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州十二中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州十二中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9 14:4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春期龙马潭区泸州十二中联考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历 史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秦汉终结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后是隋唐一统,五代后是宋元明清的一统。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分久必合、走向统一是因为( )
A.统一是必然趋势 B.外来势力渗入 C.国家分裂 D.民族征战
2.唐朝时,它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其建筑布局被诗人描述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座城市是(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3.《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曾有感而发,“否为官择人,他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这说明唐太宗( )
A.以人为本,仁政爱民 B.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C.用人唯贤,知人善任 D.制定法律,减少刑法
4.史韵学社在进行项目式学习时,收集了以下一组实物图片——春秋战国时期的铁臿、汉代播种工具耧车、三国时期的灌溉工具翻车、唐代灌溉工具筒车和耕作工具曲辕犁。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
A.人地矛盾彻底解决 B.农业工具不断创新
C.休养生息政策施行 D.手工业技术的改进
5.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下棋、拔河等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C.男女地位完全平等 D.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6.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 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该僧人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写成的书是( )
A.《西行漫记》 B.《西游记》 C.《桂苑笔耕集》 D.《大唐西域记》
7.五代十国后期,北方继续保持了后唐时就形成的基本完整局面,而南方的九个政权在经过兼并后也变为五个。这种状况( )
A.使北方经济能稳定发展 B.反映了统一的必然趋势
C.断绝了各地的经济联系 D.造成了南方的战乱更多
8.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改革家。为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减少官僚和大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现象的发生,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 D.保甲法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开元盛世 B.宋辽对抗 C.宋夏和议 D.南宋偏安
10.宋代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对象、生产工具至少有45项获得了发展,生产物除了缴纳赋税、满足自己需用外,有了相当的剩余,这些剩余的生产物通过商业渠道大量输往市场,材料主要说明宋代( )
A.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B.农业的生产技术提高
C.对外经济贸易较为发达 D.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11.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②南宋时期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③宋代鼓励对外贸易 ④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2.观察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民族关系发展 B.社会变化 C.从并立到统一 D.繁荣与开放
13.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如图一是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至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版印广告物(公元960-1127年),图中可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济南刘家针铺铜板印记
A.唐代蔡侯纸活印广告 B.广告出自《农政全书》
C.广告出自《天工开物》 D.宋代的雕版印刷广告
14.《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中写道,元朝以前的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
A.元朝之前没有统一的王朝 B.元朝时期各个少数民族已经被汉族同化
C.元朝之前所有朝代力量薄弱 D.元朝时期中华民族相互交融达到新高度
15.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图中空白方格中应填入的内容主题是( )
A.南朝对江南的开发 B.汉朝对西域的经营
C.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D.清朝对边疆的治理
16.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的热潮。以下文学作品的文学体裁是 ( )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关汉卿《窦娥冤》
A.汉赋和唐诗 B.唐诗和宋词
C.宋词和元曲 D.元曲和小说
17.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做了一个命题,你觉得下列主题不适合的是( )
①造纸术﹣﹣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地助跑器
③火药﹣﹣荡平了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印刷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产物
A.① B.② C.③ D.④
18.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地方权分“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改动的最突出特点是( )
A.皇权受到制约 B.削弱中央机构权力
C.分割地方权力 D.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19.“明初以如此巨大规模的船队,历时近30年,遍访‘西洋’30余国…船队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材料评价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20.南朝祖冲之“不虚(凭空)推(推崇)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袁隆平“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据此可知,祖冲之和袁隆平都具有( )
A.艰苦奋斗的节约意识 B.锐意进取的改革意识
C.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D.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21.雍正帝指出,清朝统一天下,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中国的疆土开拓广远,“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他意在强调( )
A.大一统国家认同的重要性 B.实行因俗而治的合理性
C.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多元性 D.防止地方割据的迫切性
22.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这最能说明,明代( )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B.农具制造工艺革新
C.种植物种日渐增多 D.集体劳作形式盛行
23.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一职,最终在哪个朝代被废止( )
A.明朝 B.秦朝 C.汉朝 D.元朝
24.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这段文字评价的古典文学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游记》
25.明代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体现长城(  )
A.功能具有多样性 B.旨在抵御外来侵略
C.象征着皇权至上 D.技术先进质量优异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本题20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干多年,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尚书省,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六部指的是尚书省下属的行政机构,分别为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且每部都各辖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 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进一步完善此制度?这一政治举措有何意义?(4分)
(2)根据材料工,概括宋代“中央政府管理体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各行省的权力受到哪两个中央机构限制?这一行政管理制度,历史上称为什么制度?(6分)
(4)材料四中“我朝罢丞相”解决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哪一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强化君权方面采取了什么政治措施?(4分)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7.(本题16分)地图是历史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和史料,也是历史知识在空间上的延续。阅读以下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1图2中政权A、B的名称及其建立者。(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1中A政权与北宋订立的盟约名称,并分析该盟约的积极作用。(4分)
(3)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的新发展。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举出元朝边疆管理的一个例子。(4分)
(4)根据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
28.(本题14分)七年级(1)班以“我看明清”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
任务一 【观影——感悟家国情怀】
第一组在经典电影里追寻中华儿女恒古不变的英雄气节
材料一 英雄精神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源泉和内在动力,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蕴含着传播主流价值观和凝聚社会意志的正能量。
——摘自唐勇《捍卫与传承:英雄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
电影 主要剧情
《荡寇风云》 讲述了明朝抗倭英雄①____抗击倭寇的英雄史诗故事
《英雄郑成功》 讲述了郑成功从反清复明的“孤臣”成为收复②____的民族英雄的故事。
(1)请将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位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4分)
任务二 【读书——汲取治世智慧】
第二组在典籍中的字里行间勾勒出海内一统画面
材料二 边疆地区发展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边疆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政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
——摘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时间 事件
明英宗正统初年(1536年) 明朝订定僧人等级,共分法王、西天佛子等7个等级
朱元璋洪武七年(1374年) 在河州(今甘肃临夏)设西安行都卫指挥使司
顺治十年(1653年) 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册封西藏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雍正五年(1727年) 在西藏设驻藏大臣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地方行政体制黑人法规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三十五年(1696年)三十六年(1697年)三次亲征,打败噶尔丹
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 (1757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设置伊犁将军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明清朝中央政府治理边疆地区的主要举措,并概括其作用。(4分)
任务三 【品图——提升人文素养】
第三组抚摸一砖一瓦,聆听你的前世与今生。
材料三 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它们就像一颗颗闪亮明珠,串联在历史发展的线索之上。
——摘自朱汉国《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① ②
(3)请从①②中任选一组,拟一标题,并为其撰写解说词。(6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A D B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D C C D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A B A
26.(1)唐太宗。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中央集权。(任答其中1条,即可)
(2)行政效率低下。重文轻武;
(3)中书省、枢密院;行省制度。
(4)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设立军机处;
(5)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或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27.(1)A:名称:辽;建立者:耶律阿保机。B:名称:金;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2)盟约名称:澶渊之盟;积极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为宋朝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环境。
(3)新发展:行省制度举例: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4)从北宋到元朝,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8.(1)补充:①戚继光;②台湾。精神品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英勇无畏、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2)主要举措;订定僧人等级;册封宗教首领;设置管理机构;武力平定叛乱。
作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了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3)选第一组:标题:明朝著名的建筑成就
解说词:明朝建筑成就卓著,八达岭长城和北京紫禁城是明朝建筑成就的杰出代表。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有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是北京城的核心,整个北京城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选第二组:标题:明朝著名的科技著作
解说词: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取得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如《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出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宋应星。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宋应星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