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06:5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
1、(双选)太原晚报消息,为让电动汽车跑得更“欢”,太原未来五年将建5万个充电桩。如图所示为某新型电动汽车试车时的v t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新型电动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6~10 s内,新型电动汽车处于匀速状态
C.在4 s末,新型电动汽车向相反方向运动
D.在t=12 s末,新型电动汽车的加速度为-1 m/s2
2、(双选)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像如图所示,那么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连续打下的五个点,打B、D两点时纸带的速度分别为vB、vD,则vB、vD的大小关系是(  )
A.vB<vD  B.vB=vD C.vB>vD D.无法确定
4、一个物体从房檐自由落下,通过一个高为1、8 m的窗户用了0、2 s,g取10 m/s2,则房檐距窗户下沿的高度为(  )
A、0、6 m B、0、2 m C、5m D、3、5 m
5、汽车甲沿着平直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  )
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路程
C.可求出乙车从开始启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
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
6、歼 20飞机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航展)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假设该战斗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起飞的速度为v,所经历的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vt   B. C.2vt D.不能确定
7、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一定是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B.它是加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它是加速度越来越小的直线运动
D.它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8、(双选)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设每节车厢的长度相同,车厢间间隙可以不计)(  )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
1∶∶∶…∶
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
1∶2∶3∶…∶n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
1∶3∶5∶…
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
1∶2∶3∶…
9、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作v t图像时,必须用圆滑曲线连线且经过每一个点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牵引小车的钩码越多越好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10、(双选)在一次利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从第1次听到水击盘声时开始数“1”并开始计时,数到“n”时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则(  )
A、每一滴水从水龙头落到盘子的时间为
B、每一滴水从水龙头落到盘子的时间为
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11、(双选)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2 s后乙比甲运动得快
B.在2 s末乙追上甲
C.4 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
12、双选)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为2 m/s,经过4 s后速度变为10 m/s,则物体在这4 s内的(  )
A.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 B.平均速度大小为8 m/s
C.位移大小为24 m D.位移大小为32 m
13、下列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保持不变
14、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
B.若初速度相同,速度变化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
C.若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的质点末速度一定大
D.相同时间内,加速度大的质点速度变化必定大
15、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所得纸带点间距过密,若利用该纸带分析小车运动情况,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每隔9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2 s
B.每隔2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4 s
C.只研究纸带后端几个间距较大的点所在区域
D.只研究纸带前端较密的几个点所在区域
16、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5倍,甲、乙分别从高H、2H处同时自由落下(H足够大,且忽略其对g值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大
B.下落1 m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5倍
D.在自由下落的全过程,两球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二、填空与实验题。
17、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从第一滴落在地面上开始计时,20 s时地面上正好共有51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选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 )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8、某同学用如图甲装置研究小车在不同接触面上的运动情况.该同学将小车以适当的初速度释放后,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通过反复实验得到一系列打上点的纸带,并最终选择了如图乙所示的纸带(附有刻度尺)进行测量.(测量和计算结果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图甲
图乙
(1)如表为A、B、C、…、J,各点对应的刻度值,按照正确的读数方法填写E点对应的刻度值(单位:cm).
A B C D E F G H I J
13.20 11.38 9.60 7.80 4.40 3.00 1.80 0.80 0.00
(2)已知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根据以上数据,在纸带上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C=    m/s.
(3)对纸带E、J两点间小车的运动作出v-t图像,根据图像可知小车的速度变化情况为  ,并求出它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三、计算题。
19、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阶段可以看成先匀加速后匀速。如图某运动员先以4.5 m/s2的加速度跑了2 s,接着匀速跑了1 s,然后起跳。求:
(1)运动员将要起跳时的速度多大?
(2)运动员助跑的距离是多少?
20、有一条竖直悬挂起来的长为4、2 m的细杆AB,在杆的正下方离B端0、8 m的地方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圆环C,若让杆自由下落(g取10 m/s2)。求:
(1)从杆下落开始,上端A及下端B到达圆环所经历的时间;
(2)AB杆通过圆环的过程中所用时间。
21、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高速公路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的速度为36 m/s,如果乙车刹车的最大安全加速度为2 m/s2,为保证乙车不与甲车相撞,乙车至少在距甲车多远处急刹车?
22、如图所示为某城市十字路口道路示意图,道路为双向四车道,每个车道宽度为2.4 m.某自行车从道路左侧车道线沿停车线向右匀速行驶,速率为14.4 km/h,汽车在最右侧车道正中间行驶,速率为54 km/h,汽车前端距离停车线20 m.已知汽车的宽度与自行车的长度相等均为1.8 m,汽车的车身长4.8 m.汽车司机为避免与自行车相撞马上采取刹车制动,最大制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求
(1)汽车的最短刹车距离sm;
(2)请通过计算判断是否能够避免相撞.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
1、(双选)太原晚报消息,为让电动汽车跑得更“欢”,太原未来五年将建5万个充电桩。如图所示为某新型电动汽车试车时的v t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新型电动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6~10 s内,新型电动汽车处于匀速状态
C.在4 s末,新型电动汽车向相反方向运动
D.在t=12 s末,新型电动汽车的加速度为-1 m/s2
【答案】B、D
2、(双选)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像如图所示,那么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答案】BD
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连续打下的五个点,打B、D两点时纸带的速度分别为vB、vD,则vB、vD的大小关系是(  )
A.vB<vD  B.vB=vD C.vB>vD D.无法确定
【答案】A
4、一个物体从房檐自由落下,通过一个高为1、8 m的窗户用了0、2 s,g取10 m/s2,则房檐距窗户下沿的高度为(  )
A、0、6 m B、0、2 m C、5m D、3、5 m
【答案】C
5、汽车甲沿着平直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  )
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路程
C.可求出乙车从开始启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
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
【答案】A
6、歼 20飞机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航展)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假设该战斗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起飞的速度为v,所经历的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vt   B. C.2vt D.不能确定
【答案】B 
7、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一定是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B.它是加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它是加速度越来越小的直线运动
D.它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答案】D
8、(双选)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设每节车厢的长度相同,车厢间间隙可以不计)(  )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
1∶∶∶…∶
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
1∶2∶3∶…∶n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
1∶3∶5∶…
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
1∶2∶3∶…
【答案】AC
9、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作v t图像时,必须用圆滑曲线连线且经过每一个点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牵引小车的钩码越多越好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答案】D
10、(双选)在一次利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从第1次听到水击盘声时开始数“1”并开始计时,数到“n”时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则(  )
A、每一滴水从水龙头落到盘子的时间为
B、每一滴水从水龙头落到盘子的时间为
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答案】BD
11、(双选)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2 s后乙比甲运动得快
B.在2 s末乙追上甲
C.4 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
【答案】AD
12、双选)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为2 m/s,经过4 s后速度变为10 m/s,则物体在这4 s内的(  )
A.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 B.平均速度大小为8 m/s
C.位移大小为24 m D.位移大小为32 m
【答案】AC 
13、下列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保持不变
【答案】D
14、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
B.若初速度相同,速度变化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
C.若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的质点末速度一定大
D.相同时间内,加速度大的质点速度变化必定大
【答案】D
15、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所得纸带点间距过密,若利用该纸带分析小车运动情况,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每隔9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2 s
B.每隔2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4 s
C.只研究纸带后端几个间距较大的点所在区域
D.只研究纸带前端较密的几个点所在区域
【答案】A
16、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5倍,甲、乙分别从高H、2H处同时自由落下(H足够大,且忽略其对g值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大
B.下落1 m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5倍
D.在自由下落的全过程,两球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B
二、填空与实验题。
17、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从第一滴落在地面上开始计时,20 s时地面上正好共有51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选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 )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1)从右向左  (2)0.3 0.1
18、某同学用如图甲装置研究小车在不同接触面上的运动情况.该同学将小车以适当的初速度释放后,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通过反复实验得到一系列打上点的纸带,并最终选择了如图乙所示的纸带(附有刻度尺)进行测量.(测量和计算结果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图甲
图乙
(1)如表为A、B、C、…、J,各点对应的刻度值,按照正确的读数方法填写E点对应的刻度值(单位:cm).
A B C D E F G H I J
13.20 11.38 9.60 7.80 4.40 3.00 1.80 0.80 0.00
(2)已知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根据以上数据,在纸带上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C=    m/s.
(3)对纸带E、J两点间小车的运动作出v-t图像,根据图像可知小车的速度变化情况为  ,并求出它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答案】(1)6.00 (2)0.90 (3)如图所示:
 均匀减小 5.00
三、计算题。
19、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阶段可以看成先匀加速后匀速。如图某运动员先以4.5 m/s2的加速度跑了2 s,接着匀速跑了1 s,然后起跳。求:
(1)运动员将要起跳时的速度多大?
(2)运动员助跑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9 m/s  (2)18 m
【解析】(1)根据速度-时间关系vt=v0+at,可得运动员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t=at1=9 m/s,即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为9 m/s。
(2)根据位移-时间关系s=v0t1+at,代入数据解得运动员加速运动的距离为s1=at=9 m,
运动员匀速跑的距离为s2=vt·t2=9 m,
所以运动员助跑的距离为s=s1+s2=18 m。
20、有一条竖直悬挂起来的长为4、2 m的细杆AB,在杆的正下方离B端0、8 m的地方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圆环C,若让杆自由下落(g取10 m/s2)。求:
(1)从杆下落开始,上端A及下端B到达圆环所经历的时间;
(2)AB杆通过圆环的过程中所用时间。
【答案】(1)1、0 s 0、4 s (2)0、6 s
【解析】(1)杆做自由落体运动,杆的B端到达圆环的时间为tB,则hB=gt,将hB=0、8 m代入,求得tB=0、4 s、
杆的A端到达圆环的时间为tA,则hA=gt,
将hA=5、0 m代入,求得tA=1、0 s、
(2)杆通过圆环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t=tA-tB=0、6 s。
21、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高速公路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的速度为36 m/s,如果乙车刹车的最大安全加速度为2 m/s2,为保证乙车不与甲车相撞,乙车至少在距甲车多远处急刹车?
【答案】64 m
【解析】乙车减速到20 m/s所经历的时间
t== s=8 s,
设乙车刹车时距离甲车的位移为s0,
此时位移具有的关系为:s0+v1t=eq \f(v-v,2a),
解得s0=64 m.
22、如图所示为某城市十字路口道路示意图,道路为双向四车道,每个车道宽度为2.4 m.某自行车从道路左侧车道线沿停车线向右匀速行驶,速率为14.4 km/h,汽车在最右侧车道正中间行驶,速率为54 km/h,汽车前端距离停车线20 m.已知汽车的宽度与自行车的长度相等均为1.8 m,汽车的车身长4.8 m.汽车司机为避免与自行车相撞马上采取刹车制动,最大制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求
(1)汽车的最短刹车距离sm;
(2)请通过计算判断是否能够避免相撞.
【答案】(1)22.5 m (2)不能避免相撞
【解析】(1)已知:v1=14.4 km/h=4 m/s,v2=54 km/h=15 m/s.
设汽车以最大加速度刹车,则-2asm=0-v,
代入数据解得sm=22.5 m.
(2)以最大加速度刹车,设汽车车头到达停车线所用时间为t,
则s=v2t-at2,
解得t=2 s或者t=4 s,又因为汽车停下的时间为:
t′== s=3 s,
故t=4 s不符题意,舍去;
此时以左侧车道线为起点,车头所占位置范围为s1~s2,7.5 m自行车在t=2 s的时间内行驶的位移为x.则有:
x=v1t=4×2 m=8 m,
自行车此时所占位置范围为:6.2 m由此可知,它们的位置范围有重叠,不能避免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