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二部分 专题八 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与区域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第二部分 专题八 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与区域发展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9 18:0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7张PPT)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八 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与区域发展
必备知识·整体勾联
构建网络体系·提炼关键线索·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能力·主题突破
工业区位与区域工业发展
1.结合区域发展特征,分析区域工业发展条件
发展条件 分析思路
自然资源条件 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以及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资源配套条件和地域组合条件对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发展条件 分析思路
人力资源状况 主要看劳动力资源的供应状况,从劳动力的数量、素质两方面分析
科学技术水平 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一个地区的科技越发达,越有利于其经济的发展
其他因素 如国家政策、市场、国际环境等方面
2.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把握工业联系与工业集聚的关系,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区域工业发展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区域工业化条件分析
遵循“区域工业化→工业发展状况(区位条件分析、工业发展进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模式。
(1)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的条件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工业化、城镇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等。
(3)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区域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4·湖南卷)石牌镇地处汉江之滨,古时商贾云集,舟楫繁忙,南来北往的人们路过这里都会吃上一碗豆腐。该镇种植的黄豆富含微量元素,豆腐的制作工艺考究,口感独特。近年来,全镇半数以上劳动力在外从事豆制品加工及相关产业,“石牌豆腐郎”远近闻名。据此完成1~3题。
角度一
工业区位因素的判断分析
1.古时石牌镇豆腐声名远播,主要得益于(  )
A.历史悠久      B.交通便利
C.宣传有力 D.物美价廉
2.当前有些“石牌豆腐郎”将豆制品加工企业迁回家乡发展,看重的是该镇的(  )
①产业基础 ②人才优势 ③劳动力数量 ④市场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为保障“石牌豆腐”品质,可采取的有效举措是(  )
A.采购外地大豆 B.开发新产品
C.制定技术标准 D.举办文化节

思路点拨
命题立意 本题组通过对石牌镇豆腐生产产业发展的分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判断分析,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考查要求
解题关键 ①抓区域位置→地处汉江之滨→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人口较多。
②抓产品特色→种植的黄豆富含微量元素,豆腐制作工艺考究,口感独特。
③抓产业发展特色→多数劳动力在外从事豆制品加工及相关产业
1.B 2.A 3.C [第1题,由材料“石牌镇地处汉江之滨,古时商贾云集,舟楫繁忙”说明该地水运交通便利,因此声名远播,南来北往的人们路过这里都会吃上一碗豆腐,B正确;历史悠久、宣传有力、物美价廉不是古时石牌镇豆腐声名远播的主要原因,A、C、D错误。第2题,由材料“该镇种植的黄豆富含微量元素,豆腐的制作工艺考究,口感独特”可知,该镇豆制品加工产业基础好,①正确;由材料“全镇半数以上劳动力在外从事豆制品加工及相关产业”可知,该镇具有从事豆制品加工及相关产业的人才优势,②
正确;我国是人口大国,居民普遍喜食豆制品,石牌镇是一个小镇,人口数量不多,劳动力数量、市场需求不是当前有些“石牌豆腐郎”将豆制品加工企业迁回家乡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③④错误。第3题,技术标准是指在特定技术领域内,经过共同协商和认可,为了达到统一、规范和协调的目的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从事科研、设计、工艺、检验等技术工作以及商品流通中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为保障“石牌豆腐”品质,可采取的有效举措是制定技术标准,规范生产流程,实施标准化生产,C正确;由
材料“该镇种植的黄豆富含微量元素”可知,采购外地大豆无法保障豆腐原料的品质,A错误;开发新产品有利于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但无法保障“石牌豆腐”的品质,B错误;举办文化节,让本地特色产品走进市场,可提升“石牌豆腐”知名度,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但无法保障“石牌豆腐”品质,D错误。]
(2023·北京卷)近年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某产业园,面向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业,构筑垂直化生产空间新形态。下图是产业园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角度二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
4.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有利于园区(  )
①集约利用工业用地 ②降低厂房的建造成本 
③提高产业集群效率 ④辐射带动大湾区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促使智能制造企业垂直化生产的主导条件是(  )
A.楼房闲置 B.劳动力短缺
C.环保安全 D.科技进步


思路点拨
命题立意 本题组通过对某产业园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的应用场景的分析,综合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反映了对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要求
解题关键 ①抓区域→产业园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垂直化生产空间。
②抓材料信息→面向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业。
③抓图示信息→各生产环节分别位于不同的楼层→协调有序
4.B 5.D [第4题,读图可知,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将仓储、物流设置在底层和负一层,生产、展示设置在二楼和三楼,研发设置在三楼,设计、试产设置在四楼,这样的生产空间组织有利于集约利用工业用地,也有利于各生产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提高产业集群效率,①③正确;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厂房建设成本高,②错误;只涉及本产业园产业部门之间的协作,并未涉及与大湾区其他区域产业的协作,④错误。第5题,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企业产品更新
快,需要不断研发新产品,对信息依赖程度高,科技进步有利于使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是促使智能制造企业垂直化生产的主导条件,D正确;楼房闲置与企业垂直化生产关系不大,A错误;垂直化生产与普通生产方式对劳动力和环保的要求并无差异,B、C错误。]
(2024·安徽卷)河津市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处,是灰陶琉璃的故乡。河津灰陶琉璃历史悠久,题材多样。如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津灰陶琉璃产业发展历程。据此完成6~8题。
角度三
工业区位的选择与区域工业发展
6.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促使窑头村“家家有窑,户户生火”景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资源 B.政策、技术
C.政策、市场 D.资源、市场
7.为促进河津龙门灰陶琉璃产业园特色发展,可重点关注(  )
A.文创研发 B.生产加工
C.网络直播营销 D.现代物流


8.河津灰陶琉璃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企业的竞争力增强 B.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C.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D.产业布局得到优化

思路点拨
命题立意 本题组通过对河津灰陶琉璃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综合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反映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考查要求
解题关键 ①抓区域产业的发展历史→河津市是灰陶琉璃的故乡,历史悠久,题材多样。
②抓图示发展历程→从每阶段的时间及特点中分析灰陶琉璃生产特点及生产规模、发展方向
6.C 7.A 8.B [第6题,根据题干的时间背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以及农村的建设使得建筑物建设规模扩大,市场对灰陶琉璃的需求量增加,再加上经济发展的环境向好,促使窑头村大力发展灰陶琉璃生产,出现“家家有窑,户户生火”景象,因此形成该景象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和市场,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津灰陶琉璃历史悠久,说明其技术和资源一直都具有优势,而不是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才具有优势,A、B、D错误。第7题,根据题干要求,
要促进河津龙门灰陶琉璃产业园特色发展,需要使产业有特色、有创新,重点关注文创研发可使灰陶琉璃产业有新意、有特色,A正确;注重生产加工,对产品质量的提升有一定影响,但不能发展其特色,B错误;网络直播营销以及现代物流是当下很多产业都在涉及和发展的方式,并不能促进河津龙门灰陶琉璃产业园特色发展,C、D错误。第8题,根据材料中河津灰陶琉璃产业发展历程,可看出在2008年时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成功申报“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故河津灰陶琉璃产业
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是使文化遗产得到传承,B正确;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带来的主要是经济效益,A错误;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可能使得生产成本降低,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C、D错误。]
9.(2023·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4个县级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均超100万,跃居我国大城市之列。
材料二 下表为2021年4个县级市人口与经济指标统计表。
项目 昆山 晋江 慈溪 义乌
常住人口/万人 211.2 206.9 185.9 188.5
GDP/亿元 4 748.1 2 986.4 2 379.2 1 730.2
项目 昆山 晋江 慈溪 义乌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亿元 4.34 2.71 2.25 1.47
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 体育鞋服 小家电 小商品
(1)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简述4个县级市优势产业形成的相似条件。(8分)
(2)依据晋江、慈溪和义乌的优势产业类型,分析其人均GDP较昆山存在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8分)
(3)说明优势产业对4个县级市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促进作用。(4分)
思路点拨
命题立意 本题以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人口与经济指标统计表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发展差异以及工业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关键 ①抓地理位置→4个县级市均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受政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明显,社会经济发达→利于优势产业形成与发展。
②分析表格信息→定位4个县级市的产业类型→结合产业类型的特点分析生产效益→推知对人均GDP的影响。
③分析表格信息→看人口、GDP总量等→结合产业特点推知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对外开放时间较早,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区位较好,劳动力充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基础较好;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协作条件较好,生产效率较高;区域产业集聚,便于信息的交流与融合,产业创新水平较高。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晋江、慈溪和义乌的人均GDP低于昆山。晋江优势产业为体育鞋服,慈溪优势产业为小家电,义乌优势产业为小商品,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昆山优
势产业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较高,附加值较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晋江、慈溪和义乌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低,昆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高,说明三地的企业规模较小。第(3)题,优势产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促进城镇化进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四地的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集聚效应较强,能够产生集聚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
[答案] (1)对外开放早,产业起步早(产业区位好);产业基础好,产业发展快;专业化生产协作好,生产效率高;产业集聚强,产业创新环境好。
(2)相对较低。三市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低。
(3)产业规模大,产业集聚效应强;对第三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强,容纳劳动力多,城镇化进程快。
(2024·广州三模)山东平邑县仲村镇劳保手套全国市场占有率超60%,浙江B公司近年在该地投资建设高度自动化的智能手套生产装备制造项目。目前平邑手套产业实现了三升级:从外购手套机到自主生产智能手套机;从简单劳保手套到精密手套等高端产品;从传统棉纱到化纤、加弹丝等新材料。三个升级清晰地标注了平邑手套的转型轨迹,描绘出其高质量发展之路。据此完成1~3题。
主题训练25
1.浙江B公司在仲村镇投资手套装备制造项目的影响因素是(  )
A.劳动力 B.资金
C.市场 D.土地
2.仲村镇的手套产业从外购手套机到自主生产智能手套机,其主要目的是(  )
A.延长产业链 B.完善产业链
C.降低交通成本 D.扩大本土就业


3.作为手套厂,从最初生产简单的劳保手套扩大到精密手套,原材料从传统棉纱到化纤、加弹丝等新材料的转变,其根本目的是
(  )
A.降低原料消耗 B.丰富产品结构
C.增加附加值 D.提高产品性能

1.C 2.B 3.C [第1题,山东平邑县仲村镇劳保手套全国市场占有率超60%,说明该地手套产业规模大,对手套生产装备的需求大,市场广阔,这是吸引投资的主要因素,C正确;劳动力、资金、土地也是其考虑因素,但相比之下,市场因素更为关键,A、B、D错误。第2题,从外购手套机到自主生产智能手套机,使手套生产的产业链更加完整,涵盖了从设备制造到成品生产的更多环节,完善了产业链,B正确;延长产业链强调的是向上、下游拓展新的环节,而这里主要是产业链内部环节的完善,A错误;自主生产手套
机与交通成本关系不大,C错误;扩大本土就业不是其主要目的,D错误。第3题,从生产简单的劳保手套到精密手套以及原材料的转变,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获得更高的利润,C正确;降低原料消耗不是其原材料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A错误;丰富产品结构只是一个方面,其根本目的还是增加附加值,B错误;提高产品性能也是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附加值,D错误。故选C。]
(2024·邯郸模拟)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部,首都为亚的斯亚贝巴,总人口约1.2亿,城镇人口不足2 000万。埃塞俄比亚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牛、马等大型牲畜占比大。制鞋业是埃塞俄比亚重点引进的工业部门,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市场,厂家大部分是中国企业,亚的斯亚贝巴附近制鞋企业高度集中。据此完成4~5题。
4.制鞋业成为埃塞俄比亚重点引进的工业部门,原因为(  )
A.促进牧区皮革销售 B.该国鞋帽市场广阔
C.制鞋技术门槛较低 D.鞋业制造附加值高

5.亚的斯亚贝巴市附近吸引制鞋企业集聚,主要优势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首都劳动力素质高
C.科技力量较雄厚 D.制鞋原料供应充足

4.C 5.A [第4题,埃塞俄比亚畜牧业发达,发展制鞋业可以促进牧区皮革销售,但这不是引进制鞋业的主要原因,A错误;鞋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市场,国外市场广阔,国内市场较小,B错误;当地重点引进制鞋业,是因为当地工业基础薄弱,且制鞋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低,门槛低,C正确,D错误。第5题,制鞋企业集中在亚的斯亚贝巴市附近,主要是因为作为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基础设施相对其他地区更为完善,A正确;制鞋业所需技术水平较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B错误;作为发展中国家,埃塞俄比亚经济实力薄弱,总体上缺乏技术人才和高科技产业,C错误;埃塞俄比亚以畜牧业为主,原料供应相对较充足,亚的斯亚贝巴相比国内其他地区优势不大,不是吸引制鞋企业集聚的主要优势条件,D错误。故选A。]
(2024·郑州三模)“工赋链主”是上海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选出的示范标杆企业。每家“链主”企业须带动培育20~30家“链上”企业。上海Z纺织企业推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帮助企业上云上平台,服务8 000多家中小纺织企业,链接全国至少60万台织机,覆盖纱线、织布、印染等环节,可根据订单变化实现产能协作。据此完成6~7题。
6.“工赋链主”企业的主要特征有(  )
①品牌影响力大 ②产业链完整 ③协同能力强 ④劳动力投入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工赋链主”主要带动链上相关企业(  )
A.提高生产效率 B.提高产品质量
C.降低运输成本 D.缩短生产工序


6.B 7.A [第6题,由材料可知,“工赋链主”是上海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选出的示范标杆企业,“工赋链主”企业的主要特征是品牌影响力大,①正确;根据订单变化实现产能协作,协同能力强,③正确;产业链较为分散,②错误;由材料可知,“工赋链主”企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帮助链上相关企业上云上平台,劳动力投入较少,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第7题,“工赋链主”主要带动链上相关企业提高生产效率,A正确;产品质量与原料质量、生产工序等有关,“工赋链主”主要是提高生产效率,对提高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小,B错误;运输成本和生产工序没有太大变化,C、D错误。]
(2024·北京二模)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是欧洲重要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基地,在中东欧地区的电动汽车市场增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多家中国企业在该国投资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上游材料端、设备端及下游电池回收端也在此布局。据此完成8~9题。
8.中国企业在匈牙利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考虑的主要条件是(  )
A.市场需求量大 B.劳动力廉价丰富
C.科技水平高 D.原材料充足

9.锂电池上、下游企业集聚布局的目的是(  )
A.共用基础设施,提高产品质量
B.加强企业竞争,提升技术水平
C.延长自身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D.提高协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8.A 9.D [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匈牙利是欧洲重要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基地,在中东欧地区的电动汽车市场增速处于领先地位,说明匈牙利电动汽车市场广阔,锂电池市场需求量大,A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匈牙利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并不丰富,B错误;原材料充足、科技水平高都是优势,但对中国企业来说,在此投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市场,C、D错误。第9题,锂电池上、下游企业集聚布局,可以加强产业联系和协作,降低生产成本,D正确;产业集聚是出于生产上的联系,而不是为了共享基础设施,A错误;上、下游企业之间没有竞争,B错误;上、下游企业集聚,不能延长产业链,C错误。]
(2024·菏泽二模)2010年,我国年轻车企J集团收购了连年亏损的瑞典知名老牌汽车品牌W公司。经过10多年的努力,J集团成功盘活了W公司,使其销量大幅上升。据此完成10~11题。
10.J集团收购主要是看中了W公司的(  )
①配套产业 ②市场份额 ③品牌价值 ④先进技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J集团能够成功盘活W公司主要得益于国内(  )
①科研实力雄厚 ②汽车市场广阔 ③制造成本较低 ④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D 11.C [第10题,W公司是欧洲老牌汽车企业,历史悠久,知名度高,生产技术先进,③④正确;配套产业不是核心技术,并且其市场份额在下滑,①②错误。故选D。第11题,我国国内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汽车市场广阔,劳动力、土地租金等制造成本较低,②③正确;国内科研实力、基础设施相比欧洲优势并不明显,①④错误。故选C。]
(2024·黄冈二模)羊绒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的细绒,天气转冷季节长出,可抵御风寒,气温转暖后自动脱落,是品质最优的纺织原料之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世界最大的优质羊绒主产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绒都”。地处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E集团是全球唯一拥有从牧场到商场羊绒全产业链的企业,且在制造工艺上还保留着诸多传统的人工技艺,一件羊绒衫要历经120道工序才能完成,价格不菲。据此完成12~14题。
12.牧民采收羊绒的季节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该集团采用羊绒全产业链模式的好处有(  )
①全过程可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 ③主攻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④投资规模小,减轻资金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该集团保留许多纯手工技艺的意义有(  )
①留住指尖工艺,传承传统文化 ②减少机器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③设计灵活多样,满足个样化需求 ④减少能源使用,促进碳减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A 13.A 14.B [第12题,秋末气温降低,山羊开始长出羊绒,冬季山羊需要羊绒御寒,春季气温回升,在羊绒脱落前采收羊绒不会对山羊的生存造成影响,采绒量大,所以春季采收最好。故选A。第13题,全产业链模式可以实现从原材料生产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控制,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①正确;不利于集中力量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③错误;全产业链模式可以实现原料、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的协同运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②正确;全产业链模式投资规模大,资金压力大,④错
误。故选A。第14题,纯手工技艺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保留纯手工技艺,利于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①正确;纯手工技艺可减少机器投入,但由于手工技艺耗时长,对工匠技术水平要求高,不一定能降低生产成本,②错误;纯手工制作可以依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同时可以私人订制,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③正确;纯手工技艺能减少大机器使用量,减少能源使用,促进碳减排,④正确。故选B。]
15.(2024·荆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三角村级工业园是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历史产物,是由集体经济驱动、以乡镇企业为主导形成的工业园区。江门市朗围工业园位于江门北部,始建于2007年,主要为帐篷、制伞、五金等传统产业。近年来,朗围工业园部分厂房内部拆分后进行小型化分租。当地村民对朗围工业园改造意愿强烈。2021年朗围工业园开始采用“政府主导+资本协作+公众参与”的模式进行改造,包括镇政府、国资委、承包商、金融机构、村集体与村民等在内的多元主体都参与到改造过程中。朗围工业园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预计未来10年将容纳50家科技创新企业,为本地区提供5 000多个就业机会,增加约5亿元的财税收入。下图示意朗围工业园的位置。
(1)简述近年来朗围工业园出现厂房
小型化分租现象的原因。(6分)
(2)当地村民对朗围工业园改造意愿强烈,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3)分析“政府主导+资本协作+公众参与”模式对朗围工业园改造的意义。(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以从早期厂房的特征以及现在对于厂房的需求角度分析原因。早期土地廉价、民营企业大量发展,形成大量占地面积较大的厂房;之后随着成本优势下降,部分企业破产,厂房闲置;目前厂房寻租者大多不再需要大型厂房,小型化分租可以满足早期创业企业的需求,灵活性强。第(2)题,当地村民对朗围工业园改造意愿强烈,说明现存工业园设施不再适应当地的发展。当前工业园内产业低端,经济效益较差,制约居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由于建设时间早,园内设施老旧、环境恶化,影响居住体验;对比
邻近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反差大,使得村民对其改造意愿强烈。第(3)题,“政府主导+资本协作+公众参与”模式的意义可以从政府、资本和公众三个角度展开。政府主导便于统筹多方利益,维持旧改的方向性,使得改造工程更好地融入城市建设之中;资本运作能加快融资,缩短升级周期,也可以提高改造的效率和质量;公众参与能调动村民积极性,进而留住村民在改造后的工业园就业,减少人口外流,保持区域发展的潜力。
[答案] (1)早期(土地廉价、民营企业大量发展)形成大量占地面积较大的厂房;成本优势下降,部分企业破产,厂房闲置;小型化分租适合早期创业企业的需求,灵活性强。
(2)产业低端,经济效益较差,制约居民收入增长;设施老旧、环境恶化,影响居住体验;对比邻近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反差大。
(3)政府主导便于统筹多方利益,维持旧改的方向性;资本运作能加快融资,缩短升级周期;公众参与能调动积极性,进而留住村民(在改造后的工业园)就业,减少人口外流。
主题2 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与区域发展
1.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分析
2.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服务业发展变化
①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如软件服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科技咨询、文化创意设计等。
②传统服务业结合现代技术不断改造和提升、融合与分化。
(2)新服务模式
①原因: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升级,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渗透,与各行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服务业不断涌现,出现了一些新的服务模式。
②举例:远程医疗、电子商务、共享单车、现代物流、个性订制服务等。
③主要影响因素:网络信息技术。
(3)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现代物流行业呈现集聚化、融合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等趋势。
集聚化 整个全球物流市场,尤其是快递行业呈现龙头企业垄断集聚化发展趋势
融合化 随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渗透物流行业,物流产业向金融、电商、培训等高关联性领域不断延伸发展,与相关行业不断融合
数字化 不断进行信息化升级与改造,推进物流信息的采集、共享和交换,实现从快速物流到精准物流转变
智能化 科技物流持续升温,整个物流行业呈现“智能化”“无人化”等趋势
3.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1)各种交通运输线建设考虑的区位因素


(2)交通运输建设意义的评价分析角度
经济意义 提升运输能力: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缓解原有运输方式的压力
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资源开发与输出;有利于发挥铁路(或公路、港口等)对经济辐射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纽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经济意义 加强信息交流:扩大了当地或沿线经济腹地,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利于与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带动产业升级:带动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和等级提高,促进沿线城镇化水平提高
带动相关产业: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
社会意义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2023·新课标卷)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馆陶县农民开始规模化养殖蛋鸡。1998年,馆陶县在邻近国道交会处建立禽蛋交易市场。目前,该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禽蛋交易市场。2023年,该市场迁址重建项目启动,将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植入智能物流、集中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新元素。据此完成1~3题。
角度一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1.1998年禽蛋交易市场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产业基础
C.交通条件 D.人口规模
2.禽蛋交易市场的繁荣与壮大,直接带动的产业有(  )
①房地产业 ②养殖与饲料业 ③仓储与物流业 ④文化与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新禽蛋交易市场植入新元素的主要目的有(  )
①提升物流效率 ②提高交易价格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扩大交易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路点拨
命题立意 本题组通过对河北省馆陶县禽蛋交易市场的选址及其发展变化的分析,综合考查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区位选择等内容,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考查要求
解题关键 ①抓区域位置→位于河北省馆陶县→禽蛋交易市场选址邻近国道交会处。
②抓时间→1998年建成→2023年迁址重建。
③抓变化→迁址重建后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植入一些新元素
1.C 2.B 3.D [第1题,1998年,馆陶县在邻近国道交会处建立禽蛋交易市场,由此可知,1998年禽蛋交易市场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条件,C正确;土地价格、产业基础、人口规模都可能影响禽蛋交易市场的选址,但不是该地区1998年禽蛋交易市场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A、B、D错误。第2题,禽蛋交易市场的繁荣与壮大会带动养殖与饲料业的发展,②正确;新禽蛋交易市场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植入智能物流、集中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新元素,可以推动仓储与物流业的发展,③正确;禽蛋交易市场的繁荣
与壮大对房地产业、文化与旅游业影响较小,也不是其直接带动的产业,①④错误。第3题,新禽蛋交易市场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植入智能物流、集中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新元素,可以提升物流效率,进一步扩大交易范围,①④正确;植入新元素可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交易价格,②错误;植入智能物流,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③错误。]
(2024·福建卷)某城区有甲、乙两种类型的市场,到甲、乙两类市场的家庭数量相当,近五年来,比例较稳定。该地人口大幅增长且多在城市外围。甲、乙市场服务家庭数量相对固定,均为周边住户,且郊区有很多新增住户。下图示意距市中心远近与家庭到市场距离的关系。据此完成4~6题。
角度二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与空间布局
4.甲类市场数量变化的动力是(  )
A.市场需求增大 B.消费偏好转变
C.运输成本降低 D.集聚效应减弱
5.五年来,乙市场的变化趋势是(  )
A.总量减少,平均服务范围小于甲市场
B.总量减少,平均服务范围大于甲市场
C.总量增多,平均服务范围小于甲市场
D.总量增多,平均服务范围大于甲市场


6.未来新增乙类市场概率最小的是(  )
A.高端康养城 B.大学城
C.中央商务区 D.工业园区

思路点拨
命题立意 本题组通过对甲、乙两类市场布局的对比分析,考查服务业区位因素的选择与空间布局等相关内容,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考查要求
解题关键 ①抓文中信息→甲、乙两类市场服务家庭数量相对固定,均为周边住户→该地新增住户多在郊区。
②抓图中信息→甲类市场服务的范围比乙类大→随距市中心距离增大,甲、乙两类市场的数量均增多
4.A 5.C 6.C [第4题,由于该地人口大幅增加且郊区有很多新增住户,会使市场需求增大,从而可能导致甲类市场数量增加,A正确; 题干中未提及消费偏好的相关信息,无法确定其对甲类市场数量变化的影响,B错误;图中主要体现的是距市中心远近与家庭到市场距离的关系,并未直接涉及运输成本,C错误; 集聚效应减弱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甲类市场数量增加,D错误。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与甲市场相比,乙市场服务的家庭数量占比始终小于甲市场,因此乙市场的平均服务范围小于甲
市场,但随着郊区有很多新增住户,乙市场变化趋势是总量增多,C正确。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市场主要服务距市场较近的客户,可能是生活消费类市场, 大学城内人口众多,有较大的消费需求,可能会新增乙类市场,B错误;工业园区人口较多,对各类市场都可能有需求,可能会新增乙类市场,D错误;高端康养城人口相对较少,对乙类市场有一定需求,新增乙类市场概率较小,A错误;中央商务区主要是商务活动集中地,对乙类市场需求不大,新增乙类市场概率最小,C正确。]
(2024·浙江1月卷)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角度三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7.甲、乙、丙分别是(  )
A.市区地铁 市郊铁路 高速铁路
B.市郊铁路 市区地铁 高速铁路
C.市区地铁 高速铁路 市郊铁路
D.市郊铁路 高速铁路 市区地铁

8.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
B.近郊产业沿轴线集聚
C.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
D.远郊空间呈连绵发展

思路点拨
命题立意 本题组通过分析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综合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对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等内容,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考查
解题关键 ①抓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城市地带:甲以中心城区为主、乙以近郊区为主、丙主要联系中心城区与远郊及周边城镇。
②理解轨道交通的主要特点,注意市区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的运行特点
7.A 8.B [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近郊,且站点密集,应为市区地铁;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近郊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远郊及周边城镇,应为市郊铁路;丙轨道交通站点较少,且延伸距离较远,应为高速铁路,A正确。第8题,轨道交通的发展不能缩短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A错误;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提高近郊地区沿线交通通达度,促进产业沿轴线集聚,B正确;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次,改善中心城区环境质量,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远郊空间呈珠链发展,D错误。]
(2023·海南卷)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角度四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9.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农矿产品输出 B.加速区域城镇化
C.加强人员对外交流 D.完善区域铁路网
10.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促进人口向外流动 B.缩小南北地区差距
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9.A 10.D [第9题,图示区域铁路大部分连接内陆矿区和沿海港口,因此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农矿产品输出,A正确;而不是加速区域城镇化、加强人员对外交流、完善区域铁路网,B、C、D错误。第10题,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从而带动了肯尼亚社会经济发展,D正确;促进人口向外流动及缩小南北地区差距是铁路建成通车后带来的影响,A、B错误;铁路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C错误。]
(2024·鞍山模拟)开封市地处中原腹地,西邻郑州市,随着郑开同城化示范区的推进,开封市老城区定位为文化旅游名城。到2021年年末,开封市主城区共有银行网点219个。下图示意2021年开封市主城区银行网点总体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主题训练26
1.开封市银行网点密集区多位于(  )
A.公园门口 B.公交始发点
C.城市商圈 D.居民区附近
2.未来几年,开封市银行网点增加最明显的趋向是(  )
A.向西 B.向北
C.向东 D.向南


1.C 2.A [第1题,公园是休闲娱乐的地方,虽然人流量较大,但相对于其他区域,人们的金融需求不是最集中的,A错误;公交始发点虽然人流量大,但人们在此主要是等待或换乘公交,B错误;城市商圈是商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人们在此购物、消费、交易等,金融需求大,C正确;虽然居民区附近有一定数量的银行网点,以满足居民日常的金融需求,但相对于城市商圈来说,金融交易量和频率较低,D错误。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开封市西邻郑州市,并
且郑开同城化示范区不断推进,这意味着开封市与郑州市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因此,开封市向西发展,尤其是与郑州市接壤的区域,银行网点增加的可能性最大。 向北、向东、向南这三个方向虽然也有可能增加银行网点,但与向西发展相比,它们不是与郑州市连接的主要方向,所以增加的趋向可能不那么明显。 因此,未来几年,开封市银行网点增加最明显的趋向是向西。]
(2024·福州模拟)大源村是广州郊区的一个城中村,邻近服装批发市场。2012年前后,由于地价上涨,部分电商从业者开始从市中心转移至大源村,逐步形成以服装为主的电商产业链。2018年以来,大源村逐步把旧厂房改造为电商产业园,个体电商从民房迁到电商产业园。2020年大源村电商直播基地建成,电商产业逐步从传统电商向新型电商转型。下表示意传统电商与新型电商对比。结合材料,完成3~5题。
类型 传统电商 新型电商
销售逻辑 消费者寻找商品 商品寻找消费者
消费者购物行为 现有消费需求—平台搜索—购买 平台浏览—商品推送—冲动消费—购买
销售形式 商品网页 直播、短视频、图文分享
3.2012年前后,大源村形成以服装为主的电商产业链的主要因素是(  )
A.货源   B.交通
C.市场   D.地价
4.2018年以来,个体电商入驻电商产业园区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 B.文化
C.市场 D.集聚


5.与传统电商相比,新型电商的突出优势是(  )
A.供货渠道多 B.实时互动强
C.营销成本低 D.配送效率高

3.D 4.D 5.B [第3题,由材料可知,2012年前后,由于地价上涨,部分电商从业者开始从市中心转移至大源村,逐步形成以服装为主的电商产业链,因此大源村形成以服装为主的电商产业链的主要因素是地价,D正确;在货源、交通、市场方面大源村没有市中心区位条件好,A、B、C错误。第4题,电商产业园区通过集聚效应为个体电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合作机会、多样性服务和成本节约等优势,从而成为吸引他们入驻的主导因素,D正确;劳动力、文化和市场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电商的入驻决
策,但相比之下,集聚效应所提供的优势更为显著和直接,因此可以认为是吸引个体电商入驻的主导因素,A、B、C错误。第5题,新型电商利用直播、短视频、图文分享等形式,使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实时互动成为可能,这种互动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增加了商家的销售机会。实时互动有助于商家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B正确;虽然新型电商在某些方面,如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型营销方式可能降低了部分营销成本,但这并不是其与传统电商相比的突出优势,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型电商在营销方面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C错误;新型电商在配送效率、供货渠道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排除A、D。]
(2024·潍坊三模)“小时达”是指电商平台在客户下单后,通过智能调配系统规划配送线路,安排配送人员在1小时内送货到家的服务。T公司是我国著名的直播电商平台,近年来开创“小时达”业务平台,多点布局前置仓(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吸引了众多商品零售商入驻。据此完成6~8题。
6.影响“小时达”服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政策 D.劳动力

7.T公司布局前置仓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配送效率 B.扩大市场范围
C.降低管理难度 D.扩大仓储空间
8.众多商品零售商入驻“小时达”平台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营销成本 B.提升购物体验
C.拓展销售渠道 D.减少货物损耗


6.B 7.A  8.C [第6题,近年来,我国电商产业发展迅速,直播带货市场规模大。直播电商平台推出“小时达”服务,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从而吸引更大流量,提高直播带货市场份额,B正确;与技术、政策、劳动力关系不大,A、C、D错误。第7题,前置仓在社区附近布局,更加接近消费人群,大大缩短了配送距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配送效率,A正确。前置仓多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不能扩大市场范围,多点布局,增加了管理难度,
在社区附近布局前置仓,仓储空间有限,B、C、D错误。第8题,T公司是著名直播电商平台,拥有大数据平台的技术优势,本身用户流量大,加之推出“小时达”服务,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商品零售商入驻主要是为了依靠平台的大流量,拓展销售渠道,实现销售业绩增长,C正确;不能降低营销成本,没有提升购物体验,也没有减少货物损耗,A、B、D错误。]
(2024·丹东二模)广州南沙港国际冷链项目是亚洲港口规模最大的冷链冷库项目,建成投产后确保货物从查验到存储“全链条不断冷”。2023年南沙港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车厘子、榴梿进口港。目前南沙冷链产业依托跨境贸易电商平台不断拓展延伸,推动冷链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据此完成9~10题。
9.与航空运输相比,车厘子、榴梿等水果采用港口冷链运输可(  )
A.降低运输成本 B.缩短运输时间
C.扩大运输半径 D.保证水果品质

10.依托跨境贸易电商平台,南沙冷链产业可发展(  )
①冷链信息 ②冷链食品加工 ③冷链金融 ④冷链养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A 10.B [第9题,与航空运输相比,车厘子、榴梿等水果采用港口冷链运输可大大降低运输成本,A正确;延长了运输时间,B错误;并未扩大运输半径,C错误;不利于保证水果品质,D错误。第10题,依托跨境贸易电商平台,南沙冷链产业可发展互联网产业如冷链信息、冷链金融,①③正确;冷链食品加工和冷链养殖属于实体经济,②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
(2024·温州三模)职住关系是指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位置关系,下图为城郊轨道交通沿线两种职住关系模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极化型职住关系主要反映了轨道交通沿线(  )
A.交通方式多样 B.逆城市化严重
C.生产要素集中 D.居住用地短缺
12.与极化型相比,平衡型职住关系的突出优点有(  )
①减缓就业型站点的拥堵 ②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地位 ③缩短职工平均通勤时间 ④人口趋向轨道沿线集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C  12.A [第11题,由图示可知,在极化型职住关系中,生产要素集中在就业型站点附近,轨道交通沿线交通方式主要为轨道交通,交通方式较单一,A错误,C正确;极化型职住关系不能表明人口从城市向乡村迁移,不能反映逆城市化问题,B错误;极化型职住关系中居住型站点较多,居住用地较多,D错误。第12题,与极化型相比,平衡型职住关系中就业型站点分布在居住型站点之间,职工平均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缩短,也避免大量人员向一个就业型站点集聚,减缓了就业型站点的拥堵,①③正确。平衡型职住关系就业站点分散,弱化了中心城区核心地位,②错误。平衡型职住关系中,各类型站点之间的通勤联系方式更为多样,有利于缓解人口向轨道沿线集聚,④错误。]
(2024·合肥三模)福建省大田县地处闽西北通往闽南沿海的陆路要冲,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近年来,大田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即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将森林资源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服务活动,将“绿色能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目前,该县森林康养产业在行业经营人才和医疗设施等方面存在瓶颈,需要走多业态融合发展的道路。据此完成13~14题。
13.大田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主要得益于当地(  )
①交通便利 ②森林资源丰富 ③市场广阔 ④信息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未来,大田县森林康养产业亟待突破的瓶颈是(  )
A.森林质量较低 B.产业布局分散
C.产品服务不足 D.扶持政策缺乏


13.A 14.C [第13题,由材料可知,大田县地处闽西北通往闽南沿海的陆路要冲,所以当地交通便利,①正确;该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说明其山地、丘陵面积占比大,森林资源丰富,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森林资源,②正确;该县地处山区,人口较少,经济较为落后,因此当地市场狭小、信息技术落后,③④错误。故选A。第14题,由材料可知,目前大田县森林康养产业在行业经营人才和医疗设施等方面存在瓶颈,说明该县发展森林
康养产业面临专业人才短缺、医疗设施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导致其森林康养产业产品开发有限、服务质量不高,与产业布局关系不大,B错误,C正确;大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森林质量高,A错误;近年来,大田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D错误。故选C。]
15.(2024·南通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
材料二 苏州工业园始建于1994年,由我国和新加坡联合建设。目前园区集聚了金融及各类服务机构总数达1 804家,金融、软件、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比重超70%,成为园区选择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下图为苏州工业园位置示意图及产业数量变化表(单位:个)。
企业类型 2004年 2008年 2013年 2018年
制造业 3 683 8 937 10 144 14 277
生产性服务业 5 314 7 846 29 044 62 784
(1)简述苏州工业园区金融机构集聚的主要区位条件。(6分)
(2)比较2004~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征的异同。(6分)
(3)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说明苏州工业园选择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合理性。(6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园区集聚了金融及各类服务机构总数达1 804家,金融、软件、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比重超70%,苏州工业园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需求量大;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支持经济发展以及促进企业的投资和创新,苏州工业园所处地区经济水平高;该区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集聚;苏州工业园始建于1994年,由我国和新加坡联合建设,说明有政策支持。第(2)题,读表可知,2004~2018年,制造业企业数量由3 683个增加至14 277个,
生产性服务业数量由5 314个增加至62 784个,因此两者发展的相同点是企业数量都在增加。两者发展的不同点:制造业2004~2008年增长数量多,2008~2018年增长数量少,增长速度先快后慢,生产性服务业2004~2008年增长数量少于2008~2018年,增长速度先慢后快;2018年生产性服务业数量为62 784个,制造业数量为14 277个,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远超制造业。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
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苏州工业园选择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合理性:在现代产业分工体系下,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入其他产业的生产过程,产业融合度高,产业带动作用明显;高技术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能力强,可提升制造业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可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发展。
[答案] (1)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水平高;科技人才集聚;政策支持。
(2)同:企业数量都在增加。
异:制造业增长速度先快后慢(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速度先慢后快);2018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远超制造业。
(3)产业融合度高,产业带动作用明显;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可提升制造业科技含量;环境污染小,可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发展。
主题3 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转移
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两种路径
动力 表现形式 调整结果
产业结构升级 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产业转移,转出地和转入地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动力 表现形式 调整结果
产业结构优化 政策或市场的调控 三大产业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因地制宜形成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2.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措施——产业转移
(1)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政策和市场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2)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分析产业转移的目的与规律
①转移目的: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发达国家或地区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的是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贸易壁垒、开拓市场等因素。
②转移规律: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转移的方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3)对比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路径
路径 内容 效益
产业延伸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配套的产业群 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路径 内容 效益
产业更新 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 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合发展 有的产业转型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 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
(2024·浙江1月卷)总部位于深圳的某企业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近年来,该企业为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据此完成1~2题。
1.珠三角地区被改造企业的变化是(  )
A.二、三产业融合      B.生产的多元化
C.工作岗位增加 D.产品种类改变
角度一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2.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给珠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①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 ②促进同类产业分散分布
③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 ④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思路点拨
命题立意 本题组通过对深圳某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的发展分析,运用综合思维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等内容
解题关键 ①为工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属于该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的服务功能。
②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属于产业转移的表现→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1.A 2.C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对珠三角地区的企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能够促进二、三产业融合,A正确;对于企业生产多元化、工作岗位以及产品种类影响较小,B、C、D错误。第2题,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①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人才要求高,难以实现同类产业分散分布,②错误;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增强,不会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可能会加大交通压力,③错误;能够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④正确。]
(2022·全国甲卷)浙江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至2017年,S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其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满足出口需求。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在买地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开展生产。据此完成3~5题。
角度二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3.影响S集团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技术   B.市场
C.原材料  D.劳动力
4.与国内建厂相比,S集团选择在越南建厂,可以(  )
A.降低生产成本 B.增加产品产量
C.提高产品质量 D.方便原料供应


5.推测入驻越南的S集团在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的主要目的是
(  )
A.减少投资 B.提升企业形象
C.支持园区建设 D.满足客户需求

思路点拨
命题立意 本题组结合我国浙江S集团到国外投资建厂生产的实例分析,综合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等内容,反映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要求
解题关键 ①抓转移区域特点→美国、墨西哥、波兰,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在越南建厂属于在欠发达地区建厂。
②抓S集团的发展特点→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产品市场占比高→2018年后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
3.B 4.A 5.D [第3题,根据材料“至2017年,S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其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满足出口需求”可知,其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大,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B正确;墨西哥与我国相比,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美国相比我国原材料和劳动力更具优势,A、C、D错误。第4题,根据材料“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可知,在越南建厂主要是为了完成生产,
这是目的,与国内建厂相比,在越南建厂并不能增加产品产量,B错误;企业产品质量与企业技术水平、生产工艺以及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相关,相较于国内,越南不存在相关方面的特殊优势,且只是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地址进行相同产品的生产,因此在越南建厂并不会提高产品质量,C错误;与国内相比,越南的基础设施完善度较低,其物流、交通运输能力与国内相比不占优势,这可能导致原料运输和供应能力变差,D错误;而越南相对我国来说,经济较落后,地价和劳动力价格等低廉,故与我国国内建厂相比,生产成本
更低,A正确。第5题,根据材料“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在买地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开展生产”可知,在越南建厂主要是为了完成生产,这是目的,故入驻越南的S集团在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主要是为了尽快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完成生产,满足客户需求,D正确;在修建厂房的同时再租用厂房,投资成本会增加,与提升企业形象和支持园区建设关系不大,A、B、C错误。]
(2024·甘肃卷)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距广州市区约15千米。村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2000年以来,大岭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产业逐渐多元化。2020年村内户籍人口2 653人,常住人口
4 000余人,各项产业总收入约9 000万元。下表示意大岭村的发展阶段及特征。据此完成6~8题。
角度三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2000年以前) 第二阶段 (2000~2018年) 第三阶段
(2019年以来)
主要产业 农业 旅游业、农业 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动力 村民个体主导   政府重点支持 外部投资、商企进驻
6.大岭村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  )
①外来人口比重增加 ②乡村景观趋于破碎 ③农业生产功能增强 ④就业形式逐渐多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大岭村产业逐渐多元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交通便利 B.政策扶持
C.市场需求 D.环境优美
8.大岭村的发展经验最适合推广应用到(  )
A.规模较小,将要搬迁撤并的乡村
B.距城较近,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
C.规模较大,人口不断减少的乡村
D.距城较远,城乡联系不强的乡村


思路点拨
命题立意 本题组通过对大岭村不同阶段产业发展的分析,考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内容,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考查要求
解题关键 ①抓区域位置→大岭村距广州市区很近。
②抓村落特色→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
③抓表格信息→每一阶段对应时间、主要产业、发展动力
6.B 7.C 8.B [第6题,由材料可知,2020年大岭村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可推测外来人口较多,结合材料和表格信息可看出,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主要产业由农业转变为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大岭村产业逐渐多元化,发展动力也转变为外部投资、商企进驻,可推测大岭村外来人口比重增加,人们从事的产业活动类型增多,就业形式逐渐多样,①④正确;材料中提到,村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大岭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说明该村乡村景观得以保留,得
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不是破碎化,②错误;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大岭村主要产业由农业转变为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可推测农业生产功能减弱,旅游观光等文化功能增强,③错误。第7题,由材料可知,大岭村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主要产业由农业转变为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逐渐多元化,发展动力由村民个体主导转变为外部投资、商企进驻,这说明大岭村的产业发展主要受市场因素的驱动,产业转变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场的需求和价格决定了产业活动的类
型和规模,C正确;交通、政策、环境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支撑,但与市场需求相比,均不是根本原因,A、B、D错误。第8题,由材料可知,大岭村距广州市区约15千米,村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大岭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说明大岭村的发展得益于离大城市较近,文化特色鲜明,大岭村的发展经验最适合推广应用到与其区位条件相似的乡村,B正确,D错误;大岭村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并且吸引了大量外来常住人口,不属于将要搬迁撤并和人口减少的乡村,A、C错误。]
9.(2023·浙江6月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角度四
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的协作发展
材料二 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1)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城市带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4分)
(2)分析交通对该城市带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影响。(6分)
(3)该城市带计划建设高铁,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8分)
思路点拨
命题立意 本题依据区域城市分布图以及该城市带中不同城市的支柱产业分布,结合该城市带的发展特点,综合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交通对区域产业协作发展的影响等知识,并据此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
解题关键 ①波士华城市带通过传统工业向外转移,实现了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②区域分布图中显示了城市带中各城市之间的便利的交通运输联系,极大便利了生产要素的流动。
③该城市带的经济联系密切,对高速交通需求旺盛,具备修建高铁的技术、资金等有利条件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以发展传统工业为主,占地面积大,且环境污染严重。产业转移可以腾出发展空间,促进生产要素向金融、服务业和高技术工业等新兴产业集中;通过将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出去,可以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第(2)题,由图可知,该城市带沿交通干线分布,并且不同城市的支柱产业不同,如波士顿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为主,费城以发展健康服务、制药为主。因此便捷的交通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业间的交流,促进了同
类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使各城市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的布局,促进了各城市之间进行更好的产业分工和合作。第(3)题,由图可知,该城市带内城市众多,人流量大,对高铁运输的需求量大;城市间距离不会太远,但又不是很近,城市之间的往来适合高铁出行;该区域是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经济发达,有修建高铁的能力,随着地区内产业分工和合作的加强,需要便捷的交通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区域内经贸往来频繁,职住分离,客流量大。
[答案] (1)腾出发展空间,促进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集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2)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产业间的交流;促进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分工协作。
(3)城市带内城镇密集;城市间距离适宜;各城镇经济发达,分工协作;经贸往来频繁,职住分离,客流量大。
(2024·泸州二模)东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部。东莞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重要的手工业品集散地和对外贸易口岸。改革开放后,东莞成为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大量外资涌入东莞,各类企业云集,制造业尤其发达,有“世界工厂”之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之一。近些年来,部分工厂迁离甚至倒闭,人口大量流出,很多厂房变成空壳房。据此完成1~3题。
主题训练27
1.改革开放之初,东莞成为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的优势条件是
(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广阔的消费市场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丰富的工业原料
2.近些年来,部分工厂迁离东莞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成本   D.技术


3.东莞工业“涅槃重生”的措施是(  )
A.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
B.调整结构,企业转型升级
C.完善交通,拓展销售渠道
D.美化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

1.A 2.C 3.B [第1题,东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部,毗邻深圳、香港,地理位置优越,A正确;改革开放之初,东莞经济不发达,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其他地区,B错误;改革开放之初,东莞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C错误;东莞的工业原料并不丰富,D错误。第2题,东莞位于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尤其发达,有“世界工厂”之称,随着经济的发展,东莞的劳动力成本、地价等不断上升,生产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工厂迁离东莞,C正确。东莞在市场、交通、技术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不是工业迁离东莞的主要
因素,A、B、D错误。第3题,东莞工业“涅槃重生”的措施是调整结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B正确;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并不能优化产业结构,并不能使东莞工业“涅槃重生”,A错误;完善交通,拓展销售渠道,美化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涉及产业结构调整,都不是东莞工业“涅槃重生”的措施,C、D错误。]
(2024·茂名三模)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转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在国际分工生产中所处的全球价值链(GVC)地位不同。下图示意1995~2014年某行业全球总出口量前5位国家的GVC地位指数演变(指数越大,地位越高)。读图,完成4~5题。
4.该行业最可能是(  )
A.食品   B.纺织
C.电子   D.软件
5.中国为继续提升该行业GVC地位,首先应(  )
A.扩大生产规模 B.加强企业集聚
C.增加科技投入 D.加大招商引资


4.B 5.C [第4题,由图可知,该行业的中国全球价值链在2001~2008年一直攀升,说明该产业在此期间向中国转移,应该是中国具有优势的产业类型,推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符合,B正确;电子和软件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不太可能在此期间转移至中国,C、D错误;食品工业也不会形成绝对的优势,A错误。第5题,中国为继续提升该行业GVC地位,首先应增加科技投入,继续稳固市场地位,C正确;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产能过剩,A错误;加强企业集聚会加剧环境污染和企业竞争,B错误;加大招商引资会加剧行业内的竞争,D错误。]
(2024·邯郸三模)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通过“展览+推介”的形式,全面展示贵州传统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推介贵州承接纺织服装产业的绝佳条件,吸引、促成更多产业转移项目向“黔”发展。早在前几年,该省便瞄准粤港澳、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引进包括研发设计、纺纱、织布、印染、服装、辅料配件、纺织服装机器、配套包装、商贸流通、园区建设运营等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项目超200个。据此完成6~7题。
6.贵州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的区位优势有(  )
①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 ②面向东南亚广阔市场 ③高端纺织技术人才集聚 ④具有传统民族服饰的文化传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贵州省各地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最佳布局模式是(  )
A.集中与分散模式 B.产业园布局模式
C.点—轴结合模式 D.一厂一点的模式


6.C 7.B [第6题,贵州省经济落后,工资水平低,劳动力价格低廉,①正确;贵州省经济落后,高端纺织技术人才少,③错误;贵州省与中南半岛各国并未山水相连,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并不是东南亚,②错误;贵州省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传统民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在现代服饰中加入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元素,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④正确。故选C。第7题,贵州省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项目包括研发设计、纺纱、织布、印染、服装、辅料配件、纺织服装机器、配套包装、商贸流通、园区建设运营等,产业链长,各环节之间联系紧密,应集中布局,形成集聚效应,因此最佳布局模式为产业园布局模式,B正确。]
(2024·徐州三模)光伏装备制造业包括晶体硅制造、光伏组件生产、光伏电站建设等环节。起初,我国依靠引进技术发展光伏加工制造产业,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现已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生产体系。下图为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业空间演变模式图。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业早期布局在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基础好 B.能源缺口大
C.原材料丰富 D.市场需求大
9.影响中西部地区光伏装备制造业扩张的主要因素是(  )
A.基础设施 B.土地成本
C.人力资源 D.资源开发


8.A 9.D [第8题,光伏装备制造业需要协作条件较好的基础设施,东部地区产业基础完善,利于光伏装备制造业发展,A正确;东部地区能源缺口大,电力市场需求大,但东部地区降水多,光伏发电效率不如西部地区,B、D错误;光伏装备制造业不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故生产原料充足不是光伏装备制造业早期布局在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C错误。第9题,由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光伏装备制造业主要是由中心城市向太阳能资源型城市和硅原料资源型城市扩张,影响其扩张的主要因素是资源开发,D正确;中心城市的基础设备更完善,A错误;太阳能资源型城市和硅原料资源型城市的土地成本不一定低,人力资源不一定具备优势,B、C错误。]
(2024·南开二模)创立于福建晋江的某运动品牌企业,经过3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体育用品集团。下图为该企业发展历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2018年以来,该企业的产业转移将会(  )
A.减轻成都的环境压力
B.促进晋江的产业升级
C.导致上海产业空心化
D.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11.该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能够降低成本且提高利润的最有力举措是(  )
A.多品牌产品协同发展
B.制造环节智能化发展
C.加大运动员品牌营销
D.加强产品的研发投入

10.D 11.B [第10题,由图可知,成都为迁入地,会加大成都的环境压力,A错误;2018年以后,生产基地迁往成都,而设计、营销、物流中心也迁往上海,均离开了晋江,不利于促进晋江的产业升级,B错误;设计、营销、物流中心迁往上海,不会导致上海产业空心化,C错误;上海科技发达,信息通达度高,设计、营销、物流中心迁往上海,可以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D正确。第11题,多品牌产品协同发展不利于打造品牌效应,也不能降低成本,A错误;制造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智能化发展可以提升自动化水平,大大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成本且提高利润,B正确;增加运动员品牌营销会加大营销成本,C错误;加强产品的研发投入也会增加成本,D错误。]
(2024·太原三模)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低级结构,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高级结构转变的过程。人工智能可通过辅助或替代劳动力生产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下表是我国不同地区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影响系数越大,促进作用越明显。据此完成12~14题。
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影响系数 0.9148 0.7757 0.6624 0.0328
12.在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人工智能可提高(  )
①劳动生产效率 ②信息交流程度 ③企业技术占比 ④员工工资水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作用显著的原因是
(  )
A.人口密度大 B.资源储备多
C.研发技术强 D.开放程度高
14.导致东北地区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远低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通信 B.市场需求
C.人才技术 D.产业结构


12.A 13.C 14.D [第12题,人工智能可辅助或替代劳动力生产,直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其研发投入较大,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也直接提高了企业技术占比,①③正确;缺少人工智能的产业,其信息交流程度也可以很高,人工智能对提高信息交流程度影响不大,②错误;人工智能导致企业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减少,对于部分员工而言可能面临失业,而不是工资水平的提高,④错误。第13题,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低级结构,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高级结构转变的过程。东部地区经济发
达,技术人才多,研发技术强,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作用显著,C正确;人工智能更关注人口素质,而不是人口密度或资源储备(尤其是自然资源储备),A、B错误;相比于研发技术而言,开放程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错误。第14题,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方向是巩固国家粮食压舱石地位,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全国钢铁、机械、汽车重要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长期依靠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存在一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结构单一型城市,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进
程偏慢,对于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尚不具备需求规模与成熟条件,所以东北地区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远低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D正确;东北地区交通通信并不比其他地区(如西部地区)差,A错误;东北地区依然有人工智能促使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市场需求,B错误;相比于其产业结构,人才技术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
15.(2024·宜宾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匈牙利是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及建立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的欧盟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汽车产业历史悠久,政府通过税收抵免等政策为外资企业创造投资环境。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爆发式增长,欧洲成为我国新能源车企“出海”的主要目的地;众多中国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落户匈牙利,其中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池制造商N公司在匈牙利建设电池生产基地,拟于2025年正式投产。下图示意匈牙利地理位置。
(1)简述欧洲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主要目的地的理由。(6分)
(2)从生产成本角度,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落户匈牙利的原因。(6分)
(3)从产业发展角度,简析中国N公司在匈牙利建设电池生产基地对当地的有利影响。(6分)
[解析] 第(1)题,欧洲经济水平高,城市众多,居民消费能力强,市场广阔;新能源汽车污染小,对环境影响小,欧洲民众环保意识强,普遍接受度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符合欧洲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要求。第(2)题,匈牙利汽车产业历史悠久,汽车产业基础较好,内部交易成本低;根据材料可知,匈牙利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金相对较低;匈牙利是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及建立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的欧盟国家,采取人民币支付清算,避免汇率风险;政府通过税收抵免等政策为外资企业创造投资环境,
匈牙利政府支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第(3)题,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入驻,使生产协作更为方便,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更完善;根据材料可知,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池制造商N公司也在匈牙利建设电池生产基地,有利于吸引周边国家及地区的人才和资金,提高电池、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效应;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转型及升级;带动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的发展。
[答案] (1)欧洲经济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市场广阔;新能源汽车污染小,欧洲民众环保意识强,接受度高;符合欧洲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要求。
(2)匈牙利汽车产业基础较好,内部交易成本低;匈牙利经济水平较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相对较低;采取人民币支付清算,避免汇率风险;匈牙利政府支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3)协作方便,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更完善;吸引周边国家及地区的人才和资金,提高电池、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效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2024·衡水模拟)维特雷是一座仅2万多人的小型内陆城市,处在雷恩—巴黎轴线上,规模虽小却有高速公路和高铁穿过。早期,这里的产业以传统皮革业和制鞋业为主。后来,B汽车厂从巴黎迁到雷恩,促生了周边地区的机械工业和分包加工业。维特雷承接了巴黎、雷恩机械工业和分包工业的产业转移,形成现代工业体系。如今,维特雷产业成功转型,以旅游业和奢侈品鞋业为主。下图示意法国维特雷位置。读图,完成1~3题。
综合能力提升(八) 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与区域发展
1.推测早期维特雷传统皮革业和制鞋业兴起的主要条件是(  )
A.产业历史悠久     B.生产原料充足
C.劳动力充足 D.皮革和制鞋技术发达
2.维特雷承接雷恩机械工业和分包工业的优势不包括(  )
A.位置优越,距雷恩近 B.优良的交通条件
C.土地价格和租金低 D.产业协作条件好


3.维特雷制鞋业由传统制鞋业向奢侈品鞋业转型的主要原因有
(  )
①传统制鞋业产品市场饱和 ②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③传统制鞋业生产效率低 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B 2.D 3.D [第1题,由图可知,维特雷地处法国西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为皮革业和制鞋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B正确;题干中所问的为早期,因此产业历史悠久、皮革和制鞋技术发达不符合题意,A、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维特雷是小型城市,劳动力充足不是其优势,C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维特雷到雷恩车程37分钟,位置优越,距雷恩近是其优势条件,A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知,维特雷处在雷恩—巴黎轴线上,有高速公路和高铁穿过,交通条件优良,B不符合题意;维特雷城
市等级低,土地价格和租金低,产业协作条件差,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制鞋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发展,维特雷劳动力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减弱,②正确;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外来游客增多,为奢侈品鞋业提供广阔市场,④正确;与奢侈品鞋业相比,传统制鞋业虽然产业附加值低,但生产效率并不低,市场也不一定饱和,①③错误。]
(2024·合肥三模)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3年安徽推动建设合肥骆岗低空融合飞行试验区,完成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全球商业首飞演示,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物流配送、巡检等飞行示范。截至目前,合肥集聚了低空经济企业100余家,初步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据此完成4~6题。
4.与传统的公路运输相比,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
A.受天气影响小 B.受地形影响小
C.运输费用更低 D.无需人类操控
5.低空经济相关企业选择落户合肥,主要看中合肥(  )
A.产业基础雄厚 B.运输需求量大
C.对外交通便利 D.基础设施完善


6.为了让低空经济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当前合肥市需要(  )
①加强科技研发 ②延长低空产业链 ③提升消费体验 ④丰富应用场景 ⑤发展省际航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4.B 5.A 6.B [第4题,与传统的公路运输相比,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受天气影响较大,A错误;由于是低空飞行,受地形影响小,B正确;运输费用较高,C错误;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需要地面人员遥控操作,D错误。第5题,低空经济相关企业选择落户合肥主要看中的是合肥产业基础雄厚,合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航天信息等产业基础好,可以为低空经济发展助力,A正确;目前低空经济刚刚起步,运输需求量还不是很大,B错误;对外交通便利和基础设施完善不是低空经济相关企业选择落户合肥的主要原因,
其他城市也具备相应的条件,C、D错误。第6题,为了让低空经济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当前合肥市需要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提升消费体验、丰富应用场景等途径开拓消费市场,①③④正确;延长低空产业链是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议,不是从市民角度采取的措施,②错误;目前,低空经济刚刚起步,主要满足省内甚至市内居民生活需求,发展省际航线还不是当务之急,⑤错误。故选B。]
(2024·南昌三模)养老服务属于社会保障服务范畴。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人口老龄化需求的不断变化,英国政府对社会保障服务进行“市场化”改革。2000年,英国养老服务开始探索“医养结合”,即将现代医疗技术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创造了条件。据此完成7~8题。
7.英国开展社会保障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个人养老支出
B.减轻国家财政压力
C.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D.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8.英国能够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最主要的社会基础是(  )
A.老龄化程度高 B.经济水平高
C.工业化水平高 D.基础设施完善


7.B 8.B [第7题,英国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家的财政压力加大,开展社会保障服务“市场化”改革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B正确;社会保障服务“市场化”改革会增加个人养老支出,A错误;开展社会保障服务“市场化”改革可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第8题,英国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强,养老需求个性化和品质化需求越来越高,有利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开展,B正确;老龄化程度高也可以使用传统的“机构化”养老方式,不一定要“医养结合”,A错误;工业化水平高和基础设施完善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影响较小,C、D错误。]
(2024·深圳二模)浙东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贯通浦阳江、曹娥江、余姚江,并通过发达的水系连接杭州湾。堰是一种低矮的挡水建筑物,以壅高水位,维持通航水深。部分古堰至今仍然在发挥重要功能。下图示意明代浙东运河路线。据此完成9~10题。
9.历史上,从杭州到明州(今宁波)的轮船多选择经过浙东运河而非杭州湾,主要因为浙东运河(  )
A.航道深度大 B.潮流干扰小
C.单船运量大 D.台风侵袭少
10.浙东运河设置多道古堰,主要是为了适应(  )
A.水位变化大 B.地势起伏小
C.流域面积大 D.干流流程长


9.B 10.A [第9题,相比于杭州湾海运航道,人工开挖的运河航道深度浅,单船运量小,A、C错误;杭州湾紧邻东海,且受喇叭口地形影响,潮流较大,而浙东运河位于陆地上,除钱塘江口外几乎不受潮流影响,B正确;两地均为沿海城市,且经纬度位置相差很小,受台风侵袭程度相近,D错误。第10题,由材料可知,堰是一种低矮的挡水建筑物,以壅高水位,维持通航水深。浙东一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为河流的丰水期,而冬
春季节为枯水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运河内部的水量季节变化也大,设置多道古堰可以在枯水期壅高水位,维持通航水深,A正确;浙东一带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B错误;流域面积大,便于通航,不是设置古堰的目的,C错误;浙东一带河流流程较短,D错误。]
(2024·晋中模拟)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高地,高校技术转移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一环,能够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我国长期存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下图示意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网络演化机制。据此完成11~13题。
11.与高校技术转移强度呈负相关的是(  )
A.高校科研经费投入 B.高校等级
C.城市吸收能力 D.空间距离
12.下列城市之间,高校技术异地城市转移,最可能发生在(  )
①北京—上海 ②南京—苏州 ③沈阳—昆明 ④西宁—兰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高校等级和城市吸收能力对技术转移强度的影响向不同方向变化,为提高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吸收能力,最应该(  )
A.继续巩固优势高校地位
B.不断培育高等级高校
C.推动城市科技产业发展
D.增强高校之间的交流

11.D 12.A 13.C [第11题,高校科研经费投入越高,越有利于产出更多的技术成果,为技术转移提供技术源;一般情况下,高校等级越高,产出的技术成果越多;城市吸收能力越强,越能有效承接高校技术转移,A、B、C错误;空间距离越大,越不利于实现技术转移,D正确。第12题,北京和上海都是高校众多、产业发达的一线城市,联系密切,互相合作机会多,高校技术异地城市转移的可能性大,①正确;南京和苏州同为江苏省内城市,南京为省会,是科教中心,苏州产业发达,有利于高校技术异地城市转移,②正
确;沈阳和昆明两城市距离较远,且联系较弱,③错误;兰州和西宁高校规模及城市产业水平有限,④错误。故选A。第13题,由图可知,高校等级的影响逐渐减小,城市吸收能力的影响逐渐增强,因此需要提高城市吸收能力,即发展城市的科技产业,为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产业载体,C正确;由图可知,高校等级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影响逐渐减弱,继续巩固优势高校地位、不断培育高等级高校、增强高校之间的交流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吸收影响较小,A、B、D错误。]
(2024·邢台模拟)“过早去工业化”是指在人均收入水平低、没有完成工业化并实现现代化的情形下出现的去工业化现象。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36.8%,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51.2%,“过早去工业化”特征较为显著,同时出现了工业结构越高端、人口流出越多,而服务业占比提升越快、人口流出越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4~16题。
14.西部地区工业结构高端化后出现人口流出增多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技术指向型工业所需劳动力少
B.东部地区就业吸引力增强
C.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偏大
D.生活成本上升
15.“过早去工业化”持续发展,可能导致西部地区(  )
A.城镇化进程加快 B.老龄化程度加剧
C.人口外流加剧 D.城乡融合加速


16.中国应避免“过早去工业化”,其原因有(  )
①没有工业就没有第三产业 ②工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 ③中国尚未真正意义上完成工业化 ④中国目前担任着“世界工厂”的角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C 15.C 16.D [第14题,西部地区工业结构高端化后,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低技能劳动力难以符合要求,因此人口流出较多,C正确;工业结构高端化,技术指向型工业所需劳动力会增多,A错误;东部地区就业吸引力增强是人口流动的拉力作用,不是西部地区工业结构高端化的作用,B错误;没有反映生活成本上升的相关信息,D错误。第15题,“过早去工业化”会使经济发展受阻,劳动力收入较低,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导致人口大量流出,C正确;人口大量流出不利于城镇化的发展,A错误;西部
地区生育率较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B错误;“过早去工业化”不利于城乡融合,D错误。第16题,没有工业就没有第三产业的说法错误,①错误;工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过早去工业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②正确;中国还未真正意义上完成工业化,且中国目前担任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世界上尚没有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承担这个角色,若“过早去工业化”,中国目前的工业找不到合适的转移地,③④正确。故选D。]
同课章节目录