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速度课件(61页)+学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速度课件(61页)+学案(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9 14:33:06

文档简介

第三节 速度
【素养目标】 1.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领会其矢量性。2.知道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的含义。3.理解速度—时间图像,会通过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知识点一 认识速度
【情境导入】 小明、小红和小兵三人同时由家出发到学校,他们选择了三条不同的路径,所用时间和路径如图所示。
(1)小明、小红和小兵在运动过程中哪个物理量是相同的?谁更“快”到达学校?
(2)对于(1)中的“快”是怎么比较的?
提示:(1)位移 小红 (2)通过相同的位移,小红所用的时间少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14—P15完成下列填空)
1.物理意义: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表示速度,符号为v。
3.定义式:v=。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 cm·s-1)等。1 m/s=3.6 km/h。
5.矢量性: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师生互动】 结合[情境导入]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1.若家到学校的直线距离为900 m,则小明、小红和小兵的速度的大小各是多少?
任务2.他们的速度的方向相同吗?
提示:任务1.v1===0.75 m/s
v2===1.5 m/s
v3===1 m/s
即小明的速度为0.75 m/s,小红的速度为1.5 m/s,小兵的速度为1 m/s。
任务2.三者速度的方向相同,均为从家指向学校。
(多选)对速度的定义式v=,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s是指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t都无关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s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答案:ABD
解析:v=是速度的定义式,s是指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A正确;速度的大小与位移s和时间t无关,B正确,C错误;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D正确。
1.对公式v=的理解
(1)速度采用比值定义法,不能说v与s成正比。s大,仅指物体的位置变化大,位移大,速度不一定大;当物体位置变化快时,速度才大。
(2)式中s是位移不是路程,s与t具有对应性。
2.速度是矢量
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
针对练.(多选)(2024·珠海市检测)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质点的速度大小大于甲质点的速度大小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答案:ACD
解析:速度是矢量,正负号仅代表方向,比较大小时,只取数值比较,故乙质点的速度大小大于甲质点的速度大小,故A、C正确,B错误;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s=2×10 m+4×10 m=60 m,故D正确。
知识点二 平均速度
【情境导入】 在2023年世界田联室内巡回赛哥德堡站男子60米A组决赛中,中国某运动员以6.59秒的成绩夺冠,收获赛季的开门红。
试根据上述材料讨论:
(1)该运动员在60 m内的速度是多少?这个速度的意义是什么?
(2)他在实际奔跑中速度是否恒为上述值?能否用这个速度精确描述其在60 m内的运动情况?
提示:(1)由速度的定义式可得运动员在60 m内的速度v=≈9.10 m/s,这个速度反映了其在60 m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2)运动员在起跑、中途和冲刺等各个阶段的速度显然是不同的,所以9.10 m/s只能粗略地描述其在60 m内运动的平均快慢情况,不能精确地描述其实际运动情况。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15完成下列填空)
1.平均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上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公式:=,即位移与相应时间之比。
(3)矢量性: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由位移的方向决定。
2.平均速率:路程与相应时间之比。
【师生互动】 任务1.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在什么情况下相等?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什么情况下相等?
任务2.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是矢量式,根据该式可知平均速度的方向怎样确定?平均速率呢?
提示:任务1.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相等,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任务2.平均速度的方向由位移的方向确定。平均速率是标量,没有方向。
一物体沿正东方向以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4 s,又以3 m/s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 s,求这8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tan 37°=)。
答案:2.5 m/s,方向为东偏北37° 3.5 m/s
解析:如图所示,物体先向东由A运动到B,通过的位移s1=4×4 m=16 m,接着又向北运动s2=3×4 m=12 m,到达C点,则8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s= =20 m。
所以这8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5 m/s
设AB与AC间的夹角为θ,则tan θ==
所以θ=37°,即平均速度方向为东偏北37°
平均速率率==3.5 m/s。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定义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标矢性 矢量, 有方向 标量,无方向
联系 (1)都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3)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小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但此时也不能说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
针对练1.(多选)(2024·阳江市期中)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C运动到A,所用时间为t,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大小s=4R
B.物体的位移大小s=2πR
C.物体的平均速率大小=
D.物体的平均速率大小=
答案:AD
解析:物体的位移大小s=4R,A正确;物体的路程为2πR,物体的平均速率大小=,B、C错误,D正确。故选AD。
针对练2.一质点沿同一直线运动。
(1)若前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后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 m/s,求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若质点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 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 m/s,求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8 m/s (2)4 m/s
解析:(1)===8 m/s。
(2)′===4 m/s。
知识点三 瞬时速度
【情境导入】 在寓言《龟兔赛跑》中,乌龟赢得了比赛,乌龟和兔子谁的平均速度大?乌龟每个时刻都比兔子运动得快吗?
提示: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乌龟并不是每个时刻都比兔子跑得快。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15—P16完成下列填空)
1.瞬时速度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2)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①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求运动物体在该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得出。
②某位置的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求无限逼近该位置附近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得出。
(3)矢量性:瞬时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即在物体运动轨迹中该点的切线方向。
2.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汽车上车速表的示数为瞬时速率。
【师生互动】 小明骑自行车沿平直的道路从甲地到乙地,在10分钟内前进了2 km。
任务1.用公式v=计算出的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
任务2.利用上述数据能否计算小明路过某一电线杆时的速度?
任务3.若小明所走的道路是弯曲的道路,用2 km除以时间10分钟所得结果还是平均速度吗?
提示:任务1.平均速度 任务2.不能 任务3.不是,是平均速率
(2024·湛江市期中)某市火车站站前人民路隧道(视为平直公路)全长约1 150 m,为了安全行驶,使用区间测速,限速为50 km/h,一司机驾车通行该隧道用时92 s,并以15 m/s的速度离开隧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0 km/h指瞬时速度,该车通过隧道超速了
B.50 km/h指平均速度,该车通过隧道未超速
C.该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2.5 km/h
D.该车离开隧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50 km/h
答案:B
解析:50 km/h指平均速度,区间限速为v=50 km/h≈13.9 m/s,该车平均速度为== m/s=12.5 m/s,可知该车通过隧道未超速,故A、C错误,B正确;该车离开隧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1=15 m/s=54 km/h,故D错误。故选B。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
比较项目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和方向,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对应 描述物体在某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和方向,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对应
大小 由=求出 瞬时速度大小叫瞬时速率(速率),是标量;当t→0时可由v=求出
方向 与位移的方向相同,不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就是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
说明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2)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针对练.(2024·深圳市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B.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C.子弹以900 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是指瞬时速度
D.平均速率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D
解析: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故A正确;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故B正确;子弹以900 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是指瞬时速度,故C正确;平均速率是路程除以时间,平均速度是位移除以时间,所以平均速率不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知识点四 速度—时间图像
【情境导入】 用纵坐标表示汽车运动的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描点法画出汽车的v t图像。则该图像表示小汽车速度大小如何变化?汽车方向发生变化吗?
提示:汽车速度大小减小,汽车始终朝正方向运动,方向不变。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17完成下列填空)
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v,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物体在各个时刻的速度,将(t,v)作为一组坐标在坐标系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像称为速度—时间图像或v t图像。
【师生互动】 如图所示为一个物体沿某一条直线运动的v t图像,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任务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任务2.各个时间段物体的速度大小变化吗?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任务3.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哪个时刻发生变化?第3 s末和第5 s末的速度是否相同?
提示:任务1.由v t图像可知,t=0时物体的速度为0,则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10 m/s。
任务2.由v t图像可知,物体在0~1 s内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在1~3 s内向正方向做匀速运动;在3~4 s内向正方向做减速运动;在4~5 s内向负方向做加速运动。
任务3.由v t图像可知,物体在0~4 s内向正方向运动,在4~5 s内向负方向运动,所以物体在t=4 s时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第3 s末和第5 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第3 s末和第5 s末的速度不相同。
(教科版教材习题)下列四幅图是不同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所示的物体速度是多大?它 5 s 内的位移是多大?
(2)图乙中物体的初速度是多少?速度的最小值是多少?它出现在哪个时刻?
(3)图丙中物体的速度在前3 s和第二个3 s两个时间段内,哪一个的速度变化量较大?
(4)图丁中物体的初速度是多少?哪个时刻物体的速度是初速度的一半?
答案:(1)10 m/s 50 m (2)8 m/s 2 m/s 4 s (3)第二个3 s丙的速度变化量较大 (4)30 cm/s 3.5 s
1.v t图像的物理意义
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v t图像的应用
(1)由图像能看出每一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
(2)由图像能看出速度方向。速度为正,如图中图线1、3、5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速度为负,如图中图线2、4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3)可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①图线平行于t轴表示做匀速运动,图线1、2表示物体分别沿正、负方向做匀速运动;
②图线3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做加速运动,图线4表示物体沿负方向做加速运动,图线5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做减速运动。
针对练.(多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 s末改变运动方向
B.物体在前3 s内运动方向不变
C.物体在第3 s末运动方向改变
D.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2 m/s
答案:BCD
解析:前3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均为正,运动方向没有改变,A错误,B正确;由题图可知物体在第3 s末后速度为负,则说明物体改变了运动方向,C正确;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2 m/s,D正确。
1.(鲁科版教材P27T1)人们通常所说的“速度”,有时指瞬时速度,有时指平均速度。下列表述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 m/s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20 m/s
C.火车通过广告牌的速度是72 km/h
D.人散步的速度约为1 m/s
答案:A
解析: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 m/s,是指瞬时速度,选项A正确;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20 m/s,是指平均速度,选项B错误;火车长度较长,通过广告牌需要一定时间,72 km/h是平均速度,选项C错误; 人散步的速度约为1 m/s,是指平均速度,选项D错误。
2.(2024·深圳市月考)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0 B.10 m/s C.5 m/s D.4.2 m/s
答案:A
解析:此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的位移是0,由平均速度计算公式,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多选)(2024·湛江市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运动员百米夺冠成绩“9.58 s”指的是时间
B.乙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上面的“6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C.丙图是某路段的指示牌,上面的“40”指的是平均速度
D.丁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5 km”和“39 km”都指的是路程
答案:ABD
解析:题图甲中运动员百米夺冠成绩“9.58 s”指的是时间,故A正确;题图乙是汽车上的时速表,上面的“6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B正确;题图丙是某路段的指示牌,上面的“40”指的是瞬时速度,故C错误;题图丁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5 km”和“39 km”都指的是路程,故D正确。故选ABD。
4.(2024·佛山市开学考试)可以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则下图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答案:D
解析:s 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则题图甲表示物体的速度为v= m/s=5 m/s;v t图像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知,题图乙在做加速运动;题图丙物体的速度为4m/s,保持不变;题图丁物体的速度为5m/s,保持不变;则题图甲和题图丁的速度相同。故选D。
课时测评3 速度
(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
(选择题1-10题,每题5分,共50分)
1.(多选)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
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移也就越大
D.瞬时速度的大小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答案:AD
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也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不是变化大,故A正确、B错误;速度越大,位移不一定越大,还与时间有关系,故C错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故D正确。故选AD。
2.(2024·深圳市期中)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关于部分赛事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秒57,“10秒57”指的是时刻
B.高速摄像机能记录运动员百米比赛的撞线速度,该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
C.裁判从技术角度评判运动员跑步的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D.一名运动员参加了400米赛跑,400米指的是该运动员比赛中发生的位移
答案:B
解析: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秒57,“10秒57”指的是时间,A错误;高速摄像机能记录运动员百米比赛的撞线速度,该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B正确;裁判从技术角度评判运动员跑步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可忽略,不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C错误;一名运动员参加了400米赛跑,400米指的是该运动员比赛中发生的路程,D错误。故选B。
3.(2024·茂名市期中)运动员在周长为400 m的标准运动场上训练。甲完成100 m训练用时12.00 s;乙完成200 m训练用时25.50 s;丙完成400 m训练用时47.0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丙的平均速度
B.冲刺瞬间,丙的速度最大
C.丙的平均速率最大,乙的平均速率最小
D.乙的平均速度为7.84 m/s
答案:C
解析: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运动场为标准场地,则丙的位移为0,所以丙的平均速度为0,丙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甲的平均速度,A错误;由于条件不足,因此无法确定冲刺瞬间的速度大小,B错误;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则甲的平均速率为甲== m/s≈8.33 m/s,乙的平均速率为乙== m/s≈7.84 m/s,丙的平均速率为丙== m/s≈8.51 m/s,显然丙的平均速率最大,乙的平均速率最小,C正确;乙的位移未知,无法求出其平均速度,D错误。故选C。
4.若有A、B、C三辆汽车同时同地同方向沿笔直公路行驶,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车做直线运动,A、C两车做曲线运动
B.t=20 s时三辆车再次相遇
C.三辆车在2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A车的平均速率最大
答案:A
解析:s t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A、B、C三车都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s t图像交点表示相遇,t=20 s时三辆车再次相遇,故B正确;三辆车在20 s内的位移和时间都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在相同时间内,A车的路程最大,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A车的平均速率最大,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
5.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以11.1 s的成绩获得男子乙组100 m冠军,比赛过程简化如图,测得他从A点到B点用时4 s,在A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0.2 m/s,在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6.8 m/s,AB间的距离为16 m。则该同学在此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1.7 m/s B.3.5 m/s
C.4.0 m/s D.9.0 m/s
答案:C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可得,该同学在此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m/s=4.0 m/s。故选C。
6.(多选)如图为甲、乙两质点的v t图像。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答案:AB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的速度为正,乙的速度为负,则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选项A正确;质点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均为2 m/s,选项B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选项C错误;由于甲、乙的出发地点位置关系未知,它们之间的距离不一定越来越大。当两物体相向运动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小;当两物体相互背离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故D错误。
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0~6 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2~6 s内物体保持静止
C.0~2 s内和2~6 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同
D.t=0时,物体的速度为2 m/s
答案:D
解析:0~2 s内物体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2~6 s内物体以4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0~6 s内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因此在0~6 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没有变化,C错误;由题图可知,t=0时,物体的速度为2 m/s,D正确。
8.(2024·惠州市月考)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假设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卫星轨迹是以O为圆心、 半径等于R的圆周。 P、Q为轨迹上两点,且OP⊥OQ。则关于卫星从P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到Q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
B.位移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最终为R
C.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大小为
D.若运动时间为t, 则平均速率为
答案:B
解析: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一直增大,最终为l=×2πR=πR,故A错误;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最终为s=R,故B正确;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大小为==,故C错误;若运动时间为t, 则平均速率为′==,故D错误。故选B。
9.(2024·佛山市月考)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
A.前10 s内汽车的速度为3 m/s
B.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C.25 s内汽车的位移为40 m
D.25 s内平均速度为1.2 m/s
答案:A
解析: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前10 s内汽车的速度为v== m/s=3 m/s,A正确;前10 s内汽车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0~15 s内汽车静止,15~25 s内汽车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由位移—时间图像可知,25 s内汽车的位移为Δs=20 m-0=20 m,C错误;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25 s内平均速度为== m/s=0.8 m/s,D错误。故选A。
10.(2024·揭阳市月考)一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是(  )
答案:A
解析:s 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所给s t图像可知,该质点速度先为负且不变,然后速度为零,之后速度为正且不变,最后速度为零。只有A项符合,故选A。
11.(10分)(2024·湛江市月考)某物体由A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向东行驶了30 m到达B点,又向东行驶了5 s前进了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 s运动了120 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1)最后6 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3)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答案:(1)20 m/s,方向向西 (2)1.5 m/s,方向向西 (3)10.5 m/s
解析:(1)最后6 s时间内物体从C点到D点的位移大小为Δs3=120 m
则平均速度为1== m/s=20 m/s,方向向西。
(2)全程中物体初位置为A点,末位置为D点,其位移是AD,方向向西,大小Δs=Δs3-Δs1-Δs2=120 m-30 m-60 m=30 m
所用时间t总=5 s+5 s+4 s+6 s=20 s
则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1.5 m/s,方向向西。
(3)全过程的路程s′=30 m+60 m+120 m=210 m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10.5 m/s。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1张PPT)
第三节 速度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领会其矢量性。
2.知道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的含义。
3.理解速度—时间图像,会通过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素养目标
知识点一 认识速度
情境导入 小明、小红和小兵三人同时由家出发到学校,他们选择了三条不同的路径,所用时间和路径如图所示。
(1)小明、小红和小兵在运动过程中哪个物理量是相同的?谁更“快”到达学校?
提示:位移 小红 
(2)对于(1)中的“快”是怎么比较的?
提示:通过相同的位移,小红所用的时间少
自主学习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14—P15完成下列填空)
1.物理意义: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______和方向的物理量。
2.定义:______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______之比表示速度,符号为v。
3.定义式:v= 。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______。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时(_______或_______)、厘米每秒(cm/s或 cm·s-1)等。1 m/s=_____ km/h。
5.矢量性:速度是______,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快慢
位移
时间
m·s-1
km/h
km·h-1
3.6
矢量
师生互动 结合[情境导入]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1.若家到学校的直线距离为900 m,则小明、小红和小兵的速度的大小各是多少?
任务2.他们的速度的方向相同吗?
提示:三者速度的方向相同,均为从家指向学校。
课堂探究
v= 是速度的定义式,s是指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A正确;速度的大小与位移s和时间t无关,B正确,C错误;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D正确。
   (多选)对速度的定义式v=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s是指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t都无关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s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例1



1.对公式v= 的理解
(1)速度采用比值定义法,不能说v与s成正比。s大,仅指物体的位置变化大,位移大,速度不一定大;当物体位置变化快时,速度才大。
(2)式中s是位移不是路程,s与t具有对应性。
2.速度是矢量
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
针对练.(多选) (2024·珠海市检测)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质点的速度大小大于甲质点的速度大小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速度是矢量,正负号仅代表方向,比较大小时,只取数值比较,故乙质点的速度大小大于甲质点的速度大小,故A、C正确,B错误;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s=2×10 m+4×10 m=60 m,故D正确。
返回



知识点二 平均速度
情境导入 在2023年世界田联室内巡回赛哥德堡站男子60米A组决赛中,中国某运动员以6.59秒的成绩夺冠,收获赛季的开门红。
试根据上述材料讨论:
(1)该运动员在60 m内的速度是多少?这个速度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由速度的定义式可得运动员在60 m内的速度v= ≈9.10 m/s,这个速度反映了其在60 m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2)他在实际奔跑中速度是否恒为上述值?能否用这个速度精确描述其在
60 m内的运动情况?
提示:运动员在起跑、中途和冲刺等各个阶段的速度显然是不同的,所以9.10 m/s只能粗略地描述其在60 m内运动的平均快慢情况,不能精确地描述其实际运动情况。
自主学习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15完成下列填空)
1.平均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上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程度。
(2)公式: ,即______与相应______之比。
(3)矢量性:平均速度是______,它的方向由______的方向决定。
2.平均速率:______与相应______之比。
平均快慢
位移
时间
矢量
位移
路程
时间
师生互动 任务1.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在什么情况下相等?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什么情况下相等?
提示: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相等,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任务2.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是矢量式,根据该式可知平均速度的方向怎样确定?平均速率呢?
提示:平均速度的方向由位移的方向确定。平均速率是标量,没有方向。
课堂探究
   一物体沿正东方向以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4 s,又以3 m/s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 s,求这8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tan 37°= )。
答案:2.5 m/s,方向为东偏北37° 3.5 m/s
例2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定义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标矢性 矢量, 有方向 标量,无方向
联系 (1)都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3)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小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但此时也不能说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
针对练1.(多选)(2024·阳江市期中)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C运动到A,所用时间为t,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移大小s=4R
B.物体的位移大小s=2πR
C.物体的平均速率大小
D.物体的平均速率大小
物体的位移大小s=4R,A正确;物体的路程为2πR,物体的平均速率大小 ,B、C错误,D正确。故选AD。


针对练2.一质点沿同一直线运动。
(1)若前 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后 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 m/s,求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8 m/s 
(2)若质点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 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 m/s,求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4 m/s
返回
知识点三 瞬时速度
情境导入 在寓言《龟兔赛跑》中,乌龟赢得了比赛,乌龟和兔子谁的平均速度大?乌龟每个时刻都比兔子运动得快吗?

提示: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乌龟并不是每个时刻都比兔子跑得快。
自主学习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15—P16完成下列填空)
1.瞬时速度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______。
(2)定义: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或经过__________时的速度。
①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求运动物体在该时刻前后无穷短______内的平均速度得出。
②某位置的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求无限逼近该位置附近______内的平均速度得出。
(3)矢量性:瞬时速度是______。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的______方向,即在物体运动轨迹中该点的______方向。
2.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______。汽车上车速表的示数为瞬时速率。
快慢
某一时刻
某一位置
时间
位移
矢量
运动
切线
大小
师生互动 小明骑自行车沿平直的道路从甲地到乙地,在10分钟内前进了2 km。
任务1.用公式v= 计算出的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
提示:平均速度
任务2.利用上述数据能否计算小明路过某一电线杆时的速度?
提示:不能
任务3.若小明所走的道路是弯曲的道路,用2 km除以时间10分钟所得结果还是平均速度吗?
提示:不是,是平均速率
课堂探究
50 km/h指平均速度,区间限速为v=50 km/h≈13.9 m/s,该车平均速度为 = = m/s=12.5 m/s,可知该车通过隧道未超速,故A、C错误,B正确;该车离开隧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1=15 m/s=54 km/h,故D错误。故选B。
   (2024·湛江市期中)某市火车站站前人民路隧道(视为平直公路)全长约
1 150 m,为了安全行驶,使用区间测速,限速为50 km/h,一司机驾车通行该隧道用时92 s,并以15 m/s的速度离开隧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 km/h指瞬时速度,该车通过隧道超速了
B.50 km/h指平均速度,该车通过隧道未超速
C.该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2.5 km/h
D.该车离开隧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50 km/h
例3

比较
项目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物理
意义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和方向,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对应 描述物体在某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和方向,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对应
大小 由 求出 瞬时速度大小叫瞬时速率(速率),是标量;当t→0时可由v= 求出
方向 与位移的方向相同,不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就是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
说明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2)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针对练.(2024·深圳市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B.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C.子弹以900 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是指瞬时速度
D.平均速率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
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故A正确;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故B正确;子弹以900 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是指瞬时速度,故C正确;平均速率是路程除以时间,平均速度是位移除以时间,所以平均速率不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返回

知识点四 速度—时间图像
情境导入 用纵坐标表示汽车运动的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描点法画出汽车的v-t图像。则该图像表示小汽车速度大小如何变化?汽车方向发生变化吗?
提示:汽车速度大小减小,汽车始终朝正方向运动,方向不变。
自主学习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17完成下列填空)
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用横坐标表示_______,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物体在各个时刻的速度,将(t,v)作为一组坐标在坐标系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像称为速度—时间图像或v-t图像。
速度v
时间t
师生互动 如图所示为一个物体沿某一条直线运动的v t图像,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任务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提示:由v t图像可知,t=0时物体的速度为0,则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10 m/s。
课堂探究
任务2.各个时间段物体的速度大小变化吗?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提示:由v t图像可知,物体在0~1 s内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在1~3 s内向正方向做匀速运动;在3~4 s内向正方向做减速运动;在4~5 s内向负方向做加速运动。
任务3.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哪个时刻发生变化?
第3 s末和第5 s末的速度是否相同?
提示:任务3.由v t图像可知,物体在0~4 s内
向正方向运动,在4~5 s内向负方向运动,所
以物体在t=4 s时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第3 s末
和第5 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
第3 s末和第5 s末的速度不相同。
   (教科版教材习题)下列四幅图是不同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所示的物体速度是多大?它 5 s 内的位移是多大?
答案:10 m/s 50 m 
(2)图乙中物体的初速度是多少?速度的最小值是多少?它出现在哪个时刻?
答案:8 m/s 2 m/s 4 s
例4
(3)图丙中物体的速度在前3 s和第二个3 s两个时间段内,哪一个的速度变化量较大?
答案:第二个3 s丙的速度变化量较大 
(4)图丁中物体的初速度是多少?哪个时刻物体的速度是初速度的一半?
答案:30 cm/s 3.5 s
1.v-t图像的物理意义
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v-t图像的应用
(1)由图像能看出每一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
(2)由图像能看出速度方向。速度为正,如图中图线
1、3、5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速度为负,如图中图线2、4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与
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3)可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①图线平行于t轴表示做匀速运动,图线1、2表示物
体分别沿正、负方向做匀速运动;
②图线3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做加速运动,图线4表示物
体沿负方向做加速运动,图线5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做
减速运动。
针对练.(多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 s末改变运动方向
B.物体在前3 s内运动方向不变
C.物体在第3 s末运动方向改变
D.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2 m/s
前3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均为正,运动方向没有改变,A错误,B正确;由题图可知物体在第3 s末后速度为负,则说明物体改变了运动方向,C正确;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2 m/s,D正确。

返回


随堂演练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 m/s,是指瞬时速度,选项A正确;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20 m/s,是指平均速度,选项B错误;火车长度较长,通过广告牌需要一定时间,72 km/h是平均速度,选项C错误; 人散步的速度约为1 m/s,是指平均速度,选项D错误。
1.(鲁科版教材P27T1)人们通常所说的“速度”,有时指瞬时速度,有时指平均速度。下列表述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 m/s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20 m/s
C.火车通过广告牌的速度是72 km/h
D.人散步的速度约为1 m/s

此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的位移是0,由平均速度计算公式,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024·深圳市月考)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0 B.10 m/s
C.5 m/s D.4.2 m/s

3.(多选)(2024·湛江市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博尔特百米夺冠成绩“9.58 s”指的是时间
B.乙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上面的“6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C.丙图是某路段的指示牌,上面的“40”指的是平均速度
D.丁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5 km”和“39 km”都指的是路程



题图甲中博尔特百米夺冠成绩“9.58 s”指的是时间,故A正确;题图乙是汽车上的时速表,上面的“6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B正确;题图丙是某路段的指示牌,上面的“40”指的是瞬时速度,故C错误;题图丁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5 km”和“39 km”都指的是路程,故D正确。故选ABD。
4.(2024·佛山市开学考试)可以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则下图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s-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则题图甲表示物体的速度为v= m/s=5 m/s;v-t图像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知,题图乙在做加速运动;题图丙物体的速度为4m/s,保持不变;题图丁物体的速度为5m/s,保持不变;则题图甲和题图丁的速度相同。故选D。
返回
课 时 测 评
1.(多选)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
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移也就越大
D.瞬时速度的大小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也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不是变化大,故A正确、B错误;速度越大,位移不一定越大,还与时间有关系,故C错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故D正确。故选AD。


2.(2024·深圳市期中)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关于部分赛事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秒57,“10秒57”指的是时刻
B.高速摄像机能记录运动员百米比赛的撞线速度,该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
C.裁判从技术角度评判运动员跑步的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D.一名运动员参加了400米赛跑,400米指的是该运动员比赛中发生的位移

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秒57,“10秒57”指的是时间,A错误;高速摄像机能记录运动员百米比赛的撞线速度,该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B正确;裁判从技术角度评判运动员跑步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可忽略,不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C错误;一名运动员参加了400米赛跑,400米指的是该运动员比赛中发生的路程,D错误。故选B。
3.(2024·茂名市期中)运动员在周长为400 m的标准运动场上训练。甲完成100 m训练用时12.00 s;乙完成200 m训练用时25.50 s;丙完成400 m训练用时47.0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丙的平均速度
B.冲刺瞬间,丙的速度最大
C.丙的平均速率最大,乙的平均速率最小
D.乙的平均速度为7.84 m/s

4.若有A、B、C三辆汽车同时同地同方向沿笔直公路行驶,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车做直线运动,A、C两车做曲线运动
B.t=20 s时三辆车再次相遇
C.三辆车在2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A车的平均速率最大
s-t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A、B、C三车都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s-t图像交点表示相遇,t=20 s时三辆车再次相遇,故B正确;三辆车在20 s内的位移和时间都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在相同时间内,A车的路程最大,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A车的平均速率最大,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

5.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以11.1 s的成绩获得男子乙组100 m冠军,比赛过程简化如图,测得他从A点到B点用时4 s,在A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0.2 m/s,在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6.8 m/s,AB间的距离为16 m。则该同学在此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1.7 m/s B.3.5 m/s
C.4.0 m/s D.9.0 m/s

6.(多选)如图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像。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由题图可知,甲的速度为正,乙的速度为负,则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选项A正确;质点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均为2 m/s,选项B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选项C错误;由于甲、乙的出发地点位置关系未知,它们之间的距离不一定越来越大。当两物体相向运动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小;当两物体相互背离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故D错误。
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0~6 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2~6 s内物体保持静止
C.0~2 s内和2~6 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同
D.t=0时,物体的速度为2 m/s
0~2 s内物体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2~6 s内物体以4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0~6 s内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因此在0~6 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没有变化,C错误;由题图可知,t=0时,物体的速度为2 m/s,D正确。

8.(2024·惠州市月考)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假设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卫星轨迹是以O为圆心、 半径等于R的圆周。 P、Q为轨迹上两点,且OP⊥OQ。则关于卫星从P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到Q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
B.位移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最终为
C.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大小为
D.若运动时间为t, 则平均速率为

9.(2024·佛山市月考)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A.前10 s内汽车的速度为3 m/s
B.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C.25 s内汽车的位移为40 m
D.25 s内平均速度为1.2 m/s

10.(2024·揭阳市月考)一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是
s-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所给s-t图像可知,该质点速度先为负且不变,然后速度为零,之后速度为正且不变,最后速度为零。只有A项符合,故选A。

11.(10分)某物体由A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向东行驶了30 m到达B点,又向东行驶了5 s前进了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 s运动了120 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1)最后6 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答案:20 m/s,方向向西
最后6 s时间内物体从C点到D点的位移大小为Δs3=120 m
全程中物体初位置为A点,末位置为D点,其位移是AD,方向向西,大小Δs=Δs3-Δs1-Δs2=120 m-30 m-60 m=30 m
所用时间t总=5 s+5 s+4 s+6 s=20 s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5 m/s,方向向西
全过程的路程s′=30 m+60 m+120 m=210 m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 =10.5 m/s。
(3)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答案:10.5 m/s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