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口增长模式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读下表,完成1~2题。
国家
美国
德国
印度
日本
出生率(‰)
14
9
25
9
死亡率(‰)
9
10
8
8
1.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 ②劳动力严重不足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人口总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解析:第1题,由表格数据可知印度人口增长模式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其他三个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特征都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2题,印度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因而会出现人口总量大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答案:1.B 2.C
(2012·苍南县银库、灵溪联考)“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读“中国工作年龄人口(14~64岁)占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3~4题。
3.③~④工作年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
A.出生率下降
B.就业率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上升
D.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答案:C
4.1980至2015年工作年龄人口比重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对我国社会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①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②就业压力减小 ③人口总量进入高峰期 ④城市化的速度减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2010·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④国30~34岁以下的青年人占的比重最大,故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第6题,从图中读出四国中30~39岁的人口数量并加以对比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5.D 6.B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下图是我国各省不同年份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以生育子女数量表示),盒内的分隔线为中位数,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读图回答7~8题。
7.该图说明我国( )
A.人口增长加快
B.人口总量减小
C.人口出生率下降
D.人口生育率的省际差异增大
解析:选C。读图可知,1965~2005年我国妇女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随之下降,人口增长减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盒形图内最大值和最小值距中位数的差值变小,说明不同省区的人口生育率差异减小。
8.我国人口生育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的推进
B.国家人口政策
C.人口老龄化
D.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解析:选B。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主要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
甲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某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乙图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典型的(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10.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减少劳务人员输出
11.在乙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的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与甲图所示国家199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9题,据图甲可知,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的死亡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低,故属于现代型。第10题,结合甲图可知,该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人口保持负增长状态,所以该国今后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第11题,由图可知,乙图中④与甲图所示国家199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符。
答案:9.D 10.B 11.D
读下面关联图,完成12~13题。
12.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则通常依据的资源类型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解析:选A。通常把土地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13.下列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水平
C.消费水平
D.地区开放程度
解析:选C。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二者呈负相关。
二、综合题
14.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__________国家,B国属于________国家。A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B国家属于________。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的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完成下表内容。
A国
B国
人口问题的影响
对人口增长
对社会发展
(4)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组通过人口年龄构成图来考查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解题时先要读出A、B两国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然后再分析所属的国家类型、人口增长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年龄结构过于年轻化都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应当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答案:(1)发达 发展中 现代型 传统型
(2)人口老龄化严重 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3)
A国
B国
人口问题的影响
对人口增长
人口的老龄化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
人口增长迅速
对社会发展
导致了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4)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15.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2010年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总人口数为13.7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力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表1)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年)
0.1
0.1
2000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表(表2)
人口(万)
面积(平方千米)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年径流总量(有效)
(立方米)
8200
16万
920万
800万
2200亿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目前该地区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森林人均量低于最低标准,故是当前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未来2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城市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以及退耕还林和人口的增加,使耕地人均量低于最低标准;解决措施一要少占耕地,二要提高单产、解决粮食问题,三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多少与人才没有必然关系。
答案:(1)森林 耕地 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控制人口数量。
(2)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