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限时练(七) 访李政道博士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诺贝尔 偌大 糯米 懦弱无比
B.粮食囤
混沌
钝化
囤积居奇
C.拍纸簿
埠头
恐怖
物阜人丰
D.溢洪道
华裔
刈除
自怨自艾
解析 A项,偌:ruò,其余读nuò。B项,囤积居奇中的“囤”读tún,其余读dùn。C项,阜:fù,其余读bù。D项,全读yì。
答案 D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乔妆打扮 却之不躬 计划缜密 宣宾夺主
B.犹柔寡断 休养生息 互相推诿 委过于人
C.不肖子孙 词不达意 口干舌燥 元气大伤
D.三番五次 幡然悔悟 蕃茄大战 翻江倒海
解析 A项,妆——装,躬——恭。B项,犹——优。D项,蕃——番。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___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解析 遏制:控制,制止,对象多是情绪、事态或某种力量。遏止: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此处应“遏制”。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次序: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此处应用“秩序”。“擅长”和“善于”两者含义相同,但用法上有区别,“擅长”可不带宾语单独作谓语中心语,而“善于”则不行;此处“擅长”,“善于”都可。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钱不多,对灾区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一狐之腋,但这毕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B.李宇春说:“我叛逆,我孤单,但我不寂寞。在我眼中,偶像就是一个鲜活的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臭脸的时候。”
C.儿女倒是有好几个,可是都在外地,长年见不到个身影,也只有两个老人相濡以沫,闲静却又孤寂地过他们的日子了。
D.东北二人转轻松、幽默,常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笑声中人们心中的烦恼、忧愁也就付诸东流了。
解析 A项,一狐之腋:比喻珍贵的东西。用在此处不当。B项,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形容人志行高洁,不同流俗。C项,相濡以沫:在困境中互相扶助。D项,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无数人通过随时随地的分享,微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推动着中国的进步。微博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公众的意识。
B.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C.一位老人摔倒了,一个民族纠结了。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D.我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解析 A项,偷换主语,应把第一句的“通过”放到“无数人”前;B.语序不当,“非但”移至“购房者的观望”前,“购房者的观望”“政策的从严”分别改为“观望的购房者”“从严的政策”;C.不合逻辑,应删去“不”。
答案 D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希尔顿综合征”正在我们的“80后”“90后”、第五代、第六代滋生蔓延,他们有一大堆“成长的烦恼”,因而如何让他们能“合理地做人,健康地成长”,就成了一个摆在许多中国“富家长”面前的严峻课题。
B.当前,房价调控依然任重而道远,万不可麻痹大意——如果这个时候调控的“手”软了,则有可能“松一篙,退千尺”。
C.面对所谓的“快乐杀猪法”,真不知道该为我们的人道屠宰唱一首赞歌,还是为那些死得不明不白的猪唱一首挽歌?
D.让学生自主安排作业,有助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的,是对该标准真正的践行,值得肯定。
解析 C项,“问号”改“句号”。
答案 C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文化是生命关怀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引导人们有一个平和健康的心态,至关重要。
①金钱是重要的
②人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③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不能完全以金钱来衡量
④更重视从品德修养中获得人生意义
⑤近年来接触了不少焦虑症患者
⑥他们大多是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幸福观
A.①③②④⑥⑤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⑥①⑤④③②
解析 本语段按逻辑顺序排列。从内容上看①③是构成转折关系的联系紧密的两个句子,由此排除B、D两项;而⑤⑥根据语意⑤应在⑥前,由此可排除A项。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0题。
李政道 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科学的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根基。宇称守恒定律也是有它的根基的,是前人用实验证明了的。创新两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即好的和新的东西。凡是新的东西都把旧的包在里面,用所有过去的知识都能解释得通,所以创新不光要大胆,还要具备分析的能力。
……
李政道 “天才”加了一个“天”字就虚了,当然做这类的工作总得要有才能,还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总体上研究的环境要好,并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我得奖之后就告诉自己,不接受采访,因为一个人时间有限。现在年纪大了,考虑到年轻一代的培养和自己身上的责任,讲的才比较多一些。
8.李政道说“考虑到年轻一代的培养和身上的责任”,在文中有无具体实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具体指1979~1989年中国在李政道的建议和帮助下向美国派遣留学生,培养出了大批栋梁之材。
9.李政道说“我得奖之后就告诉自己,不接受采访”体现了李政道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谦虚、淡泊名利,为科学而奋斗不已。
10.这两段文字,李政道谈了科学研究所应有的态度与品质。谈一谈你对此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段文字体现了李政道对科学的态度:胆大,勇于创新,具有分析能力,谦虚、淡泊名利、工作踏实,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
三、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一篇人物专访,回答11~13题。
访问托马斯
记者问:您在2002年说布什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
托马斯答:我现在仍然这么想。
问:他比尼克松或者其他任何总统都差吗?
答:对于想采访他的记者来说,他绝对是最差的总统。我不知道还有哪位总统蓄意将美国带入战争。他喜欢这场战争,而且从来不解释为什么。如果你问10个人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会得到10个答案。这不是开战应该有的方式。我们应该知道我们为什么去打仗;否则就是对国际法的践踏。
问:那么谁是你最喜欢的总统,是肯尼迪吗?
答:是的,因为他有眼光,因为他曾经在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斗争过,他知道战争的恐怖。因为他是一个平和的人,他懂得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深渊前退后。因为他和赫鲁晓夫都知道他们的核武库足以毁灭地球,他们采取的行动是保护人类。因为他知道美国应该同世界联系在一起。因为他说我们应该在10年内登上月球。
问:我们再说说布什……
答:我们赢得了持续几十年的冷战,在冷战中我们尽可能保持了外交关系,寻求在苏联打开窗户,送进希望的信息,从而使我们免于一场可能毁灭一切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和当时一样,我主张对话和外交。美国为什么不同一些国家(比如伊朗、叙利亚和朝鲜)对话呢?这太愚蠢了!不必要总是借助恐惧感来治理国家,一个总统处心积虑地将我们推入一个危险境地是不可原谅的。既然我们从10年前就开始定期轰炸他们,并用卫星监控,我们知道他们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问:白宫真的不给你开麦克风,不让你向布什提问吗?
答:我仍然会去白宫,参加官员和总统发言人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但他们不让我向布什提问,因为他不喜欢我的问题。他习惯于拿着一份记者名单,让名单上的人提问。我不在名单上。
问:是那些善意的记者吗?
答:不,我想说的是,他们在伊拉克战争以前就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了,我对他们感到气愤是因为他们放弃了监督员的身份,不再提问题了。官员们每天都出现,他们说的唯一内容是“萨达姆·侯赛因……9·11;萨达姆·侯赛因……9·11”,而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关系。很多记者相信这将是场速战速决的战争,但结果呢?现在他们好像又变得严厉些了。似乎是在“卡特里娜”飓风之后,记者们变得尖锐了,但他们早就应该这样了。我们作为记者的唯一武器是持怀疑态度,质疑一切。他们在向我们兜售谎言!这就是为什么当他们给我机会的时候,我问布什为什么要有战争。
问:这是你问他的最后一个问题吧?
答:(哈哈大笑)是的,是的,没错!我现在还在等着他回答呢!
问:你的记忆中有像本届政府这样封闭的白宫吗?
答:从乔治·华盛顿开始,就没有一个总统喜欢媒体。当然我没采访过华盛顿,但总统们都不喜欢尖锐的问题。区别在于有些总统表现得更激烈,避免出席记者招待会或不接受再次提问,也就是说不会对自己的回答作出任何解释。例如布什就不会解释什么。很多人不愿意面对如“为什么?”这样简单的问题。
问: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问布什什么问题?如果给你这个机会,很可能是在任期结束之时,你会问什么?
答:我还会问他同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打伊拉克?还有,为什么你的亲人,还有你的官员当中没有一个人上伊拉克战场,去打这场你称之为“高尚事业”的战争?
[注] 海伦·托马斯,美国合众国际社资深记者,现年86岁,先后采访过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顿等9任美国总统,有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的美称。
11.海伦·托马斯为什么认为布什是美国历史上最差的总统,而肯尼迪是她最喜欢的总统?她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布什蓄意制造这场战争,并从来不解释为什么发动这场战争,压制言论自由、肆意践踏国际法;而肯尼迪,知道战争的恐怖,懂得战争会毁灭地球,尽量避免战争,追求世界共同发展。评价标准是:谁能给人类带来和平。
12.托马斯与同行们的关系很紧张,在她写了一本《民主的看门狗》揭露白宫记者团的没落之后,这种紧张关系更严重了。从这次专访中,你推测一下他们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这些记者,不敢坚持真理,放弃了监督员的身份,只是一味顺从白宫的旨意,丧失了一个真正的记者应有的职分,对这场战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3.你从这篇专访中了解到托马斯怎样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她坚强勇敢,不畏强权,大胆质疑,坚持真理。她热爱人类,渴望和平,主张对话外交,反对武力战争。
四、语言表达
14.李政道博士在访谈中说:“一个年轻人是做自然科学的,十七八岁进大学,如果在美国的话,头两年是不分科的,什么课都可以选,后两年才分专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近日就我国高中是否取消文理分科问题公开征求意见。请在下面两个观点中选定你支持的一个,并陈述你的理由。
(1)反对文理分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赞成文理分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反对文理分科:进行文理分科。容易掩盖一些人潜在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文理分科后,理科的学生不再学历史、地理、政治,可能导致人文情怀的缺失。
(2)赞同文理分科:现行的高考制度如果不改革,取消文理分科会增加学生负担;多学科同时学,而出现浅尝辄止、各科都学得不精的情况。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续写语句。
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面前放了两只装了茶叶的杯子,他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细细喝了几口,发现一点儿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开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着。一会儿,一丝细微的清香便缓缓地从杯中溢出来。接着,高僧又往杯里加了点沸开水,一共加了三次,里面的茶叶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年轻人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细细地品味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一切全明白了。
其实,人生就犹如一片茶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只有在艰难险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砺,才能真真实实地体味到生活的原味与美丽。在那一次次的沉浮与磨砺中,生命变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
16.仔细阅读下面的一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请描述漫画的画面内容,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漫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谈谈你读漫画后的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画面左边大大的电脑显示屏里盘踞着一张蜘蛛网,一个凶恶的骷髅头从中探出,瞪圆了眼睛,吐着长长的舌头,散布着各种网络谣言。有两个人站在右下角的键盘上,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2)①网络上编造和传播的谣言污染网络环境,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②互联网企业和网站要加强信息发布管理,不给谣言提供传播途径;③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发挥制约和监督作用;④个人要文明上网,诚信上网,不制造和传播谣言,并积极举报虚假信息,铲除谣言。
17.阅读下面的“现代化标准与我国发展对照表”,根据要求答题。
现代化标准与我国发展对照表(部分指标)
[注] GDP为国内生产总值。
要求:对表中内容比较、分析、归纳后,将结论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补充填写在语段横线上。
结论:虽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已经超过或接近现代化标准。 ②全国平均水平(或整体水平)与现代化标准尚有明显差距。(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