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21: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企业选址应充分考虑区位条件,不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B.现代产业活动随着社会分工程度的加深、科技的发展,企业的区位条件也在发生变化
C.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密切相关,工业生产区位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D.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大于农业和工业
【解析】 企业选址应充分考虑原料产地、燃料地和消费市场,即企业的区位条件,同时企业生产也要兼顾环境效益。农业和矿业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工业生产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
【答案】 B
2.下图为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我国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下列能够体现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北京——木材、废纸、废布、废棉
B.黑龙江——木材、竹材、亚麻
C.广东——蔗渣、竹材
D.江苏——农作物秸秆、木材、黄麻
【解析】 北京、江苏缺乏木材;黑龙江没有竹林,而广东蔗渣丰富。
【答案】 C
读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图,回答3~4题。
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3.阶段Ⅰ中的农产品产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距城市近      
B.气候优越
C.地形平坦
D.水源充足
4.阶段Ⅱ中的农产品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运输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增加
【解析】 本题利用模式图考查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以及区位因素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模式图所表达的含义:阶段Ⅰ所示城市周边的农产品主要各自供应本市。阶段Ⅱ所示甲城周边已经没有此类农产品生产,乙城周边农产品除供应本市外,还远距离供应甲市。第3题,甲和乙两个城市需要的农产品都在本地生产,说明影响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城市市场。第4题,此时甲地已经不在本地生产农产品,说明交通运输缩小了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距离。
【答案】 3.A 4.C
一棵名叫“石化产业”的大树,撑起了上海金山区的发展。几大产业园依靠石化产业链拔地而起,创造上千亿的年产值;从上游到下游,几百家石化企业环环相扣,生产出上千种石化产品,遍及人们日常生活每个角落。结合石油化工产业链示意图回答5~6题。
5.上海大力发展石化产业活动的最主要的区位条件是(  )
A.原料产地
B.市场广阔
C.交通便利
D.科技发达
6.石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上海金山工业区,其主要原因是
(  )
A.石化产业链长,工艺复杂,上下游企业众多,集聚优势明显
B.石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吸引其他的工业部门集聚
C.各种产业活动与石化产业的生产协作关系明显
D.商贸联系促进了金山区的石化产业发展壮大
【解析】 第5题,石油化工属于市场指向型,上海市场广阔。第6题,石化产业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形成连续的产业链,各工序或工厂之间的生产协作密切,聚集效益明显。
【答案】 5.B 6.A
(2011·安徽文综)近年来,安徽省外贸不断增长,主要进口金属矿砂、特种机械、有色金属等,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服装等,下图表示2009年安徽省的主要外贸国家及相应贸易额。完成7~8题。
7.符合安徽省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  )
A.向英国出口芯片、石油
B.从智利进口汽车、铜矿砂
C.向美国出口冰箱、衬衫
D.从日本进口手机、铁矿砂
8.进出口贸易状况表明安徽省(  )
A.工业化水平超过主要出口国家
B.外贸海运航线主要集中在太平洋
C.原料导向型工业最具竞争优势
D.航空运量在外贸运量中比例最大
【解析】 第7题,安徽省的石油资源比较贫乏;智利的铜矿资源丰富,但其汽车工业并不发达;冰箱属于机电产品、衬衫属于服装;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第8题,安徽省的主要贸易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智利、韩国均位于太平洋沿岸;联系德国、英国的海上航线也要经过太平洋,因此外贸航线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尚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安徽省出口的主要商品中没有原料导向型的产业,反而大量进口金属矿砂;航空运量小、运费高,在外贸运量中的比例最小。
【答案】 7.C 8.B
下图中各坐标轴分别表示气候、地形、河流三种区位因素,箭头指示方向表示区位条件越来越好。读图回答9~10题。
9.若仅考虑三个因素,则下列区位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
A.⑧-最优
B.⑥-最劣
C.④-最优
D.①-最劣
10.若用此图分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此图表示聚落区位因素,则②地聚落最可能呈带状分布
B.若此图表示农业区位因素,则③地需要解决灌溉水源问题
C.若此图表示工业区位因素,则⑤地水运条件最好
D.若此图表示人口区位因素,则⑦地人口可能分布在河谷地区
【解析】 根据题目提供的图文信息,⑧地气候、地形、河流条件最优越;⑦地地形条件差,河流、气候条件较好,因此该地人口集中在河谷地带。
【答案】 9.A 10.D
欧洲某电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设一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厂家陆续迁至该厂附近。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空间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
①快速交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②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③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方式布局工厂的地方,应当(  )
①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提供广阔的市场 ④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第11题,电子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首先是便于零部件生产厂接近市场,有利于它对市场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快速交货;其次也有利于其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第12题,电子产品与其零部件生产厂集中布局在我国的某一个地方,主要是为利用该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由于电子产品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该地还应具有较为优良的环境。
【答案】 11.A 12.C
二、综合题
13.近10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迅猛发展,进入2008年年末,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尽管原材料价格逐渐下降,但诸多钢铁企业相继出现减产、限产,甚至停产,处于微利或亏损经营中。结合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比较并说出攀钢比宝钢发展钢铁企业的主要优势。
(2)从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导致攀钢、宝钢减产限产的主要原因(提示:要答出该因素的变化趋势)。
(3)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两家企业如何合作分工才能更好地提高国际竞争力。
【解析】 (1)和宝钢相比,据图可知攀钢煤、铁、石灰石和水能丰富,地处西部,劳动力成本较低。(2)据材料可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对钢材的需求减少,尽管原材料价格逐渐下降,但诸多钢铁企业相继出现减产、限产,甚至停产,由此可见,市场的影响在增强。(3)要利用好黄金水道,充分利用好各自的优势。
【答案】 (1)攀钢附近有铁矿、媒矿、水电站;劳动力成本低。(2)需求量减少,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3)利用“黄金水道”,利用攀钢的资源优势初炼钢,利用宝钢的技术优势深加工,再利用宝钢的品牌优势、接近海港的优势出口。
14.读下列图示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纺织业和服装业专业镇分布图
全球价值链中纺织业集群空间等级体系
(1)读我国纺织业和服装业专业镇分布图,图中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专业镇分布特点为:
①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省、__________省和__________省;②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
(2)近些年来,我国的纺织业和服装业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倾向,试分析原因。
(3)绍兴是环杭州湾纺织业集聚区的核心。绍兴市轻纺工业聚集区的化纤和轻纺工业品每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总产量占全国的1/10,分析绍兴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的优势区位条件。
(4)绍兴纺织业集群位于全球纺织业价值链的低端,有利于提升其在价值链中地位的措施有(多选)(  )
A.加强与国际资本、技术、营销网络的交流与合作
B.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合作
C.强化产业集群之间的差异化竞争
D.建设纺织机械制造基地
E.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F.扩大生产规模
【解析】 本题考查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分布、纺织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在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中我国服装业主要从事服装的“加工”环节,该环节技术含量低,利润低,位于全球纺织业价值链的低端。
【答案】 (1)江苏 浙江 广东 长三角、珠三角
(2)东部地区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或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3)①靠近桑蚕产地,原料丰富;②纺织业基础好;③劳动力资源丰富;④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4)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