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情节设置答题策略
情节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既有自身的特点和艺术,又对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对小说情节的考查:
一是梳理概括情节
二是情节作用
一、梳理概括情节
情节梳理,是中考小说/散文阅读中常见且基础的题型,旨在考察考生对文章叙事脉络的把握和概括能力。答题时,切忌空洞的叙述故事情节,需要提炼关键信息,进行有效概括,才能精准作答。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及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常见题型
1.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此类题型通常出现在文章整体解读部分,要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常以“概括”“梳理”等词语引导。
2.梳理故事情节发展脉络:此类题型主要考察情节发展的逻辑和顺序,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或以表格形式进行填写。
3.补充/完善故事情节:此类题型要求根据已有情节,进行合理的推断,填补空白,完善故事情节,考验考生的逻辑推理和想象能力。
4.提取关键情节信息:此类题型要求根据特定要求,提取故事情节中的关键信息,描述人物心理活动,考察考生快速提取重要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二)解题方法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划分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人物情感的变化、人物命运的转折等。
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人、事、物、情、时间、空间等)。
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4、关注小说叙事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要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
5、以主人公为陈述对象,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三)答题格式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即:文章记叙了①在什么时间、地点、情况下②谁③做了一件什么事,④事情的结果如何。
二、情节的作用
情节作用是指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分析情节作用题既是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分析作品基本特征能力的考查。它包括2种情形:分析小说中不同位置情节的作用、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情节作用的思考角度
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来考虑
(一)内容上的作用
内容上主要是指情节与小说的四要素(环境、人物、其他的情节、主题)之间的作用;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1.环境: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活动(或者故事发生)的环境。
2.人物:塑造……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品质;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衬托或侧面烘托人物。
3.主题: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4.情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补充叙事,提示矛盾关系;为下文情节做铺垫;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2)结构上的作用
结构上主要视情节所处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本身所具有的作用。
开头部分:
①统摄全篇,领起下文;
②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③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中间部分:
①承上启下,贯穿全篇;
②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③充实内容,寄托情感;
④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对比映衬;
⑤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
结尾部分:
①照应题目或者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②深化主旨,卒章显志。
例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
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
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规范解答]
第一步:通读全文,确定位置
题干已经很明确提出“开篇”,是考查开头情节的作用。
第二步:确定角度,找出对应
注意检索开头情节中两人言行的关键词,从内容和结构两大角度分析。
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②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③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膜,以及“我”对亲情的渴望;④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
传 道
聂鑫森
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年届古稀。
头发稀疏了,脚步迟缓了,精气神也散淡了许多,流年似水,曾经壮如牛犊的他说老就老了;儿女不在身边,家里除了老伴儿,就只剩下老两口的影子。
纪于天常感叹什么都在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没变。从小到老,他痴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尤其钦佩马连良的“马派”,行腔念白,颇有神韵。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很忙,或掏钱买票看戏,或参加票友的聚会,或在家里听京剧光碟。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问什么答什么,“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麒北马关外唐”等滔滔不绝。
有一天夜晚,纪于天在剧院看完戏,回到家门口,正要掏钥匙开门,发现钥匙忘带了,只好敲门,并用京剧道白:“老伴儿,开门来!”
老伴儿在里面闷声回答:“谁是你老伴儿?你的老伴儿是京剧!”
他立刻接上话:“此言甚是!”
纪于天就是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人。
省城的京剧团来到了古城,要连演十晚。头三晚的戏码是《文姬归汉》《群英会》《野猪林》。纪于天很欣赏这个剧团的演员,马派老生,程派青衣,叶派小生,侯派花脸,杨派武生,人才济济,争奇斗艳。他能不去一饱眼福和耳福吗?
但这次他却不用去买票了,有人把票送上门来了。
送票的叫牛金,40来岁,在本市一家公司当老总。他爹与纪于天是老同事,又在这条小巷里做了几十年的邻居。牛金平时回爹妈家不多,来去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样子。
纪于天很惊讶:这父子俩是压根不看京戏的,牛金怎么有这个兴趣了?
牛金坦言相告:“我爹让我来找纪伯伯帮忙,您千万别推辞。过几天,有一个美国的华裔客商来洽谈业务,据说他是个京戏迷,晚上得招待他过过戏瘾吧。我不懂这个,临时抱佛脚,想请您陪我先看几场戏,再听您说说戏,以便我和他交谈时,有个共同的话题。或许他一高兴,合同就签下了。”
纪于天笑了,说:“我不缺这几个买票的钱。你想了解京剧,我愿意陪同,正好为国粹传道嘛!”
牛金说:“那是,那是,这是戏票,头三晚的,我们在剧院碰面吧。”
第一晚,牛金早早地到了剧院,和纪于天一起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文姬归汉》。散戏后,牛金谦恭地请纪于天去了一家茶馆,在一个雅座里喝茶,吃夜宵,聊天。
“纪伯伯,程派唱腔怎么听起来是这么个味儿?”
纪于天说:“你问得好。程腔讲究若断若续、藕断丝连、缠绵悱恻,称之为‘鬼音’。它不是‘直’着出来的,而是走了一个曲线,音量似乎不大,但有力度,这个饰演蔡文姬的演员是地道的程派传人,功夫很深。”
“哦。”
“我虽是习老生的,平日程腔也听得多。比如剧中蔡文姬唱的‘荒原末日嘶胡马,万里江山归路道……’是西皮原板,我给你学学。”
纪于天双手在桌上敲着板眼,尖起嗓子唱起来。唱到精彩处,牛金也学着喊一声“好”。纪于天笑得满脸放亮。
“小牛,明晚是《群英会》。演周瑜的小生和演蒋干的丑角最值得一看。”
“我会准时到场的,纪伯伯。”
“也许你从此就爱上了京剧了。”
“但愿如此!”
第二晚,牛金在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坐到纪于天旁边的座位上。戏演到一半,牛金的手机响了,他哼哼哈哈地通完话,抱歉地对纪于天说:“公司里有急事,来了份海外传真,我得去处理一下。纪伯伯,真对不起。”
“明天去处理不行吗?”
“人家等着答复哩,心为形役,没办法!”
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像一尾鱼,眨眼间就不见了。
这么好的戏,牛金半场退席,纪于天觉得很遗憾。过了一会儿,纪于天忘记了身边少了个人,专心专意地看戏,看得浑身发热,喉头发紧。
第三天晚上,牛金没有来看戏。他白天打了个电话给纪于天,说那个美国华裔客商不来了,派他的一个部下来洽谈,这个部下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特别爱听交响乐……
纪于天孤零零地看完了《野猪林》,旁边那个空着的座位,他总是忍不住去瞅瞅,心里也仿佛空了一大块。今夜,他怎么了?看京剧都分心,怪!
走在回家的路上,见身前身后无人,纪于天唱起了剧中人林冲的一段“反二黄散板”转“原板”,声腔凄凉悲切:“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有删改)
作者为什么要写牛金三次“看戏”的细节?请简要分析。
作者为什么要写牛金三次“看戏”的细节?请简要分析。
[规范解答]
第一步:通读全文,确定位置
题干已经提出“三次‘看戏’的细节”,是考查典型细节的作用。这三处细节都是小说中间的情节。
第二步:确定角度,找出对应
情节结构:第一次“看戏”,牛金非常认真,看完后还和纪于天一起讨论程派唱腔的特点,表现得非常诚恳、谦虚;第二次“看戏”,牛金表现得漫不经心;第三次“看戏”,因为与牛金签合同的那个京戏迷客商换成了对京戏不感兴趣的人,所以牛金就不来“看戏”了。三次“看戏”的详细描写,增强了整个小说情节的波澜。
人物塑造:牛金并不是真正爱戏之人,而是把京剧作为和客商交流的工具,指望通过“看戏”略懂京戏,达到顺利签合同的目的,从中可以看出牛金功利实际的形象特点;而纪于天这个人酷爱京戏,是打心底里喜爱京戏。从对待看戏的态度可分析出两个人形成对比,更好地刻画纪于天这个人物热心传道的形象特点。
主题表现从牛金“看戏”的真实目的中可看出中国传统的精粹受到冷遇,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现状让人忧虑。可见,三处细节描写有表现主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结构方面,牛金“看戏”一波三折,详写其过程可以使小说情节富有波澜;②人物方面,便于在对比和衬托中刻画人物性格,热心传道的纪于天和功利实际的牛金形成鲜明对比;③主题方面,借牛金“看戏”交代纪于天传道的过程和结果,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
作者为什么要写牛金三次“看戏”的细节?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