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训练
盐类的水解
一、单选题
(一)盐类水解的概念与规律
1.磷酸二氢钙是一种常用的呈酸性的磷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磷酸二氢钙属于离子化合物
B. 磷酸二氢钙溶液因水解呈酸性
C.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D. 磷酸二氢钙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2.25℃时,。向20mL浓度均为0.01mol·L-1的和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mol·L-1的醋酸溶液,溶液电导率、pOH随醋酸溶液体积增加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
B. b点,
C. 若d点,则
D. 水的电离程度:
3.常温下,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为使溶液中的,下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加入适量的固体
B. 加入适量的盐酸,抑制水解
C. 加入适量的氨水,使溶液的pH等于7
D. 加入适量的固体,使溶液的pH等于7
4.下列关于盐的水解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配制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晶体溶于硫酸,然后再加水稀释
B. 溶于水加热制备
C. 利用可溶性铝盐、铁盐作净水剂
D. 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5.一种吸收再经氧化得到硫酸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室温下,用0.1mol·L-1的溶液吸收,若通入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挥发可忽略,溶液中含硫物质的浓度。常温下,的电离常数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溶液中:
B. 在溶液中:
C. 完全转化为时,溶液中:
D. 若改用少量稀溶液吸收,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下列溶液呈酸性的是( )
A. 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7.采取下列措施后,溶液颜色变深的是( )
A. 加热0.10mol·L-1明矾溶液(滴有酚酞试液)
B. 加热0.10mol·L-1 溶液(滴有酚酞试液)
C. 0.10mol·L-1氨水(滴有酚酞试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D. 0.10mol·L-1小苏打溶液(滴有酚酞试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8.25℃时,及其钠盐的溶液中,和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分步电离:、
B. 当溶液恰好呈中性时,
C. 0.1mol·L 溶液中的pH约等于4.15
D. 1L含与各0.1mol的混合溶液的
9.电位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在化学计量点附近,被测离子浓度发生突跃,指示电极电位(ERC)也产生突跃,进而确定滴定终点。现利用盐酸测定某溶液中碳酸钠的含量,其电位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滴定过程中不需任何指示剂
B. b点溶液呈酸性
C. a点到b点之间存在:
D. a点溶液的主要成分为两种盐
10.常温下,向0.1mol·L-1 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下列数据一定变小的是( )
A.
B.
C.
D.
11.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各点对应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点等于N点
B. M点pH大于N点pH
C. N点降温过程中有2个平衡发生移动
D. P点
12.下列关于盐类水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的水解程度增大
B. 将溶液由20℃加热到60℃,溶液的pH增大
C. 向溶液中加水,溶液中的比值增大
D. 常温下,0.1mol·L-1的溶液的pH=8,溶液中
13.实验测得0.10mol·L-1 溶液的pH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OM段随温度升高溶液的pH呈减小趋势,原因是水解被抑制
B. O点溶液和P点溶液中相等
C. 将N点溶液恢复到25℃,pH可能大于8.62
D. Q点、M点溶液中均存在:
14.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度均为0.1mol·L-1的溶液和溶液按照体积之比2:1混合,混合溶液的
B. 溶液中,
C. 向0.1mol·L-1的溶液中通入气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pH=1时,溶液中大约有7.4%的电离
D. 在溶液中加入溶液,随着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增大,当溶液的pH=11时,
15.常温下,在新制氯水中滴加溶液,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与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可用pH试纸测量E点溶液的pH,其
B. G点对应溶液中:
C. H、F点对应溶液中都存在:
D. 常温下加水稀释H点对应溶液,溶液的pH增大
16.25℃时,向20mLmol·L 溶液中滴加0.1mol·L 醋酸溶液,混合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与醋酸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B. B、D两点溶液:B点显中性,D点呈酸性
C. 酸溶液的体积:
D. 若D点对应的醋酸溶液体积为mL,则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
17.利用传感技术测定一定浓度碳酸钠溶液的pH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碳酸钠水解是吸热反应
B. ab段说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C. bc段说明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D. 水的电离平衡也对pH产生影响
18.为探究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溶液浓度均为0.1mol·L-1)。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5mL水中滴加2滴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5mL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5mL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变红褐色;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水解
B. 实验②说明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实验③说明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 整个实验说明对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二、非选择题
19.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① 常温下,0.1mol·L-1溶液和0.1mol·L-1溶液,碱性更强的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② 25℃时,溶液显______性。溶液的pH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溶液的pH。
③ 溶液显______性,原因是______。
(2)25℃时,的电离常数,则该温度下的水解常数______。
(3)能证明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的事实是______(填字母)。
A.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溶液红色褪去
B.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C.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氯水后红色褪去
20.(1)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六种溶液pH如下:
溶质 NaClO Na CO NaHCO
pH 10.3 11.6 9.7
溶质 Na SiO Na SO NaHSO
pH 12.3 10.0 4.0
① 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稀溶液,其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六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溶液pH>7的原因:______。
(2)将0.5mol·L-1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最后所得的固体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3)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在加热条件下易发生水解,无水可用加热和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的作用是______。
21.平衡思想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观念。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OOH HCN H CO
电离常数 (25℃)
① 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三种溶液:
a. b. c.,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② 常温下,溶液pH=9,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_,溶液中=______。
③ 向溶液通入少量,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属于酸性氧化物,将其通入溶液中,得到溶液。
① 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
② 向pH=5的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减小为2,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H减小的原因是______。
(3)某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溶液和醋酸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下同) ,混合后溶液中。
22.回答下列问题:
(1)可作净水剂,其原理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2)相同条件下,0.1mol·L-1 溶液中的______(填“等于” “大于”或“小于”)0.1mol·L-1 溶液中的。
(3)几种均为0.1mol·L-1的电解质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 其中符合0.1mol·L-1 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填罗马数字),导致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② 25℃时,0.1mol·L-1 溶液中______mol·L 。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非选择题
19.(1)①;的小于的,的水解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
②中;大于
③碱;的大于的,的水解程度小于的水解程度
(2)
(3)
20.(1)①;
②
(2);水解生成和,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和,与反应生成和,最终得到
(3)受热分解生成和,可以抑制的水解
21.(1)①
②;
③
(2)①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
②,加入溶液后,与结合生成沉淀,使平衡正向移动,浓度增大,减小
(3)小于;等于
22.(1)
(2)小于
(3)①Ⅰ;和的水解均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浓度增大,减小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