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3、4、7
1、2、8、9
5、6、16
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12、13
10、11、14
15、17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某企业于20世纪末在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1世纪初,该企业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分厂。据此回答1~2题。
1.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在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
( )。
A.原料供应充足
B.交通运输便捷
C.市场庞大
D.技术领先
2.吸引该企业在北京、上海建分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原料产地
B.廉价劳动力
C.消费市场
D.先进技术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变化。联系呼和浩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四大牧场之一,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原料供应充足。第2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市场因素在区位选择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北京、上海乳制品消费量大,吸引该企业建分厂。
答案 1.A 2.C
读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图,完成3~4题。
3.在钢铁工业的生产系统中,各工厂间存在什么联系
( )。
A.投入—产出
B.共用基础设施
C.商贸
D.科技与信息
4.与钢铁工业相关的产业在空间上形成以钢铁冶炼为主体的工业地域,其主要目的是
( )。
A.集中排放废弃物
B.降低生产成本
C.寻求廉价劳动力
D.垄断高端产品
解析 在钢铁工业的生产系统中,有的工厂的原料是上游工厂的产品,而其产品是下游工厂的原料,故它们之间存在投入—产出上的联系;钢铁工业地域是与钢铁有关的工业集聚的结果,其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获取集聚效益。
答案 3.A 4.B
下图为“某三种要素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若该图表示工业产品中天然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情况,则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天然原料要素和科技要素的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6.下列工业部门的发展变化情况与图中①曲线变化规律大致吻合的是( )。
A.啤酒厂
B.电子计算机厂
C.纺织厂
D.飞机制造厂
解析 第5题,在工业生产中,天然原料要素的投入比例在逐渐下降,而科技要素和交通要素的投入比例在逐渐上升,科技要素更是影响现代工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且科技的投入是随三次科技革命呈波状上升的。第6题,纺织厂主要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或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与图中①曲线变化规律大致吻合。
答案 5.A 6.C
随着我国经济和国防事业的快速发展,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和缺口量越来越大。2001年我国橡胶消耗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2004年天然橡胶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耗量的21.5%。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盛产天然橡胶。据此回答7~9题。
7.下列关于天然橡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然橡胶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
B.从投入多少看,天然橡胶生产属于资源密集型农业
C.我国的天然橡胶主产区在海南、云南,产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D.世界天然橡胶生产国集中在东南亚、南亚和地中海沿岸
8.我国天然橡胶的消费自2000年以来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下列工业的快速发展
( )。
A.服装工业
B.IT工业
C.汽车工业
D.钢铁工业
9.下列国家不是世界天然橡胶主要消费国的是
( )。
A.日本
B.斯里兰卡
C.德国
D.印度
答案 7.A 8.C 9.B
欧洲某电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设一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厂家陆续迁至该厂附近。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空间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 )。
①快速交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②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③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方式布局工厂的地方,应当
( )。
①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提供广阔的市场 ④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第10题,电子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首先是便于零部件生产厂接近市场,有利于对市场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快速交货;其次也有利于其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第11题,电子产品与其零部件生产厂集中布局在我国的某一个地方,主要是为利用该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由于电子产品对科技创新、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该地还应具有创新和优美的环境。
答案 10.A 11.C
随着产业活动地域分工的加深,工业企业之间的商贸联系日益频繁。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有关商贸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商贸联系主要指区际贸易
B.国际贸易比国内区际贸易联系要密切得多
C.商业区位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
D.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本国资本、产品丰富,国内区际之间流动十分明显
13.为了满足区际间物资流动的需要,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关于“现代物流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满足区际物资流动的需要
B.促进了原材料、半成品的合理有效流动
C.使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有机结合
D.它是产业生产协作上联系的表现
解析 第12题,商贸联系包括国际贸易和区际贸易,国内的区际联系比国际贸易联系要密切得多,商业区位受人口、交通等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经济相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区际之间商贸流动更加明显。第13题,现代物流业是产业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
答案 12.D 13.D
下图表示某地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与销售情况,读图,完成14~15题。
14.阶段Ⅰ,该地区企业生产特点有
( )。
①专业分工程度低 ②各企业团结协作 ③总体生产能力强 ④各企业之间联系少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5.阶段Ⅱ与阶段Ⅰ相比,该地区企业发展的优势有
( )。
①原料渠道拓宽 ②环境污染减轻 ③规模效益增强 ④交易成本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第14题,在阶段Ⅰ不同企业之间几乎无任何专业分工联系,这也同时表明该地区企业生产的专业分工程度较低。第15题,在阶段Ⅱ,该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联系密切,可以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增强工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答案 14.A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下图中①②均为火电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试分析甲图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
(2)试分析电厂从甲图布局到乙图,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
(3)如何解决砖厂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
解析 本题以资源产地与消费区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产业活动之间的联系方式。第(1)题,甲图工业邻近城市布局,因此接近消费市场,而原料运输需要便捷的交通。第(2)题,乙图工业布局在煤矿产地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同时区域之间的能源输送由输煤变为输电。第(3)题,根据电厂造成的污染来回答。
答案 (1)便利的交通条件;距城市近,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
(2)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高压输电技术是保障。
(3)采用新技术,利用废渣制造新型砖,减少土地资源的破坏;回收砖厂排放的废气,减少大气污染;挖土区建设水塘发展水产养殖等。
17.某沿海地区城市附近有大型铁矿、煤矿、盐矿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除已建成钢铁厂、煤气厂和化肥厂外,还计划建立一批工厂,组成一个工业区。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将火力发电厂、化工厂、纯碱厂、重型机械厂和煤化学工业基地的名称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里。
(2)从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该地重型机械厂、纯碱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如果利用便利的海运条件,从外地调入棉花,在钢铁厂、造船厂附近布局棉纺织厂,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力发电厂排放出大量粉煤灰,从治理“三废”角度考虑,其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工厂集中布局,形成工业区,这样布局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此题时,首先要根据已提供的材料,特别是工业原料,对照拟建的五个工厂,明确各工厂之间的联系及其主导工业部门;其次还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工厂性质,把握建立相关工厂的条件。由于火力发电厂的燃料是煤,又因为火力发电厂要为其他厂提供电力,故应将发电厂填入图框的B处。煤化学工业与煤气厂、化肥厂、化工厂具有生产协作关系,应该填在图框的A处。其他各工厂的位置也可以按工业联系的关系填写。在该地布局重型机械厂、纯碱厂分别与该地附近的煤炭、盐场有关。
答案 (1)A—煤化学工业基地 B—火力发电厂 C—化工厂 D—纯碱厂 E—重型机械厂
(2)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社会需要(平衡重工业区职工性别构成)
(3)利用粉煤灰建建筑材料厂
(4)充分利用资源和公共设施,相互协作,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