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爬山虎的脚
10
部编·四年级上
趣味导入
猜一猜
是虎不是虎
有脚只会爬
紧贴墙上绿
离墙便枯死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叶柄”等词语。
2.正解、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整体感知
均
柄
jūn
bǐnɡ
蜗
wō
曲
萎
qū
wěi
读准字音
虎
操
hǔ
cāo
占
嫩
zhàn
nèn
老虎
操场
占领
嫩绿
认准字形
顺
均
shùn
jūn
叠
隙
dié
xì
顺从
平均
重叠
缝隙
认准字形
茎
柄
jīnɡ
bǐnɡ
萎
瞧
wěi
qiáo
茎叶
叶柄
枯萎
瞧见
固
ɡù
牢固
认准字形
引人注意:指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一顺儿:本文指爬山虎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拂:轻轻擦过。
漾:本文指爬山虎的叶子被风一吹,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休想:别想;不要妄想。
词语解释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童话故事《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课文感知
这篇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第1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
(第3-5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
课文感知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1.你从第1自然段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爬山虎长势很好?
1.“我”常见到爬山虎,对它不陌生;
2.爬山虎长得很密,很茂盛。
课文感知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课文感知
1.爬山虎最引人注意的是什么?
长大了的叶子
2.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①刚长出来的叶子:嫩红。 ②不几天:嫩绿。 ③长大了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
课文感知
不几天
课文感知
刚长出来的叶子
长大了的叶子
课文感知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课文感知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课文感知
1.“波纹”原指什么?“漾起波纹”是怎样的情景?叶子为什么会漾起波纹?
“波纹”指水面轻微起伏而形成的水纹,可用于其它形状类似水纹的表面。爬山虎的叶子在轻风吹拂下,就像波浪在水面漾起的样子。
课文感知
课文感知
同学们,你能读出轻风吹拂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2.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叶子的动态美,当没有微风的时候,叶子又是怎样的模样呢?
叶子的静态美在于:它绿得新鲜,排列均匀整齐。
课文感知
3.作者写叶子的颜色、叶子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些与爬山虎的脚都无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无关的东西呢?
这些虽然与爬山虎的脚无关,但是与爬山虎有关。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可使文章逐步深入,显得有条理。另外,爬山虎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满墙的绿叶,因此,写叶子是必须的,能给读者美的享受。
课文感知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要求边读,边画一幅简笔示意图。
课文感知
爬山虎脚的位置:
爬山虎脚的样子:
爬山虎脚的颜色:
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课文感知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
课文感知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两者在形态上很相像,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句子生动形象。
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
课文感知
你还能用别的事物来比喻这些细丝吗?
课文感知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2.用自己的话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复述一遍。
课文感知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这句话是讲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弯、拉、紧”这三个字,有一连串的因果关系。爬山虎的脚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才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继而一脚一脚往上爬。
课文感知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哪句话用词准确,说说理由。
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每长出一只脚,就巴住墙,因而不能用“一步一步”。
课文感知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说说爬山虎的脚的变化过程吗?
课文感知
爬山虎脚的变化
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课文感知
没触墙
触着墙
课文感知
文中有句话说明了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很牢固,我们找一找。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课文感知
爬山虎用它一根根细丝样的脚不停地往高处攀登,看似柔弱的身体,显露着持久的毅力和无限的生机,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真是敬佩的爬山虎啊!现在你对爬山虎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课文感知
爬山虎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叶圣陶爷爷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里的脚写得这么详细具体,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叶圣陶爷爷是个细心、善于观察的人。
课文感知
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发?
观察事物要细致全面,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课文感知
生长的地方:墙上、房顶上
叶子:颜色、叶尖(动静结合)
抓住特点
观察细致
爬山虎的脚
脚:位置、数量、形状、
颜色、爬墙
课文感知
本文讲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脚以及用脚爬墙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文章。
关于爬山虎:各地都有,也叫巴山虎、常春藤。它爬墙的本领,来自于它卷须上的吸盘,就像壁虎的脚一样,只要碰到房屋的墙壁,不管墙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盘都能牢牢地吸附在上面,爬上十几米的高墙,直到屋顶。人们利用爬山虎的爬墙本领,在房子四周种上爬山虎,用不了几年,它就会爬满整个墙面。夏天开黄绿色的小花,茎和根可以入药,是绿化和美化环境的常用植物。
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