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综合提升课件(63页)+学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综合提升课件(63页)+学案(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9 15:21:24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单元综合提升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概念梳理 构建网络
返回
教考衔接 明确考向
    (2023·广东高考)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机器人通过磁铁吸附在船舷外壁面检测船体。壁面可视为斜面,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船和机器人保持静止时,机器人仅受重力G、支持力FN、摩擦力f和磁力F的作用,磁力垂直壁面。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f=G
B.F=FN
C.f=G cos θ
D.F=G sin θ
真题
1

如图所示,将重力沿垂直于斜面方向和沿斜面方向分解。沿斜面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G cos θ,故A错误,C正确;垂直斜面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G sin θ+FN,故B、D错误。故选C。
衔接教材 粤教版必修第一册P83例题1。如图所示,一名旅客拉着一个行李箱前行。设旅客的拉力为20 N,拉杆与水平地面夹角θ=53°。使行李箱水平前进的力有多大?
分析:旅客斜向上的拉力产生竖直上提和水平向右拉动行李箱的两个效果。依此可以确定旅客拉力的两个分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解:使行李箱前行的力是旅客拉力的水平分力
F1=F cos θ=20×0.6 N=12 N。
即使行李箱水平前进的力为12 N。
衔接分析 本题以检测船体的磁铁为素材,创设了比较作用力大小的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与粤教版必修第一册P83例题1的物理情境类似。
本题主要考查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知识点,物体受到四个及以上作用力,应用正交分解法比较简单。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应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分解较少的力即可。
针对练.某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在直播象棋比赛,棋
盘是铁质的,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能吸在棋
盘上。不计棋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于静止在棋盘
上的某颗棋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棋盘竖直,磁性越强,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B.若棋盘竖直,棋盘对棋子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棋子重力的大小
C.若棋盘竖直,减小棋子的质量,则棋子所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不变
D.若使棋盘倾斜,如图,棋子仍相对棋盘静止,则棋子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若棋盘竖直,棋子所受的摩擦力与棋子的重力等大反向,则磁性越强,棋子受摩擦力不变;减小棋子的质量,棋子所受到的摩擦力减小,故A、C错误,B正确。若使棋盘倾斜,如题图所示,棋子仍相对棋盘静止,棋子所受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棋盘方向的分力,小于棋子的重力,棋子受到的摩擦力变小,故D错误。故选B。
    (2022·广东高考)如图所示是可用来制作豆腐的石磨。木柄AB静止时,连接AB的轻绳处于绷紧状态。O点是三根轻绳的结点,F、F1和F2分别表示三根绳的拉力大小,F1=F2且∠AOB=60°。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F=F1
B.F=2F1
C.F=3F1
D.F=   
真题
2

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由几何关系可知θ=30°,由平衡条件可得F1sin 30°=F2sin 30°,F1cos 30°+F2cos 30°=F,联立可得F=   ,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衔接教材 粤教版必修第一册P88共点力平衡中的物理情境
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如图(a)所示],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如图(b)所示],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concurrent forces)。
衔接分析 本题以制作豆腐的石磨为素材,创设了确定力的大小关系的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类似的问题情境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较常见,主要考查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知识点。
该题需提炼对称性模型,力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可割成四个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求解,或者应用正交分解法求解作用力。
针对练.如图所示,三个灯笼由轻绳连接起来挂在灯柱上,O为结点,轻绳OA、OB、OC长度相等,无风时三根绳拉力分别为FA、FB、FC其中OB、OC两绳的夹角为60°,灯笼总质量为3m,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A与FC大小相等
B.FB与FC是FA的分力
C.FB与FC合力大于FA
D.FB与FC均大于1.5mg

依题意,灯笼处于平衡状态,则三个灯笼受到重力与
OA的拉力大小相等,所以OA的拉力FA=3mg,三根
绳子等长,可知OB与OC的拉力是相等的;对O点进
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可知FB cos 30°+FC cos 30°
=FA=3mg,所以FB=FC=   >1.5mg,故A错
误,D正确;结点O受力平衡,所以FB与FC的合力大
小等于FA,它们是真实作用在灯笼上的力,即FB与
FC不是FA的分力,故B、C错误。故选D。
返回
易错辨析 强化落实
1.(胡克定律)三个重力均为10 N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细线连接如图,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A.4 cm
B.6 cm
C.8 cm
D.10 cm

原来q弹簧压缩量x1=  =2 cm;当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q弹簧伸长量x2=  =2 cm,弹簧p的伸长量x3=  =4 cm,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x=x1+x2+x3=8 cm,故选C。
地面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80 N
用F1=60 N的水平推力推物体,推力小于地面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物体仍保持静止,根据平衡条件得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是f=F1=60 N。
2.(摩擦力的计算)某物体所受重力为200 N,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对它的最大静摩擦力为80 N,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9。
(1)用60 N的水平推力推物体,求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60 N 
物体运动起来后,若使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则水平推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则有水平推力F2=f′=μFN=μG=78 N。
(2)物体运动起来后,若使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求在水平方向施加的推力的大小;
答案:78 N 
(3)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人把推力突然减小到30 N,直到停止前,求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78 N 
当推力减小到30 N,直到停止前,物体所受摩擦力仍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78 N。
若撤去水平推力,直到停止前,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仍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78 N。
(4)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若撤去水平推力,直到停止前,求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78 N
3.(整体法和隔离法)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正方体和质量为M的正方体放在两竖直墙面间,处于静止状态。m和M的接触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若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于(M+m)g
B.水平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M+m)g cos α
C.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mg tan α
D.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   

对M和m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整体受重力(M+m)g、水平面的支持力FN、两墙面的支持力FN1 和FN2,由于两正方体受力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水平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FN=(M+m)g,故A、B错误。
对m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mg、右边墙面的支持力FN1、
M的支持力FN′,如图乙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竖直方向mg=FN′sin α,水平方向FN1=FN′cos α,解得
FN1=   ,即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等于   ;
由整体法可知FN2=FN1,则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
为FN2=   ,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4.(动态平衡)(多选)如图所示,绳与杆均不计重力,所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A端用铰链固定,滑轮O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忽略),B端吊一重物P。现施拉力T将B端缓慢上拉(绳、杆均未断),在杆达到竖直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
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
C.杆越来越不容易断
D.杆所受的压力不变


5.(多力平衡问题)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滑块放在斜面上。若对其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1=8 N滑块可沿斜面匀速下滑;若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2=16 N滑块可沿斜面匀速上滑。已知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求:
(1)滑块的质量及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2 kg 0.25 
滑块匀速下滑时,取滑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如图1所示
坐标系,受力分析可知,沿斜面方向有F1+f=mg sin 37°
垂直斜面方向有
FN=mg cos 37°
f=μFN
滑块匀速上滑时,取滑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则有F2=mg sin 37°+f

解得m=2 kg,μ=0.25。
(2)若将滑块放在斜面上,施加水平推力F使其静止在斜面上,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推力F的范围。
答案:8.4 N≤F≤24.6 N
若滑块恰好不下滑,也就是F较小时,摩擦力方向将沿斜面向上,根据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有,沿斜面方向上Fmincos 37°+f1=mg sin 37°
垂直于斜面方向上Fminsin 37°+mg cos 37°=FN1
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即f1=μFN1
推力F最小为Fmin≈8.4 N
若滑块恰好不上滑,也就是F较大时,摩擦力方向将沿斜面向下,
根据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有,沿斜面方向上
Fmaxcos 37°=mg sin 37°+f2
垂直斜面方向上Fmaxsin 37°+mg cos 37°=FN2
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即f2=μFN2
推力F最大为Fmax≈24.6 N
推力范围为8.4 N≤F≤24.6 N。
返回
单 元 检 测 卷
1.(2024·广州市高一期中)关于重力及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不与地球相互接触时也会受到重力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B.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各点,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等
C.由胡克定律k= 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力成正比,与形变量成反比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物体在不与地球相互接触时也会受到重力作用,但力不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故A错误;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各点,由于重力加速度不一定相同,其所受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弹力、形变量无关,故C错误;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故D正确。故选D。
2.(2024·揭阳市高一期末)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摩擦力时,一定同时存在弹力
B.有弹力时,一定同时存在摩擦力
C.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几何中心必与其重心重合
D.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有摩擦力时,一定同时存在弹力,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故A正确;有弹力时,不一定有摩擦力,产生摩擦力还需要两物体接触面粗糙,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故B错误;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的物体,其几何中心必与其重心重合,故C错误;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故D错误。故选A。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静止
B.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D.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所受合力一定为零,故选C。

4.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一个质量为2m的物块A,物块A静止后弹簧长度为l1;若在物块A上端再放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B,静止后弹簧长度为l2,如图乙所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则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C.弹簧的原长为3l1-2l2
D.弹簧的原长为3l1+2l2

由胡克定律F=kx,可得ΔF=kΔx,受力分析则有mg=k(l1-l2),解得k=   ,故AB错误;设弹簧原长为l,由题图甲分析可知2mg=k(l-l1),解得l=3l1-2l2,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5.某同学正在擦一块竖直的黑板,对于擦黑板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板受到的压力是由于黑板形变产生的
B.黑板是静止的,所以黑板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C.黑板擦移动的速度越大,黑板擦得越干净
D.黑板擦挤压黑板的力越大,黑板擦得越干净
黑板受到的压力是由于黑板擦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故A错误;黑板是静止的,但相对黑板擦有运动,所以黑板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故B错误;滑动摩擦力f=μFN,可知黑板擦挤压黑板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黑板擦得越干净,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6.(2024·山东临沂高一统考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作用
B.由μ= 可知,μ与f成正比,与FN成反比
C.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本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书本形变产生的
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作用,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作用,故A正确;μ是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的,与f和FN无关,故B错误;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故C错误;书本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A。

7.挂红灯笼是我国传统习俗。如图所示,用三根细线a、b、c将质量分别为m、2m的两个小灯笼A 和B 连接并悬挂起来,两小灯笼处于静止时,细线b水平,细线a和细线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和质量为M的木板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给物块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木板上向右滑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重力加速度为g,已知木板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在物块向右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1mg
B.物块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μ1(M+m)g
D.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是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μ2mg,方向水平向左,A错误;物块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μ2mg,木板受力平衡,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方向水平向左,不一定等于μ1(M+m)g,C错误,B、D正确。


9.如图所示,夏日的风中,有四个固定连接起来的大灯笼被吹起来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悬挂最上面灯笼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灯笼序号自上往下依次标记为1、2 、3 、4,每个灯笼质量均为m,假设每个灯笼所受的风力均为f,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绳子上的拉力为4mg
B.四个灯笼所受到的风力之和可能等于4mg
C.2号灯笼与3号灯笼之间的作用力可能等于2mg
D.3、4号灯笼之间的作用力为    


10.用一轻绳将小球P系于光滑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Q,如图所示。P、Q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P受4个力
B.Q受4个力
C.若绳子变长,P、Q仍处于静止状态,则绳子的拉力将变小
D.若绳子变短,P、Q仍处于静止状态,则Q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
P受到重力、Q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绳子的拉力,共4个力作用,故A正确;Q受到重力、墙壁的弹力、P的压力和静摩擦力,共4个力作用,故B正确;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GP+GQ=F cos α,由于GP与GQ不变,若绳子变长,α变小,cos α变大,则F变小,故C正确;Q受到的静摩擦力竖直向上,与其重力平衡,与绳子长度无关,所以若绳子变短,Q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ABC。



11.(6分)(2024·深圳市高一期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将轻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在其旁边竖直放置一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度与弹簧的上端对齐,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在弹簧下端的挂钩上挂上质量为m的重物,静止时指针A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cm,弹簧的弹力大小为_____(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
15.97(15.95~15.98均可)
mg
题图乙,读数为15.97 cm。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弹力大小为mg。
由题图丙可知当弹簧未悬挂重物时,弹簧长度为4.00 cm,所以弹簧原长为4.00 cm;弹力大小与弹簧长度图像的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N/cm=0.686 N/cm=68.6 N/m。
(2)改变悬挂重物的质量,测得多组重物质量m及对应的弹簧长度x,得到m-x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若g=9.8 m/s2,由图像可知,弹簧的原长为_____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00
68.6
为减小实验误差,方便实验操作,细绳套的长度应该适当长些,故选C。
12.(8分)某实验小组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
(1)本实验需要用到带细绳套的橡皮筋,图①中最合适的是____;
C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4 N。
(2)某次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②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N;
2.64(2.61~2.64均可)
(3)在本实验中,选用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做该实验。图中F1=F2=3.00 N,甲同学的F1与F2方向的夹角约为60°,乙同学的F1与F2方向的夹角约为90°,丙同学的F1与F2方向的夹角约为120°,其中操作不合适的是____(选填“甲”“乙”或“丙”)同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力的合力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甲、乙、丙三位同学的F1、F2的合力分别为F甲=2F1cos 30°=  
>5 N
F乙=     N≈4.2 N
F丙=2F1cos 60°=3 N
可见操作不合适的是甲同学,因为他的两个力的合力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故选甲。
对结点O分析可知,水平轻绳AO的拉力
T=mg tan 60°=   
13.(8分)(2024·福建漳州高一统考期末)如图所
示,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水平轻绳AO、竖直轻
绳BO和轻弹簧CO相连接,处于平衡状态。已
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CO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水平轻绳AO的拉力T大小;
弹簧的拉力F=kx=   
解得x=   
(2)轻弹簧的伸长量x。
14.(14分)如图所示,A、B两球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0.4 kg,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原长为L0=0.3 m、劲度系数为k=30 N/m的轻弹簧,静止时细线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sin 37°=0.6,求:
(1)画出A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答案:见解析图 
对A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知识可知,绳子的拉力T=   =     =5 N
弹簧弹力F=mg tan θ=3 N。
(2)细线对A球的拉力的大小T与弹簧对A球的弹力大小F;
答案:5 N 3 N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压缩量x=   
并且L=L0-x
联立解得L=0.2 m。
(3)此时弹簧的长度L。
答案:0.2 m
题图甲中,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水平方向的平衡关系可知F=μ(mA+mB)g
代入数据解得μ=0.2。
15.(14分)(2024·深圳市高一期中)如图甲所示,木块A和足够长的木板B叠在水平地面上,B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6 N的作用,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B的质量mA=1 kg、mB=2 kg,A、B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2。
(1)求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0.2 
B对A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fAm=μmAg=2 N
由于F>fA,则A相对B滑动,可知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2 N;
B受到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m=μ(mA+mB)g=6 N
由于fAm(2)将A、B叠在水平地面上,均静止。现将恒力F作用在A上,如图乙所示,求B对A、地对B的摩擦力大小fA、fB。
答案:2 N 2 N
返回单元综合提升
(2023·广东高考)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机器人通过磁铁吸附在船舷外壁面检测船体。壁面可视为斜面,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船和机器人保持静止时,机器人仅受重力G、支持力FN、摩擦力f和磁力F的作用,磁力垂直壁面。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G B.F=FN
C.f=G cos θ D.F=G sin θ
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将重力沿垂直于斜面方向和沿斜面方向分解。沿斜面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G cos θ,故A错误,C正确;垂直斜面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G sin θ+FN,故B、D错误。故选C。
[衔接教材] 粤教版教材必修第一册P83例题1如图所示,一名旅客拉着一个行李箱前行。设旅客的拉力为20 N,拉杆与水平地面夹角θ=53°。使行李箱水平前进的力有多大?
分析:旅客斜向上的拉力产生竖直上提和水平向右拉动行李箱的两个效果。依此可以确定旅客拉力的两个分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解:使行李箱前行的力是旅客拉力的水平分力
F1=F cos θ=20×0.6 N=12 N。
即使行李箱水平前进的力为12 N。
[衔接分析] 本高考题以检测船体的磁铁为素材,创设了比较作用力大小的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与粤教版必修第一册P83例题1的物理情境类似。
本题主要考查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知识点,物体受到四个及以上作用力,应用正交分解法比较简单。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应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分解较少的力即可。
针对练.某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在直播象棋比赛,棋盘是铁质的,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能吸在棋盘上。不计棋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于静止在棋盘上的某颗棋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棋盘竖直,磁性越强,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B.若棋盘竖直,棋盘对棋子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棋子重力的大小
C.若棋盘竖直,减小棋子的质量,则棋子所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不变
D.若使棋盘倾斜,如图,棋子仍相对棋盘静止,则棋子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答案:B
解析:若棋盘竖直,棋子所受的摩擦力与棋子的重力等大反向,则磁性越强,棋子受摩擦力不变;减小棋子的质量,棋子所受到的摩擦力减小,故A、C错误,B正确。若使棋盘倾斜,如题图所示,棋子仍相对棋盘静止,棋子所受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棋盘方向的分力,小于棋子的重力,棋子受到的摩擦力变小,故D错误。故选B。
(2022·广东高考)如图所示是可用来制作豆腐的石磨。木柄AB静止时,连接AB的轻绳处于绷紧状态。O点是三根轻绳的结点,F、F1和F2分别表示三根绳的拉力大小,F1=F2且∠AOB=60°。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F1 B.F=2F1
C.F=3F1 D.F=F1
答案:D
解析: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由几何关系可知θ=30°,由平衡条件可得F1sin 30°=F2sin 30°,F1cos 30°+F2cos 30°=F,联立可得F=F1,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衔接教材] 粤教版教材必修第一册P88共点力平衡中的物理情境
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如图(a)所示]
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如图(b)所示]
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concurrent forces)。
[衔接分析] 本高考题以制作豆腐的石磨为素材,创设了确定力的大小关系的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类似的问题情境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较常见,主要考查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知识点。
该题需提炼对称性模型。力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可割成四个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求解,或者应用正交分解法求解作用力。
针对练.如图所示,三个灯笼由轻绳连接起来挂在灯柱上,O为结点,轻绳OA、OB、OC长度相等,无风时三根绳拉力分别为FA、FB、FC其中OB、OC两绳的夹角为60°,灯笼总质量为3m,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A与FC大小相等
B.FB与FC是FA的分力
C.FB与FC合力大于FA
D.FB与FC均大于1.5mg
答案:D
解析:依题意,灯笼处于平衡状态,则三个灯笼受到重力与OA的拉力大小相等,所以OA的拉力FA=3mg,三根绳子等长,可知OB与OC的拉力是相等的;对O点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可知FB cos 30°+FC cos 30°=FA=3mg,所以FB=FC=mg>1.5mg,故A错误,D正确;结点O受力平衡,所以FB与FC的合力大小等于FA,它们是真实作用在灯笼上的力,即FB与FC不是FA的分力,故B、C错误。故选D。
1.(胡克定律)三个重力均为10 N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细线连接如图,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
A.4 cm B.6 cm C.8 cm D.10 cm
答案:C
解析:原来q弹簧压缩量x1==2 cm;当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q弹簧伸长量x2==2 cm,弹簧p的伸长量x3==4 cm,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x=x1+x2+x3=8 cm,故选C。
2.(摩擦力的计算)某物体所受重力为200 N,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对它的最大静摩擦力为80 N,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9。
(1)用60 N的水平推力推物体,求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
(2)物体运动起来后,若使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求在水平方向施加的推力的大小;
(3)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人把推力突然减小到30 N,直到停止前,求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
(4)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若撤去水平推力,直到停止前,求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1)60 N (2)78 N (3)78 N (4)78 N
解析:(1)地面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80 N
用F1=60 N的水平推力推物体,推力小于地面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物体仍保持静止,根据平衡条件得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是f=F1=60 N。
(2)物体运动起来后,若使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则水平推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则有水平推力F2=f′=μFN=μG=78 N。
(3)当推力减小到30 N,直到停止前,物体所受摩擦力仍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78 N。
(4)若撤去水平推力,直到停止前,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仍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78 N。
3.(整体法和隔离法)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正方体和质量为M的正方体放在两竖直墙面间,处于静止状态。m和M的接触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若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于(M+m)g
B.水平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M+m)g cos α
C.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mg tan α
D.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
答案:D
解析:对M和m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整体受重力(M+m)g、水平面的支持力FN、两墙面的支持力FN1 和FN2,由于两正方体受力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水平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FN=(M+m)g,故A、B错误。
对m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mg、右边墙面的支持力FN1、M的支持力FN′,如图乙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竖直方向mg=FN′sin α,水平方向FN1=FN′cos α,解得FN1=,即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等于;由整体法可知FN2=FN1,则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FN2=,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4.(动态平衡)(多选)如图所示,绳与杆均不计重力,所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A端用铰链固定,滑轮O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忽略),B端吊一重物P。现施拉力T将B端缓慢上拉(绳、杆均未断),在杆达到竖直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 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
C.杆越来越不容易断 D.杆所受的压力不变
答案:BD
解析:对B端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相似三角形知=,得T=G,S变小,T变小,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A错误、B正确;根据相似三角形知=,得FN=G,L不变,FN不变,C错误、D正确。故选BD。
5.(多力平衡问题)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滑块放在斜面上。若对其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1=8 N滑块可沿斜面匀速下滑;若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2=16 N滑块可沿斜面匀速上滑。已知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求:
(1)滑块的质量及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将滑块放在斜面上,施加水平推力F使其静止在斜面上,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推力F的范围。
答案:(1)2 kg 0.25 (2)8.4 N≤F≤24.6 N
解析:(1)滑块匀速下滑时,取滑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如图1所示坐标系,受力分析可知,沿斜面方向有F1+f=mg sin 37°
垂直斜面方向有
FN=mg cos 37°
f=μFN
滑块匀速上滑时,取滑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则有F2=mg sin 37°+f
解得m=2 kg,μ=0.25。
(2)若滑块恰好不下滑,也就是F较小时,摩擦力方向将沿斜面向上,根据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有,沿斜面方向上Fmincos 37°+f1=mg sin 37°
垂直于斜面方向上Fminsin 37°+mg cos 37°=FN1
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即f1=μFN1
推力F最小为Fmin≈8.4 N
若滑块恰好不上滑,也就是F较大时,摩擦力方向将沿斜面向下,
根据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有,沿斜面方向上
Fmaxcos 37°=mg sin 37°+f2
垂直斜面方向上Fmaxsin 37°+mg cos 37°=FN2
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即f2=μFN2
推力F最大为Fmax≈24.6 N
推力范围为8.4 N≤F≤24.6 N。
单元检测卷(三) 相互作用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广州市高一期中)关于重力及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不与地球相互接触时也会受到重力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B.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各点,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等
C.由胡克定律k=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力成正比,与形变量成反比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答案:D
解析:物体在不与地球相互接触时也会受到重力作用,但力不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故A错误;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各点,由于重力加速度不一定相同,其所受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弹力、形变量无关,故C错误;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故D正确。故选D。
2.(2024·揭阳市高一期末)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摩擦力时,一定同时存在弹力
B.有弹力时,一定同时存在摩擦力
C.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几何中心必与其重心重合
D.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答案:A
解析:有摩擦力时,一定同时存在弹力,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故A正确;有弹力时,不一定有摩擦力,产生摩擦力还需要两物体接触面粗糙,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故B错误;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的物体,其几何中心必与其重心重合,故C错误;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故D错误。故选A。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静止
B.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D.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
答案:C
解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所受合力一定为零,故选C。
4.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一个质量为2m的物块A,物块A静止后弹簧长度为l1;若在物块A上端再放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B,静止后弹簧长度为l2,如图乙所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则(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C.弹簧的原长为3l1-2l2 D.弹簧的原长为3l1+2l2
答案:C
解析:由胡克定律F=kx,可得ΔF=kΔx,受力分析则有mg=k(l1-l2),解得k=,故AB错误;设弹簧原长为l,由题图甲分析可知2mg=k(l-l1),解得l=3l1-2l2,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5.某同学正在擦一块竖直的黑板,对于擦黑板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板受到的压力是由于黑板形变产生的
B.黑板是静止的,所以黑板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C.黑板擦移动的速度越大,黑板擦得越干净
D.黑板擦挤压黑板的力越大,黑板擦得越干净
答案:D
解析:黑板受到的压力是由于黑板擦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故A错误;黑板是静止的,但相对黑板擦有运动,所以黑板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故B错误;滑动摩擦力f=μFN,可知黑板擦挤压黑板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黑板擦得越干净,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6.(2024·山东临沂高一统考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作用
B.由μ=可知,μ与f成正比,与FN成反比
C.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本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书本形变产生的
答案:A
解析: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作用,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作用,故A正确;μ是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的,与f和FN无关,故B错误;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故C错误;书本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A。
7.挂红灯笼是我国传统习俗。如图所示,用三根细线a、b、c将质量分别为m、2m的两个小灯笼A 和B 连接并悬挂起来,两小灯笼处于静止时,细线b水平,细线a和细线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设细线b的拉力为T,以小灯笼 A 为研究对象,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tan α=;以小灯笼B 为研究对象,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tan β=,则=,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和质量为M的木板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给物块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木板上向右滑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重力加速度为g,已知木板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在物块向右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1mg
B.物块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μ1(M+m)g
D.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是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
答案:BD
解析: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μ2mg,方向水平向左,A错误;物块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μ2mg,木板受力平衡,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方向水平向左,不一定等于μ1(M+m)g,C错误,B、D正确。
9.如图所示,夏日的风中,有四个固定连接起来的大灯笼被吹起来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悬挂最上面灯笼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灯笼序号自上往下依次标记为1、2 、3 、4,每个灯笼质量均为m,假设每个灯笼所受的风力均为f,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绳子上的拉力为4mg
B.四个灯笼所受到的风力之和可能等于4mg
C.2号灯笼与3号灯笼之间的作用力可能等于2mg
D.3、4号灯笼之间的作用力为
答案:BD
解析:设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为F,对四个灯笼整体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cos β=4mg,解得F=,故A错误;当β=45°时,有 tan β==1,此时四个灯笼所受到的风力之和为f合=4mg,故B正确;对3、4号灯笼整体分析可知,2号灯笼与3号灯笼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23=>2mg,故C错误;对4号灯笼分析可知,3、4号灯笼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34=,故D正确。故选BD。
10.用一轻绳将小球P系于光滑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Q,如图所示。P、Q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P受4个力
B.Q受4个力
C.若绳子变长,P、Q仍处于静止状态,则绳子的拉力将变小
D.若绳子变短,P、Q仍处于静止状态,则Q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
答案:ABC
解析:P受到重力、Q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绳子的拉力,共4个力作用,故A正确;Q受到重力、墙壁的弹力、P的压力和静摩擦力,共4个力作用,故B正确;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GP+GQ=F cos α,由于GP与GQ不变,若绳子变长,α变小,cos α变大,则F变小,故C正确;Q受到的静摩擦力竖直向上,与其重力平衡,与绳子长度无关,所以若绳子变短,Q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6分)(2024·深圳市高一期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将轻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在其旁边竖直放置一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度与弹簧的上端对齐,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在弹簧下端的挂钩上挂上质量为m的重物,静止时指针A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弹簧的长度为    cm,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
(2)改变悬挂重物的质量,测得多组重物质量m及对应的弹簧长度x,得到m x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若g=9.8 m/s2,由图像可知,弹簧的原长为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15.97(15.95~15.98均可) mg
(2)4.00 68.6
解析:(1)题图乙,读数为15.97 cm。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弹力大小为mg。
(2)由题图丙可知当弹簧未悬挂重物时,弹簧长度为4.00 cm,所以弹簧原长为4.00 cm;弹力大小与弹簧长度图像的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N/cm=0.686 N/cm=68.6 N/m。
12.(8分)某实验小组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
(1)本实验需要用到带细绳套的橡皮筋,图①中最合适的是    ;
(2)某次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②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3)在本实验中,选用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做该实验。图③中F1=F2=3.00 N,甲同学的F1与F2方向的夹角约为60°,乙同学的F1与F2方向的夹角约为90°,丙同学的F1与F2方向的夹角约为120°,其中操作不合适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同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2.64(2.61~2.64均可) (3)甲 两个力的合力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解析:(1)为减小实验误差,方便实验操作,细绳套的长度应该适当长些,故选C。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4 N。
(3)甲、乙、丙三位同学的F1、F2的合力分别为F甲=2F1cos 30°=3 N>5 N
F乙= N≈4.2 N
F丙=2F1cos 60°=3 N
可见操作不合适的是甲同学,因为他的两个力的合力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故选甲。
13.(12分)(2024·福建漳州高一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水平轻绳AO、竖直轻绳BO和轻弹簧CO相连接,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CO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水平轻绳AO的拉力T大小;
(2)轻弹簧的伸长量x。
答案:(1)mg (2)
解析:(1)对结点O分析可知,水平轻绳AO的拉力
T=mg tan 60°=mg。
(2)弹簧的拉力F=kx=
解得x=。
14.(14分)如图所示,A、B两球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0.4 kg,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原长为L0=0.3 m、劲度系数为k=30 N/m的轻弹簧,静止时细线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sin 37°=0.6,求:
(1)画出A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2)细线对A球的拉力的大小T与弹簧对A球的弹力大小F;
(3)此时弹簧的长度L。
答案:(1)见解析图 (2)5 N 3 N (3)0.2 m
解析:(1)对A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由平衡知识可知,绳子的拉力T== N=5 N
弹簧弹力F=mg tan θ=3 N。
(3)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压缩量x=
并且L=L0-x
联立解得L=0.2 m。
15.(14分)(2024·深圳市高一期中)如图甲所示,木块A和足够长的木板B叠在水平地面上,B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6 N的作用,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B的质量mA=1 kg、mB=2 kg,A、B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将A、B叠在水平地面上,均静止。现将恒力F作用在A上,如图乙所示,求B对A、地对B的摩擦力大小fA、fB。
答案:(1)0.2(2)2 N 2 N
解析:(1)题图甲中,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水平方向的平衡关系可知F=μ(mA+mB)g
代入数据解得μ=0.2。
(2)B对A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fAm=μmAg=2 N由于F>fA,则A相对B滑动,可知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2`N;
B受到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m=μ(mA+mB)g=6 N
由于fA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