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语言特色答题策略
概念阐释
语言特色,又称语言特点,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它语言的风格特点。文化背景和情境的不同,使被选用的交流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就是语言特色形成的基础。
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5.本文具有XXX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常见题型/变式问法
审题定向: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言特色”“表达效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技法点拨
鉴赏语言特色3步骤
技法点拨
赏析语言特色的角度
1.词语
2.句式
3.修辞
4.语言表达效果
技法点拨
一、从词语角度分析语言特色
1.口语词(方言、俗语、歇后语):
语言平易、自然、朴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2.文言词(成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3.使用叠音词(双声叠韵):
①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②起强调作用。
③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
④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
⑤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技法点拨
4.动词、形容词:准确;精练;生动、形象、传神。
5.词语反复: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技法点拨
二、从句式角度分析语言特色
陈述句:
疑问句:
设问句:
反问句:
感叹句:
排比句:
重复句:
语气平稳
吸引读者、设置悬念
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加强语气
抒情强烈
增强语势
反复强调
技法点拨
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表意严密、精确细致、内容丰富
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使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技法点拨
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整齐排列的一组句子。
散句:结构不完整,各种句式交错使用的一组句子。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意义分明
形式多变,表达灵活,富有参差美
整散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语言表现力强。
技法点拨
三、从修辞角度分析语言特色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语言生动形象或优美。
2.引用古诗文能使语言典雅别致,富有文学性。
3.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句式整齐有节奏,语气强烈,富有气势。
4.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5.反问、设问,增强气势,引发读者思考。
技法点拨
四、从语言整体表达效果分析语言特色
文章的语言风格具有多样性,常见的语言风格有:
豪放、柔婉、含蓄、明快、幽默、辛辣、质朴、华丽、庄重、诙谐、清新雅致、灵活生动、自然流畅、通俗朴实等;庄重严肃、幽默风趣(诙谐、讽刺)、形象生动、华丽绚烂、质朴平实、繁复铺陈、简洁明快、含蓄深沉、雄浑豪放、严谨细腻、尖锐犀利、柔和温婉、委婉缠绵、优美抒情等。
答题模式
1.词语角度
① 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格式:文中××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② 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
格式: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 ×× ,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使描绘得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答题模式
2.句式角度
①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
格式:文中多使用短句,如×× ,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②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整句,或者整散句结合的情况。
格式:文中多使用整句,如××,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抒情浓烈。(使用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语言的灵动性增强。
答题模式
3.看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反语、双关等。
表达效果:比喻、拟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准确生动;反语——入木三分;双关——诙谐幽默;反问——抒情浓烈。
格式: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
答题模式
4.人称角度
格式: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或第一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
真题呈现
一(泰安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契 阔》)从人物描写和句式运用两个方面赏析小说第 段。
母亲哭完了,哭累了,冲进洗漱间,洗了脸,化了妆,盘了头,戴上了她最喜欢的珍珠耳钉和项链,穿上了白色的长旗袍。她一边照镜子一边说:“谁说我老了,我这身材穿衣还和三十年前一样的尺寸呢,我这头发还找不出一根白发呢,我还能穿着高跟鞋上街呢。”母亲说着说着,脸上就绽开了花,漾出了喜色,好像刚才那个哭过骂过的人根本就不是她。她提着白色坤包就出了门。出门的那一刻心还在嘀咕着:为这个狠心的老头子生气,不值得。
答案:(1)本段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细致刻画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亲心宽爱美、不服老等特点。(2)在句式方面,多使用动词开头的短句,短句、长句结合运用,使文章读起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
真题呈现
二、(德州市二〇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19.品味语言。
(1)这个过程无时无刻地,一点点地降解着一切生命的突兀尖锐之处。
(2)浓烈而幸福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毡房。每当我进进出出,都挣扎其中,扯心扯肺。
答案:降解,本是化学术语,此处用来比喻矛盾冲突在生命中的化解过程,生活让人逐渐变得成熟、平和。(词语角度)
答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香气对“我”产生的强大诱惑和“我”全力对抗诱惑的心理感受,不仅突出了“我”对馕的喜爱,而且写出了馕带给“我”诸多的生活感悟。
(修辞手法角度)
真题呈现
三(山东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 泰山之春 王剑冰
①这天早上,整座泰山,变成了一座通体深红的山。空气的明净通透,使得深红没有一点杂质,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釉彩。
②泰安人说,这景象一年也见不到几回,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
③《诗经》有赞:“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泰山处于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泰山那雄重盘礴的山体,有着直达心灵的神秘色彩,有着安定、康泰的丰厚内蕴。泰山也便承载着“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④已经立春。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一只鹰飞过,像一个舞者划过冰面。我似乎从来没有听到鹰的叫声。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
⑤泰山上的植物在云雾中发育,逐渐挺直自己的腰杆,实际上是挺直了自己的个性。这些植物,有些是独立的个体,有些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有的甚至开出了小小的花朵。还有,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⑥泰山展现的不光是岩石,也有另一种生命的渲染。我虽然叫不全它们的名字,但我知道,它们悄悄汇集、增添着泰山的风采。
真题呈现
⑦四下里流淌的泉溪,将大山深处的信息传递出去。鸟儿有使不完的劲,它们飞来飞去,叫来叫去。从这个山头飞到那个山头,从那个山头再飞向另一个山头。风这里摇那里晃,没有一时消停,把崖间的野青茅一会儿翻过来,一会儿翻过去。
⑧随着时间变化,那些植物更不一样了,为山体染了浓浓的一层墨绿。就此知道,泰山的春天真的来了,泰山的春天不仅如此,各种各样的色彩都会呈现。
⑨天上的云一大块一大块的,而且压得很低。暗蓝的云与白色的云交叠着,在风中翻来覆去地滚动。这个时候望向泰山,也就看到了云海奇观。
⑩泰山从浓重的云团中奋然而出,那些“五岳独尊”“昂头天外”的石刻格外亮眼。难怪大诗人李白站在山顶狂啸: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泰山,以它的宏大深沉、雄壮威严屹立于天地间。正如哲人所言,是一部宏大的人文与自然的教科书!
渐渐地,一个动人的景象显露出来,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他们知道,只要攀登,就能到达心中的那个顶点。
真题呈现
俗话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春天是一年的开端,春天攀登一回泰山,就好似人生拥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在泰山,从红门到山顶都会看到“登高必自”“惟天在上”的各种启示。人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人说“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人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泰山给人以无限的精神。登山一如人生,需要刻苦与勤奋,需要决心和勇气。登泰山,也等于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与超越。
看,登山的队伍中,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挑山工。无论雨雪风霜,泰山挑山工始终与攀登的人们一路相伴。多少年来,他们凭着坚忍与毅力,将人们所需挑上山顶,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登山者看到他们,立时就有了参照,有了鼓舞,有了劲头。
朝晖洒满了泰山,亦洒满了中华大地,在这片土地上,朴实而又勤劳的民族,谱写着一页又一页华章,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春天来了,春天的泰山迎接着登泰山的人们。登山道上,人们或者都会想起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真题呈现
20. 读完文章,你与同学一起品味语言。(4分)
小鲁:我读到第②段“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时,觉得这句话与“造化钟神秀”在修辞手法上有一致的地方,请你赏析一下吧。
你:(1)
答案:第②段中的“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与“造化钟神秀”在修辞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生命的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赞叹和敬畏之情,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真题呈现
小元:第④段“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中“划”“冲”“拉”三个词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你:(2)
答案: ②“划”“冲”“拉”这三个动词不仅描绘了鹰飞翔的动作,更赋予了鹰一种轻盈、自由、充满力量的意象,体现了作者对鹰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鹰与阳光、山巅、天空融为一体,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真题呈现
期中考试卷(八年级):课内阅读理解考查《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第20题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除了修辞手法之外,还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真题呈现
期中考试卷(八年级):课外阅读理解考查
真题呈现
真题呈现
答案: 这句话通过“郁郁葱葱”“黄绿淡雅”等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七月国槐的繁茂与槐花的清雅。用“一簇簇”“满树”“满街”“满城”等词语层层递进,展现了小城槐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满城的槐花香中,感受到了夏日的清新与宁静。
常见的语言风格特点:
平实自然、形象生动、含蓄委婉、清新明快、洗练简介、绚丽飘逸、婉约细腻、旷达飘逸、沉郁悲愤、幽默讽刺、整散结合、音韵和谐等。
常用的特色:
平实质朴、通俗自然、泥土气息、华丽典雅、字字珠玑、富有感染力、夸张讽刺、含蓄隽永、音节铿锵、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文辞畅达、意境深邃等
相关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