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 时间
【素养目标】 1.知道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知道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3.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物体运动具有相对性。4.知道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点一 质点
【情境导入】 (1)讨论高速列车从汕头南开往广州站的时间,能否忽略其长度,将其简化成一个点呢?
(2)讨论列车通过隧道口的时间,能否将其看作一个点?
提示:(1)能 (2)不能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2—P3完成下列填空)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在空间位置上随时间的变化。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3.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或者它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4.理想化模型: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一个与实际情况差距不大的理想化模型来进行研究,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师生互动】 如图所示,桌面上放置一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材。
任务1.某同学沿直线向某方向推动放在桌面上的教材,若要测量教材移动的距离,能否将它视为质点?为什么?
任务2.某同学按住教材四角中的一角,让教材围绕该点转动,能否将教材视为质点?为什么?
任务3.通过以上的情景说一说什么时候物体可以被看成质点。
提示:任务1.教材沿某方向在桌面上运动时,教材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的运动来表示整本教材的运动情况,故可将教材视为质点。
任务2.教材围绕自身某点转动时,教材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故不能将教材视为质点。
任务3.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物体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此时物体可以被看成质点。
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 909 m。“奋斗者”号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情况中“奋斗者”号一定可视为质点的是( )
A.估算下降总时间时
B.用推进器使其转弯时
C.在海沟中穿越窄缝时
D.科学家在其舱内进行实验时
答案:A
解析:估算潜水器下降的总时间时,潜水器的大小和形状相对运动的轨迹可以忽略,可以视为质点,A正确;用推进器使其转弯时和科学家在其舱内进行实验时,都需要研究潜水器本身的特点,不可视为质点,B、D错误;在海沟中穿越窄缝时,潜水器的大小和形状相对窄缝,尺寸不可以忽略,不可视为质点,C错误。故选A。
物体能否被视为质点的条件
1.物体能否被视为质点,不是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
2.同一物体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有时可被视为质点,有时则不能被视为质点。
针对练1.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的四张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甲图中猫在地板上行走的速度时,猫可视为质点
B.研究乙图中水珠形状形成的原因时,旋转球可视为质点
C.研究丙图中飞翔鸟儿能否停在树桩上时,鸟儿可视为质点
D.研究丁图中马术运动员和马能否跨越障碍物时,马可视为质点
答案:A
解析:研究题图甲中猫在地板上行走的速度时,猫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可将猫视为质点,A正确;研究题图乙中水珠形状形成的原因时,旋转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旋转球不能视为质点,B错误;研究题图丙中飞翔鸟儿能否停在树桩上时,鸟儿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将鸟儿视为质点,C错误;研究题图丁中马术运动员和马能否跨越障碍物时,马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能把马视为质点,D错误。故选A。
针对练2.(2024·珠海市高一月考)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苹果园摘苹果,找成熟的大的苹果,可将苹果视为质点
B.导弹将目标锁定敌舰的要害,如弹药舱,可将敌舰视为质点
C.研究飞机在两地间的飞行轨迹时,可将飞机视为质点
D.研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抓取月球土壤的动作时,可将月球车视为质点
答案:C
解析:找成熟的大的苹果时,必定要考虑苹果的体积大小,不可将苹果视为质点,故A错误;导弹将目标锁定敌舰的要害,不可将敌舰视为质点,故B错误;研究飞机在两地间的飞行轨迹时,飞机的大小相对于往返距离可以忽略,可将飞机视为质点,故C正确;研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抓取月球土壤的动作时,月球车的形状不能忽略,不可将月球车视为质点,
知识点二 参考系
【情境导入】 观察图中所展现的生活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小华和司机的相对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小华相对于司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小华和小明的相对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小华相对于小明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提示:(1)没变 静止 (2)变化 运动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3—P4完成下列填空)
1.参考系
(1)定义:研究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对观察结果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2.坐标系
(1)建系目的: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2)坐标系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师生互动】 任务1.无风的雨天里,站在路旁的小明与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小聪看到雨滴的轨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下图回答
任务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
行驶中汽车玻璃上雨水的痕迹
提示:任务1.小明看到雨滴轨迹是竖直的,小聪看到雨滴轨迹是倾斜的。
任务2.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运动物体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
由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考系
(多选)(2024·广州市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以山石为参考系的
B.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云与我俱东”是以船为参考系的
C.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
D.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答案:AC
解析:“清泉石上流”是泉水在山石上运动,是以山石为参考系的,A正确;“云与我俱东”是以堤岸为参考系的,B错误;“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C正确;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比如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落下的物体,从飞机上看做直线运动,从地面上看做曲线运动,D错误。故选AC。
针对练.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山和船 B.船和山
C.河岸和流水 D.山和地面
答案:B
解析:“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人看见山在迎面走来,人和船相对静止,选取的参考系是人或船;“是船行”是船相对河岸运动,河岸、地面和山相对静止,选取的参考系是河岸、地面或山,故B正确。
由选取的参考系判断物体的运动
(多选)(2024·揭阳市高一期中)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三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乙
D.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答案:ABD
解析:根据题意,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相对于甲匀速下降,则乙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向上匀速运动,或者是丙也匀速下降,只不过下降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选ABD。
1.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四性
标准性 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参考系为标准
任意性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考系
统一性 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应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相对性 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针对练.2023年9月30日,杭州亚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我国选手全红婵、陈芋汐携手夺冠,中国队实现亚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六连冠。如图是她们比赛时动作高度同步的场景,说她们同步,是指( )
A.她们相对于跳台是静止的
B.陈芋汐相对于全红婵是静止的
C.全红婵相对于陈芋汐是运动的
D.她们相对于水面是静止的
答案:B
解析:比赛时,她们相对于跳台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A错误;说她们同步,是因为比赛时陈芋汐相对于全红婵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她们之间始终是静止的,故B正确,C错误;比赛时,她们相对于水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
知识点三 时间与时刻
【情境导入】 看图回答问题。
请将“五点钟”“半个小时”“10分钟”“8点”分类,它们的含义相同吗?
提示:“五点钟”“8点”指时刻,“10分钟”“半个小时”指时间。它们的含义不同。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4—P5完成下列填空)
1.时刻:钟表指针指示的一个示数对应着某一瞬间,也就是时刻。
2.时间:把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
3.在时间轴上的表示: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表示的是某一时刻,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
4.时间与时刻的关系: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Δt=t2-t1,t1、t2分别表示先后两个时刻。
【师生互动】 仔细观察G3509列车时刻表:
站名 到达 发车 停留
大连北 始发站 18:05 —
锦州北 19:46 19:48 2分钟
辽宁朝阳 20:13 20:16 3分钟
北京朝阳 20:55 终点站 —
任务1.表中锦州北的“到达时间”是19:46,“停留时间”是2分钟,这两个“时间”的意思相同吗?
任务2.若用数轴表示时间,建立时间轴,表中锦州北的到达时间19:46对应时间轴上的什么?停留时间2分钟对应时间轴上的什么?
提示:任务1.不相同,前一个“时间”表示列车到站的时刻,后一个“时间”表示列车停留的时间间隔。
任务2.19:46是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19:46的点;停留时间是2分钟,对应时间轴上19:46和19:48之间的线段。
(多选)(2024·梅州市开学考试)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B.“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内的时间
C.“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内的时间
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
答案:CD
解析: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故A错误;“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1 s初到第5 s末这5 s的时间,故B错误;“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内的时间,故C正确;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故D正确。故选CD。
1.时间与时刻的比较
比较项目 时间 时刻
在时间轴上的表示 用线段表示 用点表示
描述关键词 “内”,如“第2 s内”、“前3 s内” “初”、“末”、“时”,如“第1 s末”、“第2 s初”、“3 s时”
联系 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时间,即Δt=t2-t1;时间能表示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运动的一瞬间,好比一张照片。
2.时刻、时间在时间轴上的表示
(1)第n s与前n s的意义不同:前者的时间间隔为1 s,后者的时间间隔为n s。
(2)第n s末与第(n+1) s初是同一时刻。
针对练.(2024·清远市高一月考)如图为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第2 s内
B.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
C.t1~t2表示时间,称为第2 s内,时长是1 s
D.tn~tn+1表示时间,称为第n s内
答案:C
解析: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不是第2 s 内,故A错误;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不是第2 s内,故B错误;t1~t2表示两个时刻的间隔,是时间,称为第2 s内,时长为1 s,故C正确;tn~tn+1表示时间,称为第(n+1) s内,故D错误。
1.2022年9月30日12时44分,我国空间站在400公里的高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太空泊车”,将23吨的“问天”实验舱从节点舱的前向对接口缓慢平移至相差90°的侧向对接口,并再次对接锁紧。“问天”实验舱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情况中空间站一定可以视为质点的是( )
A.航天员在舱内做实验时
B.估算空间站绕地球一周所用时间时
C.空间站闪避太空垃圾时
D.空间站“太空泊车”对接时
答案:B
解析:航天员在舱内做实验时,空间站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估算空间站绕地球一周所用时间时,空间站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可以看作质点,故B正确;空间站闪避太空垃圾时,空间站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空间站“太空泊车”对接时,空间站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
2.(多选)(鲁教版教材习题)在摩托艇比赛中,两艘摩托艇都向南行驶,前面的摩托艇比后面的摩托艇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前面的摩托艇为参考系,后面的摩托艇向南行驶
B.以前面的摩托艇为参考系,后面的摩托艇向北行驶
C.以后面的摩托艇为参考系,前面的摩托艇向南行驶
D.以后面的摩托艇为参考系,前面的摩托艇向北行驶
答案:BC
解析:两艘摩托艇都向南行驶,以前面的摩托艇为参考系,后面的摩托艇向北行驶,选项A错误,B正确;以后面的摩托艇为参考系,前面的摩托艇向南行驶,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BC。
3.(多选)(鲁科版教材习题)如图所示,有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到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到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到甲、乙都在向上运动。甲、乙、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向上运动,乙向下运动,丙不动
B.甲向上运动,乙向上运动,丙不动
C.甲向上运动,乙向上运动,丙向下运动
D.甲、乙、丙都向上运动,且丙比甲、乙都慢
答案:BCD
解析: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取参考系,而所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相同。题中甲、乙、丙三架电梯中的乘客在观察高楼或其他电梯时都是以自己所乘电梯为参考系的,所以甲中乘客看到高楼向下运动,一定是高楼不动,甲向上运动;乙中乘客看到甲在向下运动,说明乙一定向上运动且比甲的速度还大;丙看到甲、乙均向上运动,丙有静止不动,向下运动和比甲、乙都小的速度向上运动三种可能,故B、C、D均正确。
4.(2024·珠海市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秒对应的时间间隔是2秒
B.第6秒末指时间轴上标“7 s”的点
C.时间轴上标“6 s”的点指第7秒初
D.“弹指一挥间”指时刻
答案:C
解析:第2秒是指第1秒末与第2秒末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应是1秒,故A错误;第6秒末为时刻指的是时间轴上标“6 s”的点,故B错误;时间轴上标“6 s”的点指的是第6秒末或者第7秒初,故C正确;“弹指一挥间”指的是较短的时间,故D错误。故选C。
课时测评1 质点 参考系 时间
(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
(选择题1-12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24·深圳市期中)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点没有区别
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D.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答案:D
解析:体积大的物体也可以看作质点,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故A错误;质点是有质量的点,与几何中的点不是一个概念,故B错误;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引入质点后对问题的研究大有好处,故C错误;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宇宙飞船的大小和形状可忽略不计,可把飞船看作质点,故D正确。
2.如图是我国第一艘航母上的官兵正在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下列情况中可将舰载机视为质点的是( )
A.飞行员在舱内操作舰载机
B.估算舰载机起飞时的速度
C.研究舰载机滑离甲板时的仰角
D.舰载机起飞后回收起落架的过程
答案:B
解析:飞行员在舱内操作舰载机时,舰载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被视为质点,A错误;估算舰载机起飞时的速度时,舰载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舰载机能被视为质点,B正确;研究舰载机滑离甲板时的仰角时,舰载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被视为质点,C错误;研究舰载机起飞后回收起落架的过程时,舰载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被视为质点,D错误。故选B。
3.(2024·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北京时间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作,在空间站机械臂的帮助下,完成了核心舱全景相机B在轨支架安装及抬升等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航天员景海鹏“太空漫步”的动作时,景海鹏可看成质点
B.机械臂在工作时可看成质点
C.全景相机B通过调整角度拍摄地球全景时,全景相机不能看成质点
D.研究空间站绕地球运动时,空间站不能看成质点
答案:C
解析:研究航天员景海鹏“太空漫步”时,要考虑漫步的动作,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机械臂在工作时要考虑机械臂的形状和大小,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全景相机拍摄地球全景时,必须考虑全景相机的拍摄角度,不能看成质点,故C正确;研究空间站绕地球运动时,可以忽略空间站的形状和大小,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
4.(多选)有一句描述:“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家院内的一口水井吹到篱笆墙外去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描述物体运动必须选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是唯一的,一般选“大地”
B.以大地作为参考系,水井是静止的
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物体运动,其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D.描述“水井是运动的”是以篱笆墙为参考系的
答案:BCD
解析:描述物体运动必须选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A错误;以大地作为参考系,水井是静止的,B正确;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物体运动,其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人观察路边的路灯,以大地为参考系,路灯是静止的,以自己为参考系,路灯是运动的,C正确;描述“水井是运动的”是以篱笆墙为参考系的,D正确。故选BCD。
5.(2024·深圳市期中)高铁上的乘客往往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所在的列车缓慢启动了,过一会才发现不是自己所在列车启动了,而是对面的列车启动出发了。乘客认为自己所在列车启动和对面列车启动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对面列车,站台 B.站台,对面列车
C.自己所在列车,站台 D.站台,自己所在列车
答案:A
解析:此类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主要是因为选不同参考系导致的。当以站台为参考系,站台不动,对面的列车不断远离站台,所以是对面的列车出发启动。当乘客以对面的列车为参考系,认为对面列车不动,而自己不断与对面的列车距离发生变化,所以乘客认为是自己所在列车启动了。故选A。
6.(2024·珠海市月考)直升机飞行员俯视大地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行员是以大地为参考系的
B.直升机正在向上运动
C.以直升机为参考系,飞行员正在向下运动
D.以飞行员为参考系,直升机静止
答案:D
解析:飞行员俯视大地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是以飞行员自己为参考系,此时直升机正在向下运动,故A、B错误;以直升机为参考系,飞行员静止,故C错误;以飞行员为参考系,直升机静止,故D正确。故选D。
7.下列各选项中的计时数据中指时刻的是( )
A.学校运动会上,小明用14 s跑完了100 m
B.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第5 s内下降的高度为40 m
C.从深圳开往泰州的某次列车每天早上5时30分到达南昌站
D.某人骑自行车,在30 min内行驶了6 km
答案:C
解析: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是时间轴上的一点,故选项C中的计时数据是指时刻;时间指的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故选项A、B、D中的计时数据均指时间。故选C。
8.(2024·山东济南高一上期末)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关于“神舟十四号”,下列数据指时刻的是( )
A.返回舱于20时09分成功着陆
B.返回舱穿越“黑障”过程中会和地面失联约5分钟
C.“神舟十四号”整个返回过程约8小时
D.三位航天员此次出征太空历时183天
答案:A
解析:20时09分指的是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时刻,故A正确;5分钟指的是返回舱穿越“黑障”过程中与地面失联的时间间隔,故B错误;8小时指的是返回过程的时间间隔,故C错误;183天指的是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的时间间隔,故D错误。
9.(2024·广州市期末)关于北京冬季奥运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冰壶比赛的时间为60 min,指的是时刻
B.图乙中,裁判给正在参加花样滑冰的运动员打分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C.图丙中,滑冰比赛时,一名运动员发现观众在“后退”,他是以大地为参考系
D.图丁中,运动员以1分26秒768的成绩获得短道速滑男子1 000 m 冠军,1分26秒768指的是时间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60 min”指的是一个过程,为时间,故A错误;裁判给在参加花样滑冰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需要考虑运动员的动作,不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故B错误;滑冰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发现观众在“后退”,他是以自己为参考系,故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1分26秒768”指的是一个过程,为时间,故D正确。故选D。
10.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
A.A船一定向左运动 B.A船一定是静止的
C.B船一定向右运动 D.B船可能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因为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可判断出风是从左向右刮的。A船上旗帜向右飘,有三种可能:一是A船不动,风把旗帜吹向右侧;二是A船向左运动,风向相对于旗帜向右,把旗帜吹向右侧;三是A船向右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吹向右侧,故A、B错误;B船旗帜向左飘,说明B船一定向右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大于风速,故C正确,D错误。
11.(2024·深圳市期中)如图是甲、乙、丙三艘船经过一个码头的情景图,其中乙船上的乘客看到甲船在向东运动,看到丙船和码头都在向西运动,则码头上的人看到三艘船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三艘船都在向东运动,丙船速度最大
B.三艘船都在向东运动,丙船速度最小,甲船速度最大
C.甲船在向西运动,乙、丙两船都在向东运动
D.甲、乙两船都在向东运动,丙船静止,甲船速度小于乙船速度
答案:B
解析:乙船看见丙船和码头向西运动,说明乙船是向东运动的,丙船可能静止,可能向西运动,也可能向东运动但速度小于乙船速度;乙船看到甲船向东运动,说明甲船向东运动且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故选B。
12.(多选)坐在甲火车的小明在车窗里看见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他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的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他们运动的情况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的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答案:ABD
解析:小华先看到乙车的车头,后看到乙车车尾,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向前运动。甲车有三种情况:如果甲车静止,乙车是向前运动的;如果甲车向前行驶,乙车也向前运动,乙车的运动速度比甲车大;如果甲车向后倒车,乙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前运动、也可能向后倒车(但是乙车比甲车的倒车速度小)。故选AB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3张PPT)
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 时间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知道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知道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3.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物体运动具有相对性。
4.知道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素养目标
知识点一 质点
情境导入 (1)讨论高速列车从汕头南开往广州站的时间,能否忽略其长度,将其简化成一个点呢?
提示:能
自主学习
(2)讨论列车通过隧道口的时间,能否将其看作一个点?
提示:不能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2—P3完成下列填空)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在__________上随时间的变化。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的点。
3.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各点的运动情况_____,或者它的______和______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4.理想化模型: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抓住问题中的______因素,忽略______因素,建立一个与实际情况差距不大的理想化模型来进行研究,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一个________模型。
空间位置
质量
相同
大小
形状
主要
次要
理想化
师生互动 如图所示,桌面上放置一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材。
任务1.某同学沿直线向某方向推动放在桌面上的教材,若要测量教材移动的距离,能否将它视为质点?为什么?
提示:教材沿某方向在桌面上运动时,教材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的运动来表示整本教材的运动情况,故可将教材视为质点。
课堂探究
任务2.某同学按住教材四角中的一角,让教材围绕该点转动,能否将教材视为质点?为什么?
提示:教材围绕自身某点转动时,教材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故不能将教材视为质点。
任务3.通过以上的情景说一说什么时候物体可以被看成质点。
提示: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物体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此时物体可以被看成质点。
例1
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 909 m。“奋斗者”号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情况中“奋斗者”号一定可视为质点的是
A.估算下降总时间时 B.用推进器使其转弯时
C.在海沟中穿越窄缝时 D.科学家在其舱内进行实验时
√
估算潜水器下降的总时间时,潜水器的大小和形状相对运动的轨迹可以忽略,可以视为质点,A正确;用推进器使其转弯时和科学家在其舱内进行实验时,都需要研究潜水器本身的特点,不可视为质点,B、D错误;在海沟中穿越窄缝时,潜水器的大小和形状相对窄缝,尺寸不可以忽略,不可视为质点,C错误。故选A。
物体能否被视为质点的条件
1.物体能否被视为质点,不是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
2.同一物体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有时可被视为质点,有时则不能被视为质点。
针对练1. 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的四张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甲图中猫在地板上行走的速度时,猫可视为质点
B.研究乙图中水珠形状形成的原因时,旋转球可视为质点
C.研究丙图中飞翔鸟儿能否停在树桩上时,鸟儿可视为质点
D.研究丁图中马术运动员和马能否跨越障碍物时,马可视为质点
√
研究题图甲中猫在地板上行走的速度时,猫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可将猫视为质点,A正确;研究题图乙中水珠形状形成的原因时,旋转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旋转球不能视为质点,B错误;研究题图丙中飞翔鸟儿能否停在树桩上时,鸟儿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将鸟儿视为质点,C错误;研究题图丁中马术运动员和马能否跨越障碍物时,马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能把马视为质点,D错误。故选A。
针对练2. (2024·珠海市高一月考)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苹果园摘苹果,找成熟的大的苹果,可将苹果视为质点
B.导弹将目标锁定敌舰的要害,如弹药舱,可将敌舰视为质点
C.研究飞机在两地间的飞行轨迹时,可将飞机视为质点
D.研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抓取月球土壤的动作时,可将月球车视为质点
√
找成熟的大的苹果时,必定要考虑苹果的体积大小,不可将苹果视为质点,故A错误;导弹将目标锁定敌舰的要害,不可将敌舰视为质点,故B错误;研究飞机在两地间的飞行轨迹时,飞机的大小相对于往返距离可以忽略,可将飞机视为质点,故C正确;研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抓取月球土壤的动作时,月球车的形状不能忽略,不可将月球车视为质点,故D错误。
返回
知识点二 参考系
情境导入 观察图中所展现的生活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小华和司机的相对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小华相对于司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提示:没变 静止
(2)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小华和小明的
相对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小华相对
于小明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提示:变化 运动
自主学习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3—P4完成下列填空)
1.参考系
(1)定义:研究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______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对观察结果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可能有所______。
2.坐标系
(1)建系目的: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______及____________。
(2)坐标系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和单位长度。
参考
不同
位置
位置的变化
原点
正方向
师生互动 任务1.无风的雨天里,站在路旁的小明与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小聪看到雨滴的轨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下图回答
提示:小明看到雨滴轨迹是竖直的,小聪看到雨滴轨迹是倾斜的。
任务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
提示: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运动物体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
课堂探究
行驶汽车玻璃上雨水的痕迹
角度1 由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考系
(多选)(2024·广州市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以山石为参考系的
B.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云与我俱东”是以船为参考系的
C.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
D.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例2
√
√
“清泉石上流”是泉水在山石上运动,是以山石为参考系的,A正确;“云与我俱东”是以堤岸为参考系的,B错误;“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C正确;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比如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落下的物体,从飞机上看做直线运动,从地面上看做曲线运动,D错误。故选AC。
针对练.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山和船
B.船和山
C.河岸和流水
D.山和地面
√
“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人看见山在迎面走来,人和船相对静止,选取的参考系是人或船;“是船行”是船相对河岸运动,河岸、地面和山相对静止,选取的参考系是河岸、地面或山,故B正确。
角度2 由选取的参考系判断物体的运动
(多选)(2024·揭阳市高一期中)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三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乙
D.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例3
√
√
√
根据题意,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相对于甲匀速下降,则乙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向上匀速运动,或者是丙也匀速下降,只不过下降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选ABD。
1.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四性
标准性 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参考系为标准
任意性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考系
统一性 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应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相对性 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针对练.2023年9月30日,杭州亚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我国选手全红婵、陈芋汐携手夺冠,中国队实现亚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六连冠。如图是她们比赛时动作高度同步的场景,说她们同步,是指
A.她们相对于跳台是静止的
B.陈芋汐相对于全红婵是静止的
C.全红婵相对于陈芋汐是运动的
D.她们相对于水面是静止的
√
比赛时,她们相对于跳台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A错误;说她们同步,是因为比赛时陈芋汐相对于全红婵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她们之间始终是静止的,故B正确,C错误;比赛时,她们相对于水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
返回
知识点三 时间与时刻
情境导入 看图回答问题。
请将“五点钟”“半个小时”“10分钟”“8点”分类,它们的含义相同吗?
提示:“五点钟”“8点”指时刻,“10分钟”“半个小时”指时间。它们的含义不同。
自主学习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4—P5完成下列填空)
1.时刻:钟表指针指示的一个示数对应着某一______,也就是时刻。
2.时间:把两个______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
3.在时间轴上的表示:时间轴上的________表示的是某一时刻,时间轴上的__________表示的是一段时间。
4.时间与时刻的关系: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Δt=t2-t1,t1、t2分别表示先后两个时刻。
瞬间
时刻
一个点
一条线段
师生互动 仔细观察G3509列车时刻表:
站名 到达 发车 停留
大连北 始发站 18:05 —
锦州北 19:46 19:48 2分钟
辽宁朝阳 20:13 20:16 3分钟
北京朝阳 20:55 终点站 —
任务1.表中锦州北的“到达时间”是19:46,“停留时间”是2分钟,这两个“时间”的意思相同吗?
提示:不相同,前一个“时间”表示列车到站的时刻,后一个“时间”表示列车停留的时间间隔。
任务2.若用数轴表示时间,建立时间轴,表中锦州北的到达时间19:46对应时间轴上的什么?停留时间2分钟对应时间轴上的什么?
提示:19:46是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19:46的点;停留时间是2分钟,对应时间轴上19:46和19:48之间的线段。
课堂探究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故A错误;“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1 s初到第5 s末这5 s的时间,故B错误;“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内的时间,故C正确;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故D正确。故选CD。
(多选)(2024·梅州市开学考试)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B.“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内的时间
C.“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内的时间
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
例4
√
√
1.时间与时刻的比较
比较项目 时间 时刻
在时间轴上的表示 用线段表示 用点表示
描述关键词 “内”,如“第2 s内”、
“前3 s内” “初”、“末”、“时”,如“第
1 s末”、“第2 s初”、“3 s时”
联系 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时间,即Δt=t2-t1;时间能表示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运动的一瞬间,好比一张照片。
2.时刻、时间在时间轴上的表示
(1)第n s与前n s的意义不同:前者的时间间隔为1 s,后者的时间间隔为n s。
(2)第n s末与第(n+1) s初是同一时刻。
针对练. (2024·清远市高一月考)如图为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第2 s内
B.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
C.t1~t2表示时间,称为第2 s内,时长是1 s
D.tn~tn+1表示时间,称为第n s内
√
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不是第2 s 内,故A错误;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不是第2 s内,故B错误;t1~t2表示两个时刻的间隔,是时间,称为第2 s内,时长为1 s,故C正确;tn~tn+1表示时间,称为第(n+1) s内,故D错误。
返回
随堂演练
1.2022年9月30日12时44分,我国空间站在400公里的高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太空泊车”,将23吨的“问天”实验舱从节点舱的前向对接口缓慢平移至相差90°的侧向对接口,并再次对接锁紧。“问天”实验舱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情况中空间站一定可以视为质点的是
A.航天员在舱内做实验时
B.估算空间站绕地球一周所用时间时
C.空间站闪避太空垃圾时
D.空间站“太空泊车”对接时
√
航天员在舱内做实验时,空间站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估算空间站绕地球一周所用时间时,空间站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可以看作质点,故B正确;空间站闪避太空垃圾时,空间站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空间站“太空泊车”对接时,空间站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
两艘摩托艇都向南行驶,以前面的摩托艇为参考系,后面的摩托艇向北行驶,选项A错误,B正确;以后面的摩托艇为参考系,前面的摩托艇向南行驶,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BC。
2.(多选)(鲁教版教材习题)在摩托艇比赛中,两艘摩托艇都向南行驶,前面的摩托艇比后面的摩托艇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前面的摩托艇为参考系,后面的摩托艇向南行驶
B.以前面的摩托艇为参考系,后面的摩托艇向北行驶
C.以后面的摩托艇为参考系,前面的摩托艇向南行驶
D.以后面的摩托艇为参考系,前面的摩托艇向北行驶
√
√
3.(多选)(鲁科版教材P33T1)如图所示,有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到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到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到甲、乙都在向上运动。甲、乙、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上运动,乙向下运动,丙不动
B.甲向上运动,乙向上运动,丙不动
C.甲向上运动,乙向上运动,丙向下运动
D.甲、乙、丙都向上运动,且丙比甲、乙都慢
√
√
√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取参考系,而所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相同。题中甲、乙、丙三架电梯中的乘客在观察高楼或其他电梯时都是以自己所乘电梯为参考系的,所以甲中乘客看到高楼向下运动,一定是高楼不动,甲向上运动;乙中乘客看到甲在向下运动,说明乙一定向上运动且比甲的速度还大;丙看到甲、乙均向上运动,丙有静止不动,向下运动和比甲、乙都小的速度向上运动三种可能,故B、C、D均正确。
第2秒是指第1秒末与第2秒末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应是1秒,故A错误;第6秒末为时刻指的是时间轴上标“6 s”的点,故B错误;时间轴上标“6 s”的点指的是第6秒末或者第7秒初,故C正确;“弹指一挥间”指的是较短的时间,故D错误。故选C。
返回
4.(2024·珠海市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秒对应的时间间隔是2秒
B.第6秒末指时间轴上标“7 s”的点
C.时间轴上标“6 s”的点指第7秒初
D.“弹指一挥间”指时刻
√
课 时 测 评
1.(2024·深圳市其中)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点没有区别
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D.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
体积大的物体也可以看作质点,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故A错误;质点是有质量的点,与几何中的点不是一个概念,故B错误;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引入质点后对问题的研究大有好处,故C错误;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宇宙飞船的大小和形状可忽略不计,可把飞船看作质点,故D正确。
2.如图是我国第一艘航母上的官兵正在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下列情况中可将舰载机视为质点的是
A.飞行员在舱内操作舰载机
B.估算舰载机起飞时的速度
C.研究舰载机滑离甲板时的仰角
D.舰载机起飞后回收起落架的过程
√
飞行员在舱内操作舰载机时,舰载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被视为质点,A错误;估算舰载机起飞时的速度时,舰载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舰载机能被视为质点,B正确;研究舰载机滑离甲板时的仰角时,舰载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被视为质点,C错误;研究舰载机起飞后回收起落架的过程时,舰载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被视为质点,D错误。故选B。
3.(2024·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北京时间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作,在空间站机械臂的帮助下,完成了核心舱全景相机B在轨支架安装及抬升等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航天员景海鹏“太空漫步”的动作时,景海鹏可看成质点
B.机械臂在工作时可看成质点
C.全景相机B通过调整角度拍摄地球全景时,全景相机不能看成质点
D.研究空间站绕地球运动时,空间站不能看成质点
√
研究航天员景海鹏“太空漫步”时,要考虑漫步的动作,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机械臂在工作时要考虑机械臂的形状和大小,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全景相机拍摄地球全景时,必须考虑全景相机的拍摄角度,不能看成质点,故C正确;研究空间站绕地球运动时,可以忽略空间站的形状和大小,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
4.(多选)有一句描述:“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家院内的一口水井吹到篱笆墙外去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描述物体运动必须选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是唯一的,一般选“大地”
B.以大地作为参考系,水井是静止的
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物体运动,其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D.描述“水井是运动的”是以篱笆墙为参考系的
√
√
√
描述物体运动必须选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A错误;以大地作为参考系,水井是静止的,B正确;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物体运动,其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人观察路边的路灯,以大地为参考系,路灯是静止的,以自己为参考系,路灯是运动的,C正确;描述“水井是运动的”是以篱笆墙为参考系的,D正确。故选BCD。
5.(2024·深圳市期中)高铁上的乘客往往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所在的列车缓慢启动了,过一会才发现不是自己所在列车启动了,而是对面的列车启动出发了。乘客认为自己所在列车启动和对面列车启动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对面列车,站台 B.站台,对面列车
C.自己所在列车,站台 D.站台,自己所在列车
√
此类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主要是因为选不同参考系导致的。当以站台为参考系,站台不动,对面的列车不断远离站台,所以是对面的列车出发启动。当乘客以对面的列车为参考系,认为对面列车不动,而自己不断与对面的列车距离发生变化,所以乘客认为是自己所在列车启动了。故选A。
6.(2024·珠海市月考)直升机飞行员俯视大地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行员是以大地为参考系的
B.直升机正在向上运动
C.以直升机为参考系,飞行员正在向下运动
D.以飞行员为参考系,直升机静止
√
飞行员俯视大地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是以飞行员自己为参考系,此时直升机正在向下运动,故A、B错误;以直升机为参考系,飞行员静止,故C错误;以飞行员为参考系,直升机静止,故D正确。故选D。
7.下列各选项中的计时数据中指时刻的是
A.学校运动会上,小明用14 s跑完了100 m
B.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第5 s内下降的高度为40 m
C.从深圳开往泰州的某次列车每天早上5时30分到达南昌站
D.某人骑自行车,在30 min内行驶了6 km
√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是时间轴上的一点,故选项C中的计时数据是指时刻;时间指的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故选项A、B、D中的计时数据均指时间。故选C。
8.(2024·山东济南高一上期末)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关于“神舟十四号”,下列数据指时刻的是
A.返回舱于20时09分成功着陆
B.返回舱穿越“黑障”过程中会和地面失联约5分钟
C.“神舟十四号”整个返回过程约8小时
D.三位航天员此次出征太空历时183天
√
20时09分指的是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时刻,故A正确;5分钟指的是返回舱穿越“黑障”过程中与地面失联的时间间隔,故B错误;8小时指的是返回过程的时间间隔,故C错误;183天指的是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的时间间隔,故D错误。
9.(2024·广东广州期末)关于北京冬季奥运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冰壶比赛的时间为60 min,指的是时刻
B.图乙中,裁判给正在参加花样滑冰的运动员打分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C.图丙中,滑冰比赛时,一名运动员发现观众在“后退”,他是以大地为参考系
D.图丁中,运动员以1分26秒768的成绩获得短道速滑男子1 000 m 冠军,1分26秒768指的是时间
√
根据题意可知,“60 min”指的是一个过程,为时间,故A错误;裁判给在参加花样滑冰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需要考虑运动员的动作,不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故B错误;滑冰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发现观众在“后退”,他是以自己为参考系,故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1分26秒768”指的是一个过程,为时间,故D正确。故选D。
10.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A.A船一定向左运动 B.A船一定是静止的
C.B船一定向右运动 D.B船可能是静止的
√
因为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可判断出风是从左向右刮的。A船上旗帜向右飘,有三种可能:一是A船不动,风把旗帜吹向右侧;二是A船向左运动,风向相对于旗帜向右,把旗帜吹向右侧;三是A船向右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吹向右侧,故A、B错误;B船旗帜向左飘,说明B船一定向右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大于风速,故C正确,D错误。
11.(2024·深圳市期中)如图是甲、乙、丙三艘船经过一个码头的情景图,其中乙船上的乘客看到甲船在向东运动,看到丙船和码头都在向西运动,则码头上的人看到三艘船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三艘船都在向东运动,丙船速度最大
B.三艘船都在向东运动,丙船速度最小,甲船速度最大
C.甲船在向西运动,乙、丙两船都在向东运动
D.甲、乙两船都在向东运动,丙船静止,甲船速度小于乙船速度
√
乙船看见丙船和码头向西运动,说明乙船是向东运动的,丙船可能静止,可能向西运动,也可能向东运动但速度小于乙船速度;乙船看到甲船向东运动,说明甲船向东运动且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故选B。
12.(多选)坐在甲火车的小明在车窗里看见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他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的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他们运动的情况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的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
√
√
小华先看到乙车的车头,后看到乙车车尾,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向前运动。甲车有三种情况:如果甲车静止,乙车是向前运动的;如果甲车向前行驶,乙车也向前运动,乙车的运动速度比甲车大;如果甲车向后倒车,乙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前运动、也可能向后倒车(但是乙车比甲车的倒车速度小)。故选ABD。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