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海燕》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海燕》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17:4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 海 燕? 》
主备:朱雅琴 课型:新授 编号20160801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理解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3.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
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
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掌握象征的写法。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在括号内写上拼音或汉字
翡( )翠 飞沫( ) 胆怯( ) 呻吟( )
掠起( ) 苍茫( ) chǔn笨( ) 飞cuàn( )
火yàn ( ) 蜿yán( ) 寂mò( ) zhèn( )怒
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海燕》是_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_________》的结尾部分,
原题是《_________》。高尔基,_______国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
是《_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写的、讴歌俄国无产阶
级革命先驱者大无畏的革命斗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一首散文诗——
《海燕》
(二)、检查预习
(三).有关“散文诗”
散文诗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一
种容量较大、运用自由、散文化了的诗。它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
的舒放、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形式上,散文诗不分行排列,但
它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读起来铿锵悦耳,非常动人。
(四)、训练朗读,指导方法
选段练读,指示方法
(4)~(6)段 (11)段 (13)~(15)段
(嘲讽) (自信) (渴望)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
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
场面中进行刻画。
2、划分层次,归纳层义。
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海燕的? 并体会其作用。
比喻: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去”,海燕“像个精
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突出了海燕的敏捷、矫健。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这些闪电的影子
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分别写出乌云的浓厚、猖獗和闪
电的垂死挣扎。
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写出
了大海的强大力量。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把这些大块的翡翠
摔成尘雾和碎末。”表现了风的猖狂嚣张。
反复:如“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突出了
海燕必胜的信念,光明必将到来的胜利信心。在描写其他海鸟时,三次
重复“呻吟着”这强调了他们恐惧、痛苦。
比喻、夸张(箭一般的)、拟人、反复,增强了表达效果。
(六)、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是如何运用象征和对比手法的。
1.“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
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
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
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
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
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
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
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
“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
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搏斗的激战场面,是以壮阔的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正是为了烘托海燕发出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2.说说课文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当堂训练】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
2.“海燕”象征:
“大海”象征:
3.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

5.“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6. 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②“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7.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句话使用反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编一段“海燕”和“海鸥”的对话,注意反映出各自的性格。



【课后提升】
海 燕
①当春间二三月,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由南方飞来,加入了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着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的怠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②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③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④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⑤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波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的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烂灿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
⑥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的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⑦小燕子却从容的憩着了。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⑧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原文较长,有删节 郑振铎1927年作)
1.仔细阅读全文;
(1)找出最能表现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特点的词语。

作者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背景是怎样的?

2..本文写的是海燕,为什么先从故乡的小燕子写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见到海燕,托物寄思,在文中有两处抒情描写,一在中间,一在结尾,其作用是:
(1)中间一处:
(2)结尾一处:
4. 本文是作者在旅欧途中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离乡几千里,在海轮上见到小燕子,勾起____________感情,于是,借托____________来抒发____________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