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检测卷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检测卷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9 17: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检测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024连云港)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杠杆,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道钉翘 B. 钢丝钳 C. 开瓶扳手 D. 筷子
2. (2024泰州泰兴期末)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我国传统提水工具“桔槔”,使用时,人向下拉绳放下空桶从井中打水,图中使杠杆AOB顺时针转动的力是(  )
A. 水桶所受的重力
B. 人对绳的拉力
C. 绳对B端的拉力
D. 石块对A端的拉力
3. 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升旗时,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冉冉升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旗手对绳的拉力一定等于国旗重力
B. 旗手对绳的拉力等于国旗重力的一半
C. 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
D. 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的一半
4. 下列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人用力将弹簧压缩
B. 人拎着书包使书包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
C. 人用力推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推动
D.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5. 甲、乙两台机器,甲的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功比乙做功快一些 B. 甲做的功比乙做的功多
C. 甲做功所用的时间更少 D. 乙做功比甲做功快一些
6. (2023 泰州泰兴阶段考)吕一健同学把一根蜡烛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竖立在轻质杠杆的两边(支点在中点).调整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若同时点燃蜡烛(设燃烧速度相同),则杠杆(  )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保持平衡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 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械效率越高,做的功就越多
B. 机械做功越多,效率就越高
C. 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D. 总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8. 双杠臂屈伸是中学生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若一个普通中学生在30 s内完成 12次臂屈伸,则该学生在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接近于(  )
A. 30 W B. 60 W C. 90 W D. 120 W
9. 将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绳子绕成图中的甲、乙滑轮组.使用甲、乙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重力为G1、G2的两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绳自由端施加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物重G1>G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拉力F1一定大于F2 甲  乙
B. 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高
C. 甲、乙滑轮组的有用功相同
D. 甲的额外功与有用功的比值较小
10. 如图甲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C点悬挂一重为G的物体M,B点受到电子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F,其力臂记为l,保持杠杆水平静止,此时F与 的关系图线为图乙中的①,某几次操作后,仍保持杠杆水平静止,在图乙中作出的图线,对应的操作可能是(  )
甲 乙
A. 将电子测力计顺时针转动30°→图线③
B. 将M从C点移到A点→图线①
C. 增加物体M的质量→图线②
D. 将电子测力计从B点移到A点→图线④
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 用独轮车搬运砖头,车厢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为1 000 N(车架所受重力忽略不计),工人用竖直向上的力F使独轮车缓慢抬起.有关数据如图所示,独轮车是________(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力F的大小为________N.为了更省力,可把车厢里的砖头尽量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工人.
(第11题)  (第13题)   (第14题)
12. 星期天下午,小明陪妈妈在超市购物,小明推着重为200 N的购物车,在10 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15 m,如果水平推力为20 N,在此过程中,重力对购物车所做的功为________J,小明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J,推力的功率为________W.
13. 如图所示,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4 N的拉力,将一个重5 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直线拉至顶端.已知物体沿斜面上滑的距离为5 m,上升的高度为3 m,则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J,机械效率为________,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14. 在如图所示的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钩码的重力为1.0 N,钩码上升的高度h为0.1 m,测力计竖直向上移动的距离s为0.3 m,此时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忽略杠杆转动轴的摩擦,仅将钩码的悬挂点从A移到B,若重物提升高度相同,则额外功与总功的比值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 解答题(46分)
15. (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 (2023 宿迁宿城期末)请在图甲中作出杠杆静止时L1对应的力F1和F2的力臂.
甲 乙 丙
(2) 如图乙所示,有一个杠杆AOB,可绕O点自由转动,A端吊着一个物体.请画出使杠杆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最小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
(3) 用如图丙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 m时,重物升高0.5 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16. (14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甲 乙 丙 丁 戊
(1) 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边旋一些.
(2) 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________组实验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丁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的钩码________个.
(4) 如图戊所示,若所使用的每个钩码重均为0.5 N,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__N;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4分) 在“探究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中,小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动滑轮 重G0/N 被提升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的高度 h/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F/N 弹簧测力计 移动的距离 s/cm 动滑轮的 机械效率 η
① 0.2 6 5 3.2 10 93.8%
② 0.5 6 5 3.4 10 88.2%
③ 1.5 6 5 4.0
(1) 实验开始时,要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在________(填“静止”或“拉动”)的过程中读数.
(2) 第③次实验中所缺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数据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有关.
(3) 第①次实验中克服绳重与摩擦而做的额外功为________J.
18. (6分) 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OA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A端用绳子系在竖直墙壁的B点,在杠杆的C点悬挂一质量为4 kg的物体,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已知OA长为50 cm,OC长为 30 cm,∠OAB=30°.(g取10 N/kg)
(1) 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
(2) 当物体由C点向O点移动时,动力F的大小怎么变化?
19. (6分)(2024泰州泰兴期末)将重力为1 600 N的建筑材料放在工地的水平地面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建筑材料在10 s内匀速提升了3 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不计绳重和摩擦,问:
(1)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 拉力F的功率是多大?
(3) 若将2 000 N的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第十一章检测卷
1. D 2. C 3. C 4. A 5. A 6. A 7. D 8. B
9. D 10. C 11. 省力 300 远离 12. 0 300 30
13. 15 75% 1 14. 0.5 N 66.7% 减小
15. (1) (2)  (3)
16. (1) 右 (2) 二 便于测量力臂 (3) 3 (4) 3 变大 该力的力臂变短
17. (1) 便于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匀速 拉动 (2) 10 75% 动滑轮重 (3) 0.01
18. (1) 过支点O作垂直绳子对杠杆的拉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力臂L),
在Rt△OAD中,∠ODA=90°,∠DAO=30°,
所以OD=OA=×50 cm=25 c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OD=G×OC,
即F×25 cm=4 kg×10 N/kg×30 cm,
解得F=48 N.
(2) 当物体由C点向O点移动时,OC逐渐减小,G和OD均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OD=G×OC,可得F=,
因为OC减小,故F随之变小.
19. (1)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W有=Gh=1 600 N×3 m=4 800 J.
(2) 根据η=×100%可知,滑轮组做的总功为
W总===6 000 J,
拉力F的功率为
P===600 W.
(3) 根据W总=W有+W额可知,额外功为
W额=W总-W有=6 000 J-4 800 J=1 200 J,
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W额=G动h可知,
动滑轮重为
G动===400 N;
将2 000 N的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100%=×100%=×100%=×100%=×100%≈83.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