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密度
一、学习指要
1.
本章中考考试内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
2.
中考怎样考
各地中考试卷里,通常在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计算题里出现本单元的知识点,5分左右.
重点内容是天平使用、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探究物质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
密度与浮力、压强综合应用题是重点和热点,也是难点所在.
希望考生平时多训练.
二、高频考点例析
【例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往右盘增加砝码
B.从右盘减少砝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答案】选A.
【解析】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与游码所对应的读数之和.
所以移动游码相当于往右盘增加砝码.
【考查的知识点】天平的使用.
【例2】小甲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把游码拨到标尺左边的0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他用该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把铁块放在左盘,右盘放35g砝码,又把游码向右拨到0.
5g刻线处,天平平衡.铁块的质量是
g;小乙同学也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后,发现游码在标尺的0.
2g刻线处.他用该天平要测量一石块的质量,把石块放在左盘,右盘放入52g砝码后,又把游码向右移到0.
6g刻线处,天平平衡.则被称石块的质量是
g.
【答案】35.
5;52.
4.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托盘天平的灵活使用.
对于小甲同学而言:游码拨到0刻线处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的.
游码向右移动的刻度为0.
5g-0=0.
5g,相当于往右盘中加了0.
5g的砝码,因此,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可视为35g+0.
5g=35.
5g.所以,铁块的质量为35.
5g;
对于小乙同学而言:游码在标尺的0.
2g刻线处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的.
把石块放在左盘,右盘放入52g砝码后,又把游码向右移到0.
6g刻线处,天平平衡.这时游码向右移动了0.
6g-0.
2g=0.
4g的刻度数,就相当于往右盘又加了0.
4g砝码,因此,石块的质量为52g+0.
4g=52.
4g.
【详解易错点】易错点是小乙同学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后,发现游码在标尺的0.
2g刻线处.右盘放入52g砝码后,把游码向右移到0.
6g刻线处,天平平衡,很多学生认为石块的质量是0.
2g+0.
6g+52g=52.
8g.
这种情况处理办法就是把0.
2g处为固定点,看游码向右移到几个刻线,用游码向右移到的刻线数值减去0.
2g就是相当于在右盘加的砝码,再加上右盘砝码的读数,即可.
【例3】为研究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关系,某学生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蜡块
干松木
体积V/cm3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m/g
1
10
9
10
5
2
20
18
20
10
3
30
27
30
15
4
40
36
40
20
(1)请你利用图象法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描述出来.
(2)通过对图象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案】(1)图象的横轴是体积,纵轴是质量.在图上先做出蜡块的四个坐标点,然后将它们连起来;再在图上做出干松木的四个坐标点,将它们连起来.答案如图:
(2)①由蜡块的四组数据我们发现,每一组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由干松木的四组数据也可以发现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
则可得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②蜡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
9g/cm3,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
5g/cm3.
则可得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解析】本题所选用的两种物质不是教科书上选用的,可以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此数据,用图象的方法描述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关系,达到“用图形、图象表示”的能力表现,能否通过分析图象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关系是线性的.
正确提取物理图象中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的重要信息的能力.
考查的目标属于知识领域中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领域中的“分析与论证”水平.
【详解易错点】有的同学会得到,对于同种物质,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的结论.
得到这个结论虽然也符合题意,但是很肤浅的,没有上升到科学的高度.
所以我们在总结规律时一定要会用物理方法来表述,才更准确、更科学,得出的结论也才有价值.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函数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这类题型是常见题型,也是常考的题型.
【例4】小丽同学在学完“测液体密度”知识后,想亲自测定一下她经常喝的“伊利”牌牛奶的密度.
她准备了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1;
B.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玻璃杯中;
C.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D.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
E.计算牛奶的密度:ρ=
(m2—m1)/v
(1)请你对该方案做出评价;
(2)请你对该实验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1)该方案中用量筒测牛奶的体积有较大误差.
因为测出的牛奶体积不是玻璃杯里牛奶的准确值,再从玻璃杯里向量筒中倒牛奶时,不能倒干净,仍有部分留在玻璃杯里.
这样测得的牛奶的体积偏小,求得的密度值偏大.
(2)规范的操作步骤做一下调整,顺序是:B、C、D、A、E,建议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时,尽量不要让牛奶存留在玻璃杯里.
【解析】本题关键是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与杯中牛奶真实体积有点差距.
所以分析解决这个差距是完成任务的突破口.
【详解易错点】考查方向为如何在实验中减少误差,使实验更精确.
合理的操作步骤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例5】小明用天平、细绳、烧杯和水(ρ水=1.
0g/cm3
)测定某工艺品(实心)的密度.
(1)实验过程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
②用绳将工艺品拴好并浸没在水中(如图1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得出质量为208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
cm3.
③从烧杯中取出工艺品,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
g.
④工艺品的密度为ρ=
g/cm3.
(2)小明测量的工艺品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是由于
.
(3)被测工艺品是由下表中的某种金属制成的.这种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_________ (举一例).
物质
金
铅
铜
铁
铝
密度/g cm﹣3
19.
3
11.
3
8.
9
7.
9
2.
7
【答案】(1)②8;③64;④8;(2)偏大;工艺品表面沾有水;(3)制造机器的外壳和底座.
【解析】(1)工艺品的体积等于工艺品排开水的体积,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工艺品的体积;工艺品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知道工艺品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工艺品的密度.(2)测量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测量结果明显的偏差应该从测量的步骤设计、器材选择和操作等方面考虑.(3)将测得的密度与物质密度对比,确定物质种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从金这种金属的物理属性分析.
【详解易错点】固体的体积一般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出,若没有量筒可根据可根据排水法测出排开水的质量,用V=m/ρ算出水的体积就等于物体体积.
17.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
.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 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 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 ,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A;(2)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3)27;10;2.
7;(4)不变;(5)偏大.
【解析】(1)经分析得,测量鹅卵石的密度的步骤为: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鹅卵石的密度ρ;
故选A;
(2)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3)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
2g,砝码的质量为20g、5h,游砝所对的刻度值为2g,则鹅卵石的质量m=20g+5g+2g=27g.
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cm3,放入鹅卵石后的总体积为20cm3,则石子的体积V=20cm3﹣10cm3=10cm3.
则鹅卵石的密度:ρ=2.
7g/cm3=2.
7×103kg/m3;
(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不变.
(5)量筒读数,视线与液面底部相平,若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偏小;根据ρ=m/v可知,m不变.V偏小,则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偏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调节、量筒读数、天平的读数、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等,掌握原理,学习中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单元达标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
1.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
水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下列与水有关的数据中错误的是(
)
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
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水可以在98℃沸腾
2.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
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
5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生
小梦
小满
李明
张扬
小石块的密度
2.
45
2.
52
2.
56
2.
60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
50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3.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可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C.使用电流表时,可以将它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D.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4.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4题图
5题图
5.
今年5月25日,我市部分地区遭受洪魔侵袭.
小明利用天平测量一杯洪水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砖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杯和洪水的总质量为(
)
A.
80g
B.
82.
4g
C.
77.
6g
D.
83g
6.
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
如图所示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7.
对于几个形状和体积各不相同的实心铁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铁块密度大
B.体积小的铁块密度大
C.几个铁块的密度都相同
D.需要分别知道这几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才能作出判断
8.
小白做了一个圆柱体容器和几个圆锥体容器,尺寸如图所示(单位:cm),将圆柱体内的水倒入哪个圆锥体内,正好倒满?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1)
(2)
(3)
A.
(1)
B.
(2)
C.
(3)
D.
(2)(3)
9.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
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4
B.4︰3
C.2︰1
D.1︰2
10.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像.
由图像知(
)
A.ρ甲>ρ丙>ρ乙
B.ρ甲>ρ乙>ρ丙
C.ρ丙>ρ乙>ρ丙
D.ρ乙>ρ甲>ρ丙
11.学完密度知识后,一位普通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体体积进行了估算,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30dm3
B.60dm3
C.100dm3
D.120dm3
12.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每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都选对给分)
33.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水
1.
0×103
冰
0.
9×103
水银
13.
6×103
干松木
0.
4×103
酒精
0.
8×103
铜
8.
9×103
煤油
0.
8×103
铝
2.
7×103
A.不同物质的密度也有相同的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物质状态变化时密度不变
D.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较大
14.
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
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四倍
D.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15.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
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7.
9g/cm3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不变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
如图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
(1)请你指出实验时存在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重新时行实验.
天平平衡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17.
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
g/cm3.
19题图
18.
如图所示的冻豆腐以其______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
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
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凝固的物态变化.
与新鲜豆腐相比,冻豆腐的密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8题图
19.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
由图像可以获得的信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两种物质密度的关系:ρA
ρB(选填“>”“<”“=”).
19题图
20.
小明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到液体密度为 ,容器的质量为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cm3
5.
8
7.
9
16.
7
35.
1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10.
7
12.
8
21.
6
40.
9
21.
某小组测酱油的密度,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82.
4g,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中,如甲图所示.
测量烧杯和剩余酱油的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乙图所示,那么量筒中酱油的质量为
g,由此可计算出酱油的密度为
kg/m3.
21题图
22.
天平正确测量盛水烧杯质量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干燥的空烧杯质量为33.
4g,则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g,大约含有
个水分子(不考虑分子间空隙,水分子的体积约为
10-29m3).
22题图
23.
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
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使平衡螺母向
移动.
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木块,右盘添加砝码,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的质量是
g.
23题图
24.小明五一期间随父母去西藏旅游,回到益阳时发现他在西藏喝剩的矿泉水瓶变瘪了,则这瓶矿泉水的质量
,瓶内气体的密度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体积为100c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______g,水的体积为____cm3.
(冰密度为0.
9×103kg/m3)
四、分析简答题(
26题4分、27题6分,共10分)
26.
如果有六块长方形的金属板,它们分别用四种不同的金属制成,只因为物体表面涂满了油漆,肉眼分不清金属板的构成材料.
若不把油漆刮去,你有办法按物质类别进行区分吗?
27.有一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
1kg.
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
4kg.
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是0.
8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
9kg.
求:(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颗粒的质量.
(3)金属颗粒的密度.
不写解题过程,请写出解题思路.
五、探究与实验题(28题6分、29题4分、30题8分,共18分)
28.某同学利用“替代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①
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如图(甲),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_____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
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_____,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
③
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_____g.
④
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的读数为____mL.
⑤
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即为花生米的密度.
(2)实验中若加盐过量,可进行如下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遗漏了重要的一步,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矿石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至零刻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采一块小矿石,用调好的天平测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
(3)将矿石放入盛有6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该矿石的密度是
g/cm3.
(4)根据测量结果,查阅“常见矿石密度”表的,可推出该矿石的种类是
.
30.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
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5)小明针对(4)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
六.综合应用题(31题4分、32题5分,33题5分、34题5分,共19分)
31.
某品牌新型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每100
km消耗的汽油为8
L.
已知汽油的密度为
ρ
=0.
71×103
kg
/m3
.
求:
(1)
该汽车匀速行驶100
k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s?
(2)
8
L汽油的质量是多少kg?
32.纯牛奶的密度为(1.
1~1.
2)×103kg/m3,李明很想知道学校每天营养餐中的牛奶是不是纯牛奶.他和几个同学根据所学密度知识进行了如下测定: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盒牛奶的质量是250g,喝完再称得空盒质量是26g,然后认真观察牛奶盒,发现牛奶的净含量是200mL.问: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请通过计算解决该问题.
33.
小亮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调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平衡后开始测量.
用天平测得酱油瓶和酱油的总质量为140g.
图(甲)显示的是将酱油瓶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酱油瓶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为m,从酱油瓶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为V,如图(乙)所示,求酱油的密度ρ为多少kg
/m3?
34.
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
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用天平称矿石的质量.
把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时,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密度为多少kg/m3?
单元达标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
1.
C
2.
D
3.
D
4.
C
5.
B
6.
B
7.
C
8.
A
9.
C
10.
B
11.
B
12.
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每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都选对给分)
13.AD
14.BC
15.BCD
三、填空题(每空1分
共20分)
16.(1)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而砝码放在左盘
用手直接拿砝码(2)82.
4
17.甲
1
18.减小
19.正比
>
20.1g/cm3
4.
9g
21.
21
1.
05×103
22.
20
2×1024
23.右
62
24.不变
变大
25.90
90
四、分析简答题(
26题4分、27题6分,共10分)
26.
通过实验手段,有办法按物质类别进行区分.
A.调节天平,分别测出六块金属板的质量
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六块金属板的长、宽和厚度,并算出它的体积
C.分别算出六块金属板密度,对照密度表,区分出是何种金属.
27.(1)玻璃瓶的容积为300cm3
(2)700g
(3)3.
5g/cm3
五、探究与实验题(28题6分、29题4分、30题8分,共18分)
28.(1)①小于
②悬浮
③121
④55
(2)向盐水中加水(3)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测出空杯子的质量
29.(1)右(2)84(3)4.
2(4)黄铜矿
30.(1)标尺左端的0刻线
左
(2)45
1.
125×103
(3)偏大
(4)②装满水
④
(
m2-m0)/(
m1-m0)ρ水
(5)烧杯装满水,易洒出,不方便操作
六、综合应用题(31题4分、32题5分,33题5分、34题5分,共19分)
31.(1)5×103s
(2)5.
68kg
32.牛奶的质量:m=m1-m2=250g-26g=224g
牛奶的体积:V=200ml=200cm3
牛奶的密度:
ρ=m/v=1.
12g/
cm3
在(1.
1~1.
2)×103kg/m3的范围之内,该牛奶符合纯牛奶标准.
33.瓶和剩余酱油的质量为m=100g+5g+1.
4g=106.
4g
倒出酱油的体积为V=30ml=30cm3
倒出酱油的质量为m′=140g-106.
4g=33.
6g
ρ=m/v=
m′/V=1.
12g/
cm3
34.矿石质量为48.
4g
矿石体积V=40ml-20ml=20cm3
矿石密度ρ=m/v=2.
42g/
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