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图人物既是“中华第一治洪人”,也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他”是( )
A. 黄帝 B. 炎帝 C. 蚩尤 D. 禹
2. 中国作为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数千年王朝更迭,每一王朝都独具地位,共同铸就了华夏文明的辉煌。秦朝和隋朝在历史发展中相同的贡献是( )
A 统一全国,创新制度 B. 爱惜民力,强化法制
C. 开通运河,联系南北 D. 励精图治,开创盛世
3. 下表是北宋和南宋时期南北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情况。此表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朝代 项目 南方 北方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贯) 35 811 000 45 095 000 约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贯) 60 000 000 14 319 000 约81:19
A. 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B. 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C. 交子出现交税便利 D. 南方各地赋税沉重
4. 对下图所示文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B.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C. 文件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D. 抨击封建礼教,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5. 西安事变发生后,毛泽东发表观点指出:“目前问题主要是抗日问题,不是对蒋个人问题。我们应以抗日为中心,我们应尽量争取时间,进行和平调解。”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认同党内合作的方式
B. 彻底消除与国民党的矛盾
C. 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D. 获得了中国战场的领导权
6. 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淮海战役胜利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 平津战役胜利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A. A B. B C. C D. D
7. “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此结论是因为三大改造( )
A.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 彻底摧毁了中国封建土地制度
C.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8. 下图老照片拍摄的是1970年人们首次通过收音机收听到了从太空中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全国上下一片沸腾,人民欢欣妓舞,共同庆祝( )
围坐在收音机旁收听《东方红》乐曲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着陆
9. 下图古代文物是一块未经焙烧,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应来自于( )
泥板上的“世界地图”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爱琴海地区
近代以来,欧洲国家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图是某同学在复习世界史某单元时梳理的相关法律文献。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欧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并发展起来。西欧国家迅速实现经济复苏和繁荣的主要原因有( )
①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 ②加快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③主导二战后世界贸易体系 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2. 目前,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在进口到美国时要被征收27.5%的关税(向进口汽车征收的常规关税只有2.5%);2024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要在美国境内禁用中国某公司旗下的海外短视频社交平台。美国的做法表明(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B. 发展中国家地位提高
C. 经济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D.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猛,光武、明、章以后,外戚、宦官的交互专政使朝政愈益腐败黑暗,土地兼并、灾害频繁加上剥削严重,使流民起义又一次出现,其中黄巾起义规模最大……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摘编自钱宗范《中国封建社会流民和流民起义诸问题探析》等
(1)材料一图A起义发动于公元前______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唐朝末年,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________(地名),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明朝末年,图B人物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发展很快;罗马共和国时期,奴隶起义不断,其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这次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巾起义爆发的背景,指出黄巾起义的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历代农民起义中得到的启示。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匣。
材料一:
项目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领导者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目的 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摆脱民族危机,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国家
内容 主要是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解决农奴的土地问题 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影响 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使日本实现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又强国之列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戊戌变法的影响;
(2)材料二时间轴中美国内战有何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汽油内燃机诞生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3)请从下列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用序号表示),并从材料二大事年表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史事对所选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观点:①战争促使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②战争促使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我选择的观点: 选择史事: 阐述或说明:
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全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步调一致向前进,这离不开科学理论统一思想。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理论强 方向明】
材料一:
图A 攻占冬宫 图B 五四运动 图C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理论强 人心齐】
材料二
1945年,中共七大闭幕会上,毛泽东发表题为《愚公移山》的讲话“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现在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据《毛泽东选集》第3卷
图D 1925-1945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
【理论强 底气足】
材料三:
从1979年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对西方现代化的发展经验从“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的与度,到“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的结论,进一步强调改革是稳健、渐进的,改革道路是独立、自主的……在邓小平理论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逐渐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图E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理论强 迎复兴】
材料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
时间 会议 重大理论成果
1945年 中共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①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现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②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邓小平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理论指导革命实践。材料一图中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带来了怎样的时代变化?图C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图D中②段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分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会上发表“《愚公移山》讲话”的意图。
(3)材料三图E会议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理论的特点。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哪些措施推动我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充①、②处的内容。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1分,要求:主题鲜明、逻辑严密、语言凝练)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D
【2题答案】
A
【3题答案】
B
【4题答案】
B
【5题答案】
C
【6题答案】
B
【7题答案】
D
【8题答案】
C
【9题答案】
B
【10~11题答案】
10. C 11. A
【12题答案】
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题答案】
(1) ①. 209 ②. 长安 ③. 均田免赋 ④. 斯巴达克起义
(2)背景:地主豪强兼并土地严重,贫富差距加大;外戚宦官交替专政导致朝政腐败;广大人民负担沉重,大量农民破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逐渐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3)启示:要重点关注民生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农民问题关乎国家安全和稳定,要注重保护农民权益;对于自然灾害,要及时进行救灾救难,维持社会稳定;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聚焦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合法权益等。
【14题答案】
(1)共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为了摆脱危机;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在经济上实行有关土地政策的措施,调动人民积极性;改革过程中都保留了封建残余,不彻底;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历史意义: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3)示例一:我选择的观点:①
选择史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
阐述或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英国迫使印度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人民深受其苦,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在甘地的领导下,1920年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已形成不可逆转的潮流,为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打下基础。
示例二:我选择的观点:②
选择史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杜鲁门主义出台、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阐述或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欧洲衰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崛起。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美国提出反对共产主义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1949年,美、英、法等12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改变了战时同盟的国际关系格局,两极格局形成。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深刻影响着当代世界的发展方向。
【15题答案】
(1)时代变化:图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图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图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变化:快速增长。
原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井冈山会师,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意图:鼓舞、团结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一起打倒反动派,争取最后胜利。
(3)决策: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
特点:符合中国国情(或具有中国特色)。
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4)内容: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名称:坚持理论引领走向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指引革命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