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21:5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2、3
6、7
17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4、5
8、9、10、11、12
13、14、15、1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中国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阅读下列言论或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①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③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④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 ⑤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1.流行于中国古代民间的相地术也称风水术,古代许多民居,甚至许多城市、乡村选址都是严格按照风水理论进行踏勘后确定的。“风水学”反映人地关系思想与________一致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⑤
3.反映天人相关思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①反映的是环境决定论;“风水”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与③反映的思想相同;②反映了人定胜天的思想;④反映了天人相关论的思想;⑤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答案 1.C 2.D 3.D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完成4~5题。
4.“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定胜天思想
C.人地对抗性思想
D.和谐论思想
5.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
(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济”强调人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并不产生污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活动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答案 4.D 5.D
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据此完成6~7题。
6.J.博丹的主张体现出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
(  )。
A.人定胜天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地协调论
7.J.博丹的思想类似于以下哪一位学者的思想
(  )。
A.孟轲
B.P.白兰士
C.F.拉采尔
D.贾思勰
解析 据材料可以看出J.博丹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孟轲主张“人定胜天”;贾思勰主张因地制宜,是人地协调发展的雏形;P.白兰士主张可能论;F.拉采尔认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后被人利用而发展成为近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答案 6.B 7.C
森林被大片砍伐,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荒漠化威胁人类。于是“植树造林”活动蓬勃发展起来了,各地的“防护林”建起来了,“绿色长城”筑起来了。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大自然便赋予了人类一方乐土。据此回答8~9题。
8.上述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  )。
A.人定胜天论的思想
B.人地协调论的思想
C.适应论的思想
D.环境决定论的思想
9.下列活动对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有利的是
(  )。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 判断人地关系思想要根据最后一句话“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大自然便赋予了人类一方乐土”,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对环境起保护作用。
答案 8.B 9.C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
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B.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C.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
11.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  )。
A.①阶段
B.②阶段
C.③阶段
D.④阶段
12.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技术问题
D.发展问题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第11题,②阶段是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使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超过自然环境容量的阶段。第12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答案 10.D 11.B 12.D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13~15题。
13.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14.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15.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的思想的是
(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解析 题中的三幅图都是描述人地关系的,观点一主要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类的决定作用;观点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征服和改造作用,属于人类中心论的思想;观点三强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应和环境和谐相处,属于人地协调论的思想。
答案 13.C 14.D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双选)(  )。
A.工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B.机器化大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人类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提高
(2)A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人口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工业文明时代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
解析 第(1)题,A阶段处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时期,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防御各种灾害和疾病的能力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第(2)题,在工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属于传统型。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人口容量最大的是环境文明时代。第(3)题,工业文明时代环境的突出问题是人口急剧增长,为追求经济增长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第(4)题,环境文明时代人类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人地协调发展。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例子很多,只要合理即可。
答案 (1)BD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环境文明时代
(3)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索取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4)人地协调发展 举例略。(必须紧扣日常生活,从节约、减轻污染两个角度分别作答)
17.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及历史原因。乙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明显表现出了人地之间已经不协调,人类大力开发环境资源,环境反过来影响了人类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对抗,所以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
答案 (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