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年12月,考古人员基本完成了山西碧村遗址(距今4000多年)核心区的发掘工作,确认了该遗址是一处具有内外双重城墙的石城聚落,借助遗址的天险,在其东部、中部各修筑一道纵贯南北、连接两端河沟的城墙,并设置大型城门,由三个石包土芯大墩台呈“品”字形围合而成,墩台附近设置多个门塾和障墙,形成内外双重瓮城。这说明碧村遗址文化时期( )
A.开始出现早期的城市 B.城市营造技术的成熟
C.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D.权力实现了高度集中
2.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期,儒生在中央和地方任中、高级官僚的数量未占据绝对优势,相反,法吏官僚数量却较多。由此可知,当时( )
A.焚书坑儒对后世影响较深远 B.统治策略具有一定务实性
C.法家思想动摇了儒学的地位 D.官僚政治的建设成效显著
3.据《册府元龟》记载:唐玄宗时虽下令“自今已后,更不得违法买卖口分、永业田……无官者杖四十,有官者录奏取处分”,但效果甚微。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
A.生产关系亟需变革 B.均田制已完全瓦解
C.政府监管政策宽松 D.中央权威急剧下降
4.明朝初期,明太祖在全国范围内的广大乡村建立“老人制”,由“老人”(乡村中有名望,有地位的士绅)治理乡村民间的各项事务纠纷,举荐人才,收取赋税,监督官吏的贤恶良善等。这一制度( )
A.保证了明朝统治长治久安 B.实现了对地方官吏有效监督
C.有利于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D.是明朝选拔官吏的主要来源
5.乾隆时期,清政府在西北边疆伊犁等地设置将军、参赞大臣和领队大臣;在西藏地区建立金瓶掣签制度,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转世必须在中央政府代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这些举措旨在( )
A.强化西北地区国家主权意识 B.推动内地边疆一体化进程
C.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构建新型的“大一统”理念
6.在晚清的官督商办企业中,拨借官款是一种常见的现象。1877年,开平矿务局在筹办过程中,清政府垫借官款10万两;1887年,漠河金矿在筹办时,清政府垫借银13万两。这一现象( )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B.保证了煤矿业的稳定发展
C.反映出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D.有效抵御了列强经济侵略
7.1929年7月 24 日,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进行第三次反“围剿”的战斗情况,并第一次出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井冈山”的论断。这反映出苏共中央( )
A.认同支持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支持毛泽东成为中心领导人物
C.积极干预中国革命发展方向 D.对中国农村革命的关注和赞扬
8.1949年4月10 日,受中央委托,刘少奇亲赴天津进行调查,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他提出,“为了达到发展生产的目标,必须从四面八方努力,就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刘少奇的讲话( )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以实现工业化 B.为建国初期经济探索提供了借鉴
C.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D.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9.下图是1950年丁鱼创作的年画,描绘了生产线上新中国妇女豪迈的风姿。该作品( )
1950年年画《女拖拉机手》
A.反映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B.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下的产物
C.描绘了妇女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D.体现了工业化建设快速开展
10.2016年11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合作的决议,上合组织与联合国下属机构都建立了直接联系。上海合作组织也同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这表明上合组织( )
A.致力于促进亚洲国家经济一体化 B.积极推动全球化背景下多边合作
C.推动了中国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 D.注重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发展
1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严格规定附着兵役的田地、椰枣园和宅不得买卖(特殊者除外)、交换,只能父子相继,妻女无继承权;伊尔库公民兵在为国家服役期间失踪或被俘,应归还和保障其田、椰枣园和宅的所有权。这一规定( )
A.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B.强化了波斯帝国君主专制
C.意在保障国家统治基础稳定 D.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12.西欧中世纪时期,牛津大学校长拥有校外人员民事行为审判权;巴黎大学师生热衷使用罢课权为大学争取利益,有时甚至将校舍迁移到另一城市,以使城市和教会让步;海德堡大学则与城市在校舍租金协商中占尽优势。这反映出当时西欧大学( )
A.权力过大趋于失控 B.助推城市自治能力提升
C.冲击社会司法体系 D.社会影响力的不容忽视
13.圣体会于16世纪兴起于天主教会内部,对天主教教义进行重申的同时,强调圣像与圣徒崇拜。它还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并鼓励女性在神学院接受教育。圣体会的这些主张( )
A.与新教思想内核相一致 B.兼具务实和排异色彩
C.促进了教徒的完全觉醒 D.开男女平等思想先河
14.玛丽安娜是法国共和国的象征之一。革命的长矛和自由的弗里吉亚帽是其早期典型特征;1793年,其流行形象变为袒露胸脯,勇猛冲锋的自由女神;19世纪初,其形象则趋向平和乃至保守。玛丽安娜的形象转变( )
A.源于主流艺术流派变革 B.见证绘画技术不断革新
C.是时代诉求的艺术表达 D.表明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5.1944年前后,苏联积极推动欧洲国家组建联合政府。如呼吁比利时、法国等政府吸纳本国共产党人参与内阁;推动在捷克斯洛伐克建立亲苏的民主政权;允许波兰流亡政府领导人进入共产党掌权的新政府中。苏联的这些举措( )
A.表明苏联已放弃世界革命理想 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苏联的封锁
C.标志美苏全球争霸序幕的开启 D.意在维护苏联的国家安全利益
16.下面是1967~1980年美国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美国( )
A.加强了对外资本输出 B.摆脱了经济滞胀问题
C.奉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D.经济可持续发展乏力
17.[中西方工业发展]
材料 1750~1980年西方国家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份额(百分比,世界总量=100)
年份国家 1750 1800 1860 1880 1900 1913 1938 1953 1963 1973 1980
西方国家 18.2 23.3 53.7 68.8 77.4 81.6 78.6 74.6 65.4 61.2 57.8
中国 32.8 33.3 19.7 12.5 6.2 3.6 3.1 2.3 3.5 3.9 5.1
——摘编自保罗·贝罗克《1750~1980年的国际工业水平》
从表中提取中西方比较的整体或部分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中外联系,史论结合。)
二、材料题
18.[古代文献校勘]
材料 校勘,是指校正、审定古籍记载的正误真伪。其基本做法是利用史料和古籍记载进行相互核对,条列异同,形成校勘记。下表是今人围绕《新五代史》的校勘事例。
事例 《新五代史》 史料 校勘记
①官职 拜温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天子赐温名全忠 《新唐书》“己亥,温为右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资治通鉴》“以朱温为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 据《新唐书》《资治通鉴》,朱温“河中行营招讨副使”一职无误,“左金吾卫大将军”应为“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误
②时间 三月庚子,僖宗崩 《旧唐书》“庚子,上暴疾”《新唐书》“癸卯,皇帝崩于武德殿” 《资治通鉴》“癸卯,上崩于灵符殿”
③天象 《新五代史·司天考》“天成元年三月,恶星入天库,流星犯天棓” 《旧五代史》“客星犯天库,宜散府藏”“流星犯天棓,主御前有急兵”《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客星犯天库,有星流于天棓”
(1)仿照示例①,撰写示例②③的校勘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校勘古籍所选史料的特点,并简述校勘古籍所应遵循的原则。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51年,阿拉伯统治者奥斯曼派遣使团来到中国,中国和阿拉伯在官方层面上的外交关系由此建立。此后一个世纪内,阿拉伯使节和商人分批陆续来华,唐政府设立市舶司负责税收和管理工作。繁荣的国际贸易和丰厚可观的利润吸引了更多来自阿拉伯、中亚、西亚的商人。这些商人多乘船由海路而来,与此同时,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几近衰落。
——摘编自博文武《中世纪初期中阿关系史》
材料二 1902年,麦鼎华翻译出版了《埃及近世史》。1903年广智书局出版了赵必振翻译的《埃及史》,同年文明书局出版《埃及惨状》。赵必振在译者按语中指出,“我国人者,唯鉴埃及之衰亡,以大奋起,一变外交之局面,则诚国家之幸”。1931年学者马坚前往埃及留学,对阿拉伯的历史、语言、文学、宗教、哲学等进行了系统学习,并将《论语》等翻译成阿拉伯语在开罗出版,同时将阿拉伯名著《回教哲学》等译成汉语,寄回国内出版。1940年,曾在埃及艾资哈尔大学留学的回族学者纳训翻译了5卷本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摘编自蒋真《近代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明交往的历史图景》
材料三 2024年5月16日,第33届阿盟首脑理事会会议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召开。习近平主席向会议轮值主席巴林国王哈马德致贺信,表示当前中阿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方愿同阿拉伯国家一道,继续弘扬中阿友好精神,进一步深化传统友谊,增进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建设更高水平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摘编自新华社《习近平向第33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致贺信》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期中阿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学者译介阿拉伯书籍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20.[国有企业改革]
材料一 1984年8月,德国退休专家格里希,作为联邦德国退休专家组织(SES)来到湖北省武汉柴油机厂担任技术顾问,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工作。武汉柴油机厂是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但格里希在武汉柴油机厂看到的情景却使他非常吃惊。他发现职工劳动纪律涣散,企业管理混乱,企业的物料浪费严重,企业的产品质量差,返修率奇高,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他说:“如果是我当厂长,决不允许这种现象存在,一定要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扭亏为盈。”没想到他的话被人向政府有关官员作了汇报,而政府真的决定让他来当武汉柴油机厂的厂长。1984年11月,格里希正式受聘为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海外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进程中“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
——摘编自张文魁袁东明《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1978~2008)》
材料二 “武汉出了个洋厂长”开始为全国所知。随之而来的,是更大范围内关于国企改革的讨论。工厂的工人、领导、大学老师、武汉市民……都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中。“有人反映关系户、走后门的情况,有人分析自己的工厂效益不行的原因……”讨论持续了5个月,人们的讨论重心也逐渐从“洋厂长能不能管好国企”变成了反思国企自身管理的不足。“格里希不仅是武柴的格里希,是武汉的格里希,也是全国的格里希。”武汉市一名官员评价,聘任“洋厂长”在当时引起如此轰动,其意义并不局限于他搞活了一个武柴,更重要的是,国企在引进人才上的大胆尝试,开了风气之先,为全国在引进智力助力改革上树立了典范。
——摘编自严运涛《格里希:新中国首位“洋厂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汉柴油机厂聘请格里希为厂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武汉出了个洋厂长”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B
3.A
4.C
5.C
6.A
7.D
8.B
9.A
10.B
11.C
12.D
13.B
14.C
15.D
16.D
17.示例:
论题: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制造业产值占世界制造业产值比例逐渐高于中国。
阐释: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初兴,工业化水平较低,且工业化在其他国家尚未展开,因此四方国家制造业产值比例偏低。同时期的中国立足于传统农耕文明,制造业产值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占据较高的比例,18世纪末,工业化逐渐扩展至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西方社会整体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期的中国仍以传统自然经济为主休。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比例呈下降态势降。10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由“蒸汽时代”向“电气时代”转变,立足于强大的工业实力,西方加快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非拉国家的侵略,为其工业化发展提供广袤的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同时期的中国则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工业化发展缓慢。因此,西方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比例逐渐超越并通遥领先于中国,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
(也可从“18世纪,中国制造业产值高于西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方制造业产值比例呈缩小趋势”等角度作答。“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8.(1)校勘记②:据《旧唐书》,三月庚子,僖宗暴疾,并非驾崩;据《新唐书》《资治通鉴》,僖宗崩于癸卯。
校勘记③:三则史料互证,天成元年三月“流星犯天棓”天象属实;据《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恶星”应为“客星”。
(2)特点:正史类著作(权威性史料文献);在中国历史上贡献较大、影响较为深远;记述更加完整的文献史料。(任答两点即可)
原则:史料互证;多闻阙疑(广泛收集史料,对疑难之处不可臆断);客观求是;列异存同;去讹存真(存真复原)。(任答两点即可)
19.(1)特点:交流形式多样,以商贸往来为主;双方政府推动助力;经济贸易伴随文化传播;海路交通为主;交流规模较大。
原因:海路贸易的发展;唐朝后期的政治动荡和边疆战乱。
(2)背景:西学东渐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文化交流的需求增长;对多元文化的探索;近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部分学者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现实意义:促进中阿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国家地区发展;有利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助推了“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的打通;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范例。
20.(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企业发展;各级政府的支持。
(2)影响:提高了武汉柴油机厂的企业效益;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扩大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为其它地区国企改革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