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5)

文档属性

名称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21:5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所述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
D.以上都不是
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它是一种对现有的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4.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废物利用,循环经济
C.围湖造田,开垦荒地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5.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是低投入、高产出的发展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分析下图有关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6~8题。
6.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7.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点二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
现代
B.观点二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的
古代
C.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协调
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8.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下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是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9~10题。
9.“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和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10.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地球面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此回答11~12题。
11.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强扰动,主要发生
在(  )
A.狩猎-采集时期
B.农业社会时期
C.工业社会时期
D.信息社会时期
12.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类活动
是(  )
A.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
B.沿海国家填海造陆
C.东北平原排干湿地、开垦荒地
D.广西山区开辟梯田,发展茶园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机能。据此回答13~14题。
13.“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协调思想
D.人地对抗性思想
14.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
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
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闻名中外的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千米处,四周为高耸的鸣沙山(由流沙堆积而成)。“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堪称奇观,但近几十年来,这一沙漠奇观水位不断降低,面临消失的危险。据此回答15~16题。
15.月牙泉近年来水位降低的原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冰雪融水补给过少
C.人为拦截地表水、过度抽取地下水
D.沙漠扩张造成的
16.月牙泉的厄运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受下列哪种理论影响(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地伙伴论
C.人类中心论
D.“天人合一”思想
17.在很多景区管理者看来,剧组到本地拍摄是“难得的机遇”,可以由此扩大景区影响,也能收取一些费用,于是争相打起“影视旅游牌”。但在看似“双赢”的局面背后,却把生态破坏的现实留了下来,一次“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大好机遇”闹不好就会变成了“烫手的山芋”。这启示我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  )
A.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的关系
B.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
C.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矛盾的统一体
D.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破坏环境
18.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  )
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
③驯养野兽,种植禾谷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19题16分,20题12分,共28分)
19.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面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人类社会由A向B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
是(  )
A.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
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
(2)
B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哪一个阶段?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简要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
20.下表是浙江省某乡历时4年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况。根据表格中内容回答问题。(12分)
4年前概况
4年后概况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森林严重,水土流失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如茵
文化生活贫乏
“渔村一日”旅游项目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众多
7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人均年收入不足1
500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10
000元
(1)按区域发展阶段划分,浙江省某乡这4年处于什么阶段?
(2)其间人地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在这一过程中人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与解析
1.A
2.C 解析: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这两句话都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2.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人类社会早期的人地关系思想。
3.C 4.B 5.D 解析:3.破坏性地震属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不是“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4.“废物利用,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其他三项属于“牧童经济”。5.“牧童经济”是对现有的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它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
6.C 7.D 8.C
解析:6.观点一强调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7.观点二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属于人类中心论。8.观点三反映的是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属于人地伙伴论。“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指砍伐栽种不失季节,对森林砍伐的同时要跟上幼林的栽种,因此它与“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和“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都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协调理论。“竭泽而渔,焚薮而田”是指排干水塘而捕鱼,烧毁山林而打猎,这两种做法都违背了自然规律,单纯从人的需求出发,结果造成资源枯竭。
9.B 10.C
解析: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经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11.C 12.A
解析:11.工业社会时期,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人地矛盾迅速激化。12.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从选项中看出B、C、D项仅对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13.C 14.D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济”强调人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循环使用,并不产生污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活动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15.C 16.C
解析:15.月牙泉历经几千年而不被风沙吞噬,但近年来濒临干涸,原因主要是人类近几十年来的生产、生活活动。16.月牙泉面临的困境说明当地居民为了提高经济水平,过度抽取地下水,拦截地表水,造成月牙泉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失去平衡,这一事例明显体现了人类中心论思想。
17.C
解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18.D
解析:①对应谋求人地协调,②对应改造自然,③对应崇拜自然,④对应征服自然。
19.(1)A
(2)
B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环境文明时代。
(3)工业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索取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4)人地协调发展 举例略。(必须紧扣日常生活,从节约资源、减轻污染两个角度分别作答)
解析:(1)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2)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发展,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迅速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增长较快。(3)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加剧,人地矛盾迅速激化。(4)环境文明时代,人类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人地协调发展。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例子很多,只要合理即可。
20.(1)这四年处于转型阶段。
(2)这期间人地关系由紧张到和谐。
(3)这一过程中人们自觉能动地审视自身行为,改造自然,发展经济。
解析:认真阅读表格,从该乡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4年前后农村变化的对比中,可以发现人地关系由紧张变得和谐。结合教材中的阶段性发展,从人地关系上看4年前的紧张,可以说属于发展阶段的后期,4年后的和谐,则是再生阶段,所以这4年恰好处于转型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人不是被动地适应恶劣环境,甘心放任自流,而是主动地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在经济上得到大发展后在更高一层次上再度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