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2025年春季学期义务教育学校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确定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等。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一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共七大
2.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图知识卡片反映的是( )
历史知识卡片 时间:1951年 人物: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图1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 D.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3.上甘岭战役中,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用自己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而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雷锋 B.彭德怀 C.黄继光 D.邱少云
4.历史叙述包括历史史实与历史评价。下列关于抗美援朝内容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B.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C.上甘岭战役历时40多天,志愿军击退敌军900多次冲击
D.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巩固了人民政权。该事件是( )
A.抗美援朝 B.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图2
)6.如图所示为中国人民银行于1953年至1957年发行的壹分钱纸币,纸币上的卡车是新中国自己生产出的第一批解放牌卡车。这一纸币的发行,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这一记忆的主题是( )
A.巩固新生政权
B.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C.人民当家作主
D.社会生活的巨变
7.1954年9月,张爷爷作为农业战线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诞生投上了庄严的一票。这部宪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小辰同学在学习某课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处是( )
(
图3
)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赎买政策
9.历史课堂上老师讲述了以下内容:①中共八大;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据此可知,这节课的学习主题是( )
A.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C.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D.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0.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图中三位人物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图4 王进喜 图5 焦裕禄 图6 雷锋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11.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肯定了( )
A.“两个凡是”方针 B.“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针对这一弊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政企分开
C.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4.下图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该格局是( )
(
图7
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1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材料论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
A.背景 B.过程 C.措施 D.意义
16.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主题时绘制的时间轴,图中①处对应的内容是( )
(
图8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八大 中共十九大
1997年 2002年 2012年 2017年
① ②
③ ④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7.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该中心任务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1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这充分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2025年春晚《秧BOT》通过AI算法“听懂音乐”,机器人穿着东北特色的花棉袄,扭着大秧歌,还能够根据音乐自主调整动作,引发全民热议。这场视觉革命让全球看到了中国切实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理念 B.绿色理念
C.协调理念 D.共享理念
20.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将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民族风情,云南省政府决定将其当作省内重点艺术工程来抓。据此可知,我国( )
A.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B.致力于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
C.重视推动少数民族的科技发展 D.重视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21.2025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外交记者会上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历史,也是事实。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这表明( )
A.海峡两岸的意识隔阂彻底消除 B.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祖国已经完成统一大业 D.两岸交流往来受国际局势影响
22.八年级同学收集了一组图片,根据这组图片,可推测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图9 准备下潜的核潜艇 图10 “辽宁舰” 图11 歼—20战机 图12 东风—41弹道导弹
A.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B.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C.新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 D.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23.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一外交思想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材料指的是( )
A.开展全方位外交 B.中日建交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4.1956年后,我国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涌现出长篇小说《红岩》、话剧《茶馆》、电影《英雄儿女》等出色作品。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双百”方针的实行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D.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
25.目前,云南省正在加速打造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APP走遍云南,使用“一部手机办事通”APP就可以足不出户办理事务。一部手机“手一划”,“衣、食、住、行”全搞定,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智慧城市的打造主要得益于( )
A.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B.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C.体育运动蓬勃发展 D.通信事业不断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
图13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典礼。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梦】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祖国统一梦】
(
图15
)材料三
(
图14
)
【民族复兴梦】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摘编自习近平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分别写出与图14、图15这两个数字图案有关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实现主要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哪些努力。(2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诞生的新中国,此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和外交上不承认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之中。另一方面,刚刚取得民族独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孤立无援。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做出正确判断,确立了外交目标。
——摘编自郭永虎,张杨《社会主义外交观》
材料二
图16 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仰天大笑 示例 图16: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7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图18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材料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24年1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3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是什么外交政策?(4分)
(2)某班级将举办“新中国外交成就”历史图片展。材料二是同学们为展板设计搜集到的图片,请你从图17、图18中任选一幅,参照示例,为其撰写解说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举一例21世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4分)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12月,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4
1990年 7662.1 686
2000年 24915.8 2282
2010年 67763.1 6272
2020年 137782.2 17131
2023年 158507.2 21691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这一设想得到了邓小平的大力支持。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摘编自《新华网》
(1)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伟大历史决策?(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什么变化。这与农村改革中推行的哪种制度有关?(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在深圳等地建立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后,有什么历史地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9 20世纪70年代,他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中国科技发展简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2年 屠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抵御疟疾的青蒿素
2003年 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17年 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
2021年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25年 人工智能DeepSeek-R1发布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及时政新闻整理
(1)材料一中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物是谁?(2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新中国科技的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字数不少于120字。)(10分)
德宏州2025年春季学期义务教育学校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A B C D C B D C C A D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C D B D C A A B D C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
(1)开国大典(2分);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任答一点得2分)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3)图14:香港回归(或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图15:澳门回归(或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2分)
伟大构想:一国两制(2分)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不断改革创新;坚持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2分)
(1)国际形势: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和外交上不承认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之中。国内形势:刚刚取得民族独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孤立无援。(2分,任答一方面或归纳合理即可得分)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关键词语缺少不得分)
(2)图17: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完成,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图18: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尼克松访华,经过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分)
(3)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2分)
成就: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2分,其它符合题意均可得分)
28.(14分)
(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或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分)
(2)变化:农业总产值不断上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多。(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有利条件:紧靠港澳、华侨众多;政策的支持。(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地位: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2分)
(4)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农业生产,解放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9.(12分)
(1)人物:袁隆平(2分)
(2)示例1
观点: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科研人员齐心协力,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就。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遏制了他国的核威胁,保卫了祖国的安全。上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的不同领域均有重大突破,不断发展,成就辉煌。
示例2
观点:科技发展改变社会生活
论述: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国家制定了一五计划,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给南北往来带来了便利。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2025年横空出世的DeepSeek-R1,便捷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在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重视科技的发展。
(观点2分,至少写出两个史论,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