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第二节 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
2.会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F、a- 图像。
3.能通过实验数据及图像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素养目标
探究过程 梳理要点
一、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1.保证滑块质量不变,在大小不同的外力(改变小桶中的橡皮泥质量)作用下,记录同一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如图所示。
2.在大小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记录滑块上放有砝码和没放砝码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
3.结论
(1)同一滑块受到的外力越小,滑块运动得越慢,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就越长;受到的外力越大,滑块运动得越快,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越
短。由s= at2,可得a= 。s一定,t越长,a越小;反之t越短,a越大。即加速度a与物体受到的外力F有关。
(2)在大小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质量大的滑块运动得慢,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长,加速度小,反之加速度大。即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m有关。
二、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1.实验思路
通过定滑轮悬挂小桶,释放小桶,滑块在细绳拉力的牵引下,沿水平导轨加速运动。通过测量滑块的质量、滑块所受的合外力与滑块的加速度,探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加速度的测量
利用光电门求瞬时速度v1和v2,然后由运动学公式v22-v12=2as求加速
度,其中v1= ,v2= 。
(3)力的测量
在用气垫导轨减小摩擦力的影响与保证小桶的加速度很小(即保证小桶总质量m 滑块质量M)两个条件下,滑块的合外力F合=mg(即测量滑块所受的合外力转化为测量小桶的总重力mg)。
2.实验探究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将上面插有遮光条的滑块置于一端带有定滑轮的水平气垫导轨上。
(2)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
(3)悬挂小桶
在细线一端挂上小桶,另一端跨过定滑轮连接在滑块前端。
(4)测量距离
用导轨旁边的刻度尺测出两光电门的距离s,用刻度尺测出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Δs。
(5)收集数据
将滑块置于远离定滑轮的气垫导轨上的一端由静止释放,用数字计时器测出遮光条分别通过前、后两个光电门所经历的时间Δt1、Δt2,并记录小桶及橡皮泥的总重力m1g。
(6)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
①保持滑块的质量不变,通过增加橡皮泥的质量,增加滑块所受的拉力。(小桶和橡皮泥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②重复步骤(5),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好滑块的质量和小桶及橡皮泥的总重力m2g、m3g…,滑块通过光电门1、2的速度v1、v2…,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
滑块质量M=_____kg
橡皮泥及小桶的质量m/kg 滑块所受拉力大小的近似值F/N 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m·s-1)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m·s-1) 两光电门间的距离s/m 滑块加速度的计算值a/(m·s-2)
(7)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定量关系
①保持小桶及橡皮泥质量(滑块所受的拉力)不变,通过增加滑块上的砝码,改变滑块(含遮光条和砝码)的质量,接通电源后放开滑块,记录好相应的物理量。
②继续在滑块上增加砝码,重复步骤(5),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好滑块和砝码的总质量M2、M3…,滑块通过光电门1、2的速度v1、v2…,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
滑块拉力F=_______N
滑块(含遮光条与砝码)的质量M/kg 滑块(含遮光条与砝码)的质量
的倒数 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m·s-1)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m·s-1) 两光电门间的距离s/m 滑块加速度的计算值a/(m·s-2)
3.实验数据处理
(1)探究加速度a和力F的定量关系
以加速度a为纵轴,力F为横轴,根据测量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像,如图甲所示,该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2)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定量关系
以加速度a为纵轴,质量M为横轴,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因为a-M图像是曲线,判断a与M是否为反比关系较难,若a和M成反比,则a与 必成正比。我们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以a为纵轴,以 为横轴,作出
a- 图像,如图丙所示,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4.实验结论
(1)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a与作用力F成正比。用数学式表示为a∝F或者 。
(2)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a与其质量M成反比。用数学式表示为a∝ 或者M1a1=M2a2。
5.注意事项
(1)气垫导轨的气源不能长时间供气(不要超过3分钟),做完一组实验应立即关闭气垫导轨气源。
(2)实验之前应调节地脚螺丝,使不挂小桶时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同,说明气垫导轨已被调平。
(3)为了保证滑块所受的拉力近似地等于小桶的总重力,实验过程中应使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4)作图时应使直线通过尽量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偏离太远的点应舍去。
返回
合作交流 应用拓展
一 教材原型实验
如图甲是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例1
①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至水平;
②用游标卡尺测出挡光条的宽度为d;
③由导轨上标尺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
④将滑块移至光电门1左侧某处,待砝码静止不动后释放滑块,要求砝码落地前挡光条已通过光电门2;
⑤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上分别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所用的时间分别是Δt1和Δt2;
⑥用天平称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为M;
⑦改变滑块的质量,重复步骤④⑤⑥进行多
次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应先接通光电门后释放滑块
B.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应挂上砝码
C.应调节定滑轮使细线和气垫导轨平行
D.每次都应将滑块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
√
√
应先接通光电门后释放滑块,否则可能滑块已经通过光电门,光电门还没有工作,测不出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故A正确;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不挂砝码,使滑块能静止在导轨上任何位置,故B错误;应调节定滑轮使细线和气垫导轨平行,使滑块所受拉力与运动方向相同,故C正确;本实验只通过研究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过程测量加速度,不需要每次都将滑块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故D错误。
(2)用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滑块加速度a=
_______________。
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由v22-v12
=2as得a= 。
(3)由图乙画出的图像(实线),可得到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G=________ N。
2.5
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G近似等于细线对滑块的拉力,为G=Ma,由题
图乙知,直线的斜率k的倒数等于G,则G= N=2.5 N。
(4)在探究滑块加速度a和质量M间的关系时,发现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实线)与理论值(虚线)有一定的差距,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
原因可能是:没有选取滑块和砝码、砝码盘一起作为研究对象(或M没有加上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
(2024·江门市高一校考)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例2
(1)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纸带上只测出了两组数据,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0.50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m/s2=0.50 m/s2。
(2)两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a-F图像,如图丙所示。图线①没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图线②没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图线①和②不互相平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
者平衡摩擦力不够
平衡
摩擦力过度
小车的质量不相等
图线①当力F达到一定值时小车才开始有加速度,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木板抬得过低;图线②当F=0时加速度不为零,说明木板抬得过高,平衡摩擦力过头了;根据a= F可知,图线①和②不互相平行的原因是小车的质量不相等。
(3)若利用力传感器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丁所示,探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下列操作必要且正确的是_____。
A.安装实验器材时,要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B.平衡摩擦力时,挂上砂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D.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传感器的示数
√
√
安装实验器材时,要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A正确;平衡摩擦力时,不挂砂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
是否做匀速运动,B错误;该实验中有力传感器测量拉力,则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C错误;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传感器的示数,D正确。故选AD。
针对练.(2024·揭阳市高一统考期末)(1)若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中,钩码的总重力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为了让钩码的总重力大小更接近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应让钩码的总质量_________(选填“远大于”或“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大于
远小于
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小于钩码的总重力;但当m M时,F≈mg ,即钩码的总重力大小更接近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
(2)如果用图中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没有平衡摩擦力,把细线的拉力F看成等于钩码的总重力,通过纸带分析得到的加速度为a,画出的a-F图像合理的是________。
√
若用题图中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没有平衡摩擦力,则当力F达到某一值时小车才产生加速度,随着钩码总质量增大,细线拉力增大,不满足m M时,图线将发生弯曲。故选C。
二 拓展创新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某老师对传统实验进行了改进,其实验操作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先将沙和沙桶通过滑轮悬挂于小车一端,调节平板的倾角θ,使小车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
例3
②保持平板倾角θ不变,去掉沙和沙桶,小车即在平板上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纸带测量其加速度a;
③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多次改变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每次重复①②两步操作,得到小车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④多次改变小车的质量M,进行适当的操作,得到小车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1)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可以用电池盒给打点计时器供电
B.应在小车开始运动后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要保持细绳与平板平行
D.应让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开始运动
√
√
打点计时器用交流电源,不能用电池盒供电,故A错误;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让小车开始运动,故B错误;要保持细绳与平板平行,保证小车受到的合力沿斜面向上,故C正确;应让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开始运动,这样能充分利用纸带打更多的点,故D正确。故选CD。
(2)在操作①中若打了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纸带右端为连接小车处,则应将平板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些。
增大
由纸带可看出,小车做减速运动,说明木板倾角过小,故应该增大木板倾角。
(3)在操作②中,小车所受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__(用题中所给定的字母以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mg
在操作②中,因开始时小车拖着沙和沙桶运动,故去掉沙桶后,小车所受的合力大小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mg。
(4)在本实验中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在操作④中,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_________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调节平板的倾角。
不需要
需要
在本实验中,因小车加速下滑时不带沙和沙桶,故不需要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因平衡摩擦力时要调节沙和沙桶的重力,故在操作④中,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需要重新调节平板的倾角。
(5)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丙所示的一条纸带(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0.48
打点周期为T= s=0.02 s,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1=0.02×5 s=0.1 s
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a= m/s2≈0.48m/s2。
针对练.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24 cm,遮光条的宽度d=0.52 cm。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甲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
为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_______,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______,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
_____________。(表达式均用字母表示)
遮光条的宽度很小,因此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遮光条在极
短时间内的运动可看成匀速运动,故v1= ,v2= 。滑块从光电门2到光电门1做匀加速运动,故有v12-v22=2as,联立以上各式得a=
。
(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总共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后,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
当合外力一定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近似相等,即两者成反比。
m/g 250 300 350 400 500 800
a/(m ·s-2) 2.02 1.65 1.33 1.25 1.00 0.63
(3)现需通过图像进一步验证你的结论,请利用表格数据,在图乙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相应的图像。
答案:见解析图
作出图像如图所示。
返回
课 时 测 评
1.(10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块通过G1、G2两个光电门时,光束先后被遮挡的时间Δt1、Δ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块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Δs,光电门间距离为s,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判定调节是否到位?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
如果气垫导轨水平,则不挂砝码时,滑块应能在任意位置静止不动,或推动滑块后数字计时器记录每一个光电门的光束被挡的时间相等。
(2)若取M=0.4 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____。
A.m1=5 g B.m2=15 g
C.m3=40 g D.m4=400 g
√
M和m应满足M m,故m4=400 g不合适。故选D。
(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的表
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用Δt1、Δt2、
Δs、s表示)。
2.(10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如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电源频率为50 Hz。
(1)为了消除小车受到木板的摩擦力的影响,需把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不挂小桶时能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后若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
平衡摩擦力后,需满足砝码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才能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
(2)如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的点为实际打下的点),根据图中的纸带和相关数据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2
由题意可以求得T=0.04 s,则a= ≈3.2 m/s2。
(3)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的总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如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小车加速度a/(m·s-2) 1.98 1.72 1.48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车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根据上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如图丙所示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如有需要,可利用上表中空格)
答案:见解析图
次数 1 2 3 4 5 6 7 8
小车加速度a/(m·s-2) 1.98 1.72 1.48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车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先求出小车质量的倒数,填入表格中,然后建立a- 坐标系,作出a-
图线,如图所示。
3.(10分)(2024·茂名市开学考试)如图为“用DIS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在轨道左侧的B点固定光电门,垫高轨道右端,平衡摩擦力。将连接小车的细线跨过定滑轮系住钩码,测出小车静止在A点时挡光片的前端与光电门的距离L,挡光片的宽度为d(L d),在A点由静止释放小车,由DIS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1)为了研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操作中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
钩码重力
为了研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操作中应保持合力不变,即保持钩码重力不变。
(2)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
小车运动到B时的速度为v= ,根据运动学公式v2-0=2aL可得a=
(3)在小车上加载配重片,改变小车总质量,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获取多组数据后,进一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不需要
加配重片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4.(10分)(2024·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期末)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在一端有光滑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安装着两光电门A
和B,在小车上适当高度设置遮光条,测出遮光条的宽度为d。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用轻细线把小车和钩码通过定滑轮连接起来,用垫木将长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成一定角度的斜面,使小车恰好能够沿斜面匀速下滑;②取下全部钩码,打开光电门电源,释放小车,测量、计算并记录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钩码的总质量m;③增加钩码个数以改变钩码总质量,重复上述操作;④以a为纵坐标、m为横坐标,作出a-m图线。
(1)本实验中,作出的a-m图线应该是一条________(选填“直线”“双曲线”或“抛物线”)。
直线
用轻细线把小车和钩码通过定滑轮连接起来,用垫木将长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使小车恰好能够沿斜面匀速下滑,知小车所受合力为零;取下全部钩码,打开光电门电源,释放小车,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力大小等于钩码重力mg。当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与所受合外力mg成正比,所以a∝m,故作出的a-m图线应该是一条直线。
(2)若钩码质量与小车质量可以相比拟,对本实验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无
本实验中小车的合力大小等于钩码重力mg,不需要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所以若钩码质量与小车质量可以相比拟,对本实验无影响。
5.(10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实验中要始终满足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B.调整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C.改变钩码或小车的质量时必须重新平衡摩擦力
√
通过实验装置可知,该实验中由于通过拉力传感器可以直接读出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所以不需要满足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A错误;为了保证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小车的合力,应调整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该实验只需要平衡一次摩擦力,即使斜面的倾角满足μ=tan θ即可,之后改变钩码或小车的质量时,就不需要再次重新平衡摩擦力了,故C错误。故选B。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选择某个清晰的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计数点1、2、3、4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d1=0.88 cm、d2=3.52 cm、d3=7.92 cm、d4=14.08 cm。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_______ m/s2。
1.76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 s=0.1 s,利用逐差法可得小车的
加速度大小为a= m/s2=1.76 m/s2。
(3)在不同次实验中测得多组外力F和对应的加速度a的数据,作出a-F图像如图丙所示,图线不经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
由题图丙可知当力F达到一定值时,小车才开始有加速度,则图线不经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返回第二节 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素养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2.会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 F、a 图像。3.能通过实验数据及图像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1.保证滑块质量不变,在大小不同的外力(改变小桶中的橡皮泥质量)作用下,记录同一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如图所示。
2.在大小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记录滑块上放有砝码和没放砝码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
3.结论
(1)同一滑块受到的外力越小,滑块运动得越慢,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就越长;受到的外力越大,滑块运动得越快,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越短。由s=at2,可得a=。s一定,t越长,a越小;反之t越短,a越大。即加速度a与物体受到的外力F有关。
(2)在大小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质量大的滑块运动得慢,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长,加速度小,反之加速度大。即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m有关。
二、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1.实验思路
通过定滑轮悬挂小桶,释放小桶,滑块在细绳拉力的牵引下,沿水平导轨加速运动。通过测量滑块的质量、滑块所受的合外力与滑块的加速度,探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加速度的测量
利用光电门求瞬时速度v1和v2,然后由运动学公式v22-v12=2as求加速度,其中v1=,v2=。
(3)力的测量
在用气垫导轨减小摩擦力的影响与保证小桶的加速度很小(即保证小桶总质量m 滑块质量M)两个条件下,滑块的合外力F合=mg(即测量滑块所受的合外力转化为测量小桶的总重力mg)。
2.实验探究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将上面插有遮光条的滑块置于一端带有定滑轮的水平气垫导轨上。
(2)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
(3)悬挂小桶
在细线一端挂上小桶,另一端跨过定滑轮连接在滑块前端。
(4)测量距离
用导轨旁边的刻度尺测出两光电门的距离s,用刻度尺测出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Δs。
(5)收集数据
将滑块置于远离定滑轮的气垫导轨上的一端由静止释放,用数字计时器测出遮光条分别通过光电门1、2所经历的时间Δt1、Δt2,并记录小桶及橡皮泥的总重力m1g。
(6)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
①保持滑块的质量不变,通过增加橡皮泥的质量,增加滑块所受的拉力。(小桶和橡皮泥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②重复步骤(5),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好滑块的质量和小桶及橡皮泥的总重力m2g、m3g…,滑块通过光电门1、2的速度v1、v2…,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
滑块质量M=________kg
橡皮泥及小桶的质量m/kg 滑块所受拉力大小的近似值F/N 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m·s-1)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m·s-1) 两光电门间的距离s/m 滑块加速度的计算值a/(m·s-2)
(7)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定量关系
①保持小桶及橡皮泥质量(滑块所受的拉力)不变,通过增加滑块上的砝码,改变滑块(含遮光条和砝码)的质量,接通电源后放开滑块,记录好相应的物理量。
②继续在滑块上增加砝码,重复步骤(5),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好滑块和砝码的总质量M2、M3…,滑块通过光电门1、2的速度v1、v2…,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
滑块拉力F=________N
滑块(含遮光条与砝码) 的质量M/kg 滑块(含遮光条与砝码)的质量的倒数/kg-1 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m·s-1)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m·s-1) 两光电门间的距离s/m 滑块加速度的计算值a/(m·s-2)
3.实验数据处理
(1)探究加速度a和力F的定量关系
以加速度a为纵轴,力F为横轴,根据测量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像,如图甲所示,该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2)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定量关系
以加速度a为纵轴,质量M为横轴,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因为a M图像是曲线,判断a与M是否为反比关系较难,若a和M成反比,则a与必成正比。我们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以a为纵轴,以为横轴,作出a 图像,如图丙所示,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4.实验结论
(1)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a与作用力F成正比。用数学式表示为a∝F或者=。
(2)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a与其质量M成反比。用数学式表示为a∝或者M1a1=M2a2。
5.注意事项
(1)气垫导轨的气源不能长时间供气(不要超过3分钟),做完一组实验应立即关闭气垫导轨气源。
(2)实验之前应调节地脚螺丝,使不挂小桶时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同,说明气垫导轨已被调平。
(3)为了保证滑块所受的拉力近似地等于小桶的总重力,实验过程中应使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4)作图时应使直线通过尽量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偏离太远的点应舍去。
一 教材原型实验
如图甲是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至水平;
②用游标卡尺测出挡光条的宽度为d;
③由导轨上标尺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
④将滑块移至光电门1左侧某处,待砝码静止不动后释放滑块,要求砝码落地前挡光条已通过光电门2;
⑤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上分别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所用的时间分别是Δt1和Δt2;
⑥用天平称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为M;
⑦改变滑块的质量,重复步骤④⑤⑥进行多次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先接通光电门后释放滑块
B.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应挂上砝码
C.应调节定滑轮使细线和气垫导轨平行
D.每次都应将滑块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
(2)用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滑块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画出的图像(实线),可得到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G=________ N。
(4)在探究滑块加速度a和质量M间的关系时,发现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实线)与理论值(虚线)有一定的差距,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C (2) (3)2.5
(4)见解析
解析:(1)应先接通光电门后释放滑块,否则可能滑块已经通过光电门,光电门还没有工作,测不出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故A正确;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不挂砝码,使滑块能静止在导轨上任何位置,故B错误;应调节定滑轮使细线和气垫导轨平行,使滑块所受拉力与运动方向相同,故C正确;本实验只通过研究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过程测量加速度,不需要每次都将滑块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故D错误。
(2)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v2=。由v22-v12=2as得a==。
(3)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G近似等于细线对滑块的拉力,为G=Ma,由题图乙知,直线的斜率k的倒数等于G,则G== N=2.5 N。
(4)原因可能是:没有选取滑块和砝码、砝码盘一起作为研究对象(或M没有加上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
(2024·江门市高一校考)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纸带上只测出了两组数据,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两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a F图像,如图丙所示。图线①没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线②没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线①和②不互相平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力传感器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丁所示,探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下列操作必要且正确的是________。
A.安装实验器材时,要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B.平衡摩擦力时,挂上砂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D.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传感器的示数
答案:(1)0.50 (2)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 平衡摩擦力过度 小车的质量不相等 (3)AD
解析:(1)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m/s2=0.50 m/s2。
(2)图线①当力F达到一定值时小车才开始有加速度,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木板抬得过低;图线②当F=0时加速度不为零,说明木板抬得过高,平衡摩擦力过头了;根据a=F可知,图线①和②不互相平行的原因是小车的质量不相等。
(3)安装实验器材时,要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A正确;平衡摩擦力时,不挂砂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错误;该实验中有力传感器测量拉力,则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C错误;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传感器的示数,D正确。故选AD。
针对练.(2024·揭阳市高一统考期末)(1)若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中,钩码的总重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为了让钩码的总重力大小更接近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应让钩码的总质量________(选填“远大于”或“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如果用图中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没有平衡摩擦力,把细线的拉力F看成等于钩码的总重力,通过纸带分析得到的加速度为a,画出的a F图像合理的是________。
答案:(1)大于 远小于 (2)C
解析:(1)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小于钩码的总重力;但当m M时,F≈mg ,即钩码的总重力大小更接近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
(2)若用题图中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没有平衡摩擦力,则当力F达到某一值时小车才产生加速度,随着钩码总质量增大,细线拉力增大,不满足m M时,图线将发生弯曲。故选C。
二 拓展创新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某老师对传统实验进行了改进,其实验操作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先将沙和沙桶通过滑轮悬挂于小车一端,调节平板的倾角θ,使小车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
②保持平板倾角θ不变,去掉沙和沙桶,小车即在平板上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纸带测量其加速度a;
③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多次改变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每次重复①②两步操作,得到小车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④多次改变小车的质量M,进行适当的操作,得到小车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1)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以用电池盒给打点计时器供电
B.应在小车开始运动后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要保持细绳与平板平行
D.应让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开始运动
(2)在操作①中若打了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纸带右端为连接小车处,则应将平板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些。
(3)在操作②中,小车所受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___(用题中所给定的字母以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4)在本实验中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在操作④中,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调节平板的倾角。
(5)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丙所示的一条纸带(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CD (2)增大 (3)mg (4)不需要 需要 (5)0.48
解析:(1)打点计时器用交流电源,不能用电池盒供电,故A错误;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让小车开始运动,故B错误;要保持细绳与平板平行,保证小车受到的合力沿斜面向上,故C正确;应让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开始运动,这样能充分利用纸带打更多的点,故D正确。故选CD。
(2)由纸带可看出,小车做减速运动,说明木板倾角过小,故应该增大木板倾角。
(3)在操作②中,因开始时小车拖着沙和沙桶运动,故去掉沙桶后,小车所受的合力大小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mg。
(4)在本实验中,因小车加速下滑时不带沙和沙桶,故不需要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因平衡摩擦力时要调节沙和沙桶的重力,故在操作④中,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需要重新调节平板的倾角。
(5)打点周期为T== s=0.02 s,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1=0.02×5 s=0.1 s
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m/s2≈0.48m/s2。
针对练.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24 cm,遮光条的宽度d=0.52 cm。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甲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________,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________,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均用字母表示)
(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总共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后,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 250 300 350 400 500 800
a/(m ·s-2) 2.02 1.65 1.33 1.25 1.00 0.63
(3)现需通过图像进一步验证你的结论,请利用表格数据,在图乙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相应的图像。
答案:(1) (2)见解析 (3)见解析图
解析:(1)遮光条的宽度很小,因此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遮光条在极短时间内的运动可看成匀速运动,故v1=,v2=。滑块从光电门2到光电门1做匀加速运动,故有v12-v22=2as,联立以上各式得a=。
(2)当合外力一定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近似相等,即两者成反比。
(3)作出图像如图所示。
课时测评25 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1.(10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块通过G1、G2两个光电门时,光束先后被遮挡的时间Δt1、Δ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块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Δs,光电门间距离为s,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判定调节是否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取M=0.4 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
A.m1=5 g B.m2=15 g
C.m3=40 g D.m4=400 g
(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Δt1、Δt2、Δs、s表示)。
答案:(1)见解析 (2)D (3)a=
解析:(1)如果气垫导轨水平,则不挂砝码时,滑块应能在任意位置静止不动,或推动滑块后数字计时器记录每一个光电门的光束被挡的时间相等。
(2)M和m应满足M m,故m4=400 g不合适。故选D。
(3)由v1=,v2=,v22-v12=2as
可得a=。
2.(10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如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电源频率为50 Hz。
(1)为了消除小车受到木板的摩擦力的影响,需把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不挂小桶时能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后若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的点为实际打下的点),根据图中的纸带和相关数据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的总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如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小车加速度a/(m·s-2) 1.98 1.72 1.48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车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kg-1
根据上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如图丙所示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如有需要,可利用上表中空格)
答案:(1)见解析 (2)3.2 (3)见解析图
解析:(1)平衡摩擦力后,需满足砝码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才能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
(2)由题意可以求得T=0.04 s,则a=≈3.2 m/s2。
(3)先求出小车质量的倒数,填入表格中,然后建立a 坐标系,作出a 图线,如图所示。
次数 1 2 3 4 5 6 7 8
小车加速度a/(m·s-2) 1.98 1.72 1.48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车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kg-1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3.(10分)(2024·茂名市开学考试)如图为“用DIS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在轨道左侧的B点固定光电门,垫高轨道右端,平衡摩擦力。将连接小车的细线跨过定滑轮系住钩码,测出小车静止在A点时挡光片的前端与光电门的距离L,挡光片的宽度为d(L d),在A点由静止释放小车,由DIS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1)为了研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操作中应保持____________不变。
(2)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
(3)在小车上加载配重片,改变小车总质量,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获取多组数据后,进一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1)钩码重力 (2) (3)不需要
解析:(1)为了研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操作中应保持合力不变,即保持钩码重力不变。
(2)小车运动到B时的速度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v2-0=2aL可得a=
(3)加配重片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4.(10分)(2024·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期末)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在一端有光滑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安装着两光电门A和B,在小车上适当高度设置遮光条,测出遮光条的宽度为d。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用轻细线把小车和钩码通过定滑轮连接起来,用垫木将长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成一定角度的斜面,使小车恰好能够沿斜面匀速下滑;②取下全部钩码,打开光电门电源,释放小车,测量、计算并记录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钩码的总质量m;③增加钩码个数以改变钩码总质量,重复上述操作;④以a为纵坐标、m为横坐标,作出a m图线。
(1)本实验中,作出的a m图线应该是一条________(选填“直线”“双曲线”或“抛物线”)。
(2)若钩码质量与小车质量可以相比拟,对本实验__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答案:(1)直线 (2)无
解析:(1)用轻细线把小车和钩码通过定滑轮连接起来,用垫木将长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使小车恰好能够沿斜面匀速下滑,知小车所受合力为零;取下全部钩码,打开光电门电源,释放小车,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力大小等于钩码重力mg。当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与所受合外力mg成正比,所以a∝m,故作出的a m图线应该是一条直线。
(2)本实验中小车的合力大小等于钩码重力mg,不需要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所以若钩码质量与小车质量可以相比拟,对本实验无影响。
5.(10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中要始终满足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B.调整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C.改变钩码或小车的质量时必须重新平衡摩擦力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选择某个清晰的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
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计数点1、2、3、4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d1=0.88 cm、d2=3.52 cm、d3=7.92 cm、d4=14.08 cm。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________ m/s2。
(3)在不同次实验中测得多组外力F和对应的加速度a的数据,作出a F图像如图丙所示,图线不经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1.76 (3)见解析
解析:(1)通过实验装置可知,该实验中由于通过拉力传感器可以直接读出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所以不需要满足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A错误;为了保证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小车的合力,应调整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该实验只需要平衡一次摩擦力,即使斜面的倾角满足μ=tan θ即可,之后改变钩码或小车的质量时,就不需要再次重新平衡摩擦力了,故C错误。故选B。
(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 s=0.1 s,利用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1.76 m/s2。
(3)由题图丙可知当力F达到一定值时,小车才开始有加速度,则图线不经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