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某植物有红花和蓝花两种表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红花植株和蓝花植株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蓝花=1:1.欲判断红花和蓝花的显隐性关系,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F1红花植株×亲本红花植株
B.F1蓝花植株×亲本红花植株
C.F1红花植株×亲本蓝花植株
D.F1蓝花植株×F1红花植株
2.黑腹果蝇的体细胞共有4对染色体,研究人员在某个黑腹果蝇的细胞中观察到了4个四分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B.该细胞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该细胞含有16条染色单体
D.该细胞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3.若“X→Y”表示由X—定能得出Y结论,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且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X Y
A 大肠杆菌的一个DNA分子上分布着4.4×103个基因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小鼠体内,能使后者像水母一样发光 生物之间可以共用一套密码子
C 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 性状的改变由基因改变造成
D 人的身高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 基因与性状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A.A B.B C.C D.D
4.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某野生型(紫花)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两株白花突变体甲和乙(突变基因不同);让突变体甲和乙杂交,F1全部表现为紫花,F1自交得到F2,F2中紫花:白花=1:1。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两种白花突变体均为隐性突变体,且两突变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两种白花突变体均为显性突变体,且两突变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两种白花突变体均为隐性突变体,且两突变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两种白花突变体均为显性突变体,且两突变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5.下图是一个真核生物DNA分子上多个基因转录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
B.一个DNA分子上多个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不一定相同
C.不一定所有细胞中都会发生A、B、C基因的转录
D.该示意图中缺少解旋酶、RNA聚合酶
6.蓝细菌是与人类的科研、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细菌,蓝细菌体内进行的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RNA上结合的多个颗粒状结构是核糖体
B.基因表达过程的遗传信息流向包括DNA→RNA→蛋白质
C.由于没有核膜的限制,蓝细菌细胞内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D.图中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7.将Rous肉瘤病毒加入含有鸡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培养皿中,病毒使细胞内的正常src基因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src基因会使其表达出的蛋白质活性过强,从而引起细胞癌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Rous肉瘤病毒属于一种容易诱发基因突变的生物因素
B.src基因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属于抑癌基因
C.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会减少
D.Rous肉瘤病毒可能通过促进宿主细胞增殖来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
8.T2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将噬菌体的生长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潜伏期(5~25分钟,宿主细胞裂解前)、裂解期(25~50分钟,宿主细胞大量裂解)和平稳期(50~100分钟,宿主细胞几乎全部裂解)。赫尔希和蔡斯基于此进行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有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潜伏期T2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组成成分
B.裂解期T2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会使大肠杆菌裂解
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保温时间最好控制在25~50分钟
D.若50分钟以后才进行搅拌,则32P组上清液的放射性会升高
9.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的实验被誉为生物学上最美丽的实验之一,他们巧妙地将同位素标记法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相结合,利用大肠杆菌证明DNA的复制方式,即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至含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其DNA后进行离心,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果中出现的DNA条带从左往右密度逐渐减小
B.第二代的结果可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第三代中含有14N的DNA占3/4
D.大肠杆菌体内只有DNA被标记
10.在开展“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探究实践活动中,某小组欲设计如下调查问卷来开展某种遗传病的调查工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遗传病情况调查 将你和家人的患*遗传病情况填写在下表中。(仅供调查使用,隐私严格保护) 家庭关系自己父亲母亲祖父(爷爷)祖母(奶奶)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姥)选项
注:A.患病,B.不患病,C.不清楚。
A.进行调查时,可以选择较高发病率的单基因遗传病
B.在调查时,只要是患者表现出来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以上调查问卷只能用来分析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D.应只针对患者群体展开调查分析
11.猪笼草笼口边缘通常是光滑的且可以分泌蜜露,有利于诱捕昆虫。研究发现,在昆虫活动较少且氮、磷相对贫乏的高山地带,猪笼草边沿会相对粗糙,这有利于树鼩、鸟类等在笼内排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山地带的生境会使猪笼草产生定向突变
B.高山地带的猪笼草可以通过捕食昆虫来获取足够的营养
C.笼口边沿光滑与粗糙的猪笼草种群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猪笼草的多样性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12.果蝇的卷翅是由正常翅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用D基因表示),且基因型为DD的个体会在胚胎期死亡。某果蝇种群中有180只正常翅和270只卷翅,果蝇群体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1。若该果蝇群体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同表型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均相等,D、d基因不再发生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亲本果蝇种群中D基因频率为30%
B.F1中正常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49/91
C.F1继续随机交配,F2基因型频率不变
D.F1继续随机交配,F2中D基因频率下降
13.先天性色素失禁症是一种与性别相关的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某位该病患者的家系图,I-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经产前诊断发现,Ⅲ-1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不考虑基因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色素失禁症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人群中先天性色素失禁症男患者与女患者通常是一样多的
C.若Ⅲ-1患该病,则其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Ⅱ-2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异常分裂
D.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染色体正常的孩子,则生育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
二、多选题
14.λ噬菌体的线性双链DNA两端各有一段单链序列,这种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后DNA会发生如图所示的环化,环化后的DNA才能为外壳蛋白基因、尾部蛋白基因等基因的表达提供关键的、功能完整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线性DNA两端的单链片段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环化DNA的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C.环化DNA解旋后,子链沿模板链的5'→3'方向复制子链
D.线性双链DNA可以直接进行转录,完成子代λ噬菌体的合成
15.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对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和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杂交水稻(杂种)具有杂种优势,在产量和抗逆性等方面显著超越亲本。杂交水稻自交与无融合生殖技术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水稻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无法保持杂种优势
B.图中杂交水稻自交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二倍体配子产生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通过无融合生殖技术产生的子代无法保持亲本的杂种优势
16.细胞需要来自其他细胞的信号来维持存活,如存活因子与受体结合后,调控Bcl2基因指导生成Bcl2蛋白,使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存活因子激活受体,通过转录调控因子调控Bcl2基因转录
B.Bcl2基因在细胞核内完成转录和翻译过程,从而生成Bcl2蛋白
C.推测即将发生凋亡的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抑制
D.用药物增强癌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对癌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17.小鼠毛色由基因A(黄色)和a(黑色)决定。A基因上游的特定序列可发生甲基化,且随甲基化程度的增加,基因型为Aa的小鼠毛色会出现黄色→斑驳色→假刺鼠色→黑色的变化。将不同表型的Aa与aa小鼠进行正反交实验,统计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小鼠毛色表型及百分比,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a的表型差异是因为A基因上游特定碱基序列的甲基化程度不同
B.A基因上游的特定碱基序列甲基化,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
C.三组正交实验中子代基因型为Aa的毛色比例无显著差异,说明后代表型与父本A基因甲基化程度关系不大
D.三组反交实验中,母本基因型为Aa的表型无法稳定遗传,证实碱基序列甲基化的现象不可遗传
18.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体色正常和油质透明受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结白茧和结绿茧受另外一对等位基因G/g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W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现有一群体色正常结白茧雄蚕和一群体色正常结绿茧雌蚕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体色正常结白茧(♀):体色正常结绿茧(♀):油质透明结白茧(♀):油质透明结绿茧(♂):体色正常结白茧(♂):体色正常结绿茧(♂)=2:1:2:1:4:2。不考虑变异和致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T/t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G/g位于常染色体上
B.亲代体色正常结白茧雄蚕存在2种基因型
C.F1雌雄家蚕随机交配,后代中油质透明雄蚕所占比例为1/4
D.体色正常雌蚕和油质透明雄蚕杂交后,可根据体色判断子代性别
三、解答题
19.研究人员对某雌性动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仅显示出部分染色体)以及染色体和核DNA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图1为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为不同时期染色体以及核DNA数量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细胞的名称为 ,乙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 。图2中表示染色体的是 (填“a”或“b”)。
(2)甲细胞与图2中的 时期相对应;细胞从Ⅲ时期到Ⅳ时期的主要变化是 ,图2中发生该变化的时期还有 。
(3)若图2中I、Ⅱ、Ⅳ表示同一细胞的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的不同时期,则这几个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图2中 时期。
(4)图2的各时期中细胞内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时期。
20.DNA条形码技术常用于物种鉴定,操作流程包括:提取待鉴定生物的DNA→测定其COI基因序列→与DNA条形码数据库中的COI基因序列比对→根据结果判定所属物种。某市场监管小队随机采集了3份标为“牛肉”的烧烤肉类食材,从分子水平对这些烧烤肉类食材进行鉴定,三份样品的DNA中各种碱基含量如表所示,COI基因序列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样品名称 碱基含量
T C A G
样品A 22.9 27.1 22.9 27.1
样品B 23.7 26.3 23.7 26.3
样品C 25.2 24.8 25.2 24.8
注:图中仅标注出与DNA条形码不一致的位点,一致的位点用“……”代替。
(1)据表分析,不同个体DNA中4种碱基所占的比例 (“相同”或“不同”),这说明DNA分子具有 的特点。
(2)统计发现样品A与牛COI基因序列存在282个核苷酸位点的差异,进一步将核苷酸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显示仅有53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这体现了密码子具有 的特点。
(3)DNA条形码技术可通过比对COI基因序列来鉴定生物种类,据此分析,COI基因序列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在同一物种内部, ;②在不同物种之间, 。
(4)请写出一条DNA条形码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 。
21.约60%的先天性耳聋与遗传因素相关,但部分携带致聋基因的新生儿出生时听力正常,在后期因环境刺激(如头部撞击、感染、药物等)触发听力急剧下降,从而表现为迟发性耳聋。研究人员对某家系研究后确定是S基因碱基序列发生变化所致,患者发生改变的碱基序列如图1所示。S蛋白参与某些离子的跨膜运输,正常S蛋白和突变后的S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图1中患者与正常人的S基因序列可知,患者S基因碱基对发生的具体的改变是 ,这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为 。
(2)综合图1和图2的结果,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解释S基因突变杂合子对应表型的机制。
①完成下面的流程图。
A: ;B: ;C: ;D: 。
②图中信息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 控制生物性状。自2012年起,我国部分城市率先开始免费进行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合耳聋的预防或治疗,简述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意义: (答出1点)。
22.番茄(2n=24)是重要的园艺作物,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技术手段能够高效地产生单倍体植株,相关研究指出,利用着丝粒缺陷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其后代(F1)中高频率地出现了单倍体植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育种工作者常常采用 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2)①结合题图分析、利用着丝粒缺陷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后代能出现单倍体植株的原因是杂交产生的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来自着丝粒缺陷型植株的染色体因着丝粒缺陷,导致 ,而来自野生型植株的染色体行为正常,结果是其中一个子细胞中只含有来自 植株的染色体。
②进一步研究显示,F1植株细胞中来自着丝粒缺陷型植株的染色体会发生丢失。由此判断,F1植株的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将来 (填“能”或“不能”)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3)为筛选出目标植株,可利用 观察F1植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4)单倍体育种技术是作物遗传改良研究中的热门领域,与传统杂交育种方法相比,单倍体育种具有的显著优势是 (答出1点)。
23.某野生型果蝇群体中出现了两种类型的隐性突变体,实验小组让突变体I(灰身正常翅)和突变体Ⅱ(黑身横脉缺失翅)品系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控制果蝇灰身和黑身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控制果蝇正常翅和横脉缺失翅的相关基因用D/d表示,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翅型的基因D/d位于 染色体上。
(2)上述正交实验中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让反交组合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雄性果蝇群体的表型及比例为 。
(3)实验小组用射线连续处理上述F1中正常翅雌果蝇,获得一只横脉缺失翅果蝇M,果蝇M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环境引起表型的改变,但基因型未变;原因二是果蝇M控制正常翅的基因碱基序列发生变化;原因三是果蝇M控制正常翅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丢失(注: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果蝇高度不育)。
①原因二和原因三的变异类型分别是 、 。
②该小组欲让果蝇M与表型为 的雄果蝇杂交,来判断果蝇M出现的原因。若 ,则是原因一;若 ,则是原因二;若 ,则是原因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D D B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C D CD ABC AC ABC ABD
19.(1) 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有丝分裂中期 a
(2) Ⅲ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Ⅱ时期到I时期
(3) Ⅳ、Ⅱ、I、Ⅳ Ⅱ
(4)I、Ⅱ
20.(1) 不同 多样性
(2)简并性
(3) 该片段序列相对一致/该片段序列高度保守 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物种特异性
(4)鉴定物种间的亲缘关系;鉴定某个未知的物种或者发现新物种;在市场监督中,减少市场上“以次充好”替换物种,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等问题;为海关和法医鉴定等部门和行业提供了科学参考;流行病学的监测等(答出1点,合理即可)
21.(1) T一A变为C一G 基因突变
(2) 细胞膜 内质网 能 正常 蛋白质的结构直接 根据检测结果,避免头部撞击、感染、药物等环境刺激诱发或导致耳聋;早发现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听力和语言水平(答出1点,合理即可)
22.(1)花药离体培养
(2) 染色体丢失 野生型 1 能
(3)显微镜
(4)缩短育种年限
23.(1)X
(2) aaXDXD、AAXdY 黑身正常翅:黑身横脉缺失翅:灰身正常翅:灰身横脉缺失翅=3:3:1:1
(3) 基因突变 染色体(数目)变异 横脉缺失翅 子代中正常翅:横脉缺失翅=1:1 子代全部表现为横脉缺失翅 没有产生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