(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直线与双曲线有唯一交点”是“直线与双曲线相切”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直线与双曲线有唯一交点时,直线与双曲线不一定相切(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切时,直线与双曲线一定有唯一交点.
2.若直线x=a与双曲线-y2=1有两个交点,则a的值可以是( )
A.4 B.2
C.1 D.-2
答案:A
解析:因为在双曲线-y2=1中,x≥2或x≤-2,
所以若x=a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
则a>2或a<-2,故只有A符合题意.
3.已知双曲线-=1(a>0,b>0)的两个顶点分别为A,B,点P为双曲线上除A,B外任意一点,且点P与点A,B连线的斜率分别为k1,k2,若k1k2=3,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y=±x B.y=±x
C.y=±x D.y=±2x
答案:C
解析:设点P(x,y),由题意知k1·k2=·====3,
所以其渐近线方程为y=±x,故选C.
4.设点F1,F2分别是双曲线C:-=1(a>0)的左、右焦点,过点F1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l与双曲线C交于A,B两点.若△ABF2的面积为2,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y=±x B.y=±x
C.y=±x D.y=±x
答案:D
解析:设F1(-c,0),A(-c,y0),
则-=1,所以=-1===,
所以=,所以|AB|=2|y0|=.
又=2,所以·2c· |AB|=·2c·==2,所以=,
所以==.
所以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
5.(多选)已知双曲线C:-=1过点(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C的焦距为4
B.C的离心率为
C.C的渐近线方程为y=±x
D.直线2x-y-1=0与C有两个公共点
答案:AC
解析:由双曲线C:-=1过点(3,),可得m=1,则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为-y2=1.所以a=,b=1,c==2,因为双曲线C的焦距为2c=4,所以选项A正确;
因为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所以选项B不正确;
因为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y=±x,所以选项C正确;
将直线2x-y-1=0与双曲线-y2=1联立,消去y可得3x2-4x+4=0,Δ=-4×3×4=-32<0,所以直线2x-y-1=0与双曲线C没有公共点,所以选项D不正确.
6.已知双曲线-=1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过F1的直线l与双曲线相交于A,B两点,则满足|AB|=3的直线l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答案:C
解析:双曲线-=1,
过F1的直线l垂直于x轴时,
|AB|===3,
双曲线两个顶点的距离为2,
所以满足|AB|=3的直线l有3条,
一条是通径所在的直线,另两条与右支相交.
7.过点A(3,-1)且被A点平分的双曲线-y2=1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
答案:3x+4y-5=0
解析:易知所求直线的斜率存在,设为k,
则该直线的方程为y+1=k(x-3),
代入-y2=1,
消去y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1-4k2)x2+(24k2+8k)x-36k2-24k-8=0(1-4k2≠0),
所以-=6,
所以k=-(满足Δ>0),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3x+4y-5=0.
8.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为正方形OABC的边OA,OC所在的直线,点B为该双曲线的焦点,若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则a= .
答案:2
解析:设B为双曲线的右焦点,如图所示.因为四边形OABC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
所以c=|OB|=2.
又∠AOB=,
所以=tan =1,即a=b.
又因为a2+b2=c2=8,所以a=2.
9.(13分)设A,B为双曲线x2-=1上的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M(1,2).求:
(1)直线AB的方程;
(2)△OAB的面积(O为坐标原点).
解:(1)显然直线AB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2=k(x-1),
即y=kx+2-k.
由
消去y,整理得(2-k2)x2-2k(2-k)x-k2+4k-6=0.
设A(x1,y1),B(x2,y2),
则1==(2-k2≠0),解得k=1.
当k=1时,满足Δ>0,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y=x+1.
(2)由(1)得x1+x2=2,x1x2=-3,
所以|AB|=·
=×=4.
又点O到直线AB的距离d==,
所以S△AOB=|AB|·d=×4×=2.
10.(15分)已知双曲线3x2-y2=3,直线l过右焦点F2,且倾斜角为45°,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试问A,B两点是否位于双曲线的同一支上?并求弦AB的长.
解:双曲线方程可化为x2-=1,
故a2=1,b2=3,c2=a2+b2=4,
所以c=2.所以F2(2,0),
又直线l的倾斜角为45°,
所以直线l的斜率k=tan 45°=1,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x-2,
代入双曲线方程,得2x2+4x-7=0.
设A(x1,y1),B(x2,y2),
因为x1·x2=-<0,
所以A,B两点不位于双曲线的同一支上.
因为x1+x2=-2,x1·x2=-,
所以|AB|=·
=× =6.
(11—1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已知双曲线E的中心在原点,F(3,0)是E的焦点,过F的直线l与E相交于A,B两点,且AB的中点为N(-12,-15),则E的方程为( )
A.-=1 B.-=1
C.-=1 D.-=1
答案:B
解析:由已知条件易得直线l的斜率k==1,
设双曲线E的方程为-=1(a>0,b>0),A(x1,y1),B(x2,y2),
则-=1,①
-=1,②
x1+x2=-24,y1+y2=-30,
由①②得=,从而=1,
又因为a2+b2=c2=9,
故a2=4,b2=5,所以E的方程为-=1.
12.设双曲线-=1(a>0,b>0)的右焦点是F,左、右顶点分别是A1,A2,过F作A1A2的垂线与双曲线交于B,C两点.若A1B⊥A2C,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y=±x B.y=±x
C.y=±x D.y=±x
答案:C
解析: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c,
则F(c,0),将x=c代入双曲线-=1,
得y=±,不妨取C,B,
又A1(-a,0),A2(a,0),
故==-,==.
因为A1B⊥A2C,
故-×=-1,
即=1,即=1,
所以a=b,故渐近线方程是y=±x=±x.
13.设双曲线-=1的右顶点为A,右焦点为F,过点F作平行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点B,则△AFB的面积为 .
答案:
解析:双曲线-=1的右顶点A(3,0),右焦点F(5,0),渐近线方程为y=±x.不妨设直线FB的方程为y=(x-5),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得x2-(x-5)2=9,
解得x=,y=-,所以B.
所以S△AFB=|AF||yB|=(c-a)·|yB|=×(5-3)×=.
14.已知双曲线C:-=1(a>0,b>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x,过其左焦点F(-,0)作斜率为2的直线l交双曲线C于A,B两点,则截得的弦长|AB|= .
答案:10
解析:因为双曲线C:-=1(a>0,b>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x,
所以=,即b=a,
因为左焦点F(-,0),所以c=,
所以c2=a2+b2=3a2=3,
所以a2=1,b2=2,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x2-=1,直线l的方程为y=2(x+),
设A(x1,y1),B(x2,y2),
由消去y可得x2+4x+7=0,
所以x1+x2=-4,x1x2=7,
所以|AB|=·=×=×=10.
15.(5分)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1(a>0,b>0)的左焦点和右焦点,过F2的直线l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A,B两点,△AF1F2的内切圆半径为r1,△BF1F2的内切圆半径为r2,若r1=2r2,则直线l的斜率为( )
A.1 B.
C.2 D.2
答案:D
解析:设△AF1F2的内切圆圆心为I1,
△BF1F2的内切圆圆心为I2,边|AF1|,|AF2|,
|F1F2|上的切点分别为M,N,E,
易知I1,E的横坐标相等,
则|AM|=|AN|,|F1M|=|F1E|,|F2N|=
|F2E|,
由|AF1|-|AF2|=2a,即|AM|+|MF1|-(|AN|+|NF2|)=2a,
得|MF1|-|NF2|=2a,即|F1E|-|F2E|=2a,
记I1的横坐标为x0,则E(x0,0),于是x0+c-(c-x0)=2a,得x0=a,
同理圆心I2的横坐标也为a,则有I1I2⊥x轴,
设直线l的倾斜角为θ,
则∠OF2I2=,∠I1F2O=90°-,
则tan =,tan∠I1F2O=tan==,
因为r1=2r2,所以tan2=,
即tan =.所以tan θ==2.
16.(17分)已知双曲线过点A(2,1),它的渐近线方程是x±2y=0.
(1)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l交C于P,Q两点,直线AP,AQ的倾斜角互补,求直线l的斜率.
解:(1)若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设方程为-=1,
则有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y2=1.
若双曲线焦点在y轴上,设方程为-=1,
则有无解.
综上双曲线方程为-y2=1.
(2)易知,直线l的斜率一定存在,设方程为y=kx+m,P(x1,y1),Q(x2,y2),
联立消去y可得,(1-4k2)x2-8kmx-4m2-4=0,
所以
可得k≠±,1+m2>4k2.
由韦达定理可得,x1+x2=,x1x2=-,
y1+y2=k(x1+x2)+2m=,
x1y2+x2y1=x1+x2=2kx1x2+m(x1+x2)=.
因为直线AP,AQ的倾斜角互补,
所以kAP+kAQ=0,
即+
==0,
即+
=x1y2+x2y1-(x1+x2)-2(y1+y2)+4
==0,
整理得(k+1)(2k+m-1)=0,
解得k=-或m=1-2k.
当m=1-2k时,直线y=kx+m为y-1=kx-2k过定点A(2,1),不满足题意,
所以k=-.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