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送别诗鉴赏
授课者——朱娅娣 黎家坪镇中心学校
课程导入
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矣,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 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课前小测
壹
1、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海内存知己, 。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洛阳亲友如相问, 。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 ,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名句默写
桃花潭水深千尺
天涯若比邻
孤帆远影碧空尽
一片冰心在玉壶
劝君更尽一杯酒
6、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7、莫愁前路无知己, 。
——高适《别董大》
8、 ,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9、仍怜故乡水, 。
——李白《渡荆门送别》
10、 ,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名句默写
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寄愁心与明月
万里送行舟
惟有相思似春色
山回路转不见君
方法指导
贰
问题思考
送别诗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赠汪伦》 、《送沈子福归江东》
《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别董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渡荆门送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送别诗题目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使、还、入、赴、迁等)某地”
“留别(别) ××”
“赠××”
方法一:辨题目,通过辨别题目,确定诗歌类型。
听歌查找意象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注:觚(gū)古代一种用于盛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原声版 韩红版 合唱版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对坐、
古道相送、
芳草离情、
晚风吹拂、
折柳赠别、
笛声幽怨、
劝君更尽一杯酒,
夕阳下挥手、
从此山外山天各一方。
查找诗中的意象
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
送别诗常见意象之:日暮(夕阳)。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
送别诗中常见意象之:月夜(月光)。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若见天涯思故人,
浣溪石上窥明月。
——李白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
送别诗中常见意象之:南浦、劳劳亭。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 河伯》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李白《劳劳亭歌》
“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
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
送别诗中常提到的乐曲有:骊歌、劳歌、阳关曲。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汉族古琴歌曲。
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总结
芳草
长亭
柳
酒
夕阳
送别
古道
笛声
山
风
方法二:抓意象,抓住典型意象,感受送别意境。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1:友人离去后的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2: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3:情深意长的勉励,劝慰中带着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4:表明志节,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5:别后情境的想象、对友人的担忧与思念。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6:表明朋友间的友谊深厚。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小结
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依依不舍,
对友人的宽慰、关怀、劝勉,
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有时也表达自己的志节。
方法三:品情感,根据关键词句,体会离情别绪。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衢洲别李秀才
方干
千山红树万山红,
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离别两行泪,
不知何地再逢君?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托物寓情
托物寓情: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方法四:析手法,分析艺术手法,把握情感手段。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总结
送别诗常用艺术手法有: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寓情、
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结合、衬托、
比喻、拟人、夸张等。
鉴赏示例
叁
鉴赏示例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鉴赏步骤
从“闻、左迁、寄”、可看出属送别诗。
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和寄寓相思的明月。
一二句表达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句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最后,析手法
首句寄情于景,三四句拟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先,辨题目
其次,抓意象
再次,品情感
示例答案
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景+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手法+分析+情感)
课堂总结
送别诗鉴赏要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
2.常用载体: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物象(杨柳、芳草、笛声、浊酒等)、行为(折柳、饮酒、唱歌)。
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寓情、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结合、衬托、比喻、拟人、夸张等。
课堂练习
肆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miǎo :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练习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答: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词人伫立在江边,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愁云惨淡,帆船越来越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作者以景衬情,表达了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之情 。
场景(意境)分析题:总体概括+描述画面+分析情感(有手法的点明运用的手法)
课下作业
伍
课下作业
完成《湘教考苑》P80-81页练习题。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