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7.敬业与乐业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7.敬业与乐业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17:4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 敬业与乐业? 》
主备:张英仙 课型:新授 编号20160807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 “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重点、难点】
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并学习本文条理清
晰的论证方法
2、“举例子”“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在括号内写上拼音或汉字 旁骛??????亵渎???????佝偻???????
承蜩?????? ??骈进??????? 强聒不舍
2.朗读课文
5.揣摩词语。
(1)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为什
么用“确信”而不用“相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
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老实”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有关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
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其著作涉及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
,遗《饮冰室合集》,1000余万字。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文章讲了
哪了几个问题? 2、同桌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1) “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提出本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8段):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五、合作探究
1、作者怎样阐述“敬业”的? 先解释“敬业”的含义。然后阐述什么叫做“敬”,怎样“敬”。(可以从文章中找出几个问句) 第二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
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三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5、6段,论述了“乐业”的重要,是第二部分的第2层。?? 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5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事例,说明要“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第6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21世纪教育网
六、探究活动 1、思考: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
2、全班交流: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讨论练习四,以辩论的形式。 4、学了本文,我们有什么体会,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七、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读课文第3小节,回答问题
8. 本文段论述的是_____________的问题。
9. 本文段为了证明论点分三层进行阐述,请将阐述部分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大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这两个问句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中说:“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有无大小之分、高低之分?




【课后探究】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人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 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此外,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负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就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譬如说,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④所以,人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 ,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 作者在第②、③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阐述自己观点的?


15.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例。


16. 结合选文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做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