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爬天都峰》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爬天都峰》课时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9 09: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爬天都峰
17
部编·四年级上
  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说一说你爬山的感觉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爬一爬“天都峰”。
趣味导入
1.会认“链、攀”等6个生字。会写“链、级”等8个生字。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整体感知



liàn

pān


xiànɡ
biàn


读准字音




liàn
chàn
班级
铁链
颤抖
认准字形


pān
hóu

niàn
攀比
猴子
想念
认准字形


biàn

辫子
笑呵呵
认准字形
笔陡:
鼓舞:
勇气:
白发苍苍:
十分陡峭。本课指石级坡度很大,非常险峻。
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认准字形
黄亦波 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小朋友》编辑室主任,《儿童诗》丛刊副主编,副编审。
主要作品:散文诗集《远方的礼物》等,儿歌集《从小养成好习惯》,散文《峨眉山上的奇遇》,诗歌《含羞草》等。
课文感知
课文感知
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段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我”和老爷爷在天都峰脚下的对话,
最后两个人都决定爬天都峰。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我”、爸爸和老爷爷一起爬天都峰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爬上天都峰后“我”与老爷爷相互道谢,
以及爸爸对“我们”的称赞。
通过“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描写,向我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感知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朗读中感受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付出汗水,怎能爬到峰顶?相信爬到峰顶后的这一老一小会无比的喜悦。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文感知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云彩上面哩”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天都峰的高。
课文感知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夸张的修辞方法
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
作用: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课文感知
◆答题模式: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事物)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课文感知
这句写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陡”的特点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天险,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发颤。这里写了天都峰的第二个特点——陡。
课文感知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从“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中的“也”字和上文老爷爷话中的“也”字相呼应,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对方表示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课文感知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pān)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一会儿……一会儿……”你能体会到什么?
课文感知
比喻
“一会儿……一会儿……”表现出“我”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将奋力攀登天都峰的“我”比作“小猴子”,写出了“我”爬天都峰时的样子。省略号省略了“我”像小猴子一样手脚并用攀登的样子,给我们留下许多想象空间。
课文感知
对比“我”爬山的样子,想象一下老爷爷爬山时的样子。 
老爷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始向上爬,他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攀着铁链,迈着沉重的脚步和我们一起爬。老爷爷每爬一段台阶,总要停一下,喘几口气,拿出毛巾擦擦汗。
课文感知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这里写出了老爷爷的什么特点?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
神态
动作
课文感知
“拉拉我的小辫子”是动作描写,“笑呵呵”是神态描写,它们都体现了老爷爷的慈祥。“谢谢你啦……”的语言描写写了老爷爷对“我”的感谢和老爷爷感谢“我”的原因。“居然”表明老爷爷对自己也能爬上天都峰感到非常意外。
课文感知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爸爸的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课文感知
点明文章中心,总结全文。这段话不仅说明了“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取信心和勇气,懂得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还揭示了“我”和老爷爷都能爬上天都峰的原因。
核心问题:
“我”是如何战胜困难,爬上天都峰的?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感知
面对天都峰的高和陡,“我”有些害怕。但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这一勇气鼓舞了“我”,使有些胆怯的“我”不再犹豫,决定爬天都峰,最后“我”克服山高又陡的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从中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1. “我”在天都峰脚下看到了什么?心里怎样想的?
“我”在天都峰脚下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心里想“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串珠问题:
课文感知
2.“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感知
3. “我”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
“我”看到这么老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从老爷爷身上汲取了力量,产生了爬上天都峰的勇气和信心,所以能爬上天都峰。
课文感知
4.在山顶上,“我”和老爷爷为什么相互道谢?
因为爬上天都峰顶对于“我们”这一老一小来说是件很难的事,但“我们”互相鼓励,从彼此身上汲取力量,克服了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爬上了峰顶,所以互相道谢。
课文感知
点题
过程
和爸爸爬天都峰
总结
爬天都峰
爬山之前
奋力攀爬
爬上顶峰
汲取力量
互相鼓励
战胜困难
课文感知
课文讲述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文感知
课后练习
1.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3.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张海迪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